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重点将会在实验课中提及,课本16.17章为重点章节,所占比重大约为40%-50%。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的序号)15分(15题,每小题1分) 二、名词解释10分(2个,每小题5分) 三、填空题10分(10空,每空1分) 四、判断题10分(10题,每小题1分)
五、假设检验分析题45分(4题,其中3题10分,1题15分) 六、论述题:10分(1题,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均数是表示一组呈对称分布变量值( a )指标。
a、平均水平 b、变化范围 c、频数分布 d、相互间差别大小
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计算( c )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全距 3、已知A药对某病有效。现发明一种增效剂B,试图提高A药的疗效,想通过临床试验了解A+B的疗效是否显著地优于单用A药的疗效,应选用:c
a.t检验 b.X2检验 c.单侧检验 d.双侧检验 4、x 和s中( a )。
a、x会是负数,s不会 b、s会是负数,x不会 c、两者都不会 d、两者都会 5、变异系数的数值( b )
a、一定大于是1 b、一定小于1
1
c、可大于1也可小于1 d、一定比s小
6、来自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 a )小的那个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时更可靠。
a、x b、cV c、s d、s2
7、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a.其值必须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 b.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
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不可能发生
d.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8、α=0.05,tt0.05,,统计上认为( b )。
a、两总体均数不同 b、两总体均数相同 c、两样本均数不同 d、两样本均数相同 9、tt0.05,,0.05,统计认为( b )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10、两小样本比较的t检验,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 b )
a、两组数据均数相近,方差相近 b、要求两总体方差相等 c、要求两组数据均数相近 d、均数及方差相差多少都无所谓
11、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d
2
s 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 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12、t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指( b )
a、下错结论 b、“弃真 ” c、“存伪” d、以上都不是
13、方差分析结果,FF0.05(,) ,则( a )。
12a、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b、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间差别都有显著性 c、证明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d、证明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14、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实例中( d )
a、SS组间不会小于SS组内 b、MS组间不会小于MS组内 c、F值不会小于1 d、F值不会是负数 15、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d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 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16、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d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7、四格表2检验中202.05时( c )。
a、可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b、可认为两样本率相同 c、可认为两总体率相同 d、可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3
18、统计中所说的样本是( d )
a、随意抽取的总体中任意部分 b、有意识的选择总体典型部分
c、依照研究者要求选取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d、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19、计算多个率的平均率时( b )
a、将各个率直接相加来求平均值b以总的实际发生数除以总的观察数 c、先标化再计算 d、按求中位数的方法求平均值 20、2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为( d )
a、行×列(R×C) b、样本含量n c、n-1 d、(R-1)(c-1) 2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无效假设是( b )
a、各对比组样本均数相等 b、各对比组总体均数相等 c、至少有两个对比组总体均数相等d、各对比组样本均数差别不显著 22、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下哪个指标较好( d )。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23、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四格表2检验需计算校正2值( b )。
a、1 a、α b、β c、1-α d、1-β 4 25、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a ) a、x b、cV c、s d、s2 26、在分析变量分布特征时,除( c )指标外,其余各指标的单位是一样的。 a、均数 b、标准差 c、方差 d、几何均数 27、统计推断中,把握度是( d ) a、α b、β c、1-α d、1-β 28、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为( b ) a、参数估计 b、假设检验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29、假设检验时,结论不能绝对化,是否拒绝H0决定于( d ) a、被研究总体有无本质差别 b、选用α的大小 c、抽样误差大小 d、以上都是 30、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a ) a、增加观察数 b控制个体变异c、遵循随机化原则d、严格挑选观察对象 31、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四分位数间距=P75-P25 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 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察值的极差 5 s d.可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 32、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c )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母 c、两组实测阳性绝对和阴性绝对数 d两组实测数和理论数 33、进行两样本均数差别的u检验时,要求( b ) a、两个样本含量足够大 b、两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总体 c、两样本所属总体的方差必须相等 d、两组数据的均数接近 34、关于标准差,哪项是错误的( d )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d、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35、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b ) a、SS组内>SS组间 b、SS总=SS组内+SS组间 c、MS组内>MS组间 d、MS总=MS组内+MS组间 36、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的无效假设H0为( ) a、12 b、12 c、d0 d、d0 37、两样本均数比较,需检验H0:12是否成立,可用( ) a、F检验 b、t检验 c、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38、某病8例的潜伏期如下:<2、3、3、3、4、5、6、20(天);计算平均潜伏期可用的指标是( )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变异系数 39、统计学研究的事件是( ) a、随机事件 b、必然发生事件 c、不可能发生事件 d、 6 以上都不对 40、下面哪一个是总体均数( ) a、 b、 c、x d、 41、抽样的目的是(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总体统计量 d、研究典型案例 42、数值变量资料中变量值是( ) a、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测定值 b、样本含量 c、影响因素的大小 d、以上都不对 43.