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说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曲艺。一个经典的故事通常依靠说书人 ,一代代地完善而成。说书人必须得有扎实的 ,说话时的吐纳收放以及说书过程中的表情神态等,都需要细细琢磨才能做好。一个优秀的说书人在说书时,时而嬉笑怒骂,时而如泣如诉,而听众也会 地沉浸在故事中。 A.薪火相传 工夫 情不自禁 B.口耳相传 功夫 情不自禁 C.薪火相传 功夫 身不由己 D.口耳相传 工夫 身不由己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力求彰显历史精神的基础上,当代红色题材美术创作呈现出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为创作观,于历史的细微处发现重大线索, , , 。 , , 。 ①表达现实的诉求与渴望 ②进而探索一条不同于前人的艺术之路 ③从而在一种互文语境中追求新的红色艺术理想 ④这种理想不是单一地述说历史、记录历史、还原历史 ⑤而是将历史与文化学、哲学、心理学、艺术学加以整合 ⑥在隐喻和象征中寻求历史的厚重与真实 A.①③②④⑤⑥ C.⑥①③④⑤②
B.①⑥②④③⑤ D.⑥②③④⑤①
3.下列对每一组对联使用场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旧话,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海上南来(饭馆酒肆) B.人世大难开口笑 红尘苦海起笔闲(寺庙) C.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 D.璇阶敷秀彩 珠树发生香(书房)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像穿行在阴森森的地狱里,几乎没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他用另一种方式爱着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他为他们打开道义忏悔室的门,让他们面对自己的心灵——只有看到自己的丑恶,才会是善行的开始。
A.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拷问灵魂,直击心灵。 B.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敏感的道德审判官。 C.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恶的拷问中蕴含悲悯与热爱。 D.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心丑恶的揭露入木三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龟山先生行状
吕本中
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其先本蜀人,唐初徙居江州湖口,次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先生八九岁能诗赋,人咸异之。弱冠时游于邵武学,有声,确然以道学自任。年二十三,膺太学荐,遂登徐铎榜进士第,授汀州司户参军。
哲宗即位,时天下翕然,共趋王氏之学。先生独斥其不知道,妄以私智曲说眩瞀学者耳..目。元祐间,任虔州司法。有疑狱,众所不决者,皆立断。与郡将议事,守正不屈。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不忘,俱为祠以祀焉。
先生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时丞相蔡京客张觷,言于京曰:“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在左右,庶几犹可及。”问其人,以先生对。京因荐之。寻,上疏请复祖宗旧法,除熙宁以来新政;又乞燕、云之师守内地,以省转输之劳。徽宗首肯之,即除迩英殿说书。
高宗即位,初以先生为工部侍郎。陛对,言:“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上然之,除兼侍讲。未几,以老疾求去。乃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
先生天资仁厚,宽大能容物。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继母尤谨。本中尝闻于前辈长者,.
以为明道先生温然纯粹,终身无疾言遽色,先生实似之。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然先生歉然,未尝自满。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选自《龟山先生文靖杨公全集》,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共趋王氏之学 趋:追逐 .B.妄以私智曲说眩瞀学者耳目 .C.宽大能容物 .D.终身无疾言遽色 .
