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生物 必修一 第5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 必修一 第5章知识点总结

2021-12-05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进行 不彻底 的氧化分解,生成 CO2 或其他产物,逐步释放能量,并生成 ATP的过程 2.细胞呼吸分为 有氧呼吸 和 无氧呼吸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属于 兼性厌氧 菌 检测产物 ②检测产物 试剂名称 现象观察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无氧呼吸

酒精 重铬酸钾溶液 酸性条件 检测产物 CO2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试剂名称 由蓝变绿再变黄 实验条件 评价标准 变浑浊程度 变黄的时间 实验现象 由橙色变灰绿色 ③现象:ⅰ.有氧呼吸装置中第一个锥形瓶的作用是 吸收进入锥形瓶内的CO2 ;最后一个锥形瓶是否变浑浊? 变浑浊 ,其作用是 检测是否产生CO2及产生的量

ⅱ.有氧呼吸装置中最后一个锥形瓶变浑浊程度比无氧呼吸的 高 且速度 快 ,A号锥形瓶中溶液由橙色变.....成 灰绿色,A组 不变色

④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 CO2 和 H2O ,在无氧条件下产生少量的 酒精 和 CO2 ⑤注意:ⅰ.无氧呼吸装置中第一个锥形瓶要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与第二个锥形瓶相连,为什么? 消耗掉装置内的O2

ⅱ. 本实验中自变量是 有氧、无氧 ,因变量是 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或酒精的量 ,无关变量是 NaOH的质量分数和剂量、温度等 4.酵母菌、乳酸菌等 微生物 的 无氧 呼吸也叫做发酵,产酒精的叫 酒精发酵 ,产乳酸的叫 乳酸发酵 ...5.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产生ATP数量 与氧的关系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丙酮酸+[H] 少量 不需氧 酒精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H2O CO2+[H] 少量 不需氧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H]+O2 H2O 大量 需氧 乳酸 无氧呼吸 场所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总反应式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和[H],并生成少量能量 丙酮酸生成酒精和CO2 丙酮酸生成乳酸 注:哪些物质的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酵母菌、大多数的植物 ..哪些物质的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植物的部分器官(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 ...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类型 场所 条件 不物质变化 同 能量变化 产物 相同 反应式 实质 联系 有氧呼吸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需氧 彻底氧化分解 大量能量 CO2+H2O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相同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不需氧 不彻底氧化分解 少量能量 酒精和CO2或乳酸 7.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ⅰ.无O2、有CO2,无氧呼吸

① 看O2、CO2 ⅱ.O2=CO2,有氧呼吸

ⅲ.O2<CO2,有氧、无氧呼吸,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ⅰ.酒精=CO2,无氧呼吸 ②看酒精、CO2 ⅲ.酒精<CO2,有氧、无氧呼吸,多余CO2来自有氧呼吸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 乙醇 中;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并且在层析液中的原理 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溶解度不同:溶解度 高 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反之则慢。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操作方法 思考 结论 称取5 g绿叶,去粗脉,剪碎,放入研①加入SiO2、CaCO3的作用钵中,加少许SiO2和CaCO3,10 mL无是什么? 水乙醇,快速研磨,收集研磨液滤液,②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充分? ① SiO2:有助于研磨的充分 CaCO3:保护色素 ②使色素充分溶解于乙醇③收集滤液后,为什么要及中,防止乙醇挥发 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③防止 乙醇 的挥发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①滤液细线为什么要求细、①使分离的色素带平整、匀的画出一条细线(要求:细、直、齐),直、齐? 待滤液干后,再重复一两次 ②重复画一两次的目的是什么? 将3 mL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①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触及层析液? 析液中,然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可用小②为什么要用棉塞塞紧试烧杯代替试管,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管口? 观察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 每条色素带的颜色 不重叠 ②增加 色素 的含量 ① 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 ②防止层析液中有毒物质挥发 防止在边缘处扩散过快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5观察记录

2.绿叶中的色素

① 胡萝卜素 , 橙黄 色,含量 最少 叶黄素 , 黄 色,含量 较少 ② 叶绿素a , 蓝绿 色,含量 最多 ③ ④ 叶绿素b , 黄绿 色,含量 较多 统称为 类胡萝卜素,约占 1/4,主要吸收 蓝紫光 统称为 叶绿素,约占 3/4,主要吸收 红光、蓝紫光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光合作用的发现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普里 ①绿色植物+点燃的蜡烛 蜡烛不容易熄灭 斯特利 ②绿色植物+小鼠 萨 克 斯 恩 格 尔 曼 鲁宾 和 曝光 黑暗 绿叶 几小时 碘 碘 碘 实验结论 植物能 更新空气 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淀粉 ,光合作用必需 在 有光 条件下进行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 氧气 ,它是由 叶绿体 释放出来的,该实验证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 。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 部来自 H2O 小鼠不容易窒息死亡 深蓝色 无颜色变化 好氧菌只分布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部位 好氧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释放O2 释放O2 18 遮光 水绵 极细光束 黑暗 好氧菌无空气 完全曝光 18 H2O、CO2 向植物提供 18卡门 H2O、CO2 萨克斯实验: ①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营养物质

②本实验自变量是 是否光照 ,因变量是 滴加碘液看叶片颜色的变化

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①选材好:水绵有 带状 叶绿体,且螺旋状分布在细胞中,便于 观察 和分析

②环境奇:将临时装片放在 无空气的黑暗 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O2的影响 ③细光线、菌好氧: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 产生氧气 的部位 ④光暗比:水绵放在 黑暗(局部照光)和 曝光 的条件下进行 对照 实验 2、光反应与暗反应 ①总反应式及元素去向 ②过程

③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 条件 场所 区 别 物质转化 光反应 必需在光下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①水的光解: ②ATP的形成: 能量转化 联系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①CO2的固定: ②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暗反应 有光、无光都可以 叶绿体基质中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TP 和 [H] ;②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 和 Pi ④能量的转移途径: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CO2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 → C3 → (CH2O) [H]和ATP C3 C5 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 突然光照,CO2供应不变 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 光照不变,CO2供应增加 3、叶绿体结构

① ③ ② ↑ ↓ ↓ ↑ ↓ ↑ ↑ ↓ ↓ ↑ ↑ ↓ (CH2O)合成量 ↓ ↑ ↓ ↑ ⅰ.① 外膜 ②_内膜__③ 叶绿体基质④ 类囊体 ⑤_基粒_ ⅱ.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_ ⑤ ⅲ.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和 叶绿体基质 中 ④ 5、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①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糖类 的数量,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 原料 消耗数量或 产物 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ⅰ.空气中 CO2 的浓度;(温室内烧火,施用农家肥,放置干冰等) ⅱ.土壤中 水 多少;(合理灌溉)

ⅲ.光照 长短与强弱 及光的成分;(温室大棚用红色或蓝色的塑料和灯管,合理密植、间作等) ⅳ. 温度 的高低等(温室大棚,温室内烧火,太阳能温室,盖地膜等)

③应用:控制 光照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生长环境中 CO2的浓度 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5、化能合成作用

①概念:某些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无机物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 有机物 的合成作用 ②实例:硝化细菌利用氧化 NH3、HNO2 释放的化学能,将 CO2和H2O合成糖类 NH3→ HNO2 →HNO3 ↘能量↙ ③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CO 2+H2O (CH2O)+O2

ⅰ. 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 都能将 CO2和H2O 合成糖类,因此属于自养生物,一个利用的能量是 光能 ,一个利用的是 化学能

ⅱ.人、动物、真菌以及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环境中 现成的有机物 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属于异养生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