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4%,则( ) a、4%是率 b、4%是构成比 c、4%是相对比 d、4%是绝对数 44、有关离散度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 b.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 c.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d.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45、Sx表示的是 a.总体中各样本均数分布的离散情况 b.样本内实测值与总体均数之差 c.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差 d.表示某随机样本的抽样误差 7 46、以一定概率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宜采用 a.抽样误差估计 b.点估计 c.参考值范围估计 d.区间估计 47、两样本均数比较,无效假设H0为( ) a、12 b、12 c、x1x2 d、 x1x2 4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49、下列食物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的是( ) a、蔬菜 b、鸡蛋 c、面粉 d、玉米 50、引起痛痛病的化学元素是( ) a、Cr b、Hg c、Pb d、Cd 51、环境中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是( ) a、天然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 d、工农业生产性污染 52、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 ) a、海产品 b、奶及奶制品 c、粮食 d、蔬菜 6、下面哪个不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三大要素( )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53、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 ) a、粉尘、物理、化学、其他因素 b、粉尘、物理、放射、其他因素 c、物理、化学、生物、其他因素 d、粉尘、物理、生物、其他因素 54、传染病患者住进医院治疗,这从传染病控制措施上看,属于( ) 8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紧急措施 55、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错误的是( ) a、不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而是特指某种疾病 b、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c、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 d、其病因复杂 56、下列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的是(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个体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d、其他严重影公众健康的事件 57、预防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是食用( ) a、海产品 b、碘油 c、碘盐 d、补碘药物 58、伤害按照意图进行分类,不包括( ) a、意外伤害 b、故意的伤害 c、自杀与自伤 d、暴力与他杀 59、下列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的是( ) a、积极锻炼 b、戒烟 c、遵从医嘱 d、A型行为模式 60、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重要技能是( )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d、健康体检 6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 ) a、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 b、一般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病人 c、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病人 9 d、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病人 62、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63、环境中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是( ) a、天然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 d、工农业生产性污染 64、引起水俣病的化学元素是( ) a、Cr b、Hg c、Pb d、Cd 65、酸雨的pH值是( ) a、<5.6 b、<6.6 c、<7.6 d、5.6~6.6 66、下列食物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的是( ) a、鸡蛋 b、蔬菜 c、面粉 d、玉米 67、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 ) a、海产品 b、奶及奶制品 c、粮食 d、蔬菜 68、以下哪个不是职业危害因素( ) a、工作过度紧张 b、劳动强度过大 c、生产性噪声 d、采矿粉尘 69、以下不属于传染病潜伏期流行病学意义的是( ) a、依据潜伏期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b、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c、制定传染病隔离期的重要依据 d、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10 70、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错误的是( ) a、不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而是特指某种疾病 b、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c、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 d、其病因复杂 71、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形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报告时限是( ) a、1h b、2h c、8h d、24h 二、名词解释重点: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 water pllution)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使得进人水中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而导致天然水的理化性质和水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法定职业病 由于职业病涉及劳动保险待遇问题,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职业病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对此称为国家规定的职业病(或法定职业病)。 