曲:邪僻不正 物:事物 遽:匆忙,仓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时年少时聪颖好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赋,得到人们的称赞,成年时在邵武游学,名声远扬。
B.杨时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所到之处施行惠政,被百姓感念;他还多次上书谏言,得到皇帝认可。
C.杨时对理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人称为“程氏正宗”。 D.杨时在侍奉老师和交朋友方面,可以作为后人的榜样,但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疑狱,众所不决者,皆立断。与郡将议事,守正不屈。 译文:
(2)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在左右,庶几犹可及。 译文:
8.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
①
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 ①西北神州:金朝曾占有南宋的西北疆域,当时又为元人所占。②钓鱼坛: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9.这首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
10.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于嗟女兮, 。(《诗经·卫风·氓》)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5)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血沃中原肥劲草, 。(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世上最长的彩带
叶 辛
①世上最长的彩带,是哪一个能工巧匠织出来的?它足有百里之长,宽处达十里,窄处也有二里多。这么奇妙的景观,却险些让我错过了。
②这天早上,岭腰山巅之间,全都笼罩在乳白色的雾纱之中,所有的景物都看不见了。于是我说,改变行程,我们不进山看花了。
③谁知我这话一出,招来同行者的一片反对之声。我知道山里的天气,这雨雾一起,啥子都看不到,不是白走一趟?哪晓得这话一出,贵州朋友笑了起来,说黔西北高寒山区,十里不同天,说不定我们的车子一开过去,天就晴朗了。
④事情真如他说的,我们的面包车转出了几个山弯弯,天就放晴了。恼人的冷雾细雨全都没了。扑面而来的,全是目不暇接的杜鹃花。
②
⑤下得车来,我们已经置身在杜鹃花的花海之中。只见四面八方山上山下,高高低低全都是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每一朵花都有海碗那么大。那鲜红的是马樱杜鹃,那水灵灵的是露珠杜鹃,那让人盯着看不厌的是迷你杜鹃,那花瓣儿几乎透明的是水红杜鹃,那花色儿繁艳艳的是多花杜鹃,那夺人眼球的是紫色杜鹃,那开得让人忍不住想折下一枝来的是锦绣杜鹃……
⑥我凝神赏花,不由吟出一首诗来:一朵一朵又一朵/十朵百朵千万朵/缤纷五彩漫山坡/迸然怒放朵堆朵。
⑦一个服饰时尚的漂亮姑娘躺倒在草地上兴奋地打着滚,没有人觉得她过分,同行的一位老教授说,我年轻一点,也会往草地上滚一滚,百里杜鹃真的太美了!
⑧上世纪80年代初,百里杜鹃景区刚被发现时,我来过这里。原来这又叫黄家坝的地方,红军长征时在这里打过著名的黄家坝阻击战。如今,这里专门成立了百里杜鹃风景管理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游客们蜂拥而来!
⑨百花坪上传来年轻男女们的笑声,万花楼前传来苗族姑娘的歌声,花廊那边传来彝族小伙弹奏的牛腿琴声。哦,远处的花峰延伸到花谷深处,形成了一条波动起伏的美不胜收的彩带。
⑩那么大的花海,那么长的彩带,一天时间是游不完、看不尽的,只能走马观花地赏完百里杜鹃的1/10。
⑪没有人晓得这么美丽的杜鹃花下头,是煤山煤脉。杜鹃花专爱长在煤山露头处饱含腐殖酸的土壤里。农民们却是深知的。现如今,大山的秘密让人识破了,就是这年年春天都会恣情怒放的百里杜鹃,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山民们世世代代熟视无睹的杜鹃花,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⑫还有9/10的杜鹃花林,我们只能借助疾驰的面包车隔窗欣赏了。仿佛了解我们的心思,西斜的太阳露了脸,让我们得以尽情地观赏百里杜鹃的美景。
⑬那艳如云霞般的红杜鹃,把一整座山都染成了火焰色;那娴静、淡雅的白杜鹃,千万朵大白花把山体染成了皑皑白雪;那紫色杜鹃点缀在繁花丛中,那绚丽多彩的各色杜鹃争奇
斗艳,其多变的花形、丰富的色调,其繁艳茂盛的花瓣,岂是坐在一掠而过的车子上能看得清的?
