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020-07-10 来源:乌哈旅游
排水部分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市政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现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分成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一)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二)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一)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二)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3)地下水位以下

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因此要求:(1)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2)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3)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1)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2)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防措施:(1)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2)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2)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3)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4)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三、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一)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二)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四、回填土沉陷 (一)产生原因

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二)预防与处治措施

1.预防措施.(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2)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2.处治措施。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1)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2)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的,

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3)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路基路面部分

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 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 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

土路基雨季施工预防及注意要点

1、进入雨季施工的土路基,要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安排机具和劳力,组织快速施工。

2、雨季路基施工计划安排,要集中人力、机具,分段突出,本着完成一段再开一段的原则,当日进度当日完成,要做到随挖、随填、随压。

3、土路基如属填土施工时,一定按设计横坡以上的横坡(2%~4%)整平压实,以防路基积水,对当日不能填筑的土,要大堆堆放,以防雨水浸泡.

4、土路基开挖路堑时,要开挖纵向和横向排水沟,使雨水及时排出.

5、低于附近地面的施工路段,应在路基外挖排水沟(截水沟)及时排水,以防流入施工路段。

6、取土坑或集中取土地段,应按原地面排水情况或改进排水系统,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取土范围内积水。

7、在不下雨的时间内,应选择因雨易翻浆处或低洼处等不利地段突击施工。

8、在雨后,要及时检查路拱及边沟等排水设施的排水情况,碾压完成段或未碾压的路基排水及渗水情况,路床积水情况. 9、边沟、积水坑、渗水坑等排水设施,如堵塞、溢满应立即沟通排水,以防连日阴雨积水倒流入土路基。

10、路基因雨造成翻浆时,应立即挖除换土或填石灰土、砂石等,做到按机具、人力情况逐段实施处理,严禁全线开挖,每段应在下雨前做到“挖完”、“填完”、“压完”,大量翻浆地段利用机械铲除,小量翻浆相距较近时,应一次挖通处理,挖除翻浆应彻底干净,不留隐患.

路基回填压实质量通病及防治 序号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 ① 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一 超厚回填 ② 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 ③ 严格操作要求,惩戒有意偷工者。 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二 倾斜回填 纵坡大于1:5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等高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1m。 ① 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夹带大块回填的危害,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 夹带大块三 回填 ② 严格管理,对填土中的大砖块、大石块、大砼块要挑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要打碎. ① 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夹带有机含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四 物或过湿帘等杂物清除干净。 土回填 ② 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① 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五 带水回填 ② 如有降水措施的水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再停止降水. ③ 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除干净,再分层回填片石或沙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① 填方路基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30~50cm的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 路肩、边六 坡松软 ② 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达到90%以上。 ① 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路床土过槽深度,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地段应湿或有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七 “弹簧\"② 路床土层避免填筑黏性较大的土。 现象不加处理 ③ 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合的土。 ① 认真学习图纸,加强图纸会审,对排水出路不明确的要提出补充设计。 路基排水八 ② 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开挖断面和纵断面高程开挖、修整排水沟。 不顺 ③ 除解决好路基边沟排水设施外,还要解决好边沟下游水流出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通病的原因 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施工现场调查情况看,可从下面几个方面。 1、水泥稳定材料及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骨料一般为天然砂砾(山砂砾或河砂砾)及机扎碎石,在材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时,多数项目仅考虑7d抗压强度,而未考虑其它工程特性如温缩、干缩、抗冲刺以及材料的含泥量等。 ①水泥材料。水泥为半刚性结构的结合料,它的性质决定着半刚性强度,规范中明确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且禁用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但一些施工项目特别是旧路改建项目为了维持交通,使用了早强水泥施工,施工操作难以控制时间要求.水泥用量要适当,水泥量过少,结构层强度低,且拌和不均匀时极易造成松散不成型现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多水泥的用量,虽获得强度的增加,在经济上却不一定合理,在效果上也不一定显著,温度变化易引起结构层收宿,拌和不均匀时局部强度高,易产生龟裂现象。

