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難論脈 一難
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
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複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二難
曰:脈有尺寸,何謂也?
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難
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藏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四難
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
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 腎肝俱沉,何以別之?
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rú 沾濕,潤澤:濡筆。濡濕。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處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停留,遲滯:濡滯。 含忍:濡忍。【名】 古水名。【動】 沾濕。又如:濡墨揮毫(用毛筆蘸墨寫字或作畫);濡筆(沾墨於筆);濡櫛(沾濕梳篦);濡染(沾染);濡縷(沾濕一縷);濡褐(沾濕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濕潤;沉湎);濡渥(濕潤);濡浹(沾潤);濡沫(用唾沫來濕潤);濡沃(滋潤);濡如(雨露潤滋);濡化(滋潤化育);濡澤(沾、潤) 。 停留,遲滯:濡滯。 含忍:濡忍。),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sâ 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澀。 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澀。這個柿子很澀。 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晦澀。生澀。澀訥。【形】 (形聲。從水,歰聲。聲符(歰sâ)為本字,象四只腳兩兩相抵,表示不滑,是會意字。本義:不滑溜))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澀脈(脈動往來不流利,虛細而遲))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五難
曰:脈有輕重,何謂也?
然。初持脈如三菽(shū 豆的總稱:菽水(泛指粗茶淡飯,用以指對父母的奉養,如“菽菽承歡”)。菽麥。菽粟。)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也。故曰輕重也。
六難
曰: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何謂也?
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七難
曰:經言少陽之至,乍小乍大,乍短乍長;陽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juã 氣閉,昏倒:昏厥。痰厥。【動】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凝於足者為厥。——《素問·六節藏象論》。注:“謂足逆冷也。” 又如:厥冷(指突然暈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暈倒或手足厥冷;久久
1
的頭痛) “蹶”的古字。摔倒;挫敗。如:厥弛(搖動的樣子)。 【代】 其;他的;她的)陰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脈邪?將病脈耶?
然。皆王脈也。其氣以何月,各王幾日?
然。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陽王,複得甲子陽明王,複得甲子太陽王,複得甲子太陰王,複得甲子少陰王,複得甲子厥陰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歲。此三陽三陰之王時日大要也。
八難
曰:寸口脈平而死者,何謂也?
然。諸十二經脈者,皆系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
九難
曰:何以別知藏府之病耶(yã 文言疑問詞,相當於“呢”或“嗎”:“獨不憐公子姊耶?”。是耶非耶?。 古同“爺”,父親。)?
然。數(shù①<名>數目;數量。②<數>幾;幾個。③<名>算術。④<名>方法;技藝;方術。⑤<名>命運;定數。⑥<名>規律;法則。)者府也,遲者藏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藏府之病也。
十難
曰:一脈為十變者,何謂也?
然。五邪剛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幹心也。心脈微急者,膽邪幹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幹心也。心脈微大者,小腸邪自幹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幹心也。心脈微緩者,胃邪幹小腸也。心脈澀甚者,肺邪幹心也。心脈微澀者,大腸邪幹小腸也。心脈沉甚者,腎邪幹心也。心脈微沉者,膀胱邪幹小腸也。五藏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為十也。
十一難
曰:經言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一藏無氣者,何藏也?
然。人吸者隨陰入,呼者因陽出。今吸不能至腎,至肝而還。故知一藏無氣者,腎氣先盡也。
十二難
曰:經言五藏脈己絕於內,用針者反實其外。五藏脈已絕於外,用針者反實其內。內外之絕,何以別之? 然。五藏脈已絕於內者,腎肝氣已絕於內也,而醫反補其心肺。五藏脈已絕於外者,其心肺脈已絕於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十三難
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己。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為之奈何? 然。五藏有五色,皆見於面,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澀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huǎn 慢,與“急”相對:緩步。緩行(x妌g )。緩慢。遲緩。 延遲:緩刑。緩辦。緩役。緩征。刻不容緩。 放松,松弛:緩和。緩沖。緩解(ji?)。和緩。 蘇醒,恢複:緩氣。緩醒。),尺之皮膚亦緩;脈澀,尺之皮膚亦澀;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其不相應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脈浮澀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
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十四難
曰:脈有損至,何謂也?
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再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損脈之為病,奈何?
然。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藏六府;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於收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2
治損之法奈何?
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也。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十五難
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也?
