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
2.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4.学习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预习导学
1.注音:
谪zhé 汤shāng 骚sāo 霪yín 樯qiáng 冥míng 芷zhǐ 皓hào 嗟jiē
2.翻译难字、词 (1)一字多义
①上下一白:全 ② 遍观群书:看
一碧万顷:一片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2)古今异义
古:到了 古:规模 古:动词:写文章 ①越 ②制 ③作文 今:越过 今:制度 今:名词:文章
古:景物 古:迫近 古:拿,执 ④气象 ⑤薄 ⑥把 今:天气情况 今:跟“厚”相对 今:介词 古:日光 ⑦景
今:景色 (3)通假字 ①具:通“俱”,都 ②属:通“瞩”,嘱咐 (4)疑难字、词
谪:古代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作动词,做太守 胜状:胜景,美好的景色。 备:详尽
得无:能没有,能不 若夫:发语词,“像那” 开:放晴 排:冲向。 惊:兴起。 集:栖止 求:探求 以:因为 为:指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即两种心情) 微:没有 归:一起
3.文学常识(上网查找资料,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1015年进士,是仁宗朝政治改革派的中心人物,深为欧阳修钦佩和拥护。景佑年间被贬饶州;庆历新政失败后,贬邓州、杭州、青州等地。范仲淹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声望极高,他的文学创作也很有成就,写景抒情文《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盛传不衰的登临杰作;他以政治家、军事家特有的情怀创作的《渔家傲》,
1
突破了词专写男女风月的界限,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之先河。
当时范仲淹和他的好友腾子京同遭贬官的命运,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 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态度,勉励腾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和腾一样,所以写此文是劝友也自勉。
4.知识小卡片:(1)唐代名人笔下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题岳阳楼
杜甫 李白 白居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2)最长的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 (3)写岳阳楼的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课堂学习(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文以人传,人以文传,一篇《岳阳楼记》使范仲淹不朽。自古以来为楼写记多难脱俗,一篇《岳阳楼记》却如春风拂面。岳阳楼的几落几起,洞庭湖的波息波惊,与人世间的王朝更替、宦海风涛、人生旅途何其相似!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他登临微微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岳阳楼记》。 二、课堂自学
1.通过查资料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要求:第一步:参阅书下注释和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第二步:动手试着标出文章的句读。 2.教师指导句读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讨论:“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指名示读,评析,指正。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
上节课我们读了两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遍给大家听听?
二、精读·深思
1、交流本文的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1043),由于群臣交荐,宋仁宗任范仲淹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深知当时“官乱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危机,当政以后,力举改革政事。当时,他团结了韩琦、富弼、欧阳修、滕宗谅等一大批主张革新的新锐人物,提出“明黜陟、抑挠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主张,想要改革政治,发展生产,做到百姓安乐,国富兵强。但因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又因仁宗没有主见,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1044年(庆历四年)春,好友滕子京因受弹劾而被贬岳州。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邠州(今陕西邠县),不久又改知邓州(今河南邓州)。(庆历六年)夏天,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绘了一幅《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他便在九月十五日写成了这篇名文《岳阳楼记》。
2、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点拨】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3、文章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如果用一句我们的诗句来加以点评的话,用哪一句最恰当?
【点拨】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组织两至三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闭目遐思。
4、第二段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点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三、作业: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品读·探究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文章的三、四段,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
3
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点拨】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点拨】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组织两至三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闭目遐思。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第五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点拨】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赏读·延展 1、重要语句探讨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重点探究“物”与“情”的关系)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重点探究“以什么喜”、“与什么悲”)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重点探究“斯人”情怀)
2、你认为文中的“滕子京”和本文的作者范仲淹是属于“古仁人”还是“迁客骚人”? 练习答案:1.B、C、B、A 2.略 3.壮阔、浩渺4.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