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探索蒙宇(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8)
摘 要:实施资助育人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教育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战略部署,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传统“重资助,轻育人”模式,弊端凸显,无法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资助育人面临新的困境。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三全育人”理念的角度提出资助育人的对策,旨在力求破解当前困局,提高资助育人质量。
关键词:资助育人;三全育人;育人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学校统筹安排和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资助新体系,通过“奖、助、勤、贷、免、补”等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种方式和途径的资助新格局,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在传统资助育人的模式下,育人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经济资助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单纯依靠输血的方式,无法实现可持续的脱贫。*总书记指出:扶贫重在扶志、扶智。鉴于此,应将“三全育人”的理念与行动贯穿于资助育人全过程,以资助育人为抓手,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持续提高资助育人质量,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造血功能,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传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落后。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还停留在审核纸质材料上,比如:《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以及乡镇政府相关部门或村委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家庭经济不困难、不诚信的学生为了获得资助就会钻空子,在填写材料过程中,人为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即使要求出具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这部分学生也很容易获得。相反,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让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很没面子,不愿意提交纸质材料参与申请认定,大大增加了认定工作的难度和精准度,造成错补漏补。
2.资助育人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制度。资助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联席组织机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激励增效,才能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情况,笔者采用实地走访调研、查找文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大部分高校资助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资助育人工作主要由学工队伍和思政教师承担,然而思政和学工教师无法完成资助育人的全部任务,容易陷入“重资助,轻育人”怪圈,造成资助育人成效不显著。再者,对参与资助育人的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工作驱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不合理。经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没有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地,一个专业采用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方式,很难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无法实现因材施
254 教。同时,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4.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缺乏学习主动性。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显著增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弱,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比较吃力,难以跟上学生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此外,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正视个人的人生规划,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学习观和成才观不强。
5.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问题突出。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偏远落后地区,进入大学后,面对城市灯红酒绿的物质生活,极易产生心理落差、自卑感,自闭和自信心不足。甚至极个别学生对社会往往比较冷漠,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同情心和感恩之心,把获得资助当成是理所当然和社会必须给予的,“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经济落后的现状。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
资助和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资助是育人的前提,育人是资助的目的。通过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育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
1.在传统认定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务必要按照相关政策依法依规开展,在传统认定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和5G技术,对申请认定的学生进行详细甄别,以确保精准认定。按照资助政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认定,然后增加二审环节,通过大数据,全面了解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情况。比如核查学生的饭卡、通话费用、上网费用和网络购物等情况,一旦发现消费支出与贫困认定条件不符的,要及时进行核实,做到有疑必核,精准认定,确保认定环节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2.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全员育人热情
资助育人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要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资助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同各方面力量参与资助育人。构筑学工队伍、思政教师、心理辅导师、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为一体的资助育人新体系,确保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协同高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强保障。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可在年终考核,年终绩效、职务职级晋升、岗位评聘、职称认定等方面给予激励,并形成制度,激发教职员工参与资助育人热情,构建良性育人环境。
3.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创新资助育人运行模式
在精准认定、机构健全,机制完善的基础上,运用“三全”育人思维,开展精准育人,可以有效破解“重资助,轻育人”的弊端,全面提高资助育人质量。三全育人思维,即全员育人:解
收稿日期:2020-06-15
教学改革国内刊号 CN61-1499/C2020年07月(下)
决教育主体的问题,即由谁来制定并执行政策;全过程育人:将学生的成长成才列入资助育人的全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的广度和深度,从多层面、多角度实施。既要培养学生的内涵,也要培养学生的外延,强调以德为先,德育、智育和技育全面发展,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全员是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主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三全育人”思维下资助育人运行新模式,各主体既要相互协助,也要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协同高效、保障有力。
(1)全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性格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多部门协同,全员参与,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确定实施的阶段、步骤,使人才培养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2)发挥学生工作队伍资助育人主力军作用。学生工作队伍除了担任资助任务外,还应加强学生的感恩、挫折和吃苦教育,提升学生的反哺意识,提高抗挫折和抗压能力。同时,以活动为抓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适应资助育人品牌,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竞争意识,增强自强自立,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3)发挥思政教师队伍资助育人思想引导作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思想觉悟高,技术能力突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发挥心理辅导师资助育人心理辅导作用。建立动态的大学
生心理系统,形成预警机制,成立以大学生心理指导中心、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家长为主体的四级心理联动机制,形成预防为主、干预为辅,早发现,早干预,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5)发挥专业教师课程思政作用。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学生学风建设、实习实践、专业竞赛等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将资助宣讲常态化,深入开展感恩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励志成才的决心和信心,进而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高职院校应该全面统筹资助育人高职,把“三全”育人贯穿资助育人的全过程,将育人模式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强调德育为先,突出就业和创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不断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变家庭现状的能力,阻隔贫困世代传递,实现“扶贫--扶志--扶智—稳定脱贫—回馈社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莞琪.高校资助育人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教文汇,2019(9):12-13
[2]黄涛、戴恩湘、肖芳、周雅.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机制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11):110-113
[3]蒋君毅、张敬客、刘小杰.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实现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20):39-40
[4]李春月.脱贫攻坚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174-175
作者简介:
蒙宇(1978--)男,壮族,广西大新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学生管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XJK015BGD074大数据时代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刘潭秋 谢新梅(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6)
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引入大数据思维、增设大数据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要涵盖大数据分析理论、改进教学模式和丰富考核机制五个方面,对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课程教学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数据的获取变得简单、高效和便捷,各个行业、领域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海量数据,这意味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海量数据中寻找科学规律促进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我国亦不例外,2015年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1]。而这类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之一就是大学统计学课程。作为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
收稿日期:2020-06-16
据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传统学科,统计学的大学课程教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经管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从事的经济管理类工作中,会与各种经济、管理数据打交道,具有一定的数据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作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统计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根据问题背景作出相应结论的定量分析能力。然而,目前的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还存在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迫切需要改革。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与大数据脱节
目前统计学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整理、描述性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其中描述统计内容所占比例较大,推断统计少讲甚至不讲,更遑论与大数据相关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统计学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反映统计学前沿发展的现状,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契合度不够。
2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