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盛,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鉤。
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 如有變奈何?
然。春脈弦,反者為病。何謂反?
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
夏脈鉤,反者為病。何謂反?
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夏脈微鉤,曰平。鉤多胃氣少,曰病。但鉤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
秋脈微毛,反者為病。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冬脈石,反者為病。何謂反?
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脈來上大下兌,儒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死。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無胃氣,曰死。冬以胃氣為本。胃者,水穀之海也,主稟四時,故皆以胃氣為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見,衰乃見耳。來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見也。
十六難
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 然。是其病有內外證。 其病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齊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癃(lïng 〔癃閉〕中醫指小便不通或淋瀝點滴而出。 舊指年老衰弱多病。【形】 足不能行久癃之夫,將息未定,而驟陵百級之梯,其不躓者幾希。——梁啟超《關稅權問題》 衰老病弱。如:癃殘,癃廢(衰老病弱,肢體殘廢);癃老(年老衰弱多病);癃病(身體衰弱病情沉重);癃疾(傴僂的疾病) 小便不利膀胱不利為癃。——《素問·宣明五氣》 又如:癃疝(小便不利,陰囊腫大
3
的病);癃閉便毒(中醫指小便不通利之病;便毒即性病))溲(sōu 大小便,特指小便。司馬貞索隱:“前溲謂小便;後溲,大便也。” 又如:溲血(尿血;便血);溲惡(小便與大便);溲溺(撒尿);溲膏(排泄膏狀小便);溲器(尿器))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幹、喜笑。其內證齊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口宛。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墮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tì 〔嚏噴〕鼻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種猛烈帶聲的噴氣現象(“ 噴”讀輕聲)。亦稱“噴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齊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喜恐、欠。其內證齊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少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十七難
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可盡知也。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沉懦而微者,死也。病若吐血,複鼽(qiú (鼻孔)堵塞:“使鼻鼽不通。”【動】 鼻塞不通。又名鼻鼽、鼽鼻、鼽水。如:鼽欬(鼻塞不通);鼽窒(鼻塞不通);鼽荼(受鼻塞不通之苦) 流清鼻涕。如:鼽衄(又流鼻涕又流鼻血))衄(nǜ 鼻出血:鼻衄。 損傷,挫敗:敗衄。俗字作衂 春不鼽衄。——《素問·金匱真言論》)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病若譫(zhān 多說話,特指病中說胡話:譫妄(短時間內突發的一種精神錯亂,說胡話,不識熟人)。譫語。又如:譫諄(叨嘮) 說胡話,特指病中說胡話譫妄煩亂,啼笑罵詈。——李時珍《本草綱目·序例上》譫妄 zhānwàng 神志錯亂、迷惑、語無倫次、不安寧、激動等特征並時常帶有妄想或幻覺的暫時性神經失常 譫語)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十八難
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
然。手太陰、陽明金也,足少陰、太陽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陰、少陽木也,生手太陽、少陰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少陽火,生足太陰陽明土,土主中官,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脈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齊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齊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 人病有沉滯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診在右脅有積氣,得肺脈結,脈結甚則積甚,結微則氣微。 診不得肺脈,而右脅有積氣者何也? 然。肺脈雖不見,右手脈當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將異也?
然。結者,脈來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也。伏者,脈行筋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左右表裏,法皆如此。假令脈結伏者,內無積聚,脈浮結者,外無痼(gù 經久難治愈的病:痼疾。)疾;有積聚,脈不結伏,有痼疾脈不浮結,為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也。
十九難
曰: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常,而反者,何謂也?
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恒弱,女子尺脈恒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 其為病何如?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則在左,右得之病則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
4
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二十難
曰:經言脈有伏匿,伏匿於何藏,而言伏匿耶?
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脈雖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二十一難
曰: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脈病形不病,曰死。何謂也? 然。人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謂息數不應脈數也,此大法。
二十二難
曰: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輒)變為二病者,何也?
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yōng 堵塞:壅塞(s?)。壅滯。壅蔽。又如:壅防(堵塞);壅阻(堵塞);壅淤(淤塞;不流通);壅閉(堵塞);壅腫(因血管堵塞而引起的腫痛))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故先為是動,後所生(病)也。
23~29難論經絡 二十三難
曰:手足三陰三陽,脈之度數,可曉以不?
