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考点
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 以_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 为根本要求。
2、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是思想政治素质、 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的有机融合, 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 调节方式、 调节目标 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 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3、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 是人的本质属性。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 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5、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是“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
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 。
6、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 没有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 的辩证关系, 忽视或否认社会性 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 对人的需要的理解 极端、 狭隘和
片面 ,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
7、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应当 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在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8、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 没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 就会得“软骨病” 。 9、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 、时代性。信念是认知、 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为人们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信念具有执着性和多样性。信仰 是最高层次的信念, 具最大的统摄力。
14、为什么给他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既相互区别, 又密切联系、 相互依存, 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另一方面, 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个体自我完善、 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由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更重要的一方面。
15、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
评价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历史规律。普遍标准是对社会的劳动、贡献。评价方法是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统一、物质贡献精神贡献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16、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对是抄写!不是默写)。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 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存,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 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 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 和长远利益, 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17、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yep!还是抄写)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因此社会理想是理想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建立在众多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
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社会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第二部分
一、核心考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两者是紧密联系、 互为依存、 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的是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的是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的是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3、 2018 年 3 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 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5、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6、道德的本质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 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 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 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道德还是一种实践精神。
7、认识功能、 规范功能、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基本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 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8、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 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 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 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作为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9、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10、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重要性) 我们应当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正能量。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怎么做) 11、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和如何培育践行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也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个人品德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重要性) 我们应当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做到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还应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怎么做) 第三部分
一、 核心考点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和认可,而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在保证法律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3、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制度。
4、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5、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执行、适用、遵守则是把法律规范转化为法律实践,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负责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工作。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中央军委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
7、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8、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9、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宪法规范始终,对宪法的制定、修改、实施、遵守等环节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0、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 1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
12、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13、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14、默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15、默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6、“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部分
一、核心考点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2、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4、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5、一般来讲,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6、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权利保障。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7、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国宪法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具有最高的权威。
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9、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0、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11、培养法治思维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
12、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
13、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十分重要的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二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三是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四是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14、只有承担法律义务的人履行法律义务,享有法律权利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义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法律义务是历史的。第二,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第三,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第四,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15、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利、表达权、民主管理权、监督权。
16、人身权利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也称住宅不受侵犯权。
17、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18、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