②稳定土材料。适合于水泥稳定层的稳定土,其作底基层料时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作为基层料时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天然砂砾和机扎碎石的级配如果不进行人工掺配均很难符合级配要求,粒径过粗级配不良,造成骨料空隙率过大;配合比不变时,结合料相对不足,无法填满骨料间空隙,结构松散,不密实,碾压后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③水。一般对半刚性结构质量通病分析时基本没有考虑水的影响,除了按规范要求用清洁干净的水外,还需考虑水的用量.含水量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影响很大,当含水量不足时,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发挥不了水泥对土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形成.同时,含水量小,达不到最佳含水量也影响水泥稳定土的压实度。而一般施工都是以最佳含水量控制,但往往在碾压时含水量达不到最佳含水量的要求,在结合料吸取消耗大量的水份后,难以满足水泥形成强度所需要的水份。

④混合料的施工配比。很多施工现场材料配合比一般以汽车或装载机斗量,材料重量比例偏差相当大,混合料配合比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了稳定土的强度. 2、混合料的拌和

很多项目混合料拌和为人工拌和及装载机拌和.人工拌和由于劳动强度大,难以拌和均匀;装载机拌和时结合料容易粒料分离,离析现象严重,因此混合料的不均匀是造成结构层松散不密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3、混合料的运输

长距离的运输或运输车在施工路段的不停颠簸,致使混合料不仅含水量容易损失,且容易产生离析现象。 4、混合料的摊铺

目前摊铺施工有多种方式:人工摊铺、推土机摊铺和平地机摊铺。混合料从车上卸下时,往往粗、细骨料分堆。以上三种摊铺都会使粗骨料集中成堆,离析现象严重。 5、混合料的碾压

混合料的压实度与结构层的厚度、含水量、骨料的粗细有关。当一层施工超过20cm时,会造成结构层底部有压不实现象,含水量过大、粉料过多时碾压会有弹簧现象. 6、养生

水泥稳定层形成强度需消耗水份,表面养生不及时会形成表面松散,但表面养生往往只能解决表层4—5cm的问题,5cm以下的养生只能靠施工配比时的水份.水泥稳定层的养生工作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7、荷载的破坏

施工规范规定水泥稳定层养生期7d内限制重型车辆通过,实际在工程施工中是无法限制车辆通过的,尤其旧路改建工程,要保证通车。因为养生7d后基层强度只可能达到0。6—1mpa左右,而黄河车轮胎压力为0.7mpa,超载车辆则更大,显然7d强度不能满足行车要求,极有可能一次性破坏已经形成的强度结构,造成质量质量通病. 8、路槽软化

由于很多设计对路槽的排水没有考虑,在广西多雨地区路槽很容易积水而造成路槽软化,最终导致半刚性基层受荷载作用下开裂。 9、接缝的处理不当

一般施工为路面半幅施工,由于压路机碾压时无法对中线部分的中缝碾压到边,造成此部分混合料压实度不足,且混合料松散、不成型,待铺筑另半幅时,忽视了与先前施工的半幅衔接部分纵缝的处理,给结构层留下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水泥稳定层的质量质量通病问题,本人根据处理质量通病时的一些体会提出几点措施以供探讨。 1、厂拌设备的选型要合理

拌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拌和的质量,而拌和设备的好坏的关键就要看其骨料、粉料、水等各种物料的配合比精度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混合料应尽量在中心拌和厂拌和,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拌和设备,其配料计量准确,拌出的混合料熟透均匀,离析现象少。

2、材料级配要准确

选择材料时,在级配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下限,这样细粒料多结构层的空隙就少,减少蜂窝现象的产生。施工时尽量采用人工掺配后的材料,使之符合施工级配要求。 3、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做到经济合理,精益求精,以确保工程质量。 4、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

