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22-02-03 来源:乌哈旅游
2011年第8期 黑龙江对外经贸 No.8,2011 总第206期 HLJ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 Serial No.206 [旅游经济] 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武媚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新郑枣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发展枣文化旅游的优厚条件。开发枣文化旅游有 利于弘扬我国的枣文化,推动当地枣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目前新郑枣文化旅游还存在季节依附性强, 客源市场不广,旅游产品开发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注重新郑枣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挖掘文化内涵,不断 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加大宣传,拓展市场,加强研究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枣文化;旅游开发;新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O8—0129—0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 游客,游客在了解当地枣文化的同时,也会对枣产品进行 高,游客的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多地转向更高层次的文化 消费和宣传,有利于推动当地枣产业的发展。同时,枣文 旅游,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新 化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枣农收入,提供相关就业机会,安 郑是中国红枣之乡,枣文化积淀深厚,枣文化旅游资源丰 排剩余劳动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富,其拥有发展枣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 3.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枣文化旅游适 一、枣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意义 应当前人们追求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的需求,对枣文化旅 (一)枣文化与枣文化旅游 游进行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当地的旅游类型,还可以与当 我国是枣的原产地,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年 地其他形式的旅游相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 前。古往今来,人们种枣、管枣、用枣、研究枣、吃枣、写 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枣、诵枣、唱枣、画枣等,可以说枣已经融入了人类社会生 二、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极其丰厚的枣文化积淀。枣文化 (一)新郑拥有丰富的枣文化旅游资源 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枣有关的物 新郑是中国红枣之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随着新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分为枣的自然科学和人文 郑市政府对大枣产业的重视,其发展也更区域化、规模 科学两方面。具体说,在枣的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如枣树 化、科学化:现有枣树600万株,面积21万亩,品种达30 品种的命名,枣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等;描写枣或者与枣有 余种,年产红枣3000万公斤;全市从事大枣加工的企业 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方面,如,有关枣的传说、小说、诗词、 有8O余家,形成了以大枣生产加工为主的奥星实业有限 戏剧、成语、寓言、雕塑、歌曲、器乐等;以及其在政治、经 公司、枣之礼实业有限公司、正好枣业有限公司等10余 济、哲学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枣与战争、政策,与 家有规模的企业,开发出了枣片、枣干、枣酒、枣醋、枣饮 农业、工业,与人名、地名、日常生活、民俗风情等都有着 料等10大系列180多个品种的枣产品;拥有奥星红枣科 联系,这些都是枣文化的表现。 技园、中华皇帝古枣园、“亲人”红枣原始生态园等多个 结合对文化旅游的理解,笔者认为枣文化旅游是以 枣园;建有中华枣文化博览中心、郑州大枣种质资源保护 枣和枣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闲、娱乐和获得知识 区等枣文化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可 与愉悦身心等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 资利用的资源。 列旅游活动。 (二)新郑枣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二)开发枣文化旅游的意义 新郑有着厚重的枣文化,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 1.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枣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枣 的枣核化石证明新郑枣栽培史已有8000多年。早在春 栽培历史,枣文化积淀丰厚。通过枣文化旅游的开发,可 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中就有记载“子产为证五年, 以将枣的历史、枣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与枣有关的文学艺 ……桃枣萌于街者,莫有援也……”,子产是郑国的宰相, 术作品和文物及民间活动、枣的栽培加工技术等展示给 而郑国的首都就在新郑。在新郑数百年生的古枣树比比 游客,这对我国枣文化的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皆是,是新郑枣文化中的活文物、活化石;其次,历代文人 2.有利于推动当地枣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墨客也对其赞颂不已,留下了许多关于枣的文学艺术作 枣文化旅游将枣的采摘、制作、销售等环节直观地展示给 品,如出生在新郑的自居易在“杏园中枣树”一诗中赞扬 作者简介:武媚(1987一),女,河南三门峡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 划。 一l29— 武媚: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枣树“君求阅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 导,并通过传播使其为潜在的旅游者所认识。新郑枣文 化旅游也应通过其独特的形象设计来增强吸引力、竞争 此。”到了现代,依旧有许多描写新郑红枣的文艺作品,如 《枣乡传奇》、《枣乡冬色》等;此外,新郑在对枣的研究方 面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已编著多本专著。