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微博生活”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周洁
来源:《教师·中》2013年第05期
摘 要:微博已经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们的青睐,因为它的流行,大学生的微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微博生活”状态呈现随时随地、多元化、个性化、虚拟交友、网络成瘾等特性。对当代大学生的“微博生活”的引导表现在:宣传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鼓励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组织进入微博和利用微博,引导大学生回归健康生活。 关键词:微博生活;当代大学生;健康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在2011年达2.49亿,年增长率达296%,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也从13.8%提升到48.7%。调查同样显示,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截至2010年6月,我国微博群体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2.3%。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全部生活。 一、大学生的“微博生活”状态
如今的大学生虽然还是人们口中的温室花朵,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强大的校园网络里,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过着有滋有味的“微博生活”,他们的生活状态大体有以下几种特性:
(1)随时随地。部分大学生可以24小时不关机,一直挂微博,且随时随地地发表观点、更新图片、回复评论等,无论是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哪怕是上卫生间,他们都会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看微博。大学生们热衷晒当天的喜怒哀乐,晒课堂上老师的言行举止,晒自己的恋爱经历,甚至连从身边窜过的小猫小狗也以最快的速度拍下来晒在网络上。短短的140个字道尽了一天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的大学生选择网络来作为自己生活心情的收纳箱,好的坏的、甜的苦的统统塞进网络,让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一起来分享、评论,以此来获得精神的寄托和抚慰。这无疑阻碍了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甚至有些人将一些不雅的文字和照片也放上了微博,麻醉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2)多元化、个性化。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喜欢微博上第一时间发表的各类奇闻趣事,且无论何时都能在微博上搜索到极具个性的新闻、文章、图片等信息,并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当然,在微博上发表的各类事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近年的局长日记门、官员艳照门、政协会议的名人效应、上海高层住宅大火等诸多事件的发生,大学生更多的是从网络上获得最新信息,而在这里面,网络上所谓的意见领袖通过微博上陆续发表了更多的事件揭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闻背后的故事却让我们的年轻学子们应接不暇,在来不及辨别信息真伪的时候,各种不同角度的评论声音也在微博评论里此起彼伏。我们的学生们也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参与到这些微博评论的洪流当中,附和或是反对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发声的快感。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为微博开始向社会渗入,他们通过微博上的声音来了解当今社会,但是微博的信息是否就是正确的呢?是否就是事件的真相呢?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也无从去探讨和追究,盲目的评论与跟风无疑是大学生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拦路虎。
(3)虚拟交友。如今人际、情感、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三大“心理杀手”,而微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更亲密,大家都是背对脸地在交流,无需背负太多压力。[1]大学生们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期里,面对现实的压力,更趋向于到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寄托,这时候,发一个微博,也许就为自己赢得了很多的“朋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们面对面坐着没话说,却都拿着手机发微博。”这句话虽然“略显夸张”,却是现在大学生们聚在一起时的真实写照。当大家都埋头沉浸在自己的微博世界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的朋友和同学。2011年3月的《广州日报》上曾报道:最近,广东高校刮起“随手拍照解救高校单身”之风,单身男女们发微博交友、相亲,胆大的还晒出靓照,在微博的转发点击间,微博自救弥漫开来……基本上广东高校都有账户。记者了解到,目前参加“求解救”的同学以本科生为主,20岁左右的单身男女最多。像这样光明正大、风趣可爱的交友还算正常,更有甚者,因为在微博上被对方的文字、图片所蒙蔽而吃亏上当的大学生也有不少。大学生充满激情与冲动的交友方式确实让人担心。
(4)网络成瘾。这批大学生已经完全因微博成瘾,他们喜欢在网络上猛发微博,宣泄情绪,且有回复强迫症的状态,他们基本上不学习,不参加户外活动,整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无论多小的事件都要发一发,然后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微博看评论,再回复,又等评论…… “这些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微博,他们每天都会不自主地上微博,关注微博。微博有粉丝数、关注度,像一些人用淘宝批量买粉丝来超越其他同学,已经产生攀比和嫉妒心,从而导致这两大心理疾病。”专家表示,因为过度沉迷于微博的虚拟世界,容易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的缺失。微博本来是增强人际交往的工具,但是过度沉迷却会适得其反,导致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引发焦虑症和强迫症。 二、对大学生“微博生活”的思考
微博的兴起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挑战和困惑,并促使我们高校工作者对之加以重视和研究,思考和探索在微博时代对大学生健康生活加以引导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 (1)宣传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鼓励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我们要肯定微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同时,对于目前的“微博生活”,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疏导。由于当前国家对微博的管理和监督还处于真空状态,无法对不良信息进行及时的屏蔽和疏导,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弘扬网络道德,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通过校园网络监管对于大学生的微博空间进行跟踪,及时查处发送和传播不良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害信息的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内部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作用,以增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自律性。[2]
(2)组织进入微博和利用微博,引导大学生回归健康生活。我们仅从外部进行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思考通过进入微博、利用微博来引导大学生回归健康校园生活。一是建议学校建立官方微博,像笔者所在的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在2011年开通了学院的官方微博,将学院的重要事件与新闻报道及时发布在官方微博上,同时欢迎学生们的各类合理意见与建议,形成了校园里的“微博问政”,吸引了不只是在校学生的参与,更有毕业学子的踊跃评论,不仅搭建了学生与学校的交流桥梁,也促使了校内学子与毕业学子的交流。二是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微博,营造师生间“关注与被关注”的互动关系。营造课堂外的交流环境与习惯,以恢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对学业的兴趣、对学校的归属感。三是以学生所在班级、社团、专业,甚至是寝室为单位开设微博群,相互关注,这样既可以体现大学生的个性化,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拓展和丰富微博文化,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甚至微博成瘾的学生都可以成为核心,在微博上展开积极向上的话题,引导学生们合理使用网络资讯,回归健康的校园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