然: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兩足蹺(qiāo 腳向上抬:蹺腳。蹺腿。)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經脈長短之數也。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
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複還注手太陰。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經雲:明知始終,陰陽定矣。何謂也?
然:終始者,脈之紀也。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二十四難
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為候?可知其吉凶不?
然: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於骨髓。故骨髓不濡,即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發無潤澤;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不營,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唇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足厥陰氣絕,即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營,則筋縮急;即引卵與舌;故舌卷卵縮,此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
手太陰氣絕,即皮毛焦。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氣弗(fú 不:弗去。弗許。自愧弗如。)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色黑如黧(lí 黑裏帶黃的顏色:黧黃(黃鸝)。),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三陰氣俱絕者,則目眩轉、目瞑,目瞑者,為失志;失志者,則志先死。死,即(則)目瞑也。
六陽氣俱絕者,則陰與陽相離,陰陽相離,則腠(cîu 肌肉的紋理:腠理(中醫指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和皮膚的紋理)。)理泄,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即氣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二十五難
5
曰:有十二經,五髒六腑十一耳,其一經者,何等經也?
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三焦為表裏,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二十六難
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
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蹺之絡也。陰絡者,陰蹺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二十七難
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
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
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虞。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留需妄行,聖人不能複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複拘也。 二十八難
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繼也? 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 沖脈者,起於氣沖,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沖脈。
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陰維起於諸陰交也。 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還周,故十二經亦有不能拘之。其受邪氣,畜則腫熱,砭(biān 中國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砭石。砭針。 用石針紮皮肉治病,引申為刺或規勸:砭灸。針砭(喻指出人的過錯,勸人改正)。)射之也。 二十九難
曰:奇經之為病,何如?
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若心痛。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 沖之為病,逆氣而裏急。 督之為病,脊強而厥。
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婦子為瘕(jiǎ 婦女肚子裏結塊的病。 腹中生長寄生蟲。如:瘕症(腹中結塊的病。比喻隱患);瘕痛(腹中結塊作痛);瘕疵(腹中結塊的病))聚。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30~47難論髒腑 三十難
曰:營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不?
然:經言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乃傳於五髒六腑,五髒六腑皆受於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周不息,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之無端,故知營衛相隨也。 三十一難
曰;三焦者,何稟何生?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許?可曉以不? 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傍。
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導也。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 三十二難
曰;五髒俱等,而心肺獨在鬲(gã通“膈”。橫隔膜食飲不下,鬲塞不通。——《素問·風論篇》 又如:針鬲(用針刺
6
橫膈膜);鬲要(膈腰。指心胸);鬲肝(膈和肝))上者,何也?
然:心者血,肺者氣。血為榮,氣為衛,相隨上下,謂之榮衛。通行經絡,營周於外,故令心肺獨在鬲上也。 三十三難
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
然:肝者,非為純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陽,而吸其微陰之氣,其意樂金,又行陰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者,非為純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陰,婚而就火,其意樂火,又行陽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複沉,肝熟而複浮者,何也?故知辛當歸庚,乙當歸甲也。 三十四難
曰:五髒各有聲、色、臭、味、液,皆可曉知以不?
然:《十變》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聲言,其液汗;脾色黃,其臭香,其味甘,其聲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聲哭,其液涕;腎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其液唾。是五髒聲、色、臭、味、液也。 五髒有七神,各何所藏那?
然:髒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 三十五難
曰:五髒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謂)也?
然:經言心營、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遠也。又諸腑皆陽也,清淨之處。
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
然:諸腑者,謂是非也。經言:小腸者,受盛之腑也;大腸者,傳瀉行道之腑也;膽者,清淨之腑也;胃者,水穀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一腑猶無兩名,故知非也。小腸者,心之腑;大腸者,肺之腑;膽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腎之腑。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下焦之所治也。 三十六難
曰:髒各有一耳,腎獨有兩者,何也?
然: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腎有一也。 三十七難
曰:五髒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
然:五髒者,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五髒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yōng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濃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癰疽。吮癰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厚顏無恥地迎合權貴)。【名】 (形聲。從疒(chuáng),雍聲。本義:中醫指惡性膿瘡) 又如:癰腫(癰疽);癰瘡(很大的毒瘡);癰囊(癰腫))。
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
邪在五腑,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陰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經言氣獨行於五髒,不營於六腑者,何也?
