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混合器优化设计

基于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混合器优化设计

2020-11-26 来源:乌哈旅游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第6期Vol.35No.6

    

2019年12月Dec.2019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NaturalSciencesEdition)

基于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混合器优化设计

李 斌ꎬ董 静

(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ꎬ哈尔滨150028)

摘 要:生物反应器结构优化是甲烷氧化菌的培养积累PHB的产量的影响因素之一ꎬ因为水平管式循环反应器在培养甲烷氧化菌ꎬ积累PHB方面的应用ꎬ所以优化设计水平管式循环生物反应器特别重要ꎬ优化设计结构参数主要基于气液两相流的传质理论.通过对生物反应器的水平段的数值模拟ꎬ优化设计生物反应器的管径ꎬ混合元件的进气口的距离、进相端的角度、细管管径的大小和长度、出口端的角度大小和混合元件的个数ꎬ促进气液传质ꎬ优化设计结果为生物反应器的管道为3cmꎬ进气口距离为5cm、进相端的角度为90°、细管的管径为2cm和长度为1cm、出口端角度为7°以及混合元件的个数是5个.该优化设计结果为生物反应器的整体优化做铺垫ꎬ为甲烷氧化菌培养积累PHB产量工业化生产研究做铺垫.

关键词:PHBꎻ气液传质ꎻ混合器ꎻ生物反应器ꎻ优化设计ꎻ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46(2019)06-0727-08

Optimizationdesignofmixerbasedonnumericalsimulation

ofgas ̄liquidtwo ̄phaseflow

LIBinꎬDONGJing

(SchoolofLightIndustryꎬHarbinCommerceUniversityꎬHarbin150028ꎬChina)

Abstract:OneofthefactorsthatinfluencetheproductionofPHBisthestructurereactorinthecultivationofmethaneoxidizingbacteriaandPHBaccumulationꎬtheoptimizationdesignofhorizontaltubularloopbioreactor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esectionofthebioreactorꎬthediameterofthebioreactorꎬthedistanceoftheairinletofthemixingelementꎬtheangleoftheinletendꎬthesizeandlengthofthethinpipediameterꎬtheangleoftheoutletendandthenumberofthemixingelementsareoptimizedtopromotethewas3cmꎬthedistanceoftheairinletwas5cmꎬandthedistanceoftheinletwas5cmTheangleoftheendwas90°ꎬthediameterofthethinpipewas2cmꎬthelengthwas1cmꎬtheangleoftheoutletendwas7°andthenumberofmixedelementswas5.TheresultsoftheandtheindustrialproductionofPHBaccumulatedbymethaneoxidizingbacteria.

收稿日期:2019-06-10.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No.YJSCX2018-529HSD)作者简介:李 斌(1995-)ꎬ女ꎬ硕士ꎬ研究方向:生物反应器优化设计.

通信作者:董 静(1981-)ꎬ女ꎬ硕士研究生导师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生物可降解材料研发.

optimizationdesignofthebioreactor.Becauseoftheapplicationofhorizontaltubularloopoptimizationdesignofstructuralparametersismainlybasedonthemasstransfertheoryofgas ̄liquidtwo-phaseflow.Inthispaperꎬthroughthenumericalsimulationofthehorizontal

gas-liquidtransmission.Theoptimaldesignresultwasthatthepipelineofthebioreactor

optimizationdesignofthispapergavethewayfortheoveralloptimizationofthebioreactorKeywords:PHBꎻgasliquidmasstransferꎻmixerꎻbioreactorꎻoptimizationdesignꎻ

􀅰728􀅰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

numericalsimulation

  提高气液传质效率是优化设计生物反应器的重点研究方向ꎬ为提高气液传质ꎬ有很多生物反应器的改进都着眼于气液传质的提高ꎬ比如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改进有提升浆式生物反应器、双圆通筛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泡床式搅拌生物反应器、脉冲式生物反应器固定化化酶搅拌生物反应器等ꎻ气升式反应器的研究也有很多进展ꎬ2003年Fu等设计了多空筛导流筒生物反应器ꎬ螺旋导流筒生物反应器、外循环生物反应器和螺旋管光照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等相继出现[1~5].这些生物反应器从不同的角度提高生物生产的效率ꎬ随着反应器结构的不断进展和生物培养过程的不断发展ꎬ生物反应器不断地更新ꎬ反应器生物加工的效率不断提高[6-9].

