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武琼琼
【导读】
创新是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
求,是新闻的生命之源,而编辑可以说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
【内容摘要】 随着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迁和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在新的时代,一切都需要创新。电视编辑是一种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电视编辑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其所掌握的新闻线索、新闻素材、新闻成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新闻节目。这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必定包含了电视新闻编辑的价值判断,也必定体现了编辑的意图或思想。在这其中,创新就像是编辑手中的一根\"魔杖\可以使有限的新闻资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因此,电视新闻要继续保持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地位,创新是必要的方法和手段,电视新闻编辑只有提升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才能提高收视率,取得最优化的效益;才能更好地面向群众、被人民群众认可,发挥它的影响力,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 电视新闻; 新闻编辑; 创新意识;
《军事报道》在国庆之前所做的特别报道策划主要围绕国庆阅兵式展开,体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性。
2、电视新闻报道策划在题材选择上要有创新意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策划越来越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重视。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前期的新闻策划,新闻报道质量明显提高,传播效益大大增强。可以说,策划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为电视新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在,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条稍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有好几家媒体前去采访。例如,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二师开展的育苗移栽试验工作,作为棉花种植历史上的重大试验和变革,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新疆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前来采访。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做到别出心裁,出奇制胜。为此,记者在采访这项农业新技术方面,做了精心的策划,列出了采访提纲,重点从一线职工对新技术的接收认知方面去挖掘,同时通过消息、专题、短片等形式介绍这一新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对外报道上,记者重点突出团场职工对“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等新技术的理解和感受,采访的新闻先后被兵团电视台和农二师电视台采用,为兵团各团场推行植棉新技术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3、新闻报道在角度选择上要有创新意识。
角度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出发点不同,人们思维的指向就不同,注意到的侧重点就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成功与否。选择最佳角度,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善于从相同中发现不同,挖掘亮点,突出个性,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2006年11月,有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新疆兵团二十九团19连职工高先文因为车祸造成高位截瘫,连队党支部知道这件事情后,第一时间发动连队职工群众给他捐款,尤其是党员干部率先捐钱捐物。记者认为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因为当时正值基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记者一直考虑,从什么角度去报道才能突出党员干部为民解困、为民解忧这一主题,而不要让观众认为这是做秀,走形式,经过再三考虑,记者把当时现场拍摄的连队党员干部为高先文擦洗身子、喂饭、生火炉等一些生活化的细节作为新闻的切入点,在后面引出连队党员干部为什么要这么做,高先文如何遭遇车祸的,以及连队党员干部职工踊跃捐款的故事。当天晚上新闻播出后,群众一致反映说,
“这样的党员好样的”。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先进性从那里体现,就是从一点一滴为民、爱民的小事上。两天后,兵团电视台也播出了这条新闻,从上面的采访经历中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角度选择的重要性。
(二)新闻采访制作要有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电视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对电视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新方法、新经验,以创新精神来拍摄、制作电视新闻,为观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扎实的拍摄功底,同时还要有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夫以及熟练的画面剪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制作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1、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作品要创新,在选择题材、切入点、写作角度上就要有创新。由于电视频道的增加,观众自我选择的意识将进一步强化,如果我们的电视新闻只是停留在一般消息的报道上,在具体内容上缺乏新鲜感和感染力,我们的电视新闻不仅不会吸引观众,还有可能失去原有的观众。因此,记者就要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在新闻敏感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捕捉到职工群众关心的新闻素材,精心编辑制作,使电视新闻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2、要有扎实的拍摄功底。电视新闻,就是要充分发挥画面语言的优势,通过丰富形象的画面语言使新闻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新闻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用敏锐的眼光洞察拍摄现场的一切事物,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摄取最佳的镜头。(2)根据新闻事件的不断变化,随时抓拍、抢拍、和追拍高价值的镜头。(3)通过现场采访和与被摄者交谈,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4)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选择能够反映主人公心理和生活现状的典型镜头,使观众通过新闻画面,了解新闻的主要表现意图。(5)新闻图像要给人更多的形象信息。这就要求每个镜头都要担负一定的信息量,不能有废画面。