⑭面对窗外绵延至天边的彩带,我忽然觉得,乍一下车时吟出的那首诗,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了,于是面向这一片我曾经生活了20多年的贵州高原,情不自禁地又吟出了四句:金坡银坡宝石坡/绵延无尽坡连坡/烂漫山花锦绣坡/百里彩带系山坡。
⑮哦,百里杜鹃,我第二故乡的绝世美景。我赞美你,我歌颂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文章开头三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对杜鹃花海的描写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答:
14.文章题为“世上最长的彩带”,但文章仅写了“彩带”的一部分,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坚守中国文化和引进西方文化,这两种观念的拉锯战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论述的潜在轴心往往是以下四个概念: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传统、现代。理论家习惯的组合多半是:将中国文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将西方文化与现代相提并论。这是相互批评的两套辞令,使人们对“数典忘祖”“崇洋媚外”或者“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耳熟能详。然而,这种争论似乎存在盲区:为什么许多人不习惯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联结起来?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的现代进程不是一个最大的历史事实吗?这种状况至少表明,隐含于中国文化内部的推动历史的创新能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必须承认,儒家学说中隐含的复古倾向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孔子推崇尧舜,提倡周礼,周代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儒家学说成为正统的意识形态之后,以古人为楷模更是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集体无意识。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超稳定”的重要原因。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中国文化不存在创新的基因。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批评家曾经对文学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做出了种种论述,例如“通变”的思想,
例如“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惟陈言之务去”。有些时候,中国古代批评家采用的理论策略是,借复古之名行创新之实,例如始于唐代的古文运动。韩愈等文学家倡导先秦两汉的古文、力图突破雕琢的骈文,开创更适合时代特征的文风。这种理论策略与欧洲的文艺复兴异曲同工。相对于批评家的观念表述,更为重要的是作家的创新意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没有不可遏制的创新冲动,中国文学不可能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发展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可能留下一部如此灿烂的文学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庞杂,我们向古人学习什么?这个问题是对今天的理论家的考验。许多人觉得中国文化就是“传统”乃至“复古”的化身,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古人身上的创新能量。一个奇怪的例子是,一些文化名流对于简体汉字十分不满,他们以倡导繁体字作为向文化传统表示敬意的方式。然而,纵观中国文字和书法史,从篆书、隶书、楷书到行书或者草书,简化文字是古人的一项长期工作。日益复杂的社会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文字交流,而缓慢的书写速度成了明显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一次次地大胆改革文字。令人惊奇的是,每一种新型文字都在古人手里发展出优美的书法艺术。如果无法觉察古人如何与他们的时代积极互动,如果只能模仿一些古人遗留的外在形迹,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掌握文化传统的精髓。(选自《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化内部隐含着能够推动中国历史的创新能量。 B.儒家学说中的复古倾向加大了“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 C.没有不可遏制的创新冲动,中国不可能拥有一部灿烂的文学史。 D.倡导书写繁体字是向文化传统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 1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超稳定”的重要原因是儒家学说成为正统的意识形态之后,以古人为楷模成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
B.中国古代批评家曾经对文学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做出了种种论述,这些理论表述的重要作用是激发了作家的创新意愿。
C.韩愈等文学家倡导的古文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采用了“借复古之名行创新之实”的理论策略。