生物反应器合理设计直接涉及到生物生产的

义.因为操作灵活ꎬ较好的质量和热的传递ꎬ适宜的气体分散和明确的循环流动ꎬ气体和液体在循环阶段有良好的混合ꎬ提供了良好的气液传质.水平管式生物反应器的特点是压缩气体注入量低ꎬ停留时间较长ꎬ操作设计简单ꎬ可以良好的实现气体分离ꎬ安装方便[10].循环管式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见图1.

该水平管式生物反应器包括:两个常水平段ꎬ

垂直上升段和垂直下降段ꎬ顶部的分离器和一个U形管ꎬ和一个液体泵和混合元件ꎬ将气体和液体混合到一起.细胞积累发生在整个反应器内ꎬ经过混合元件之后ꎬ气体和液体有了很好的混合效果ꎬ提高气液传质.垂直上升段和垂直下降段的浓度差异不足以使液相循环ꎬ所以液体泵的作用是提供使气液循环的驱动力.甲烷和氧气被射入水平段ꎬ摄入点在混合元件前ꎬ距离点由数值仿真模拟确定.混合原件段的长度和混合原件的结构设计也需要进一步的数值仿真模拟.

效率问题.就在甲烷氧化菌细胞内生物催化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的过程而言ꎬ水平管式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反应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

图1 水平管式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图(单位:cm)

  本文主要研究混合元件的结构优化和设计ꎬ促进气液两相流传质效率的原理之一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设备结构ꎬ改善两相流流动状态和接触ꎬ设备和内部构件的变化只改善两相流的混合效果ꎬ减少液相返混效应[11-13].文丘里效应表现在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ꎬ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ꎬ其流速与过流断面成反比.而由伯努利定律知流速的增大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ꎬ即常见的文丘里现象.通俗地讲ꎬ这种效应是指在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ꎬ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利用这种效

应可以制作出文氏管.本文主要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观察甲烷和水两相流的状态ꎬ优化设计水平段的结构参数.水平段的基本结构见图2.

图2 水平段文丘里管的基本结构(单位:cm)

第6期李 斌ꎬ等:基于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混合器优化设计􀅰729􀅰

1 数学模型

件是常温常压(模拟细胞生长环境).模拟时启动非定常模型ꎬ计算雷诺数Re=

υd

ꎬ其中:υ为流体v

本文选用多相流模型模拟甲烷-水的混合ꎬ采

用欧拉-欧拉方法研究该两相流ꎬ在Fluent中ꎬ基于欧拉方法的有三种:VOF模型、Mixture模型和欧拉模型[14-15].因为在流动状态中有相混合ꎬ且两相速度不同ꎬ所以选用Mixture模型ꎬ混合模型允许相间穿插ꎬ相间允许有速度滑移.

的运动黏度ꎬv为速度ꎬd为直径.得Re≥2000ꎬ所以选择k-ε标准型湍流计算模型ꎬ压力-速率的耦合采用SIMPLE算法ꎬ并采用瞬态求解器进行迭代计算ꎬ计算时间步长120sꎬ总步数1440步ꎬ使用残差作为监控器ꎬ当监控到各变量的残差达到

两相的连续性方程:∂∑n

∂ρt

m+∇􀅰(ρm→

vm)=0

vm=

k=1

αkρkvk

ρm

ρ∑n

m=

k=1

αkρk其中:→

vk是第k相的平均速度ꎬαk为第k相的体积分数ꎬρm为第k相的密度.

混合动量方程为:

∂∂

(ρm→vm)+∇􀅰(ρm→vm→vm)=-∇p+∇[μm(∇→vm+∇→

vmT)]+ρmg→

+F→

+∇􀅰(其中:n是相数ꎬg是重力加速度ꎬF∑n

αkρk→

vdrꎬk→

vdrꎬk)

→k=1

是体积力ꎬμm是混合黏度ꎬ它的定义式为:

μm=

v∑n

k=1

αkμkdrꎬk是第二相k的漂移速度:→vdrꎬk=→vk-→

vm

p相对于主项q的滑移速度:→

vqd=→

vp-→

vq同时ꎬ第p相的体积分数方程:∇􀅰(α∂∂

t(αpρp

)+pρpυ→

m)=-∇􀅰(αpρp→

vdrꎬp)

表观的流速按照两入口的物料总体积流量V与流通面积A的比值来计算ꎬ即u=(V对于不相溶两相ꎬ分散相的体积分数为分散相

in1+Vin2)/A

的体积流量与总体积流量的比值ϕ=Vx/VT过程考察不溶的水-甲烷两相混合程度ꎬ30.模拟℃甲烷的密度0.717g/Lꎬ运动黏度17.071(mm22 2.1 模拟结果和分析

/s).

