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溶解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溶解”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对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设计验证方案的时候,教师要使当地点拨。
设计理念:
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的将主要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三部分:杂乱无序的探究→初步形成科学概念的探究→自主充分的探究。整个教学过程沿着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无知→初步形成→不断深化这样的进程进行。着力体现科学探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水的温度、研碎颗粒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设计“怎样加快红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探究、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
2个烧杯、1根筷子、1个量杯、冷水、热水、红糖。
教师材料:
实验报告单、演示实验的材料和简单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
同学们从家走的学校来上学一路很辛苦,老师请同学们喝糖水好不好?我把一块糖放入水中,请一名学生品尝,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生:不怎么甜)老师明明放入杯中一块糖,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甜呢?(生:糖还没有溶解)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糖块快速溶解使糖水变甜呢?有什么办法?(板书:搅拌;水温高;研碎)你们想的这三个办法真的能让糖快速溶解吗?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溶解的快与慢。(板书题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科学光凭猜测行吗?必须做实验来验证。
二、师生互动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一)以加热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这堂课我们就要用实验来验证。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我们这节课用红糖做实验(出示:红糖)。下面我们就以加热为例,大家想想,你们怎么证明热水的比凉水溶解得快呢?(引出对比实验)。
师:怎么比才公平呢?(师生共同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师:相同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个加热,另一个不加热。)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课上叫做对比实验。我来演示操作同学们认真观察,注意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相同因素:红糖相同、水量相同、同时加入糖、都不搅拌、同时进行观察
不同因素:一杯热水,一杯凉水
自主探究,根据老师的实验步骤,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实验,组内设
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二)探究实验过程:搅拌是否加快溶解。
1、小组讨论合作设计搅拌是否加快溶解的实验方案?
2、分别汇报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3、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实验过程。
4、汇报实验结果:搅拌的这一杯红糖溶解得快,没搅拌的这一杯红糖溶解得慢。
(三)探究实验过程:研碎是否加快溶解。
1、小组讨论合作设计研碎是否加快溶解的实验方案。
2、分别汇报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3、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实验过程。
4、观察红糖的溶解现象。
5、你看到什么现象?(研碎的红糖溶解得快,没研碎的红糖溶解得慢。)
6、汇报实验结果:颗粒小的这杯红糖溶解得快,颗粒大的这杯红糖溶解得慢。
7、小结: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生活经验,动手实验,得出了搅拌;水温高;颗粒小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三、解决生活实际,拓展延伸教学
1、现在谁能用最快的方法喝上糖水?(提问生答)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学的知识?(洗衣服洗衣粉的溶解等)
3、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究,一定会发现许多科学奥妙。
4、填写实验报告单
板书设计: 加快溶解
搅拌
水温高 加快溶解
研碎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堂典型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的能力,并通过对比实验找到方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乐趣以及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首先教师先做
演示实验,接着学生小组合作证明“用搅拌是否加快溶解”“研碎颗粒是否加快溶解” 主要是: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2. 加强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掌握。3.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实验掌握的情况。4.教给学生一种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要使学生把知识学以致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