然:夫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營於五髒,陽脈營於六腑,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複始,其不覆溢,人氣內溫於髒腑,外濡於湊理。 三十八難
曰:髒唯有五,腑獨有六者,何也?
然:所以腑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三十九難
曰:經言腑有五,髒有六者,何也?
然:六腑者,正有五腑也。五髒亦有六髒者,謂腎有兩髒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謂精神之所舍也;男
7
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故言髒有六也。 腑有五者,何也?
然:五髒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屬於五髒,故言腑有五焉。 四十難
曰:經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腎之候,而反聞聲,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於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腎者,北方水也,水生於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四十一難
曰:肝獨有兩葉,以何應也?
然:肝者,東方木也,木者,春也。萬物始生,其尚幼小,意無所親,去太陰尚近,離太陽不遠,猶有兩心,故有兩葉,亦應木葉也。 四十二難
曰:人腸胃長短,受水穀多少,各幾何?
然: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鬥五升,其中常留穀二鬥,水一鬥五升。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穀二鬥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腸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穀一鬥,水七升半。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腸胃凡長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穀八鬥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腸胃長短,受水穀之數也。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髒,主藏意。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主藏志。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一(二)兩,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盛穀二鬥,水一鬥五升。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十六曲,盛穀二鬥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回十六曲,盛穀一鬥,水七升半。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廣二寸半,唇至齒長九分,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十二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九節。肛門重十二兩,大八寸,徑二寸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四十三難
曰: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何也?
然:人胃中當留穀二鬥,水一鬥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qīng 廁所:圊肥。圊糞。圊土。),一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鬥五升,而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穀津液俱盡,即死矣。 四十四難 曰:七沖門何在?
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bēn 【名】 今名膈膜或橫隔膜,膈的古稱。如:賁門(中醫指胃上端的開口))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沖門也。 四十五難
曰:經言八會者,何也?
然:腑會太倉,髒會季脅,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血會鬲俞,骨會大抒,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 四十六難
曰:老人臥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者,何也?
然:經言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於常,故晝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氣衰,肌肉不滑,營衛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四十七難
曰: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
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胸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
48~61難論病
8
四十八難
曰: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
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四十九難
曰:有正經自病,有五邪所傷,何以別之?
然:經言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huì 恨,怒:恚恨。恚怒。恚望。恚憤。怒恚。又如:恚礙(憤怒抵觸);恚忌(憤怒嫉忌);恚忿(憤怒);恚責(憤怒斥責))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之自病也。 何謂五邪?
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
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何以知傷暑得之?
然:當惡焦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焦臭。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
然:當喜苦味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為酸,人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鹹,自入為甘。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何以知傷寒得之?
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灑灑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澀。 何以知中濕得之?
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液,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五十難
曰: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
然: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 五十一難
曰: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見人者,有不欲得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髒腑也?
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髒也。何以言之?腑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髒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以別知髒腑之病也。 五十二難
曰:髒腑發病,根本等不?
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髒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離其處:腑病者,仿佛賁響,上下行流,居處無常。故以此知髒腑根本不同也。 五十三難
曰:經言七傳者死,間髒者生,何謂也?
然:七傳者,傳其所勝也。間髒者,傳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傳腎,腎傳心,一髒不再傷,故言七傳者死也。間髒者,傳其所生也。假令心病傳脾,脾傳肺,肺傳腎,腎傳肝,肝傳心,是母子相傳,竟而複始,如環無端,故曰生也。 五十四難
曰:髒病難治,腑病易治,何謂也?
9
然:髒病所以難治者,傳其所勝也;腑病易治者,傳其子也。與七傳、間傳同法也。 五十五難
曰: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
然: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故積者,五髒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故以是別知積聚也。 五十六難
曰:五髒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複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複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複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複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複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積之要法也。 五十七難
曰:泄凡有幾?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名曰後重。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少腹痛。大瘕(jiǎ 婦女肚子裏結塊的病。 腹中生長寄生蟲。瘕 xiá 古同“瑕”,汙;缺點:“敢辭親恥汙,唯恐長疵瘕。”xiā 喉病。)泄者,裏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五十八難
曰:傷寒有幾?其脈有變不?
然: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濕溫之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各隨其經所在而取之。 傷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 然:陽虛陰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陽盛陰虛,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熱之病,候之如何也?