厂拌混合料现场,每天由后场专职试验人员在早上、中午、下午分别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量,根据施工配合比设计的最佳含水量指标,结合当天的气温、湿度、运距情况确定混合料拌和时的用水量。在前场负责检测压实度的专职试验人员,在混合料摊铺整型过程中亦及时测定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指挥压路机碾压,力求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尽量避免由于含水量过大出现“弹软”、“波浪”等现象,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密度和强度,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或由于含水量偏小使混合料容易松散,不易碾压成型,也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所以只有严格按规范施工,加强每一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5、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的运输应避免车辆的颠簸,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在气温较高、运距较远时要加盖毡布,以防止水分过分损失。 6、混合料的摊铺接缝的处理

接缝有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当摊铺机宽度足够时,整幅摊铺时不存在纵缝接缝问题。当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足时,采用2台摊铺机一前一后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这样也可以避免纵向接缝。由于本标段结构物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以两结构物间为一施工段落,避免了横向接缝,如有特殊,需设置横向接缝,其处理方法是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摊铺机返回到压实层的端部,用木垫板垫至虚铺高度,再摊铺新的混合料,继续下一步施工。 7、混合料的压实

混合料经摊铺机摊铺成型后,即可用压路机碾压,碾压长度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实测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且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碾压长度,如果混合料已接近最佳含水量且温度较高蒸发快时,应缩短碾压长度,确保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碾压厚度不宜过大,超过20cm厚应分层摊铺碾压。压路机手必须在混合料可塑状态下,即水泥的终凝时间之前完成碾压成型.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如加少量水泥)或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8、混合料的养生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

序号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 ①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路面各层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首先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 一 路面平整②面层使用摊铺机摊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度差 手控制好烫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 ③人工摊铺时,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卸在铺筑底层上。 ①路床和路面基层都应用五点五线法检查控制纵、横断面高程。 路拱不正,路面②控制好沥青混合料面层各层的虚铺厚度,人工摊铺要采用二 出现波浪放平砖的方法。 形 ③特别应该加细控制两雨水口之间的路边高程,切勿低于下游雨水口附近高程. ①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做好以下工作,防止产生横向裂纹。 路面非沉三 陷型早期A、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凡发现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集料过细,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油大时,不裂缝 能使用。 B、严格控制摊铺、上碾、终碾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施工组织必须紧密,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 C、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平地碾压时,要使压路机驱动轮总接近摊铺机;上坡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在后面,用来抵消压路机自重产生的向下冲力。碾压前,应用轻碾预压。压路机启动、换向都要平稳.停驶、转移、换向时,关掉振动档.压路机停车、转向尽量在压好的、平缓的路段上。 D、双层式沥青混合料面层的上下两层铺筑,宜在当天内完成.如间隔时间较长,下层受到污染,铺筑上层前应对下层进行清扫,并应浇洒适量粘层沥青。 E、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宜通过试铺碾压确定,应掌握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使其等于沥青混合料层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 F、宜采用全路宽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纵向分幅接茬. ②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纵缝要尽量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横向冷接茬,可用热沥青混合料预热或用喷灯烘烤冷茬后立即用热沥青混合料接茬压实. ③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下列措施,防止石灰土等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 A、控制基层施工中压实时的含水量. B、设计中,在半刚性基层上加层厚≥10CM的沥青碎石降低裂缝向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反射程度。 C、在半刚性基层材料中,掺入30%~50%的2~4cm粒径的碎石,可减少收缩裂缝。 D、对半刚性基层碾压后潮湿养护,随气候湿度不同,至少5~14天。 ④控制沥青混合料中所用沥青的延度,或进行低温冷脆改性。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 ①对雨水支管废槽,采用水泥稳定沙砾或低标号混凝土处理,防止路面下沉开裂。 ②提高路面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避免强度裂缝,减少温度裂缝。 路面沉陷③治理好路基质量通病,防止路基下沉所造成的裂缝. 四 性疲劳性④注意对沥青混合料外观质量的检查,矿料拌和粗细要均匀裂缝 一致,粗骨料的表面应被沥青和细骨料均匀涂覆,不应有花白料或少油、干枯现象。 ⑤检查井周围,在路面底层铺筑后再将检查井升至路面高程,所留下的废槽用低标号混凝土补强处理。 ①碾压基层时要标出准确的路边边线,一般应超宽碾压不小于15cm,碾压密度不能低于路中部位的密实度. ②安栽道牙的废槽,要用小型夯具做特别夯实。 路面边部五 压实不足 ③边缘特别是路边缘以内50cm范围内的底层平整度,不能低于路中间部位的平整度. ④对边角及有障碍物碾子压不到的部位,要使用热墩锤、热烙铁或平板振动夯夯实。 ①要掌握和控制好摊铺,开始碾压,碾压终了三个阶段的温度. 路面松散②.沥青混合料是热操作材料,应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的六 掉渣 “三快\"方法。当测定地表温度低于5℃时,停止摊铺。 ③要注意对来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加温过度材料,则不应该摊铺。 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衔接不平顺

