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轮学说”——望目,可知百病
2023-09-06
来源:乌哈旅游
中医“五轮学说”——望⽬,可知百病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这是中医主要的诊治⼿段,望诊中——望⽬就是其中主要的⼀项。举⼏个简单的例⼦,⽐如,眼睑早起肿起来了,⼀些⼈会想到是不是昨晚熬夜了,喝的⽔太多了,但长期的眼睑⽔肿,就要注意了,脾虚或是内分泌系统紊乱,⼜或是过敏也会导致眼睑⽔肿的;⼜⽐如,眼睛⽩睛发黄,应该与肝胆病变有关系,等等。想必⼤家都好奇了,通过望⽬(眼)就能这么神奇,反应⾝体哪⾥出问题了?来看看吧。中医讲⽬为肝之窍,⼼之使,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因⽽⽬与五脏六腑皆有密切联系。古⼈将⽬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灵枢·⼤惑论》⽈:“精之寞为眼,⾻之精为随⼦,筋之精为⿊眼,⾎之精为络。其寞⽓之精为⽩眼,肌⾁之精为约束。”后世医家据此⽽归纳为“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轮;⿊睛属肝,称为风轮;两毗⾎络属⼼,称为⾎轮;⽩睛属肺,称为⽓轮;眼险属脾,称为⾁轮。并且认为观察五轮的形⾊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因此,望⽬可以测知五脏的病变,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起到“见微知著”的作⽤。故《重订通俗伤寒论》⽈:“凡病⾄危,必察两⽬,视其⽬⾊,以知病之存亡也,故观⽬为诊法之⾸要。”1. ⽬⾊正常⼈眼险内及两眦红润,⾃睛⾊⽩,⿊睛褐⾊或棕⾊,⾓膜⽆⾊透明。 当⾝体发⽣病变后,就会出现异常改变。· ⽬⾚ 双眼或单眼⽩睛红⾚,俗称 “ 红眼 ” “⽕眼”,如全⽬⾚肿痛多为肝经风热上攻;两眦⾚痛,多为⼼⽕上炎;⽩睛发红,多为肺⽕;险缘⾚烂,多为脾经湿热。若⽩睛红⾚灼热,眵多黏结,羞明畏光,有传染性者,多为感受时邪热毒所致,也称 “天⾏⾚眼” ,俗称“红眼病”。· ⽩睛发黄 为黄疸的主要标志,伴⾝⾯发黄、尿黄等症,多因湿热内塞或寒湿内困,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般见于急性胆管炎,肝硬化,肝脓肿,胆道结⽯等。· ⽬眦淡⽩ 多属⾎虚、失⾎,是⾎少不能上荣于⽬所致。⼀般贫⾎者多见。· ⽬眶⾊⿊晦暗 多属肾虚;⽬眶周围⾊⿊,多因肾虚⽔泛,或寒湿下注所致;⽬眶⾊⿊,伴肌肤甲错,多为瘀⾎内阻所致;睡眠⽋佳也可见⽬眶发⿊。· ⿊睛灰⽩混浊 为⽬翳,属外障眼疾。 若⿊睛深层呈圆盘状翳障,妨碍视⼒,为混睛障,多因邪毒侵袭,或肝胆实⽕上攻,或湿热熏蒸,或阴虚⽕旺等所致。常见于眼外伤及某些全⾝疾病;若⼩⼉疳积⽇久也可见⽬⽣翳障,表现为⽬⼲夜盲, ⿊睛⽣黯翳烂, 甚则溃破穿孔等。1. ⽬形· 胞睑肿胀 胞睑肿胀是指上胞下睑肿胀不适。 ⽬胞浮肿, 如新卧起之状,⽪⾊不变或较光亮,是⽔肿病初起之征(见于过敏,急性结膜炎,⾓膜炎,以及⼀些全⾝性疾病,甲减,肾炎,肝炎,⼼脏疾病);胞睑红肿,若眼睑边缘起节肿,状若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腋渍破者,为针眼;若整个眼睑漫肿,红如涂丹,热如⽕灼,化服溃破者,为眼丹。后⼆者皆为风热毒邪相搏客于胞睑,或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以致局部⽓⾎瘀滞。· 眼窝凹陷 若见于吐泻之后,多因吐泻伤津所致;若见于久病、重病患者,为脏腑精⽓衰竭,病属难治。· 眼球突出 眼突⽽喘,属肺胀(肺⽓肿等),多因痰浊阻肺,肺⽓不宣,呼吸不利所致;眼突颈肿,为瘿病(甲状腺有关的疾病,如甲亢),因肝郁化⽕,痰⽓壅结所致。3. ⽬态正常⼈瞳孔圆形,双侧等⼤, 直径为3~4mm,对光反应灵敏, 眼球运动随意灵活。当瞳孔形态改变了,就要警惕⾝体是不是哪⽅⾯出问题了。· 瞳孔缩⼩ 多因肝胆⽕炽,或劳损肝肾,虚⽕上扰所致。 也可见于中毒(⽐如说中药川乌、草乌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瞳孔散⼤ 多属肾精衰竭,见于危重患者,是濒死前的征象之⼀。 也见于肝胆风⽕上扰的绿风内障、中毒(如杏仁、⿇黄、曼陀罗中毒)及某些西药(如阿托品)所致的药物性睡孔散⼤等。
· ⽬睛凝视 两眼固定,转动不灵,固定前视者, 称瞪⽬直视。多属肝风内动之征,常伴神昏、抽撞等症,属病重;或见于脏腑精⽓耗竭,或痰热内闭证。
· 嗜睡露晴 嗜睡露睛是指患者⼊睡后眼睑未闭合⽽睛珠外露。多因脾虚清阳不升,或津液⼤伤,胞险失养,启闭失常所致,多见于脾胃虚衰或吐泻伤津的⼩⼉。此外,睡时露睛也可见于正常⼈,俗称“⽺眼”。
· 眼睑下垂 是指上睑下垂,难以抬举。眼睑下垂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类。其中现眼上睑下垂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脾肾亏虚,眼睑肌失养所致;单眼上眼睑下垂者,多因脾⽓虚衰,脉络失养,肌⾁松弛所致,也可见于外伤。
读到这⾥,不知道⼤家了解了没有,眼睛看似只是五官之⼀,但它的异常改变,会反应相应的全⾝病变。这就提醒⼤家,当发现⾃⼰的眼睛(包括眼睑等)有异常外形变化或是不舒服的表现,切勿放松警惕,切勿讳疾忌医,要及时地去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后,祝⼤家都有⼀个健康强健的⾝体。本⽂作者 中医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