然:皮寒熱者,皮不可近席,毛發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熱者,肌痛,唇舌槁(gǎo 枯幹: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於衷)。 古同“槁”,草。又如:槁幹(枯幹。引申為貧窮);槁腐(枯朽);槁敗(幹枯衰敗);槁落(枯落);敗槁布地;槁籜(幹枯的筍殼);槁枲(幹枯的麻稈) 又如:槁面(憔悴衰老的面容);槁頸(羸瘦的樣子);槁悴(枯萎;憔悴);槁瘠(枯瘦)),無汗;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本槁痛。 五十九難
曰:狂癲之病,何以別之?
然:狂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貴倨(jù 傲慢:前倨後恭(先傲慢而後恭敬)。倨傲。倨固。倨慢。 微曲(q?):倨句(鈍角形的稱“倨”;銳角形的稱“句”)。 古同“踞”,伸開腳坐著。【形】 (形聲。從人,居聲。本義:傲慢))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癲疾始發,意不樂,僵僕直視。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六十難
曰:頭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謂也?
然: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則名厥頭痛;入連在腦者,名真頭痛。其五髒氣相幹,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10
六十一難
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髒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62~68難論穴道 六十二難
曰:髒井、滎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
然: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六十三難
曰:《十變》言,五髒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
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蚑(qí (蟲子)爬動:“蠉飛蠕動,蚑行噲息。” 一種小蟲:“蚑、蟜、螻、蟻聞之,拄喙而不能前。”蚑,行也。從蟲,支聲。——《說文》。按,蟲行也。 蚑行噲息。——《淮南子·俶真》 又如:蚑行(昆蟲舉首而行的樣子))行喘息,蚏(yuâ 〔蟛蚏〕古書上說的一種小螃蟹,可食。)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六十四難
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餘皆仿此。 六十五難
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藏,故言所入為合也。 六十六難
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肝之原,出於太沖,脾之原,出於大白;腎之原,出於太溪;少陰之原,出於兌骨;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沖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穀;小腸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 然:五髒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
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曆於五髒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髒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六十七難
曰:五髒募皆在陰,而俞皆在陽者;何謂也? 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 六十八難
曰:五髒六腑,皆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
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髒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69~81難論針法 六十九難
曰:經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何謂也?
然: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之,然後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者,是正經自生病,不中他邪也,當自取其經,故言以經取之。 七十難
曰:春夏刺淺,秋冬刺深者,何謂也?
11
然: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者,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者,何謂也?
然: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引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內之陽也。是謂春夏必致一陰,秋冬必致一陽。 七十一難
曰:經言,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何謂也?
然: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滎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也。 七十二難
曰:經言,能知迎隨之氣,可令調之;調氣之方,必在陰陽。何謂也?
然: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曰迎隨。調氣之方,必在陰陽者,知其內外表裏,隨其陰陽而調之,故曰調氣之方,必在陰陽。 七十三難
曰:諸井者,肌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諸井者,木也;滎者,火也。火者,木之子,當刺井者,以滎瀉之。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瀉者不可以為補,此之謂也。 七十四難
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何謂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 其肝、心、脾、肺、腎,而系於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髒一病,輒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眾多,不可盡言也。四時有數,而並系於春、夏、秋、冬者也。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 七十五難
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
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七十六難
曰:何謂補瀉?當補之時,何所取氣?當瀉之時,何所置氣?
然: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其陽氣不足,陰氣有餘,當先補其陽,而後瀉其陰;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當先補其陰,而後瀉其陽。營衛通行,此其要也。 七十七難
曰: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謂也?
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七十八難
曰:針有補瀉,何謂也?
然: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厭按所針滎、俞之處,彈面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得氣,因推而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不得氣,乃與,男外女內;不得氣,是為十死不治也。 七十九難
曰: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何謂也? 然: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是謂迎而奪之者也;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者也。所謂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也。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八十難
曰:經言,有見如入,有見如出者,何謂也?
12
然:所謂有見如入、有見如出者,謂左手見氣來至,乃內針,針入,見氣盡,乃出針。是謂有見如入,有見如出也。 八十一難
曰:經言,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寸口脈耶?將病自有虛實耶?其損益奈何?
然:是病,非謂寸口脈也,謂病自有虛實也。假令肝實而肺虛,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當更相平,當知金平木。假令肺實而肝虛,微少氣,用針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