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板接缝处理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板接缝处理方法

2020-10-26 来源:乌哈旅游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板接缝处理方法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建筑物的结构体系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部品)构成。构件在工厂集中加工预制后,在施工现场拼装。装配施工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建造方式。叠合板是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之一,下部预制板一般厚60mm,上部现浇混凝土一般厚70mm,预制板和顶部现场后浇混凝土共同形成受力整体。在现场装配施工中,叠合板接缝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其处理方法和施工措施如下。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叠合板;接缝处理方法

1、国内对叠合板接缝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叠合板接缝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叠合板拼缝传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程序的计算分析等的理论研究,如2014年吴方伯等通过静力加载试验及有限元程序的模拟计算,研究拼缝数量变化对模型板带受力性能的影响;2016年颜锋等对预制板带接缝的叠合板通过足尺试验分析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研究拼缝对叠合板的影响。当然也有少部分学者开始重视对预制叠合板现场施工技术的研究,如2016年王国保等结合实际施工案例,阐述叠合楼板在现场施工的全过程,分析叠合楼板施工的特点及重难点。通过对国内现有的规范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对于整块双向或者单向受力的混凝土叠合板的计算理论和受力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相关的规范中也已经有了规定。而对带拼缝的双向或单向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理论研究成果,但针对叠合底板侧接缝和叠合面的实践应用研究还相对欠缺。 2、叠合板与其他构件接缝

叠合板与其他构件密缝连接要求预制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质量控制相当精确,连接槎处平整度、顺直度要相当好。预制板一般要伸进剪力墙、框架柱、梁等构件边沿5~10mm。施工装配时,只要在接缝处粘贴宽5~10mm双面胶带,构件吊运装配完成达到连接密缝,浇筑上部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且不漏浆。

叠合板与其他构件离缝连接是指预制板和其他预制构件(如剪力墙、框架柱、梁)组装时之间留有10mm的空隙,其构件预制尺寸和吊装精度相对宽松。离缝连接在构件吊运装配校对复核检查后,采用类似于硬架支模的方式进行接缝处理。一般构件在工厂预制时都留有拉结栓孔,堵缝采取铝质或塑木质工具式定制模板。从施工安排上比密缝连接多了接缝模板支设加固,接缝模板拆除等工序。在工具式模板和预制构件结合处也采取粘贴宽5~10mm双面胶带防止漏浆措施,确保阴角方正,接缝顺直,接茬密实清洁。 3、叠合板相互之间接缝

叠合板相互之间分离式接缝主要存在于拼装单向叠合板时,由于叠合板预制的质量尺寸偏差及施工装配的定位偏差等因素,单向叠合板在施工现场吊运装配中,预制叠合板块之间总是存在10mm的通透缝隙,即分离式接缝。对于这种缝隙,施工现场采取“滤堵结合法”。“滤”是指在叠合板装配定位完成后,在板块缝隙处铺设宽200mm的密目钢丝网,缝隙每边100mm,目的是浇筑顶部混凝土时,通过钢丝网的过滤,流进板块缝隙中的全是水泥浆液;“堵”是指在叠合板的下部顺着缝隙,采用直径15mm的PVC管模板进行密封,可以采用细扎丝间距

200mm穿板缝隙与上部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拉结,达到叠合板缝隙中水泥浆液

被封堵,不漏浆的目的。在混凝土凝固后,拆除的PVC管可以重复使用。叠合板块接缝处形成的凹槽在楼板面刮腻子前用弹性腻子嵌缝密实,再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后浇带式接缝主要是指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采用后浇带形式,宽度不宜小于200mm,内部的钢筋采取焊接、搭接连接、弯折锚固等。施工现场在双向叠合板吊运装配完成后,采取铝质或塑木质工具式模板进行后浇带模板支设,预制构件叠合板与后浇带模板沿接缝采用粘贴双面胶带等措施进行漏浆封堵,后浇带模板支设采用工具式竖向顶撑,其间距不大于900mm,要求支撑竖向垂直,固定牢靠,与模板、构件顶靠密切,确保浇筑混凝土时不移位,不漏浆。 4、叠合板接缝实践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叠合板接缝实践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4.1.1预制底板和后浇板接缝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因为接缝受力的强度大于整体板接缝的强度,所以一般说来,预制板和后浇板之间容易出现以下的施工问题:①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之间容易出现粘接不好以及分层的现象;②后浇混凝土在进行初凝作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网状的裂缝情况;③预制底板和后浇的墙体本身的连接处会出现漏浆的情况;④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施工的话会使得混凝土层出现受冻的情况,从而导致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水效果大打折扣。

4.1.2整体式拼缝本身的质量问题

在整体式拼缝的角度来说,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则比较单一,比如出现接缝处的叠合口下半部分的混凝土错台情况出现,或者是浇筑完成之后整体性失控。 4.2解决方案

4.2.1预制底板和后浇板接缝的解决方案

1)在进行预制板制作的时候,现浇混凝土的接触面需要进行均匀切割,以便让现浇层可以进行完美的结合,避免出现接缝处的施工瑕疵。

2)后浇混凝土裂痕一般来说都是因为混凝土本身的含泥量较大所形成的。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的时候应该要对预制底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以避免出现混凝土表面的裂痕。

3)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预制板的表面需要进行对应的洒水处理,以保证预制板本身一直处于一种湿润的状态。如果板面水分丧失,呈现出一种干燥状态的话,会让混凝土本身产生反应并且造成干裂。

4)在冬季施工的时候应该进行对应的专项方案编制,确保合理的养护测温方式,保证混凝土不会受冻,避免出现对混凝土的破坏。

5)叠合面处理建议:当跨度<4800mm的情况下,叠合面可以采取的处理方式如下:振实人工粗糙面混凝土底板,然后用一个特制的模板在其上进行振动压痕,或者是通过人工进行凿毛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压痕和人工凿毛处理的深度宜≥5mm。当跨度>4800mm的情况时,则需要加配结合筋。人工粗糙面加配结合筋需根据叠合板设计的不同跨度和承载力选用配筋率,要求应≥0.1%,当然也不宜太大。结合筋的做法有2种:①让其下部绑扎在受拉主筋上;②上部做成90°锚固在后浇混凝土中。

4.2.2叠合底板侧拼缝的解决方案

1)加大拼缝的宽度,使得对应的相邻预制板在板侧可以伸出的钢筋长度足够,可以留出相应的搭接长度以便实现钢筋之间的应力传递。

2)对于外伸钢筋的弯折角度需要尽量控制在30°之内甚至更少,并且保证足够的锚固长度预留,这样就可以让两侧板中的钢筋应力进行平稳缓慢地过度。 5、结语

为落实节能降耗减排以及环保的基本国策,实现当前资源以及对应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们国家建筑产业的新技术新发展,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就需要我们国家大力推动建筑的工业化进程。叠合板接缝虽然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场施工中的“小细节”,但是若处理措施不到位,将是工程质量的“大隐患”。若处理不当会给施工企业和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因此,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时,对于板缝处理要方法正确,措施到位,从根本上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王国保,罗斌,周裕桂,等.中海鹿丹名苑超高层预制叠合楼板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6(16):22-26,30.

[2]杨秀英,刘永欣.装配式结构中叠合板接缝技术及实践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2017,30(1):107-110.

[3]裘翀,潘旭明,张柏年,等.叠合板预制底板拼缝构造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1):125-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