3、要有驾驭文字的功夫。在电视新闻中,虽然文字是画面的解说和补充,但它是构成电视新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写电视新闻稿上,准确恰当的运用文字,会使一条电视新闻增色不少。同时,还要注意使新闻语言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口语化。杜绝“近段时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一些模式化语言。一些刚从事电视新闻
的工作者 ,总是喜欢用一些很书面化和生僻的语句,结果使观众对电视新闻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还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4、要有熟练的画面剪辑技巧。在新闻拍摄完后,要从大量的素材中挑选具有表现力的画面和文字稿的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相互照应的进行剪辑,并较好的运用同期声,以简练的手法把镜头巧妙的组合到一起,把内容鲜明的电视新闻展示给观众。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中央电视台用了20分钟的时间报道事件引起的重大影响,包括各国领导人的态度,对美国经济及各行各业所产生的连锁影响,如股票下跌、飞机停飞、石油涨价、美国民众安全感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信息量很大,内容丰富,把人们关心的和没有来得及关心的信息都传播给了观众,整个编排节奏明快,错落有致,让人耳目一新。
5、学习借鉴,提高自己。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社区》、湖南卫视的《晚间》等电视节目都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样本。
此外,电视新闻创新能力还要从平时的新闻采访实践中培养提高。在新闻报道中,要认真筛选体裁,在真实的新闻事件面前讲究形式上的创新,选取新颖的角度,包括文字和图像的每一个情节,要尽量做到创意新、角度新、视觉新,同时对自己过去拍过的画面,写过的语句尽量不要重复,要树立超越自我的创新意识,善于用新颖独到的视觉表现每一条新闻。
三、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具体对策
电视编辑工作中只有在每一个环节树立起创新意识,将自己的隐性劳动最大限度地融入新闻节目中,才能转化为人们看得见的东西。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编辑观念调适。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迁和传媒市场竞争的空前加剧使“合竟时代”新闻编辑的传播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临新一轮改革和调适。
首先是信息观念调适。在当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生存的时代,受众和媒体的关系模式已经在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选择接受的方式。这要求新闻编辑既能保障快速供给新闻,又能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新闻编辑角色和功能上实现信息观念由“信息把关”到“信息管家”的调适和转变。因此,“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不仅要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和整合者,其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次是受众观念调适。传统的纸质媒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但新媒体出现后。受
众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及时的反馈。以往是由报社和媒体从业人员决定新闻产品形态,而现在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应该真正尊重受众,由市场、读者来决定新闻产品形态。但是,现代传媒竞争要求新闻编辑树立大编辑理念,跟广告、发行、经营等部门协同配合,提倡新型的受众亲近模式.彰显“以受众为本”的受众观念,从而为传媒竞争在新闻编辑竞争这个环节中找到增值点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最后是品牌观念调适。作为新闻编辑来说,必须及时调适自己的品牌观念,树立打造品牌和维护品牌、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者有机统一的新型编辑思路,把以前那种只注意打造某一个名牌栏目、某一个名牌版面的朴素的品牌观念上升到整体打造媒体品牌形象的高度,把品牌竞争看作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编辑行为转型。即指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变化应该主动适应传媒竞争模式的转变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系列特点,及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活动。具体落实到新闻编辑身上就是要求新闻编辑首先在宏观层面要主动当好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中介,加强受众反馈意见的收集或建议编辑部调整栏目设置、媒体定位等。其次新闻编辑在中观层面上必须当好总编辑或编辑部主任与新闻记者之间的中介。加强新闻策划和编辑选题策划,搞好预测性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等深度报道,编辑思想和编辑方针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三贴近”。此外新闻编辑在日常编辑事务工作的微观层面上还要善于整合、分析和解读那些看似无关却实为相关的新闻资源。为受众提供经过精确制导和深度加工了的且具有高品位、高含金量的新闻产品,使受众在体验经济时代能够享受到经过充分竞争、有效竞争后的新闻消费。独具慧眼地从记者稿件或其他新闻来源中敏感地发现独家新闻,已经成为新闻编辑展开传媒竞争的重要手段。
