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速查
中考常规问法的基本答题格式
1.是什么:表明、说明、揭示、昭示等。(道理)2.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为什么等。(原因)
答原因的基本格式:直接原因(所学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什么做某事的原因(是……的需要,是……要求);某事已成功的原因(是……结果);等等。
3.怎样做:启示、建议等。(做法:常围绕国家和个人)4.意义:有利于、有助于……。(影响:正面影响:有利于、有助于……;负面影响:不利于……)
5.危害:直接危害或不利于……。6.认识、看法:侧重于道理和做法。7.目的:是为了……。
8.作用、好处:直接作用或有利于……。
9.合理化建议(献计献策、建言献策):针对国家、社会、有关部门、家庭、学校、个人等角度提建议。
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
1.选择题[ 题型特点 ]
选择题通常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构成,题干包括材料和设问。选择题有单项选择题和两项以上的多项选择题。
[ 解法指导 ]
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审要求。单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单项选择题一般要求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也就是说,不选的项不一定都是错误的项,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单项选择要求选项准确、客观,表述无歧义。多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二是审题干。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把握主要内容,即关键词语。
三是审问题。单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前提”“中心内容”“关键”“说到底”“根本点”“本质”“基本特点”“显著特点”等;对于多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说明”“表明”“理解正确”“原因”“结
果”“启示”等。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问法,选择时才会目的明确。
其次,要认真分析选项。分析选项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把握选项的全部内涵,完整把握选项的含义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面。二是要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关系。①分析题干与题肢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必然的联系则选,没有必然的联系则不选;②分析题肢是否符合题干在条件、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即外延是否相等,如果符合要求则选,不符合要求则不选;③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如果是直接联系则选,如果是间接联系,则属于二级引申,不选。
再次,要分析不选的情况。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法,排除法的关键是确定不选项的情况。常见的不选情况有:错误的选项不选,如关键字词错误、关系颠倒、半句正确半句错误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不选,如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供选题肢过宽、供选题肢过窄等。一般下列情况不选:①表述有误者不选;②肢干不符者不选;③肢干双重者不选;④因果相悖者不选;⑤正误相混者不选;⑥肢干矛盾者不选;⑦间接联系者不选;⑧范围不符者不选;⑨要求单一者不选;⑩说法绝对者不选;等等。
[ 典例讲解 ]
例1 (单项选择题)在自我推荐优秀学生班会活动中,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的小英,谈到自己还有不少缺点,比如性格不够开朗,遇事容易急躁。小英认识自我的途径是( )
A.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B.通过他人了解自己C.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D.通过和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解析] A 本题考查的是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题干材料中“性格不够开朗,遇事容易急躁”是小英自己关于自己缺点的认识,这是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因此A符合题意。
例2 (多项选择题)近年来“见义勇为最美人物”“最美职工”“最美基层法官”“最美志愿者”等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不断发布,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催人奋进,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大地。从最美人物身上我们深深感到( )
A.实现人生价值方式具有多样性B.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C.要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生命价值D.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最美的生命
[解析] ABC 本题通过事例考查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这些“最美人物”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提升了生命质量,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集体、他人作出了贡献,因而他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所以A、B、C符合题意。D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2.辨别与分析题
[ 题型特点 ]
这类题型要求我们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它要求我们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中考时,这类题往往是根据同一个情境(材料)通过对话形式设置两个相关联的观点,要求我们对这两个观点加以辨别与分析。
[ 解法指导 ]
(一)材料式辨析题。材料式辨析题,即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情境、事例,从中提炼出正反两种观点或多种观点,由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的一种题型。解答材料式辨析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层次及关键词、主要内容;其次,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观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进行辨析;最后,要进行适当的总结。
(二)错误推理型辨析题。这类题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往往列举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后一部分由此推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从而使结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我们判断时往往容易出错,说明理由时不得要领。这类题型,可分三步作答:①透过现象抓住本质;②运用所学知识,辨别题目观点的正误;③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理论述。