免疫规划 免疫规划( immunization program)是指为防治疾病,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 11 无效假设 无效假设( null hypothesis) ,用符号H。表示, 即假设两总体均数相等(μ=μ) ,X与μo的差别仅仅由于抽样误差所致 三、填空题: 1、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步骤: 设计 、 收集资料 、 整理资料 、 分析资料 。 2、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 日常医疗工作记录 、 统计报表和报告卡 、 专题调查 、 实验研究 。 3、统计分析包括 统计描述 、 统计推断 。 4、变量类型可分为 数值变量 和 分类变量 。 5、总体可分为 有限总体 和 无限总体 。 6、随机事件的概率在 0~1 范围内,习惯上把 P≤0.05或P≤0.01 称为小概率事件。 7、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 集中趋势 和 离散趋势 。 8、频数分布可分为 对称分布 和 偏态分布 两种类型。 9、偏态分布可分为 正偏态 和 负偏态 两种情况。 10、比较两组或多组数值变量的变异程度,在 度量衡单位不同 或 均数相差悬殊 时,应计算变异系数再作比较。 11、随机事件的概率在 0-------1 范围内,习惯上把P≤0.05或P≤0.01 称为小概率事件。 12 12、当样本例数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越 大 。 13、当例数一定时,标准差越小,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范围越 窄 ,样本的代表性越 好 。 14、当样本例数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越 大 。 15、统计推断包括 参数估计 和 假设检验 。 16、参数估计可分为 点估计 和 区间估计 。 17、配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时,其自由度为 对子数—1 ,两组样本均数t检验时,其自由度为 n1+ n2 -2 。 18、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含量越大,标准误越 小 。 19、当例数一定时,标准差越小,可信区间的范围越 窄 ,样本的代表性越 好 。 20、运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时,必须满足 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n较小时,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和 两小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样本所属总体的方差相等 两个条件。 21、配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时,其自由度为 对子数—1 ,两组样本均数t检验时,其自由度为 n1+ n2 -2 。 22、同时减小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唯一方法是 增大样本含量 。 2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 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 各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各处理组总体方差相等。 24、在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中,自由度总= N-1 ,组内= N-k ,组间= k-1 。 13 25、假设检验中的假设有两种,一种是 无效假设 ,符号为H0,另一种是 备择假设 ,符号为H1。 26、相对数中的构成指标是指 事物内部构成比重 ,频率指标是指 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 。 27、四格表χ2检验的校正条件: 任一格子1≤T<5 且 n≥40 。 28、空气污染的来源包括 生产性污染 、 交通性污染 、 生活性污染 。 29、常规的水质净化工艺包括 混凝沉淀(或澄清) 、 过滤 、 消毒 。 30、健康监护工作对职业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其工作内容包括 就业前健康检查 、 定期健康检查、 职业病普查 。 31、机体通过摄食食物中的 蛋白质 、 脂肪 、 糖类 来获取能量。 32、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填空题: 1、正态分布资料用 算术平均数 描述集中趋势,用 标准差 描述变异趋势。 2、随机事件的概率在 0——1 范围内,习惯上把 P≤0.05 称为小概率事件。 3、频数分布可分为 对称分布 和 偏态分布 两种类型。 4、当例数一定时,标准差越小,可信区间的范围越 窄 ,样本的代表性越 好 。 14 5、职业性有害因素能否对职业工人的健康造成损害,主要取决于 职业有害因素的性质、 接触强度(剂量) 和 接触方式及时间 。 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 独立性、方差齐、正态性 7、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总变异分为 SS组内和SS组间。 8、四格表χ2检验的校正条件: 任一格子1≤T<5 且 n≥40 。 9、机体通过摄食食物中的蛋白质、 脂肪 、 糖类 来获取能量。 10、健康监护工作对职业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其工作内容包括 就业前健康检查 、 定期健康检查、 职业病普查 。 11、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四、是非题 1、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对 ) 2、统计设计的内容包括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 对 ) 3、抽样误差是由个体差异造成的,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能控制不能消除。( 对 ) 4、任意一种数值变量资料都可以转换成为分类变量资料。( 对 ) 5、当样本含量足够大(例如n>1000)时,就可看作总体。( 对 ) 6、用频数表加权法计算均数比直接法计算的均数更准确。( X ) 7、抗体滴度资料必须用几何均数反映其平均水平,是因为抗体滴度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 对 ) 15 8、正态或对称分布的资料,既可用算术均也可用中位数表示其平均水平,以算术均数较佳。( 对 ) 9、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资料。( 对 ) 10、当资料分布的末端无确定数据(即开口资料),只能用中位数来表示其集中趋势。( 对 ) 11、在常用的离散程度指标中,四分位数间距常用于偏态分布的资料。( 对 ) 12、相同度量单位的多组资料,欲比较其变异度时,可不必考虑用变异系数。( X ) 不同度量单位的多组资料,欲比较其变异度时,可不必考虑用变异系数。( X ) 13、对正态分布的资料,反映各观察值变异程度时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对 ) 14、标准差越小,说明各观察值之间相差较小,其均数的代表性较好。( 对 ) 标准差越大,说明各观察值之间相差较大,其均数的代表性较好。( X ) 15、正态分布是t分布、F分布和χ2的理论基础。( 对 ) 16、求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也是统计推断的内容。( 对 ) 17、在假设检验中所有的假设都是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d ) 16 18、在假设检验的结论中,无论是否拒绝H0,都有可能犯错误。( d ) 19、在假设检验的结论中,如果拒绝H0,可能会犯第一类错误。( d ) 20、在假设检验的结论中,如果不拒绝H0,可能会犯第二类错误。( d ) 21、符合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的资料,也可用方差分析。( d ) 22、在完全随机设方差分析中,组间变异包括随机误差和处理因素的影响。( d ) 23、在完全随机设方差分析中,如果MS组内>MS组间 ,就不必做假设检验。( d ) 24、对于偏态分态的资料,有可能通过变量变换使之成为正态分布。( d ) 25、无论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是否相等,计算平均发病率时,都可采用 各组发病数之和除以各组人数之和的方法计算。