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

2023-10-21 来源:乌哈旅游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会考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

一、《杜甫诗三首》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思念故乡的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2.赏析下面诗句,说说划线词语在诗中表达的深意。 (1)丛菊两开他日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山万壑赴荆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去紫台连朔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独留青冢向黄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兴八首(其一)》是《秋兴八首》的首篇,有_______全组诗的作用,给全组诗定下了基调,那就是______________。诗题中的“秋兴”即_______之意。这首诗______________两联写景,第______________联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登台”表明诗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就把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紧密地联系起来。“常作客”,指出了______________,“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借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字写得沉痛。

5.你认为《秋兴八首(其一)》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第1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6.你认为《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说说你对“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高》中哪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诗中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由写景开头,十四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哀”写出了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的情景。虽一字未言,但处处渗透“悲”意。 B.“百年多病独登台”说明作者独自登高,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再想到自己孤独登高、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C.“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是痛苦和仇恨的意思,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极端不满的表现。 D.颔联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

诗歌鉴赏 第2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首诗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诗歌鉴赏 第3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登高》(原诗在第9题),完成(1)~(2)题。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14.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15.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诗歌鉴赏 第4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6. 阅读《登高》(原诗在第9题),完成(1)~(3)题。

(1)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

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李清照词两首》

1.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2.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

诗歌鉴赏 第5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3.对《声声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连用叠字把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刻画了出来,反映出作者的孤独与凄清、沉痛和心酸。 B.上阕后几句写内心用各种方式抵御悲哀的侵袭,而外界的力量又不可抗拒地把她围困在悲哀之中。

C.“满地黄花”句,由上阕的远处景物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写自己“寂寞深闺”中的闲愁。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写实景,表愁情,逼出下文的“愁”字。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写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

“__________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____________”。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__________飞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堆积的____________,也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____________,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地落下,女词人的心此时也像天色一样变得更加阴沉了。最后用一个“________”字收束全篇,却又用了反问句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_____________”的深重了。

5.阅读《声声慢》,完成9~11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诗歌鉴赏 第6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怎样理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句词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常评价说,开头连下得十四个叠字,“出奇制胜”“匪夷所思”。试从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作者用这些叠字表现了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声声慢》词开头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全词最为精彩的部分。请你仔细品味,说说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凄凄惨参戚戚。”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有快要窒息的感觉。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细腻地描写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B.“寻寻觅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她在追寻什么呢?“冷冷清清”,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家徒四壁,空空荡荡,一无所获。“凄凄惨参戚戚。”再一次刻画了作者悲惨凄凉、寂寞惆怅的心绪。总之,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悲伤惨痛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C.“寻寻觅觅”是第一层,写词人在一种幻觉状态下的行动。“冷冷清清”是第二层,写环境,说明寻找一无所获的原因。“凄凄惨惨戚戚”是第三层,写寻找一无所获后的心情。

D.“寻寻觅觅”是描写词人在幻觉神态之下的行动,词人缘何会有这样的幻觉?只能有一种解释,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

7.下面是对《醉花阴》《声声慢》这两首词所作的一些分析,其中有误的项有( )

A.“怎敌他晚来风急”,有的版本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这里仅一字之差,

诗歌鉴赏 第7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对词的意境没有什么影响。许多评论家对此争来争去,甚是无谓。

B.《醉花阴》八句,上下片各七五五九字,每片第三句不押韵,余者押仄韵。每片结句九字多作上四下五歇拍。韵脚依次是昼、兽、透(上片),后、袖、瘦(下片)。

C.《声声慢》一般押平声韵,但李清照改押仄声韵,韵脚依次是觅、戚、息、急、识(上片),积、摘、黑、滴、得(下片)。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作者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他无意仕途,仰慕田园生活的心情。

8.赏读《醉花阴》中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1)“瑞脑销金兽”,“瑞脑”指什么?“金兽”指什么?这个词句怎样表现词人的愁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纱橱”与“凉”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赏读《声声慢》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说说这个词句的双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是古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在《声声慢》中,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黑”字用得最妙,请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醉花阴》一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诗歌鉴赏 第8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起笔于一个“__________”字,落笔于一个“_________”字,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 (2)清代著名诗人王世贞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字字俱妙。试赏析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李商隐词两首》

1.下列对《马嵬》(其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2.解释下列诗句的含意。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诗歌鉴赏 第9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2)题。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对这首诗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刘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诱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诱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四、《柳永词两首》

1.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诗歌鉴赏 第10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2.对词中语句的解读和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与落笔四字呼应,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 3.对《雨霖铃》上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二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炼有力。