(三)复合型辨析题。这类题的特点是:题干所展现的观点,部分是正确的,部分是错误的;既可能前对后错,又可能前错后对。在解答这类辨析题时,要先断句分层,看题目中含有哪几层观点,其中哪层观点是正确的、哪层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直接答出原因,错误的先把它改正过来并答出原因,最后还要进行简单总结。因此,解答观点正误混杂型辨析题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分层次,答原因,要总结。
(四)漫画式辨析题。解答漫画式辨析题,首先,要根据漫画题目认真、全面地观察漫画,特别要注意漫画的标题、人物(或拟人化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要信息,思考漫画体现的中心思想,如是提倡某种正确观点还是讽刺和批评某种错误观点;其次,根据漫画所反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观点进行全面分析;最后,进行适当的总结,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五)对话式辨析题。这类题是河南省道德与法治中招试题中常见的一种辨析题型,它有效地克服了直言式辨析题的古板、容易模式化等问题,避免了文字材料辨析题增加阅读量的问题。这种辨析题型,辨点清晰,学生容易理解,符合考试实际和学生实际,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的好题型。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提炼观点(辨点);其次,要积极思辨,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辨点进行辨析;最后,要结合所学知识或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总结。
[ 典例讲解 ]
例3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告诉我们逆境有利于成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又说明挫折对人成长的负面效应。
[解析] 本题中阐明了两种相互关联的观点,解答时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这两种观点体现了“挫折的影响”这一知识内容。辨析时,一方面指出每种观点的相对合理性,另一方面分析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由此得出结论:我们既要看到挫折的积极影响,又要认识挫折的消极影响,要勇于面对挫折。
[答案] ①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挫折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挫折使人变得更加聪明。②挫折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烦闷、不安;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③题中男生肯定了挫折的积极影响;女生则是强调了挫折的消极影响。我们在看到挫折的消极影响时,也应该认识到挫折的积极影响。如果直面挫折,积极进取,将会不断获得成功,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如果畏惧挫折,向挫折屈服,将会不思进取,丧失斗志,一事无成。④挫折是把双刃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挫折。
3.观察与思考题[ 题型特点 ]
这类题统称为材料题,一般给出的材料,包括文字和图片(漫画),有时也会是图表等。中考设题是2小题,每2小题10分,共20分。材料分析题是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的重要题型,也称分析说明题或阅读分析题,是用一组或多组材料为背景,设置两个或多个问题,要求我们联系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社会现实或自身实际作答的一种主观性试题。这类题型具有以下特点:
(1)背景材料“新、广、活”。即内容新颖,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背景材料一般选用最近一年国内外时政热点或是选用身边的普通的却具有代表性、典型事件,可以是通俗引文,也可以是图表、漫画,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问题设置“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道德行为习惯,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即材料来自课外,而答案却在教材。(4)答案开放、多元化。材料分析题有一些开放性试题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归纳答案与教材内容相吻合即可。
[ 解法指导 ]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因其容量大,角度灵活多变,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解答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也有规律可循,若能掌握解题技巧,我们会迎刃而解。具体要求大家按以下步骤解答,今天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1)先看问题。把握问题最重要,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均在设问中,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
(2)读材料。我们根据问题,有些问题能直接作答,就不必读材料;有些问题需略读材料,就粗读;有些问题,需认真研读材料,我们就需认真审读;一些考题中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我们在考场上不科学阅读,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甚至读几遍,也把握不住材料的含义和命题所提供的观点,所以,我们根据设问有的放矢,效果极佳,事半功倍。
(3)回归教材找依据。即我们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设问相关的教材理论知识,选定该问题、材料与课本第几单元第几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或时事政策有关联。我们可以运用有关联的知识点解答问题。
(4)紧扣题意做解答。我们在答题时,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
抓住中心和关键,一般来说,先答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有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行了;二要体现辩证思想,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并组织答案(最好先在稿纸上粗略地列出提纲,组织答案,再写在试卷上),作答时要有条理(即答案尽量条理化),切忌点少面窄;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我们要多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做”,这样可以把题目答得更全面,确保万无一失。
(5)要认真书写。书写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书写,合理布局,尽量使卷面美观舒适,使答案一目了然。
[ 典例讲解 ]
例4 有一首歌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小阳和小丽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阳拿小丽个子矮开玩笑,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小丽很伤心。但小丽没有当面指责小阳,而是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小阳自己的感受,在信的末尾,小丽还表示自己会忘记不开心的事,希望今后两人仍然是好朋友。小阳读信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小丽道歉,两人和好如初。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友谊?