( d ) 26、2检验的基本公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2检验。( X ) 2227、校正值比非校正值小,故当该校正而不校正时,易得到拒绝 H0的错误结论。( d ) 28、回归系数b表示当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变化b个单位。 ( d ) 29、在回归系数假设检验中,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结论是一致的,即 tF。( d ) 30、完全随机化设计的四个均数作差别的假设检验,与两两抽出来作 17 一般的t检验是等价的。( X ) 31、在任何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每次n相同并计算其均数,当抽 取的样本含量足够多时,样本均数的分布必呈正态分布。( d ) 32、五个样本率比较,如202.05,可认为各个总体率都不相等。( X ) 33、当样本例数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也越大。( d ) 34、参数估计包括点值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重要方面。( X ) 35、计算统计量 tt0.05,时,推算概率P<0.05。( d ) 36、配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时,其自由度为:例数-1。( d ) 37、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 d ) 38、变量指每个观察单位地某项特征。( d ) 39、数值变量有度量单位,可以是小数。( d ) 40、分类变量无度量单位,只能是整数。( d ) 41、数值变量无度量单位,只能是整数。( X ) 42、分类变量有度量单位,可以是小数。( X ) 43、当P<0.05时,统计结论为拒绝H0,接受H1。( d ) 44、当P<0.05时,统计结论为不拒绝H0,拒绝H1。( X ) 45、当P>0.05时,统计结论为不拒绝H0,拒绝H1。( d ) 46、当P>0.05时,统计结论为拒绝H0,接受H1。( X ) 47、抽样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总体信息推断样本信息。( X ) 48、算术均数适用于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化范围。( X ) 18 49、中位数是将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数值。( d ) 50、几何均数适用于表示对数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 d ) 51、通过普查、筛检早期发现疾病属于第一级预防。( X ) 52、二次污染物是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形成的。( X ) 53、日本的水俣病病因是慢性镉中毒。( X ) 54、对于婴幼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X ) 55、矽肺病经过有效治疗可使纤维化肺组织恢复正常。( X ) 56、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潜伏期。( X ) 57、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X ) 58、对于调离矽尘作业的工人,不需要再进行健康监护。( X ) 59、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严格限制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X ) 60、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病伤、康复治疗。( X ) 61、能量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 X ) 62、氯氟烃类化合物排入大气中可造成臭氧层破坏。( X ) 五、假设检验简答题: 单样本均数t检验 1、已知正常人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平均数为1.44U,现测得13名慢性 19 支气管炎患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U)为: 1.52.12.32.42.0 9 2 1 2.52.22.3 1.42.11.81.92.3 0 6 2 7 4 6 9 11 4 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总体均数与正常人有无差别。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µ=µ0,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总体均数与正 常人相同 H1:µ≠µ0,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总体均数与 正常人不同 20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t=7.003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P=0.0000<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高于正常人。 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 2、为研究三棱莪术液的抑瘤效果,将20只小白鼠按条件最相近的原则配成10对,然后每对中的2只小白鼠随面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两组小鼠接种肿瘤,实验组在接种肿瘤3天后注射30%的三棱莪术液0.5ml,对照组则不加任何处理,测量瘤体大小(cm)资料如下。问三棱莪术液有无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小鼠对子号 对照组 实验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3.6 4.5 4.2 4.4 3.7 5.6 7 4.1 5 4.5 3 2.3 2.4 1.1 4 3.7 2.7 1.9 2.6 1.3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1 H0:µd=0,即两组瘤体直径差值的总体均数为零 H1:µd≠0,即两组瘤体直径差值的总体均数不为零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t=-5.171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P=0.001<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的瘤体直径小于对照组,可认为三棱莪术液具有抑瘤效果。 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 3、测得12名正常人和15名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转铁蛋白的含量(g/L)结果如下,要了解患者和健康人的转铁蛋白是否有差别,请建立假设并写出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 正 常 人 : 2.65,2.72,2.85,2.91,2.55,2.76,2.82,2.96,2.64,2.73,2.71,2.61 肝 炎 患 者 : 2.36,2.15,2.52,2.28,2.31,2.53,2.19,2.34,2.31,2.41,2.22,2.57,2.61,2.24,2.25 22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µ1=µ2,即两组转铁蛋白的总体均数相同 H1:µ1≠µ2,即两组转铁蛋白的总体均数不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t=7.402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P=0.000<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转铁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人。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4、 在评价某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的I期临床试验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健康自愿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名,各级注射剂量分别为0.5U,1U,2U,观察4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结果如下表。 