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现代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2020-01-10 来源:乌哈旅游


1、系统保护的原则

(1)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

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3)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

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4)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

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

源和矿物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3、协调建设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4、以人为本原则

湿地公园的项目设置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人类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以人为本, 既要考虑湿地公园的管理,又要方便游客, 满足其需求,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地休闲环境。

5、历史文化原则

湿地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 包括战场遗址、最早的居民点或人类移居地、重要历史研究地等。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突出自身特点, 充分利用和体现湿地的历史与文化,提升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品位。

6、形式美感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湿地公园景观要呈现出立体美感,就要求设计人员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营造出形式美,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体系,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材料的本质属性,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景观产生共鸣感。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景观美学

创造形式美,既注重整体设计的共通感,又要着眼于局部;在周围的建筑群、雕塑等设计上要体现出时代质感和传统意境,既要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敢于对现代西方艺术进行大胆尝试,以营造融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形式美感。

7、文教娱乐原则

随着社会文化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形式美的层面,而更加注重景观的内涵美。这种内涵美可以使观赏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以此来满足城市中的人们渴望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因而要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必须实现真、善、美的教育意义及亲近自然的娱乐意义。也就是说,现代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必须把握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双重原则,从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因素等,同时要对当地文化的未来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并且考虑到观赏人群的审美要求,体现出人们观赏湿地公园景观而进一步参与社会文化的交流的重要意义。

8、经济环保原则

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条件,对区域内的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物种,按照生物学和景观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量,做到经济、环保。

9、未来发展原则

(1)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2)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来源:九地国际城市水系规划所 作者:蔡军保)

当前城市水系规划中的典型护岸工程

1、传统型护岸工程

基于水力学最佳水力半径的理论,传统的护岸工程遵循用最经济断面输送最大流量的原则,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追求断面渠化和较小的水力糙率,在使用功能上侧重防洪固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功能。

现阶段传统护岸结构型式可分为直立式、斜坡式或斜坡式与直立式结合的结构型式:

(1)直立式护岸

直立式护岸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浆砌块石、混凝土方块、石笼、板桩、加筋土岸壁、沉箱、扶壁及混凝土、砖和圬工重力挡水墙等结构型式。

(2)斜坡式护岸

斜坡式护岸又可分为堤式护岸(包括堤身、护肩、护面、护脚的护底)和坡式护岸(包括岸坡、护肩、护面、护脚和护底)。

(3)混合式护岸

混合式护岸兼容如上两型式特点,一般在墙体较高的情况采用。

传统型护岸工程建设以水泥、砂浆、石料、混凝土和沥青等为主要建筑材料。在直立式护岸中,混凝土、钢材及石料等高强度的人工材料得到了大量应用。斜坡式护岸的护面材料则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石料类:抛石或块石护面层,偶尔进行灌浆、人工砌石、圬工、石笼或金属网沉排;

②混凝土类:预制混凝土块体、开缝或经灌浆咬合块体、钢丝绳捆固或土工织物连接的混凝土块体、现浇混凝土板和整体式构筑物、充装填料的纤维织物;

③土工织物:草被复合物——面层、织物和网格、三维护岸面层和网格、二维纤维织物;

2、生态型护岸工程

生态型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护护岸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

(1)生态型护岸工程的具体要求

①安全性

这是作为护岸这样一种水利设施的基本功能,是否能发挥有效的防洪、固岸作用;

②物生性

对本土的原生动植物没有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尽量不扰动原有栖息地环境,或者护岸完工后能被本土生物接受;

③亲水性

能让人们比较安全和便利地与水亲近,这一点只需在结构设计细节上稍加注意,如预留可供人们上下的台阶,设置亲水平台等;

④景观性

护岸完工后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2)生态型护岸工程的分类与材料

按照天然材料(诸如植被、木材、石材)的使用情况,可将生态型护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自然原型护岸。主要采用种植植被保护河堤(有时设置加固材料,如土工织物或栅格状混凝土块),以保持自然堤岸特性;

②自然型护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③多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使用天然材料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兼顾了现场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一举多得。正是重视天然材料性能的发挥使得护岸从“传统型”走向“生态型”。(来源:九地国际城市水系规划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