边界模拟工况

条件设置中模型两进口为速度入口

(velocity-inlet)ꎬ出口为压力出口(pressure-outlet)ꎬ根据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培养实验中确定甲烷速度范围ꎬ选择甲烷速度0.1m/sꎬ水的速度0.35m/s.因为是气液两相流ꎬ所以考虑水的重力作用ꎬ操作条

10-4可视为已经收敛[15]网格化方法选用Automatic.Methodꎬ流体力学

模型ꎬ液体管径2.5、3、4cm的网格化数分别是

312.2 296、31296、38124.

从图水平管直径大小的确定

3中看出在文丘里管前端甲烷和水是分

层状态ꎬ经过文丘里管后甲烷和水的混合效果较好ꎬ甲烷体积分数大概可以达到30%左右.这说明文丘里管有混合甲烷-水的作用.因为是二维模型ꎬ所以进行径向比较.本文先通过观察不同管径文丘里管前1cm处甲烷体积分数ꎬ比较在没有文丘里管类似的促进气液传质元件的情况下ꎬ甲烷和水的混合效果如何.再观察不同管径文丘里管截至和文丘里管之后5cm处的径向甲烷体积分数的对比ꎬ观察甲烷-水的混合效果.

图3 2.5、3cm和4cm文丘里管管径模型甲烷

体积分数云图

􀅰730􀅰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

从图4可以看出ꎬ2.5cm管径出现甲烷的位置为1.5cm处ꎬ3cm管径出现甲烷能到达的位置为2cm处ꎬ4cm管径甲烷能到达的位置为2.75

cm处.说明管径越大ꎬ甲烷以及分数空段越大ꎬ说明在经过文丘里管前甲烷和水的混合随管径增大而减小.

图4 2.5、3cm和4cm文丘里管前1cm处径向甲烷体积分数

0􀆰75cm处ꎬ提高30%ꎬ在2.25cm处甲烷体积分1cm处ꎬ提高了33.3%ꎬ在2.5cm处甲烷体积分1.5cm处ꎬ提高了31.25%ꎬ在3.375cm处甲烷体积分数达到最大36.5%.不难发现ꎬ甲烷和水在经数达到最大42.5%.4cm管径甲烷可以达到位置数达到最大37.5%.3cm管径甲烷可以到达位置

  如图5所示ꎬ2.5cm管径甲烷可以到达位置

过文丘里管后混合效果粗略认为均能提高30%ꎬ所以利用甲烷培养甲烷氧化菌时ꎬ优化反应器的设计中混合元件不可或缺.如果选择2.5cm管径的反应器ꎬ那么改变混合元件尺寸的可能性较小ꎬ反应器的体积也较小ꎬ不利于甲烷氧化菌的高密培养ꎬ所以3cm是现有约束条件下最好的液体管径尺寸.

图5 2.5、3cm和4cm文丘里管截至处甲烷体积分数

  如图6所示ꎬ2.5cm管径在管顶端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37.5%.3cm管径在2.5cm处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42%.4cm管径在3cm处甲烷体积分数最高达35%.文丘里管后5cm甲烷体积分3cm管径的甲烷体积分数最大ꎬ所以3cm仍是现有约束条件下最好的液体管径尺寸.通过体积云图比较ꎬ甲烷的体积分数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2.5、3cm和4cm管径的出口处甲烷体积分数最

观察图7所示的出口处的体积分数ꎬ不难发现数ꎬ虽然管径不同ꎬ但是甲烷体积分数基本不变ꎬ

高分别是37.5%、38%和31%.不难发现ꎬ3cm管径是现有约束条件下最佳选择.综上轴向和径向比2.3 混合元件的几何结构确定较结果ꎬ3cm管径是最佳液体管径.

混合元件得结构设计参数包括:进气口的距

离ꎬ进相端的角度ꎬ细管管径的大小和长度ꎬ出口端的角度大小以及混合元件的个数.