D.古人一次次地大胆改革文字,有效解决了书写缓慢的问题,因而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文字
交流,而且每一种新型文字都发展出了优美的书法艺术。
17.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简要概括我们应从古人身上学习什么。(6分) 答: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
有声读物指将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语音技术录制成音频的作品,互联网时代可以以PC(个人电脑)端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媒介为载体将作品内容传递给用户。
有声读物作品在内容制作方面有两种形式。第一,用户生产内容。由于有声读物播放平台如懒人听书、酷我听书等准入门槛较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录制并上传自制内容。第二,专业制作单位生产内容。通过获得内容授权,内容提供商可以进行专业加工、编辑,以此累积海量有声资源,获得更多忠实用户。
但是有声读物产业存在许多问题,除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问题,还有版权处理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盗版等侵害作者著作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
(摘编自《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研究》)
材料二:
(摘编自《移动互联时代的有声阅读创新》)
材料三:
通常读者的阅读目的被分为三个阶段:低级的猎奇阶段,中级的信息收集、解决问题阶段,高级的自我提升阶段。但由于媒介的多元化,数字化时代不管人们处于哪个阶段,其阅读行为与“坐拥书城”的年代相比都更加零散、肤浅。人们忙碌的生活破坏了安静的环境、惬意的心境,使传统的书香、墨香被高科技、高效率的生活所淘汰。快节奏的筛选和接受,往往容易造成思维跳跃、零散,久而久之,使思考缺乏逻辑性和深度。
有声读物是碎片化、浅层化、快速化阅读中相对系统、深层次、速度慢的阅读方式。在书本内容转换为声音时,并没有破坏书本原有的系统和逻辑,只是将书面的语言转换为较口头的表述方式,其内容和思想的维度并没有遭到破坏。有声读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提供了相对慢且完整的阅读空间,在适应人们生活节奏的同时,提供了新的相对质量较高的知识获取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阅读碎片化、浅层化、快速化的发展态势。
(摘编自《浅析有声读物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材料四:
目前,中国有声读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有声读物,一直摆脱不了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特性,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免费习惯使得出版社想要依靠发行有声读物直接赢利比较困难。对此,各家有声读物经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 国内知名的喜马拉雅FM,则致力于围绕出版、作家、主播、粉丝、品牌等打造产业链,通过粉丝效应树立品牌,逐渐形成Free(免费模式)+FM(有声基因)+Fans(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
什么样的书适合被制作成有声版本?能否寻找到优秀的朗读者、成熟的制作团队、适合的发行渠道?读者听众是否买账,是否愿意付费获取高质量的有声读物产品?……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一条完备的有声读物产业链,将成为开拓有声读物业务的关键因素。(摘编自《有声书,数字阅读的围猎场》)
18.下列对材料中“有声读物”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声读物指互联网用户用电脑或移动终端来使用录制为音频的文学作品等的作品。 B.有声读物指把文学作品等内容录制成音频并且以互联网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的作品。 C.有声读物指把文学作品等录制成音频后,用户通过购买的形式最终获得授权的作品。 D.有声读物是指个人或专业制作单位把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语音技术录制成音频的作品。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通过手机听书的方式打发不工作的时间,说明有声阅读的发展符合人们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碎片化信息的需求。
B.数字化时代,读者用新媒体阅读书籍,无论处于阅读目的的哪个阶段,与之前阅读纸质书籍的年代相比获得的知识都会更加零碎和肤浅。
C.容易造成思维跳跃的快节奏生活使人难以达到自我提升的阅读目的,而提供相对慢且完整阅读空间的有声阅读避免了这个问题。
D.有声读物只是把书面语言转换为较为口语的表述方式,没有破坏书本原来的系统和逻辑,所以其内容、思想的维度没有改变。
20.中国有声读物目前遇到哪些困境?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6分) 答: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真相往往隐藏在事实的背后,打开真相的钥匙是事实。
有些人想方设法弄清事情的真相;而有些时候,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到脑后了。
