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9 How to Grow Old
1. 与本文的标题相反,本文真正要谈的是如何才能不老,在我这个年纪,这才是更为重要的主题。我的第一条忠告是,选准了祖先再投胎。尽管我双亲都是英年早逝,我选择的其他祖先还是不错的。诚然,我的外祖父在67岁正值盛年的时候去世,但另外3位祖辈都活到了80多岁。更前的祖辈中,我发现只有一位没能长寿,他死于现今罕见的死因,即遭斩首。我有位曾祖母是吉本的朋友,在92岁去世之前始终令子孙们敬畏不已.我的外祖母所生的孩子中9个活了下来,1个幼年夭折,此外她还有过多次流产。守寡以后,她便立即投身于女子高等教育事业之中。她是格顿学院的创办人之一,为了使女性能进入医生职业,她付出了很多心血。她过去经常讲起她在意大利遇到的一位神情悲伤的老年绅士.她询问起他悲伤的缘故,他说因为他刚刚送走了两个孙儿女.“天哪!”她嚷道,“我有72个孙儿女,要是我每送走一个都如此悲伤,那我一生就会是凄凉的!” 他则回答说:“你这狠心的女人啊!\"但作为她72个孙儿女中的一员,我则更喜欢她的处世方法.80岁时她发现自己有些难入睡,于是她养成了午夜至凌晨3点阅读科普书籍的习惯。我想她根本无暇注意到自己在衰老.我认为这正是保持年轻的良方。只要你兴趣广泛且强烈,有你还能做得了的事情,就不必为自己已经活了多少年这种纯粹的数字问题而伤神,更不必去想你来年无多的可能性.
2. 至于健康,由于我很少得病,所以提不出什么有用的建议。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睡就睡.我做任何事情从来不是因为它对健康有益,尽管实际上我爱做的事通常都是有益健康的。
3。 从心理上说,老年人要防止两种危险.其一是过分沉湎于往事.人不能生活在回忆当中,也不能生活在对美好过去的惋惜或者对已故友人的哀痛之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在自己还可以有所作为的事情上。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为往事的分量会不断增加.人们很容易觉得过去自己的情感比现在更活跃,思想比现在更加敏锐。果真如此,那就该忘掉它;可要是忘得掉的话,那很可能就不是真的.
4。 另一件要避免的事是依恋年轻人,期望从他们的勃勃生机中获得活力。子女们长大之后,就想过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还像子女小时那样关注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累赘,除非他们异常麻木不仁。我倒不是说对子女不应予以关注,而是说这种关注应该保留在思想中;可能的话,还应该宽仁,而不是过分感情用事。动物的幼崽一旦可以独立,父母就不再理会它们;人类由于幼年期较长,很难做到这一点。
5。 我认为那些有着超越亲情私欲的浓厚兴趣爱好并参与合适活动的人更容易有成功的晚年。只有在这个范围里,长久的阅历才真正有益;只有在这个范围里,才能运用源于经验的智慧而不给别人造成压迫感。告诫长大的孩子别犯错误毫无用处,这不仅因为他们不会相信你,而且因为犯错也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如果你没有超越亲情私欲的兴趣爱好,你就会觉得生活空虚,除非你把心思放在子孙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明白,虽然你还能为他们提供物质帮助,比如给他们零用钱或者替他们编织毛线衫,但你不能指望他们会乐于与你为伴。
6. 有些老人因恐惧死亡而心情沉重。年轻人有这种恐惧倒无可厚非。年轻人有理由害怕死于战场,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剥夺了生命所能给予他们的最美好的东西时,完全有理由愤恨不平.但是,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的乐与悲、已完成了自己所能完成的事的老人来说,恐惧死亡就未免有些可怜可鄙。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方法—-至少在我看来如此—-就是逐渐拓展你的兴趣范围,并使之更与个人情感脱钩,直到自我的围墙渐渐退去,你的生活不断融合在普世的生活之中.一个人的生命应该像一条河—-起初不大,窄窄地囿于两岸之间,激情澎湃地冲过岩石和瀑布。之后河面逐渐变宽,两岸逐渐后移,水流也愈益平静;最后,它融入大海,与大海浑然一体,无痛而终。能这样看待生活的老人不会恐惧死亡,因为他所关心的事物将会延续下去.如果随着生命力的衰退倦意不断增加,那么安息的想法也不无可取之处。我希望自己能在工作时离世,因为我知道其他人将继续我不能继续的工作,而我已经完成了自己所能完成的使命,可以无憾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