3、5cm和10cm来气液两相的体积分数云图和相同位置处甲烷体积分数的分布.

取气体入口距离范围0~10cmꎬ分别选取0、

图6 2.5、3cm和4cm文丘里管后5cm处甲烷体积分数

第6期李 斌ꎬ等:基于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混合器优化设计􀅰731􀅰

图7 2.5cm、3cm和4cm文丘里管出口处甲烷体积分数

  通过对比图8、9所示的甲烷体积分数云图ꎬ得出的结果是进口距离为5cm和10cm时ꎬ甲烷体积分数较高ꎬ只有有充足的甲烷气体才能实现较好的传质ꎬ所以排除进口距离0cm和3cm.通过对比曲线图的横轴坐标ꎬ明显可以看出气体入口距离5

cm时ꎬ甲烷可以扩散到2.5cm高度ꎬ而进气口距离10cm时ꎬ甲烷扩散不到2􀆰5cm高度.综上所述ꎬ进气口距离应该选择5cmꎬ但是更精确的进气口距离需要进一步的确定.

图8 0、3、5cm和10cm气体入口距离文丘里管相同位置的甲烷体积分数曲线图

图9 0、3、5cm和10cm气体入口距离文丘里管甲烷体积分数云图

􀅰732􀅰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

120°ꎬ分别取30°、60°、90°和120°观察甲烷体积分数和相同位置体积分数ꎬ确定具体角度.

观察图10发现ꎬ30°的进相角模型最高点值最大ꎬ甲烷体积分数高达45%ꎬ但是下降率很大ꎬ呈直线下降.90°的进相角模型虽然最高点较低ꎬ但是从横坐标看ꎬ甲烷的最高点能到达2.5cmꎬ而30°的进

  混合元件进相端角度变化范围定在30°~

相角模型最高点只能到达2cm.120°的进相角模型最高点最低ꎬ但是出口的甲烷曲线图却较好.结合甲烷体积分数云图和湍动能分布图(见图11、12)ꎬ可以发现文丘里管进相角度30°、90°和120°模型甲烷体积分数云图和湍动能的分布图中ꎬ明显90°模型的湍动能分布较好ꎬ而且甲烷体积分数的云图分布较其他两个也较好.所以选择90°的进相模型.

图10 进相角度30°、90°和120°文丘里管相同位置体积分数曲线分布图

图11 进相角度30°、90°和120°文丘里管模型的甲烷体积分数云图

图12 进相角度30°、90°和120°文丘里管模型的湍动能分布

  细管长度范围选择0~2cmꎬ分别取0、0.5、1、2

观察甲烷的分布状况.细管高度选择0.5~3cm范围ꎬ分别选取0.5、1、1.5、2、2.5和3cm的模型观察甲烷的分布状况.如图13所示ꎬ可以明显看出当细管长度为1cm时ꎬ甲烷的分布状态较好ꎬ反应器内体积分数也较大ꎻ反应器的细管部分直径为2cm时ꎬ甲烷的体积分数较大ꎬ分布也较为稳定.和没有混合元件的生物反应器相比较ꎬ细管直径为

2cm时生物反应器不会因为体积的适当减小而影响甲烷氧化菌细胞的培养和产量.细管高度增加湍动能减小ꎬ但是考虑到反应器体积ꎬ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ꎬ否则湍动能减小ꎬ不利于气液传质.如果生物反应器的细管直径继续增大会造成极端现象.综合比较甲烷体积分数和甲烷分布曲线图ꎬ选择1cm长度的细管和直径为2cm的生物反应器模型ꎬ更有利于促进气液传质.见图14.

第6期李 斌ꎬ等:基于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混合器优化设计􀅰733􀅰

图13 细管长度0.5cm和1cm文丘里管模型相同位置甲烷分布曲线图和甲烷体积分数云图

图14 细管直径0.5、1、1.5cm和2cm文丘里管模型的甲烷体积分数分布图

  局限于文丘里模型的结构参数ꎬ混合元件出口端角度的大小范围取4°~8°ꎬ比较随角度增大ꎬ甲烷分布状态和甲烷体积分数的变化.选择最合适的混合原件单元ꎬ最后模拟3个混合原件单元ꎬ数值模拟甲烷的分布状态和体积分数大小值的变化ꎬ确定生物反应器的最佳混合元件.