1、现象: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有的局部高于立沿石,有的局部低于立沿石,一般在0.5~1。0cm之间。

2、预防措施:(1)如果先安立沿石,要严格控制立沿石顶面高程和平顺度,当砌道板时,步道低点高程即以立沿石顶高为准向上推坡. (2)如果先铺砌道板,也应先将立沿石轴线位置和高程控制准确,道板低点仍以这个位置的立沿石顶高程为准,在安立沿石时,立沿石顶高程即与已铺砌道板接顺。

三、铺砌道板塌边

1、现象:靠近立沿石背处的道板下沉,特别是步道端头,在路口八字道立沿石背后下沉现象较多。

2、预防措施:凡后安立沿石部分,立沿石前立沿石背均应用小型夯具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分层夯实。

四、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砖缝过大

1、现象:(1)在纵横缝上出现10mm以上的错缝和明显弯曲。 (2)在弯道部分,也依曲线铺砌,形成外侧过宽的放射形横缝。 2、预防措施:(1)水泥混凝土道板,要根据路的线型和设计宽度,应事先作出铺砌方案,作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冲筋,筋与筋之间尺寸要准确,对角线要相等.

(2)单位工程的全段铺砌方法要按统一方案施作,不应“各自为政\"。

(3)弯道部分也应该直砌,再补边. 五、砌体砂浆不饱满

(1)现象:主要表现在浆砌块、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

(2)治理方法:浆砌块、片石应座浆砌筑,立缝和石块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捣密实,石块应完全被密实的砂浆包裹。同时砂浆应具有

一定稠度(用稠度仪测定3-5cm),便于与石面胶结。严禁干砌灌浆。

六、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1)现象:砌体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标准要求。有两层以上的通缝.

(2)治理方法:a、应注意选择一侧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cm,块石宽厚不应小于20cm,以保证砌筑稳定.

b、应丁顺相间压缝砌筑,一层丁石,一层顺石,至少两顺一丁 .丁石应长于顺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层交叉错缝不小于8cm。

c、当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

d、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检查砌筑面(立面、坡面、扭面)线位的准确度。

七、立沿石基础和立沿石背扶

1、现象:基础不实和立沿石背扶回填废料、虚土不夯实或夯实达不到要求密度,竣工交付使用后即出现变形和下沉,出现曲曲弯弯,高低不平。

2、治理方法:a、立沿石基础应与路面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槽底超挖应夯实。

b、安立沿石要按设计要求,砂浆卧底,并将立沿石夯打使其基底密实。

c、立沿石背扶要按设计和标准要求。

d、立沿石体积偏大一点,立沿石块长偏长些,容易安砌稳定直顺。 八、树套石下沉

1、现象:树套石安装后出现下沉,歪斜,与周围道板衔接不严,缝隙过大。

2、治理方法:树套石基础应与人行道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铺砌道板前按设计方案制作树池模板,提前确定树池周遍道板铺砌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