(2)小阳和小丽的交往对我们呵护友谊有何启示?
[解析] 材料中的小阳和小丽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小丽采取了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化解了矛盾和冲突,两人和好如初。这启示我们要学会建立友谊,呵护友谊。解答时,首先,把握题意要求,第(1)问是立足建立友谊作答,第(2)问则是从呵护友谊的角度作答;其次,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建立友谊需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如真诚赞美、耐心倾听、面带微笑、保持好奇心等。
(2)小丽通过恰当的方式,化解了与小阳之间的矛盾,小阳也经过反思自己,用真诚换取了小丽的宽容,她们的做法都呵护了友谊。这启示我们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活动与探索题[ 题型特点 ]
活动与探索题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迈进中考试卷的。活动与探索题在题干和问题的设置上和观察与思考题相近,但活动与探索题重在要求学生自己“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即它是以活动为载
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生活的真谛,培养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活动与探索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只要是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学校的活动,也包括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都可以在试卷中呈现出来。因此,它灵活多样,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探究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引导性。
[ 解法指导 ]
命题规律:近五年河南省中招考试中的活动与探索题,题型相对固定,命题的思路基本一致,试题的难易程度、答案的设置等均没有很大的调整,题量和分值也无变化,设2小题,每小题10分。
解题思路:活动与探索题的解答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为呈现形式丰富多样。该题型的考查内容、目标和命题视角,以及切入点都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形式或载体下的活动与探索题有不同的答题法,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做好活动与探索题,首先,必须明确该题型的定位,它是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进行“再创造”的思维过程,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其次,活动与探索题既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又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所以,考生平时要注意观察社会现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探究有关问题,做到养之有素、学以致用。再次,做题时要做到:一要弄清题意,明确方向;二要具有开放性思维品质,体现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
力;三要注意“活而有度”“活而有理”,因为开放并不等于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生搬硬套。总之,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紧密围绕活动主题,创造性地组织答案。
特别注意:活动与探索题和观察与思考题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主观性、开放性试题,都适用于开卷考试,观察与思考题虽也有“活动”的趋势,但其落脚点主要在理论层面,而活动与探索题的要求则更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而且更加强调实践性和探究性,倡导道德践行,要求学以致用。
要想在活动与探索题中拿高分,还需要做以下努力:一是掌握好基础知识,核心知识要熟记于心,做到能熟练运用,增加答案的专业性。因为活动与探索题材料再热也不可能脱离学生所学知识。二是熟悉各种活动与探索题的做法,如活动形式、列举、标语、倡议书、调查问卷的大纲等,要知道这些题的要求是什么,即题型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地做跟各种热点问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索题,即热点专题训练。
[ 典例讲解 ]
例5 材料一 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②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③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材料二 ……母爱,是最伟大最圣洁的爱。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母爱是深沉的,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蕴含着不尽的情思;母爱是无穷的,它开放着无数的花朵,它飘荡着不尽的花香;母爱是伟大的,它包含着深厚的意义,它酝酿着你和我。有一句非常耳熟的歌词:“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啊!母爱是多么伟大呀!我要好好学习,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散文诗《母爱伟大》(节选)
同学们根据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讨论会,以下是讨论会中节选的几个问题,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生命的哪些特征?
(2)请说说“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的依据是什么。
(3)现实生活中,子女与父母之间难免产生冲突,请问:这种冲突是怎样产生的?
(4)我们应怎样化解“爱的冲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中学生?[解析] 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真阅读材料一中的几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体现的是生命是独特的;“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体现的是生命是不可逆
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体现的是生命是短暂的。
第(2)问旨在考查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一般。题目要求回答孝敬父母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家庭文化、传统美德、法律要求的角度进行说明,只要说明的角度全面即可。
第(3)问旨在考查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只要从“爱的碰撞”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第(4)问旨在考查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根据所学知识,从“沟通传递爱”部分内容中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体现了生命是独特的。②体现了生命是不可逆的。③体现了生命是短暂的。
(2)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3)①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
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③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
(4)①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②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③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④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