从图15可知ꎬ随着角度的增大ꎬ甲烷的体积分数最大值降低ꎬ横坐标越向后移动ꎬ但是变化极其微小ꎬ均在0.0175~0.02之间ꎬ虽然可以通过增加个数解决问题ꎬ但是纵坐标降低幅度较大.后端

7°和8°模型的湍动能分布图ꎬ管道的后端位置有波动的湍动能现象ꎬ所以选择后端出口角度为7°的模型.

反应器管径选择3cm管径ꎬ混合原件单元的最终模型确定为进气口距离为5cmꎬ进口端的角度为90°ꎬ细管模型高度2cm长度1cmꎬ出口相角度为7°.随混合元件的个数增加ꎬ甲烷和水的混合状态会更好ꎬ因为整个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包括提供驱动力的液体泵和三个混合原件ꎬ鉴于生物反应器

角度的增大可增加一定的湍能ꎬ观察后端角度6°、

􀅰734􀅰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

的长径比限制和上升与下降段的体积比限制ꎬ所以混合元件的个数最终确定在5个ꎬ混合效果图即甲

烷相体积分数分布云图如图16所示.

图15 后端角度6°、7°和8°文丘里管模型的甲烷体积分数分布曲线图和湍动能图

物工程杂志ꎬ2007(5):146-152.

[4] 张 妍.混合过程的特性和放大效应的CFD模拟[D].青

岛:中国海洋大学ꎬ2014.

[5] YAZDIANFꎬSHOJAOSADATISAꎬNOSRATIMꎬetal.Study

ofgeometryandoperationalconditionsonmixingtimeꎬgashold-naturalgasinahori-zontaltubularloopbioreactor[J].Chem.Eng.Sci.ꎬ2009ꎬ64:540–547.

upꎬmasstransferꎬflowregimeandbiomassproductionfrom

[6] 杨 飞ꎬ闫媛媛.SK型静态混合器内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模

图16 甲烷体积分数分布云图

拟[J].化工技术与开发ꎬ2013ꎬ42(6):46-48ꎬ62.

[7] 盛 弘ꎬ周 明ꎬ余国琮.强化气液两相传质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ꎬ2001(4):315-322.

[8] 庞祥荣.基于CFD的二氧化氯气体混合器数值模拟与优化

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ꎬ2017.

[9] 李 晶.典型生物反应器传质、混合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

究[D].无锡:江南大学ꎬ2009.

[10] 梁汝囡ꎬ窦 远ꎬ吴德慧.机械搅拌式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模

拟研究[J].科技传播ꎬ2016ꎬ8(3):187-189.

[11] 刘 敏.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洁净煤

技术ꎬ2015ꎬ21(3):88-92.

[12] 练以诚ꎬ靳海波.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的数值模拟和结构参

数[J].过程工程学报ꎬ2012ꎬ12(4):541-549.

[13] 卢小盼.生物流化床技术现状[J].轻工科技ꎬ2017ꎬ33(7):[14] 赵兰杰ꎬ郑振坤ꎬ张媛媛.微型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J].化

学与生物工程ꎬ2018ꎬ35(4):12-15.

[15] JESUSꎬROBERTOBꎬSTEFANIATꎬetal.Global-nonlinear

stochasticdynamicsofaclassoftwo-statetwo-parameternon-isothermalcontinuousstirredtankreactors[J].JournalofProcessControlꎬ2018ꎬ72.96-98.

3 结 语

本文基于甲烷和水两相流对文丘里管式混合

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ꎬ涉及气液两相流的传质理论和数值模拟关键步骤.结果均通过计算机FLUENT数值模拟结果呈现ꎬ分析文丘里混合器内甲烷体积分数变化趋势和湍动能变化趋势.最终确定了适用于甲烷和水混合的水平管式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管径ꎬ以及专用型文丘里混合器结构参数.为水平管式循环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ꎬ为甲烷氧化菌的培养和PHB积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参考文献:

[1] XINJYꎬZHANGYXꎬZHANGSꎬetal.Methanolproduction

fromCO(2)byrestingcellsofthemethanotrophicbacterium2007ꎬ47:426–435.

MethylosinustrichosporiumIMV3011[J].JBasicMicrob.ꎬ

[2] 林翔葳.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塑料—聚β-羟基丁酸酯[J].

化工管理ꎬ2018(28):58-59.

[3] 唐江伟ꎬ吴振强.新型生物反应器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