D.最后两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4.阅读《雨霖铃》,对词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思是说伤离惜别,自古都这样,更何况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了旅人前途的广阔。 D.“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5.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1)~(3)题。

雨霖铃 柳 永

诗歌鉴赏 第11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词的上阕描写了送别的典型环境,请按要求摘引原文词语作答。 ①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②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③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④送别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⑤送别的心绪是_________________。⑥送别的表情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回答问题。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3)对下面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杭州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振起全篇。)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诗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感情的基础。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个诗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念”字是去声。“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

诗歌鉴赏 第12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路遥远。“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改用长句,声调和谐,景色如绘。“烟波”,“暮霭”,“沉沉”,着色可谓浓矣;“千里”,“阔”,空间可谓广矣。诗人以浓重之色压在心上,衬托离愁之重,以空间之无际衬托离愁之无限。) 五、《沁园春 长沙》

1.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分,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 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是诗人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2.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第13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曾记否,

诗歌鉴赏 第14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领起的下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如果用直白的

语言表述,其语序是: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有过渡作用,在词中叫“过片”,自然引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对“浪遏飞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这正说明了诗歌具有宽阔的想像空间的特点。

7.上阕在写景方面很有章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分析词最后三句在写法上的特点以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讲究炼字,请问:

(1)将“层林尽染”的“尽染”换成“似火”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漫江碧透”的“透”字改为“尽”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诗歌鉴赏 第15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看万山红遍,

诗歌鉴赏 第16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漫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字引出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熟读课文,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片中的“看”字总领了哪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中的“忆”字总领了哪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宏图大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诗歌鉴赏 第17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 (2)“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上片中找出一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片回忆了“同学少年”的哪些往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请结合语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第18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独立寒秋……谁主沉浮?”

(1)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句中有两个字用得非常巧妙,请找出,并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谁主沉浮?”

(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17.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诗歌鉴赏 第19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B.词的下片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C.词的最后虽以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D.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词人迎着风浪阔步前进的革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 19.阅读词的上片,选出对(1)~(4)题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

“携来百侣曾游……浪遏飞舟?”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A.“百侣”与“独立”形成对比,表现出词人对往昔的无限眷恋。 B.“往昔”是“曾游”的时间,准确紧凑。

C.“携”总领下片,“曾游”双关,也包含着“击水”。

D.“忆”字总领下片并与上句衔接,“忆”起昔日丰富难忘的生活。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A.“恰”字领起两句,回忆令人激动的往事。

B.“恰”字领起四句,表明诗人血气方刚、朝气蓬勃。 C.这四句写出革命青年的飒爽英姿和革命锐气。 D.这四句写出少年书生的外在英姿和内在锐气。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A.“指点”“激扬”都是动词,描绘同学们讨论国事时热烈的场面。 B.“粪土”一句反映了蔑视权贵的精神,“当年”指历史上。 C.这三句用了双关、对偶、借代、比喻的修辞方法。 D.这三句用了对偶、对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A.问句收尾,起到将下片回忆聚集一处的作用。

B.问句收尾,巧妙地回答了上片结尾的提问,让人遐思。

C.“击水”指游泳,与“飞舟”对比,表现词人搏击急流时的豪情。 D.“击水”指划船,联系下句,抒发了词人迎难而进的精神。 六、《诗三首》

诗歌鉴赏 第20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少无适俗韵……复得返自然。”

(1)找出诗中描述田园风光的诗句,说说这些寻常的农村风光,为什么会

被陶渊明写得这样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加点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指的是尘世的罗网,这里喻指庸俗污浊的官场。

B.“羁鸟”、“池鱼”本指“笼中鸟”和“池中鱼”,这里是作者自喻。 C.“尘杂” 指的是尘土杂物,这一句说的是陶渊明居住环境的整洁。 D.“樊笼”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 (3)请找出能说明诗人心态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是化用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之句,描写的是一幅太平景象。

D.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2.下列对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借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3.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诗歌鉴赏 第21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4.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5.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旧林”“故渊”即篇末的“自然”,指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 C.“开荒南野际”,是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守拙”是和官场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自身好的清高品质。 D.“樊笼”即诗中所说的“尘网”,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6.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7.《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词语所用修辞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现实、仕途生活的情感。 B.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官场生活,逃避现实生活的情感。 C.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封建制度的束缚,意在冲破封建思想的困扰的情感。

D.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的统治,不满不合理的制度的情感。

诗歌鉴赏 第22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8.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眷恋故土的思乡感情。 B.说明关在笼中的鸟都喜欢飞回树林里,养在池塘中的鱼都盼望着游回江河之中。