(三)编辑能力养成。此处说的能力养成不仅指新闻编辑应该培养和具备胜任编辑角色的能力,而且更着重强调这种能力素质的长期积淀、内化和培养。目前,从大众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化、数字化管理和跨媒体联合传播等新趋势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采写编评各种能力外,更应该具有多媒体传播能力和胜任跨媒体联合传播竞争的复合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一是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二是掌握因特网的使用方法:三是熟悉网络阅读方式,包括超文本阅读和高频率检索;四是熟悉新型写作方式,包括电子输入技术、超媒体的写作构思、超媒体的表现形式 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技术;五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判断和处理能
力。这些能力的养成已经成为传媒时代新闻编辑队伍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传媒展开新一轮激烈竞争的趋势和要求。
(四)指导记者采访。一条好的新闻,一档好的新闻栏目离不开编辑和记者亲密无间的合作。编辑应该尽力成为记者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编辑的意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栏目定位,职责决定了其必须具备很高的素养。优秀的编辑通过选片、改片、处理新闻文字稿以及节目编排,使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突现出来,充分挖掘画面的内在张力,提高节目的表现力。编辑根据报道意图,选择要播出的新闻,对新闻的内容、画面和解说词进行初审和修改;根据新闻价值和观众接收心理安排播出顺序,撰写串联词和拟定标题;根据上级审查意见,做好节目的最后调整,然后提出制作串联单和新闻提要单,送交制作部门或播出部门进行合成或直播。对新闻节目内容和形式匠心的妥善配置,实现节目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是极富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需要编辑在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具有较记者更高一筹的素质。编辑的文笔功底深厚,才能发现记者文字的瑕疵,如果自身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和驾驭文字的功底,则根本无力鉴别新闻文字稿质量的高低,更谈不上通过润饰记者的文字为电视新闻锦上添花。如果编辑没有敏感的“新闻鼻”,就无法迅速掂出新闻作品的分量,辨别出有价值的节目或提取有用的材料,也就不会对蕴含有新思想、新观念或有典型指导意义的新闻,及时配以“编后语”“编者的话”等电视短评,从而削弱了新闻节目的思想深度。编辑要根据栏目定位,报道计划,指导记者进行采访,甚至可以亲监现场,参加和协助记者采访,制作出能体现栏目意图,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的电视新闻。
一档完善的电视新闻节目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细操作,而新闻编辑对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布置,则是新闻节目上台阶的前提。换言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根本所在。
一个事业心强的电视新闻编辑,要充分认识传媒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要通过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强化策划意识,提高策划水平。电视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是新闻报道创新的前提,只有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才有新闻媒体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更加需要加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使得新闻编辑不断出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搞好典型报道,打造精品,更好地吸引观众眼球,推动电视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当然,电视新闻编辑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应该看到,这种规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不仅要求编辑具有一定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还要求编辑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交公关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关系,这样才能使编辑的各项工作得到发展。编辑工作既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就注定了编辑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可以说,创新是一切新闻工作的灵魂,当然也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灵魂。这也是一个平庸的编辑和一个优秀的编辑的本质区别。
创新永无止境,电视新闻只有立足社会现实,着眼人民群众,创新观念、内容和形式,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才能更好地面向群众、被人民群众认可,发挥它的影响力。电视新闻编辑既要有规可循,又不能墨守成规,不断探索实践,超越自我,敢于突破思维障碍,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潘宏涛 李庆滨,《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浅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0期。
[2]张作平《新闻报道的新思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3]张丽娜《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改革发展》,《山西科技》,2007年版 。
[4]张利群《浅谈如何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华章 》2010 年版 。
[5]蔡文《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6]姚争《电视剪辑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周勇《电视新闻编辑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蒋晓丽《现代新闻编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王军《地方电视新闻发展空间与编辑观念创新》,韶关学院报,2008年版。
[10]蒋浩洁《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实践,2005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