新郑如此丰 厚的枣文化为其枣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三)新郑枣产品品质优良,具有品牌效应 枣不仅营养丰富,为五果之首,也是我国首批公布的 力和识别度,使其脱颖而出。在新郑枣文化旅游形象的 设计中,可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CIS战略,分别从理 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三个方面对新郑枣文化旅游 进行形象设计。 1.理念形象设计。由于理念识别是枣文化旅游形 象设计的核心,指导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的建 食药兼用果品之一。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内 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 立与设计,因此,一定要根据新郑枣文化旅游资源的特 征,提炼出具有个性的枣文化旅游经营理念和形象口号, 应重点突出新郑枣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枣文化古老、厚 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同时也 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枣树的叶、花、果、皮、根、刺皆可入 药,其养肝防癌功能也尤为突出。大枣健康养颜,在健康 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追求的今天,红枣的保健价值也受 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追捧。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 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结合枣的功能及新郑大枣 的品牌效应,给枣文化旅游创造了优势条件。 三、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一)开发现状 新郑枣拥有丰富的枣文化资源,枣文化古老厚重,已 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新郑的枣文 化旅游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如已成功举办了8届枣 文化节;自1998年就推出了“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集 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为一体,随着其不断发展 和完善,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在中华枣乡风情游 活动的推动下,枣园农家乐项目也不断发展,这在人们生 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和文化旅游热潮不断高涨的今天, 此项活动受到了不少新郑市区和周边城市居民的青睐。 (二)存在的不足 1.季节依附性强。每年大枣成熟的时候,也正是枣 乡风情游盛装开幕的时候,但是随着大枣成熟收获期的 结束,枣乡风情游也逐渐接近尾声,随之旅游者也大幅减 少。虽然季节性这一问题在旅游业中普遍存在,但是作 为一项文化旅游,应极大限度地挖掘其文化内涵,最大限 度地降低其对季节的依赖。 2.客源市场有限。近年来,随着新郑枣乡风情游和 枣文化节活动的举行,枣乡的枣文化旅游有了一定的知 名度,但是其影响辐射的范围还比较有限。纯粹为枣文 化而来新郑旅游的不多,且多为新郑市本地和周边地区 的居民,市场占有率不高。 3.旅游产品开发有待完善。目前,与枣相关的旅游 活动还多是一些枣园观枣、摘枣、吃农家饭等枣园农家 乐。且枣文化旅游活动也多依附于其他旅游活动,自身 的旅游体系和旅游产品较为缺乏。新郑枣文化旅游应以 枣为媒介,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传 播和受众,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枣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四、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一)塑造新郑枣文化旅游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 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重要 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旅游形象能够对旅游者心理进行诱 一1 30一 重,据此可将新郑枣文化旅游的宣传口号定为:驻足枣 乡——新郑,带您领略中华千年枣文化。 2.视觉形象设计。应从核心地段旅游形象设计和 视觉识别体系入手。核心地段形象设计包括完善新郑汽 车站、火车站的形象建设,并在汽车站、火车站及主要公 路干线入口处统一设计新郑枣文化旅游宣传标语及动态 宣传板;建设好通往枣文化旅游主要景点的道路、路标指 路牌;加强对枣文化旅游主要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 设施建设,搞好相关农家乐食、住环境和服务;提高相关 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对其视觉识别体系进行 规划设计是为了从视觉上表现其旅游形象,便于传媒对 其旅游形象加以传播,新郑枣文化旅游视觉识别体系主 要包括徽标、标志、字体、吉祥物、纪念品、宣传册、宣传片 等,在这些方面的设计中都应尽量围绕枣来做足文章。 3.行为形象设计。新郑枣文化旅游应着重做好以 下两个方面:第一,节事旅游。目前新郑以枣为主题的节 事旅游主要是中华枣乡风情游和枣文化节,随着近年来 这些节事旅游的成功举办,新郑红枣旅游有了一定的知 名度和美誉度,今后仍要继续重视和枣相关的节事活动 的举办,并不断加以创新;第二,打造相关从业人员和当 地居民行为形象。游客在枣文化旅游中获取愉悦和相关 枣文化知识时,不可避免地会和相关从业人员交流,同时 任何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相关从业人员 的服务意识、知识水平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语言行为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客满意度。因此,加强对从 业人员言行、举止、风貌等方面的形象塑造及树立热情好 客、淳朴大方、友好待客、文明礼貌的居民形象对于新郑 枣文化旅游良好形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丰富和完善枣文化旅游产品 新郑枣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应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相关专业人士和旅游部门的指导下, 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枣文化旅 游产品。可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 1.田园枣文化主题的旅游项目。参观枣园、采摘鲜 枣、了解枣树科学等,这一项目中采摘鲜枣有一定的季节 性,但不妨可以利用季节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旅游活动, 可以枣树认领,打造系列的种枣、管枣、采摘枣的见证枣 树成长的体验项目,以此拉长采摘鲜枣的链条。此外,不 同的季节枣园也有不同的风景,即使是在大雪纷飞的冬 武媚:新郑枣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季,枣园也别有一番景色,大片的枣树枝头凝霜挂雪,景 无论是新郑枣文化旅游形象的设计、产品的开发还 色十分壮观,应根据不同季节设置相应的旅游活动。 