23 问不同剂量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无差别。 0.5U 36.8 34.4 34.3 35.7 33.2 31.1 34.3 29.8 35.4 31.2 1U 2U 40.0 35.5 36.7 39.3 40.1 36.8 33.4 38.3 38.4 39.8 32.9 37.9 30.5 31.1 34.7 37.6 40.2 38.1 32.4 35.6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µ1=µ2=µ3,即三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 H1:µ1、µ2、µ3不全相等,即三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 全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F=6.5244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P=0.005<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全相同。 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5、某医生用两种疗法治疗肺癌,出院后随访24个月,甲疗法治疗46 24 例,乙疗法治疗58例,结果如下表,两种疗法治疗肺癌的两年生存率是否相同。 甲乙两种疗法治疗肺癌的2年生存率比较 疗法 生存 死亡 合计 生存率(%) 甲 22 24 46 47.83 乙 35 23 58 60.34 合计 57 47 104 54.81 25 26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π1=π2,即两种疗法的总体两年生存率相等 H1:π1≠π2,即两种疗法的总体两年生存率不相等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χ2 =1.623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P = 0.203 > 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接受H0,拒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种疗法的两年生存率无差别。 H1, 27 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11、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观察3种药物驱钩虫的疗效,在服药后7天得粪检钩虫卵阴转率(%)如下表,问3药疗效是否相同。 药物 例数 阴转例数 阴转率(%) 复方敌百虫片 37 28 75.7 纯敌百虫片 38 18 47.4 灭虫片 34 10 29.4 28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π1=π2=π3,即三种药物的阴转率相同 H1:π1、π2、π3不全相等,即三种药物的阴转率不全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χ2=15.556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P=0.000<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种药物的疗效不全相同。 论述题重点 1、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 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②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更侧重于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的关系; 29 ③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④重视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将疾病预防的理念措施整合于临床治疗之中。 2、试述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1)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①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营养和加强体育锻炼。 ②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 ③预防遗传性疾病,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 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 ⑤对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慎重使用医疗措施和药品,预防医源性致病因素的危害。 (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3)第三级预防,即临床期预防,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提供适宜的康复治疗 ,及时做好功能恢复,心理康复,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和延长寿命。 30 3、试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作用有哪些。 ①急性危害作用 是指环境中大量或毒性较大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在短时间内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或死亡。 ②慢性危害作用 是指环境中有害有毒物质低浓度长期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慢性危害污染物是否产生慢性危害作用与其理化性质、暴露时间以及在体内的蓄积作用等因素有关。 环境污染慢性危害作用包括: (1)非特异性危害作用:主要是指污染物或因素作为疾病的促进因素或者通过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等来影响健康。 (2)慢性疾患: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或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直接造成机体患慢性疾患。 (3)持续性蓄积危害:在环境中有些污染物( 如铅、镉、汞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和有机氯化合物滴滴涕(DDT)等脂溶性强、不易降解,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会导致其在机体内持续蓄积,当污染物剂量蓄积到定水平或机体处于特定生理病理状态(妊娠、疾病等)时,就可造成健康危害。 ③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作用 (1)致癌作用 是指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生恶性肿瘤的作用。 (2)致畸作用 31 是指环境有害物质或因素引起后代先天性缺陷的作用。 (3)致突变作用 是指环境有害物质或因素使生物机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 (4)免疫毒性作用 是指环境污染物或因素对生物机体免疫系统或功能产生的危害作用。 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为几类? 在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或称生产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下列四类: ①化学性因素:➊生产性毒物;➋生产性粉尘; ②物理性因素:➊异常气象条件;➋异常气压;➌非电离辐射;➍电离辐射; ③生物性因素:细菌、真菌、病毒等; ④其他有害因素:强迫体位等。 5、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哪些特点? 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超过机体的代谢限度,造成的损害机体不能恢复,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职业病。 