C.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人摆弄,任人驱使的主张。

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里,怡然躬耕的心愿。

9.对具体诗句及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和情趣。——诗人开门见山就写出了自己要归园田的理由,即与世俗不和。韵,指气韵、气质、个性、情趣等。

B.“误落尘网中”,我错误地,并非故意地落入了庸俗污浊的官场。——诗人把许多人孜孜以求的官场比作罗网,将官场生活视为污秽不堪,呼应前句,构成了诗人的整体性格。

C.“一去三十年”,诗人从393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做江州祭酒在405年,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挂冠辞去彭泽令,共13年。——诗人却把十三年写作三十年,表明诗篇不大计较数字的运用。 D.“户庭无尘染”,我家大门的内外没有世上那种乱糟糟的使人厌烦的事情。——这一句正好与《饮酒》中“心远地自偏”相印证。户庭即门庭,包括门外及院子,此处侧重指门外。 10.“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陶渊明淡泊的诗句,往往带人进入一种深远的意境。请你描绘一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B.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是他热爱农村生活,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人

C.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但并不证明他没有远大的抱负,“大济苍生”的信

D.《短歌行》是一首有消极情绪的诗,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感慨。

13.阅读《归园田居》语段,完成(1)—(5)题。

诗歌鉴赏 第23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少无适俗韵……复得返自然。”

(1)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守拙”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在艺术上使用了哪些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苏轼词两首》

1.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

诗歌鉴赏 第24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阕写周瑜张本。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2.下面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这首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 D.这首词运用象征手法,含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3.对《定风波》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B.“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C.“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官场厌倦而立志归隐的倾向。

D.这首词即景生情,因自然之景而谈人生哲理,在简朴之中见深意,寻常之处见波澜。

4.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这是一首叙事词,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安排叙述的?

诗歌鉴赏 第25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风雨中的行为是什么?心态是什么?哪一句从自然的风雨联想引申到了人生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头斜照却相迎”在诗中有什么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意。) C.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 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即不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

6.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项是( ) A.怒潮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个诗句描写了钱塘江水势汹猛,江面辽阔。) B.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个句子诗人采用了借代和对比的描写方法。)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诗人在描写紧张急烈的战争场面中插入这个细节,使词在密中有疏,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周瑜一代武将的勃勃英姿。)

7.按括弧内指定的要求分析的下面诗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诗句为什会成为豪放派的千古绝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用了哪些技巧描写了赤壁怎样的自然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第26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诗句运用哪些方法刻画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个诗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明明先经风雨,再见到雨后复晴,怎么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辛弃疾词两首》

1.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2.《永遇乐》的上半阕凭吊雄踞东南的孙权、气吞中原的刘裕,作者的用意是( )

A.歌颂历史上江东的英雄人物。

B.感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足迹无处寻觅。 C.颂扬历史上的英雄,抒发今不如昔的喟叹。 D.赞美昔日的英雄,寄托自己的壮志空怀的恨事。 3.对词的上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B.“舞榭”两句用语双关,揭示了历史规律,充满了沧桑感。

诗歌鉴赏 第27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C.“斜阳”三句用对偶手法写眼前景象,怀古中感慨万分。 D.“想当年”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和夸张。 4.对词的下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B.“四十三年”三句写诗人痛彻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扬州连天的战火。

C.“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 D.“凭谁问”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自己谁来过问?

5.对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永遇乐》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侘胄(tuōzhòu)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边备战,边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作为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了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侘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宏图大业的深谋远虑。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3)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诗歌鉴赏 第28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北伐终于失败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第29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__,是我国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的作品。词人由义军而归顺朝廷以后,一直力主抗金,始终壮志难伸。这首词写于1205年。当时,宰相韩侂胄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词人既_____,又_____。在登上镇江东北_____时,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是辛弃疾在建康做_____时所写。当时,他南下已有七八年了。由于南宋王朝_____派长期当政,压制_____力量,因此,他一直遭受压抑。这首词正是抒写他因_____、国事日非而抑郁_____的心情。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个典故,请写出与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朝代,并注明与典故相关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表现出词人对_____时萦心怀。把“四十三年”特地前置强调,更表现出_____,_____的沉痛感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_____,收复失地,_____的心情。

13.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4.典故的运用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一大特色,作者借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诗歌鉴赏 第30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本词上片中最能烘托词人此时心境的意象是_____和_____,最能表现词人此时心境的动作是_____和_______。 (2)请表述词人此时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篇的写景有什么特色?试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第31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2014.12)

诗歌鉴赏 第32页(共2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