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假象里;明白真相时,又活在假象的阴影里。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语文Ⅱ(附加题)
本部分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余行蜀道,过筹笔驿,如石曼卿诗云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脍炙天下久矣然有山水处便可用不必筹笔驿也。殷潜之与小杜诗甚健丽,亦无高意。惟义山诗云:“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诵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节选自《苕溪渔隐丛话》)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3.文中的“小杜”和“义山”分别指 和 (填人名)。(2分) 24.“小杜”和“义山”的诗各有何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
A.《三国演义》中,董卓仰仗军事实力欲废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说明董卓远不及曹操有政治远见,后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死都没有废帝自立。
B.《家》中,作为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生代表,觉慧大胆地向鸣凤示爱,公开支持觉民创办进步刊物《黎明周报》,宣传进步思想。
C.《边城》中,翠翠对爱的渴求,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为山村少女特有的朦胧向往和矜持羞涩,同时又始终不渝,执着坚韧。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善于观察思考,他从宫廷阴谋中看到时代动乱,由个人的不幸想到人类普遍的苦难,把个人复仇提升到重整乾坤的高度。
E.《阿Q正传》中,阿Q一开始对革命党深恶痛绝,后来觉悟有所提高,转而向往革命,但始终没有接触到真正的革命党人,而一直被革命拒之门外。 2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北静王在贾政面前夸贾宝玉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请分析作品中贾宝玉在哪些方面超过了贾政。(5分) 答: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得知弟弟破产自杀的消息后是怎么处理的。(5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言情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必须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
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节选自朱光潜《谈美·谈文学》,有删改) 27.“情感”与“文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根据第一段简要概括。(6分) 答:
28.根据材料,概括“文学的艺术”必备的三要素。(3分) 答:
29.如何理解“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句话?请根据材料分析。(6分) 答:
答案精析
1.B [口耳相传:以口说耳听的方式传授或流传。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句中强调的是经典故事需由说书人口说耳听往下传,应选用“口耳相传”。功夫:本领,造诣。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语境强调的是说书人的本领造诣,应选用“功夫”。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身不由己:身体不由自己做主。从语境“沉浸在故事中”可知,应选用“情不自禁”。]
2.C [这是一段有关红色题材美术创作的议论性文段,整个文段前面探讨了“红色艺术理想”的问题,后面探讨了在“理想”基础上探索“艺术之路”的问题。分析所给六句话,根据“不是”与“而是”的对照关系,可以判断出④与⑤的关系,即⑤紧跟④;而④开头的“这种理想”指的是③中的“红色艺术理想”,这样就能得出③④⑤的排列顺序,排除A、B两项。比较C项与D项,从句子结构上分析,⑥中的“寻求历史的厚重与真实”与①句“表达现实的诉求与渴望”结构一致,①应紧跟⑥。因此答案为C。]
3.D [D项指庭院,“璇阶”指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珠树”是对树的美称。]
4.C [文段主要讲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的作品中拷问人们的罪恶,但又不单单是拷问罪恶,“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他用另一种方式爱着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只有看到自己的丑恶,才会是善行的开始”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对比四个选项可知,A项“直击心灵”太宽泛。B项“道德审判官”的说法偏离文意。D项强调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拷问,没有涉及对人物的悲悯、关爱等,概括不全面。C项的概括最准确。] 5.C [物:人,众人。]
6.D [“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判断依据。] 7.(1)有疑虑的案件,众人不能决断的,先生都能立即决断。他与郡中诸将议事,坚守正义不屈从。
(2)如今天下多变故,事情到这样的地步必然失败,应当立即援引德高望重的人在皇帝身边,或许还来得及。
8.杨时调和程氏理学的各种说法,理清关系,建立体系,准确地阐发并传承程氏理学。 参考译文