是市场的营销,新郑枣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相 2.民间枣文化主题的旅游项目。了解当地枣史、体 关专业人士对枣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因此,新郑应充分利 验民间枣风俗、观赏红枣寓言故事的实景演出等。 用当地枣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优势,加强对本地枣文化 3.工业枣文化主题的旅游项目。参观红枣加工企 旅游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来支持枣文化旅游的开发。 业、了解枣产品加工工艺等。当然,这些不同主题的枣文 这离不开相关从业人员这一中介的传播,因此,培养出专 化旅游项目应该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调整和组合出满足 业知识丰富、服务技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枣文化旅游专 不同细分市场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此外,新郑还是著名 业讲解人员和导游队伍,对于枣文化的受众和枣文化旅 的黄帝故里,近年来随着拜祖大典火热举办,不少人到新 游的成功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郑寻根拜祖,因此,枣文化旅游还可与此相结合。总之, [参考文献] 要发展好新郑枣文化旅游就必须在深度挖掘枣文化内 [1]王翔子.枣文化传播新载体——中华枣文化博览 涵、提高产品文化品位、创新旅游产品上做足文章。 中心[J].作家,2007(12):230—231. (三)加大宣传力度 [2]佚名.中国枣业十强县(市)——新郑大枣产业 虽然目前新郑的枣文化旅游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是 概况[EB/OL].http://guoshu.aweb.corn.cn/2010/01291 专为枣而来的旅游者还很有限,且大多为周边地区的居 143243630.shtm1. 民,其旅游市场还不够广阔,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 [3]周沛云.浅谈枣文化与枣文化经营[A].第三届 拓展旅游市场。首先,在形象塑造这一方面要下足功夫; 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其次,在宣传过程中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加以宣传和推介, 35—38.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信息工具,如广播、电视、网络、报 [4]胥思省.贵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 刊、节庆、展销等,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刺激人们的旅游需 业科学,2010(31):83—84. 求。此外,在宣传过程中也要注意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 [5]曹霞.安徽茶文化旅游现状——问题及对策 打开周边地区以外的市场,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实行 [J].安徽农业科学,2005(22):3O一32. 不同的策略。 (责任编辑:张彤彤) (四)加强枣文化旅游的研究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上接第114页) 联系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重要纽带,是发挥 了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和金融情况的日益复杂,单一的 保险业资金融通功能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保险业与经 金融产品与服务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供“一揽 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安徽省保险业应在不 子”金融产品和“一站式”金融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客 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与渠道, 户需求,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资源。继续实行严格的专业 促进安徽省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分设模式,不仅不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也与促进保险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相脱节。另外, 在现阶段,安徽省保险业与经济发展在“量”上协调 安徽省保险公司经营方式粗放,保险产品结构失衡,保险 性较好,而在“质”上比较欠佳,这为当前安徽省保险业 业发展的质量令人担忧。 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安徽省保险业应继续维持保险业与 2.保险资金运用制度 经济发展在“量”上的协调一致,加快保险体制改革,努 在1995年《保险法》颁布之前,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 力发展保障型保险产品,逐渐扩大保险产品的覆盖面,促 几乎无所不及,从企业信贷、项目投资、房地产、有价证券 进保险在“质”上与“功能”上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到信托等,保险资金运用混乱无序,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 [参考文献】 风险。《保险法》颁布之后,保险资金运用进入规范发展 [1]冯占军.中国保险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阶段,资金运用范围主要限制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和金 武汉:武汉大学,2007:162--206. 融债券上。1998年,保险公司先后获准银行问债券市场 [2]吕宙.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 从事现券交易、进行银行间同业市场的回购交易,投资于 保险研究,2009(6). 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商业银行协议 [3]任潭华,杜世奇.四川保险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 存款及证券投资基金等。近年来,安徽省保险业资金运 究[J].西南财经,2008(3). 用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保险资金主 [4]李加明.21世纪的安徽保险市场构建与发展 要用于银行存款,保险业从银行分流出来的一部分资金 [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2). 又重新回到了银行,通过银行进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资 [5]王进,康维平.安徽保险市场调查与对策分析 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影响了保险业资金融通功能的发 [J].上海保险,20o6(12). 挥。保险资金运用是现代保险业务的两大支柱之一,是 (责任编辑:张彤彤) ~1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