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UPATION2010 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观点THEORY编辑︱王海英︱E-mail:zhiyezazhi@13.com论坛身不能解决的,而要靠政府干预来为有效需求扩张提供支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就业理论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常态,而这种失业不仅与有效需求有关,而且还与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刚性”有关,因此,治理失业既要求政府干预,又需要克服“工资刚性”。此外,供给学派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是刺激供给方面,通过减税、消减社会福利支出、精简规章制度等政策措施。针对结构性失业的职工培训也是现代国家治理失业的普遍选择。它们却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但它们在竞争环境等方面压力很大,发展壮大受到影响,工作岗位的必然增加也受到限制。四、对于扩大就业的几点想法1. 平衡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适度抑制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让城乡居民通过劳动就业等途径来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促进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要继续在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同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要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坚持把经济增长点作为就业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2. 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特殊时期,对于一些劳动密集但对创造就业岗位又特别有利的企业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一方面,注重用高新技术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为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注重从政策上适时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3. 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经济增长要能最大限度地带动就业,除对大企业、大投资项目的关注外,也要对中小企业、出口导向型的企业给予更多关注。需要更进一步消除在市场准入、资金融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为提供真正意义上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其逐步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4. 应特别重视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经济增速快,正规就业增速也比较快;经济增速较慢,正规性就业减少,但非正规就业就大幅度上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通过采取鼓励自我雇佣、灵活就业、劳务派遣、社区岗位开发等一系列灵活就业措施,成功地促进了就业恢复。在当前的形势下应特别注意非正规就业功能的发挥,不能伤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特别是当前短期内由于宏观经济的急剧变化,城镇非正规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在过去较高的基础上出现大幅度减缓的趋势,需要格外注意灵活就业渠道的作用。5. 对农民工等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果企业主的经营最终有政府作保,那么企业会因并不承担风险而在经营上有所懈怠;同时政府出资面临资金使用的透明性问题,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效率和质量。除了财政刺激性政策稳定经济与就业之外,长期而言,政府应该进行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和素质提高工作,以适合未来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之外,还要实现劳动力升级与转型匹配。(作者单位:北京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二、经济发展与就业现状分析 1. 长期以来,就业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速在过去的实践中,一些产业部门的产出乘数与就业系数是分离的,对GDP贡献大的,未必对就业吸纳的作用也大。政府财政投入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扶持多的大项目、大企业,对就业的吸纳力是有限的;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得不到更多需要的资金和政策,但恰恰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2. 出口需求下行、国内消费需求难振、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局部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的现象。有专家预计城镇真实失业率将上升到14%左右,全国单因出口回落可能减少1200万到2000万个就业岗位。2009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三、经济增长与就业不同步的原因分析1. 经济结构升级与增加就业的矛盾近年来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大幅调整和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替代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相同资金带来的就业增长较过去减少了。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但是投资的构成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以及投资回报率高而劳动需求小的行业。这些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含量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不断提高,也会相应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2. 出口企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减弱改革开放以来,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是出口行业,这些行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并且随着贸易摩擦加剧,使得就业增速比改革开放前期有所减缓。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更使得以此带动的就业大幅度减少。3. 产业结构对于就业的影响变化较大近几年支撑经济高增长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其中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是主力,而这些企业吸收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的能力有限;中小企业对GDP贡献相对较小,OCCUPATION2010 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