先生名时,字中立,姓杨,世代居住在南剑州将乐县北的龟山。他的祖先本是蜀人,唐朝初年迁居江州湖口,又迁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先生八九岁能吟诗作赋,人们都认为他特别。成年时他到邵武游学,很有声望,坚定地以传播理学为己任。二十三岁时,先生接受太学的举荐,于是考中了徐铎榜的进士,被授予汀州司户参军。
哲宗即位,当时天下安定,人们都追随王安石的经学。只有先生斥责他们并不明白王氏之学,胡乱地以个人偏见、邪辟的言论迷乱求学者的耳目。元祐年间,他担任虔州司法。有疑虑的案件,众人不能决断的,先生都能立即决断。他与郡中诸将议事,坚守正义不屈从。先后做了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的知县,都施行仁政。百姓思念他不忘他的恩德,三县都为他建立祠堂用来祭祀。
先生安心在州县任职,不曾追求名誉和地位,但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号为龟山先生。当时丞相蔡京的门客张觷,对蔡京说:“如今天下多变故,事情到这样的地步必然失败,应当立即援引德高望重的人在皇帝身边,或许还来得及。”蔡京问具体人选,张觷举荐了先生。蔡京于是推荐了先生。不久,先生上疏请求恢复祖宗原有的法规,革除熙宁以来的新政;并请求派守燕、云的军队转守内地,以便节省转运输送的费用。徽宗点头同意,随即授予他迩英殿说书。
高宗即位,起初让先生任工部侍郎。在皇帝召对时他说:“圣明贤德的君主,没有不重视学典学的。”皇上赞同他的话,授予他兼侍讲的职务。不久,他以年老有病为由请求离职。于是诏令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先生在东郡时,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后来告老还乡,只领俸禄,徜徉于林泉之间,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东南学者尊崇先生为“程氏正宗”。
先生天生仁慈宽厚,胸怀宽大能容纳众人。先生幼年丧母,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如同成人。侍奉继母特别谨慎。我曾经从前辈长者处听得,说明道先生性情温和,精纯完美,一辈子从不粗暴急躁,龟山先生实在很像他。自从程颢和程颐推广他们的学问以来,学者日益增多。然而传得久了,逐渐失去要旨,支离破碎,到处扩散。先生用自己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分清它们的轻重关系和先后次序,如同用镜子照物体的形状,用量器
计量物件,没有丝毫的差错。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的名誉和声望日益加大。陈瓘、邹浩都以老师之礼尊奉先生,而胡安国等人实际传承了先生的学问,程氏理学才不至于失传。但先生显得很惭愧,不曾自满。世上求学的人想成为美善的君子,可看先生怎样侍奉老师结交朋友,可以以他为榜样了。
9.①国势衰颓、时局艰危的感伤;②雄心不泯、壮志未消的感慨;③年华老去,未能建功立业的悲哀;④报国无门,只好隐逸的无奈。
10.借用严子陵隐居的典故,以“泪”直抒胸臆,表达了隐居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心;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浩浩的风、冥冥的雨寄托悲情。
11.(1)无与士耽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砯崖转石万壑雷 (5)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6)起舞弄清影 (7)不义而富且贵 (8)寒凝大地发春华
12.(1)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2)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对杜鹃花海的浓墨重彩的描绘蓄势。
13.(1)由整体而部分,描写富有层次性;(2)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3)融情于景,在表现杜鹃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中,抒发作者的惊喜与赞美之情,语言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 14.(1)符合客观实际,这条彩带很长,一天是游不完、看不尽的;(2)以点带面,体现出这条彩带的无限魅力;(3)有意“留白”,让人对这条彩带产生无限的遐想,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意思对即可)
15.D [原文“他们以倡导繁体字作为向文化传统表示敬意的方式”中的“他们”是指“一些文化名流”,本文作者对这些文化名流的这一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
16.C [A项中的“人们”扩大范围,原文是“相当一部分人”。B项“这些理论表述……创新意愿”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相对于批评家的观念表述,更为重要的是作家的创新意愿”,只是通过比较突出作家的创新意愿在中国文学发展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D项“古人一次次……因而产生了……”因果倒置,原文中“日益复杂的社会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文字交流”是推动古人改革文字的原因。]
17.①审视古人与他们的时代积极互动的方式,发现古人身上的创新能量;②学习他们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8.D [A项材料一第一段的第一句给“有声读物”下了定义,即“将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语音技术录制成音频的作品”,所以是不是互联网用户、使用不使用电脑或移动客户端不是界定“有声读物”的标准。B项“以互联网的形式传递”以偏概全。C项“用户通过购买的形式最终获得
