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田园城市”的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田园城市”的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5.8万人)成圈状分布。“田园城市”思想:城市分散发展——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同心圆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20h㎡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其中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它们的外面是一圈占地58h㎡的公园,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商品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m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
4、卫星城的实践的三个阶段:第一代,卧城;第二代,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独立的卫星城(也叫独立的新城)。5、柯布西埃1922年发表了“明日城市”的规划方案。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主张市中心空地、绿化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
层的立体交通。6、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建立在经济活动聚集的基础之上。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法国柯布西埃提出的“明日城市”。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和温恩提出的“卫星城”。7、《雅典宪章》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基础观点,核心内容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于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定于雅典。《马丘比丘宪章》首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不应把城市当作一系列孤立的组成部分平在一起,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于1977年12月初拟定于秘鲁。8、《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之间不同之处:
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机械主义和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的是社会主义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中级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9、邻里单位的概念: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邻里单位的主要内容:①小学、幼托不得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的规模;②内部设置服务设施;③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1、城市规划:它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名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2、城市规划的两个层面: 1、 城市发展战略; 主要研究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2、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对具体每块土地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那排。3、城市规划总体纲要的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4、城市规划纲要主要内容:1、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2、 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域布局3、原则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重大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 城市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5、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年,近期建设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为10~20年,近期建设为3~5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P49~50}6、 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的
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的安排,以便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7、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8、地震烈度:1、基本烈度:以一百年内在该地区的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2、设计烈度:是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级烈度标准。9、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地震烈度在7度以下,城市建设不需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不宜选作城市用地10、风象: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11、用地评价的分类:一类用地: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用地。二类用地:指只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指不适用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用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12、用地的分类:分为大类、中类、小类。有10大类,46中类,73小类。【总体规划阶段以大类为主 中类为辅,详细规划阶段以小类为主】{分类表详见P84}13、居住用地的组成:1住宅用地。 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道路用地. 3居住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4绿地。 居住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共性用地。14、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的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 ,可根据城市得到具体情况而定,如大城市可能偏于低值,小城市近于高值。2、居住用地的人均指标:居住人居指标为18~28 ,并规定大中城市不的少于16平方米。3、公共服务设施占地指标:计算方法为“千人指标”、“千户指标”、“民用建筑综合指标”。我国沿用“千人指标”。【千人指标指 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4、绿地占地指标:新区不得低于30%,老区不的低于25%。1、城市性质的含义: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中等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上 小城市:人口在20一下 特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 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计算方法:城市规模=城市人口*人均用地面积】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园林城市概念:指城市与大自
然充分的融合,居城市有山水之乐,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其本质精神是在城市规划的战略目标、城市规划原则中,应注意人与自然的融合。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1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的结构式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城市的形态式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质,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式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P197)
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功能结构形态表征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增长的活力城市形象的魅力
·城市存在的本·城市问题的本·城市功能与结构涵义
质特征质性根源的高度概括·系统对外部作·城市功能活动·映射城市发展的用的秩序和能的内在联系持续与继承力·结构的影响更·鲜明的城市个性·功能缔造结构为深远与景观特色
·功能变异的推·政府的决策相关的影响·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动·功能的体现因素
·城市经济的增·城市自身的成·市民价值观的长长与更新改变·政府的决策·土地利用的经
济规律
·人与自然的和基本构成内·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增长方法
的进取与手段的制定谐容
·发展预测·空间、土地、·传统与现代并·战略目标产业、社会结存
构的整合·物质与精神文
明并进
·城市设计的成果
强化城市综合功能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总体要求
创建完美的空间形态
作为目标的推动力作为变革的推动力
论和思想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事,或失误于一时。在处理和解
这是我们从事城市规划应有的认识不致观察分析城市问题时迷惑于一
心,于客观实际偏离过甚。(P199)一、城市道路系统
1、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²,次干路间距为300~500m,支路间距为200~300m。2、我国城市道路按四级划分:
(1)快速道:在大城市、特大城市设有;
(2)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P287)二、机场选址
从净空限制、防止噪声干扰等因素的考虑,机场的位置以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为宜,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宜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而不宜穿过市区。(P314)
一、水厂、污水处理厂的选址1、水厂的位置,一般应尽可能地接近用水区,特别是用水量最大的区域,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更应如此。水厂应该位于河道主流的城市的上游,取水口尤其应设于居住地和工业区排水出口的上游,并应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P335)2、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便于城市污水汇流入厂内,其位置应靠近河道,最好布置在城市水体的下游,这样不致污染城市附近的水面。污水处理厂应离开居住区,并保持有一定宽度的隔离地带;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须能满足构筑物的要求;地形宜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污水、污泥的自流。(P338)
二、工程管线的种类1、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1)压力管线:指管道内流体介质由外部施加力使其流动的工程管线,通过一定的加压设备,将流体介质由管道系统输送给终端用户。给水、煤气、灰渣管道系为压力输送。(2)重力自流管线:指管道内流动着的介质由重力作用
决城市问题过程中避免主观、唯
沿其设置的方向流动的工程管线。这类管线有时还需要中途提升设备将流体介质引向终端。污水、雨水管道系为重力自流输送。2、按工程管道弯曲程度分类(1)可弯曲管线:指通过某些加工措施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如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等。(2)不易弯曲管线:指通过加工措施不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或强行弯曲会损坏的工程管线。如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等。(P351~P352)
3、 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避让原则处理:1)压力
管让自流管。2)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3)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4)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5)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6)新建的让现有的。7)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P353)1,居住区的用地组成: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可以分为4类1住宅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3道路用地 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4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除此之外还可有与居住区居民密切有关的居住区,街道,工业用地,指工厂建筑基底占地及其专用场地,其中包括专用地中的道路,场地,绿地等,由于各地情况极不相同,故一般不参加居住区用地的平衡。2,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念,他制定了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B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到4000人;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他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hm),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亩(0.8km);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3,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一般为20到30米,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到14米,人行道宽度为2到4米;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一般为10到14米车行道宽度为6到8米,人行道宽1.5到2米;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4到6米;第四级 :宅旁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2.6米。4,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尽端式道路
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若超过120米,则应设回车场,回车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2*12)5,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这种形式是由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的道路系统所组成,在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便广为采用,并称为“雷德朋系统”6,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A,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也称建筑面积毛密度。B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个内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常以上限控制。C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网上查的)[大家要注意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三者间的关系啊!由于题目较活,这里没给答案]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1,历史地段: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相处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而言还应具有具体的生活内容,通常称为历史街区。2,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分为重建或在开发,整建,保留维护三种。重建或再开发是将城市土地上的建筑予以拆除,并对土地进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合理使用。整建,是对建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予以改造或更新设施,使其能继续使用。保留维护是对仍适合于继续使用的建筑,通过修缮活动,使其继续保持或改善现有状况。
建设项目的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许可证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为“一书两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