6、请简述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32 ①职业病的诊断应采取集体诊断的办法,由诊断小组确诊; ②诊断职业病应根据三方面的资料:即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临床观察与实验室检查; ③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治疗,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中的处理办法和患者的病情,可脱产或不脱产治疗。 7、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指标有哪些?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机体利用程度等,常采用以下指标评价: (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以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含氮量×6.25可获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氮平衡:是评价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有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之分; (3)蛋白质消化率:是蛋白质在消化道被分解程度及分解后氨基酸与肽被吸收的程度。消化率高可说明食物中蛋白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大。一般而言,动物食品的蛋白质消化率高于植物食品; (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也称生物价,其高低主要取决于食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相互间的比值; (5)氨基酸评分:即蛋白质化学分,用被测食物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模式的相应各种氨基酸模式进行比 33 较,以反映蛋白质构成与利用率的关系。 8、食物中毒有哪些特点? ②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急性消化道症状; ③发病与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常见家庭或集体发病; ④人与人无传染性,无所谓的流行病学的“余峰”现象; ⑤常有季节性发病高峰,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以夏、秋季多发。 9、试述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流行性:通常用发病率和病例间联系程度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①散发: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关联,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②流行: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病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③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涉及地区广泛,跨省、国甚至洲界,超过“流行”的强度; ④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具有相同的传染源或者传播途径; (2)地方性: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宿主或传播虫媒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血吸虫病、疟疾等; 34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增高的现象,发病率季节性变化不仅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改变有关,而且还与气候条件变化的自然环境、媒介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人类的生活、生产习惯等社会环境变化有关。如乙型脑炎、季节性流感等。 10、试述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①依据潜伏期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②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如狂犬病要求在潜伏期72h内注射狂犬病血清效果最佳; ④评价预防效果。实施预防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若发病人数明显下降,则认为措施有效。 六、分析论述题: 1、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P1 2、试述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P8 3.试述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归过程。P21/22(不确定) 4.试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作用有哪些。P23 5.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为几类?P52 6、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哪些特点?P53~54 7、请简述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P54 35 8、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指标有哪些?P91 9、试述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P99 10、食物中毒有哪些特点?P119 11、试述传染病的流行特征。P144 12、试述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P145 13、试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特征。P147 14、请简述针对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P152 15、请简述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P164 16、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处置步骤。P236 P8:三级预防的内容 P10:公共卫生措施的内容 P17:环境的分类 P20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源分类 P21一次与二次污染物 P2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P25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P33颗粒物污染(PM2.5) P42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甲基汞(水俣病),镉(痛痛病)P43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P45水源水选择4项原则,水源水的卫生防护,水质处理 P46水质标准含氯量 36 P54职业病的特点,诊断和处理原则 P56职业病四大物理因素 P71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P85尘肺病的概念,矽肺病的概念(速发型,晚发型) P89预防措施 P9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营养学评价(9种必需氨基酸) P93糖类,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P119食物中毒特征 P143传染病基本特征 P144~146传染病流行三个条件,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期概念意义 P146经空气,水,食物传播的特征 P151传染病的控制措施(报告时间) P154人工自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的概念 P162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区分 P183~18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特点 P199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 P203糖尿病五驾马车,三级预防措施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