授权”错,有声读物与用户是否购买并获得授权没有关系。]
19.C [“有声阅读避免了这个问题”错,原文只是说有声读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阅读碎片化、浅层化、快速化的发展态势”。]
20.(1)困境:①制作有声读物的网络文学作品本身质量不高。②有声读物的版权问题。③有声读物还不能摆脱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特性。
(2)办法:①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问题,写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提升作品质量。②对于版权问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积极打击盗版等侵权行为。③对于不能摆脱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特性,各有声读物经营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更多的新的尝试。 21.写作提示 (1)材料解读
材料核心词“真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事情的真实情况”,反义词有“假象”“表象”,不能与“真理”混淆,也不能直接等同于“事实”。
第一句话揭示“真相”来源和了解真相的渠道,强调其不易为人所知;第二句话指出人们对待弄清真相的两种态度;第三句话指出明了真相后的心态和做法;第四句话指出了正确的人生态度。 (2)立意参考
围绕“真相”展开均可,必须紧扣该概念内涵立意构思。材料提供了几个立意方向。 依据第一句,可以分析事实与真相的关系,思考如何去了解真相;也可以强调获知真相的不易,批评脱离事实、主观臆测或胡乱虚构真相的现象。
依据第二句,可以肯定探知真相的可贵和必要,赞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处事原则或人生态度;也可以批判当下社会世态: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纷繁耀目的表象,多了一份喧嚣与炒作,少了一份严肃和严谨。比如,街头巷尾谣言的传播、媒体对热点的炒作、舆论界的跟风与从众,等等。
依据第三句,可以就真相与假象的关系分析。第一分句,道出人生常态,其实活在假象里固然可悲,但仔细思考,也未尝不可。活在假象里,可能是审美要求,可能是情感要求,也可能是客观限制;第二分句与之相对,活在假象阴影里,其原因还在于审美或情感的失落。依据此话成文容易写出新意和深度。
依据第四句话,可以围绕“真相”谈正确的人生态度。“生活真相”要化大为小,具体为某一人、某一段、某一种生活或事件,不宜泛泛而论。
其他立意只要紧扣“真相”内涵提炼,均视为切题。
22.如石曼卿诗云/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脍炙天下久矣/然有山水处便可用/不必筹笔驿也。 23.杜牧 李商隐
24.“小杜”的诗语言雄健瑰丽,但没有深意;“义山”的诗语言亲切高雅,寓意深刻。 参考译文
文章以在众多作品中杰出为贵,就好比铺叙一件事,文字工巧还是拙劣很容易被看出来。我行走在蜀道上,经过筹笔驿,(看到的景象)就像石曼卿的诗所写:“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此诗句在天下脍炙人口很久了。然而只要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可以适用,不一定非得是描写筹笔驿的。殷潜之与杜牧的诗作非常雄健瑰丽,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意旨。只有李商隐的诗说:“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诵读这两句,让人肃然起敬,像又见到孔明的风范。写马嵬驿的唐诗特别多,像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们都能吟诵,诗句浅显易懂以至儿童都能理解。李商隐说:“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言既然亲切高雅,所以就不用愁怨堕泪等字,但是听者为之感到深深的悲哀。
25.BE [B项“公开支持觉民创办进步刊物《黎明周报》”错,《黎明周报》不是觉民创办的,而且觉民对周报的工作并不热心,而觉慧则热心参与周报工作。E项“后来觉悟有所提高”错,阿Q看到革命让赵太爷等原本压迫他的人害怕,于是对革命产生了一种朴素的向往,这不是觉悟提高的表现。]
26.(1)①在对联题咏方面: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自言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而贾宝玉所题对额名称屡有惊人之语。②在功名方面:贾政是皇帝赐的官,后任员外郎,而贾宝玉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七名。
(2)①为掩人耳目,换取虚名,让银行家德·格拉桑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情。②让侄子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然后要他填写一份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国外去。 27.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情致,才能成为有生趣的文字;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情感易被理、事、物触动;运用言辞,难免会表现出主观的心理倾向。 28.①内在情致;②烘托情致的事、理、物(载体);③适当的文辞。
29.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为文字,必须借助外物;诗的产生,必须经过事、理、物的触动;情感必须经过思考沉淀,由生糙变为理智成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