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普遍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新授课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强行的将现成知识灌输和硬塞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问题链,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合作之下,不断地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提供助力。笔者就初中数学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做一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要切实地从每一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方式,构建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通过教学模式来指导教学、进行具体操作,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在各种教学情境之中,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采用的教学模式适应一定社会条件、环境、教学目的、内容、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在当时看来可成为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师还要综合考虑教什么、如何教来选择教学模式。当前,“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普遍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新授课中,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造力以及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精心设计问题,引起认知冲突
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并且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从而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及所设计的问题,基于学生已知的旧知识、旧经验进行有效挖掘,借助交流对话解决基本问题。或者说,虽然利用已学
过的知识不能完全解决新问题和新滋生的困惑,也可以围绕这类问题设计出解决方案,或者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入新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们阅读阅读定西临洮前三天的天气预报,然后教师提出“大家是否发现了每一天都有温差,是多少,该怎么计算呢”这一问题。问题的设计意图则是让学生了解温差等于最高温度减最低温度的数值,为下一个问题做好铺垫。很快,学生们就得出了问题答案,而教师也及时给予肯定。就学生得出的答案进行顺势引导进入正题,“这个减法算式里出现了减负数这一情况,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也正是有理数的减法。”通过这一导入环节的问题创设,先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调动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精准找出知识的生长点,使得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现实问题。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探究尝试,培养数学思维
在进入正式授课环节,则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用观察、发现、实验、分析、归纳、概括、猜想、验证、类比等等方法,不断就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围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由浅而深地深入思考,逐步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适时的引导、促进以及调解,从而让学生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了数学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炼。在有理数的减法教学中,其教学重点就是理解和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其难点就是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也用有理数减法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探究尝试环节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进一步层层深入突破重、难点。比如说,教师就导入环节问题中出现的减负数情况,又列出一个式子:
5-(-3)=?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温度计的水银柱从零下3摄氏度上升到零上5摄氏度,“温度上升了多少度,而温差又是多少呢?”学生们经过观察列式之后得出温差是8摄氏度,而教师在黑板上书写:5-(-3)=8,当学生直观地发现温度上升到8摄氏度,也正是通过最高温度减最低温度得出温差而获得的结论。此时教师从演示中平放水银柱,变成了“一条数轴线”,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上表示5的点与数轴上表示-3的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学生纷纷回答“8”。而教师继续引导,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3)如何能转化为加法算式?这时学生们有些困惑,陷入思考,教师顺势启发,被减法等于差加减数,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等于多少?学生恍然大悟,得出了答案8。在学生认真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在环环相连的问题之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在经过自我思考之后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体现出教师所扮演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3.交流合作,激发创造性思维
当教师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探索、参与实践,尝试对知识进行归纳与规律总结、最终下结论。全体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与思考,而接下来则是通过教师讲解进一步明确结论,也揭示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帮助学生在知识系统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和深化知识。学生们总结结论时,最终教师就需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再完整地复述一遍规范、答案之后,继续进行追问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看有没有其他的不同看法以及解法。此时,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发,时不时也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而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的亮点,进一步注意发挥以及加强呵护,让学生产生可持续的学习兴趣。在有理数的减法之中,为了突破难度,教师组织学生们围绕一些问题进行数
学交流,从而释疑解惑,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比较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大家相互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丰富体验。而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错误的认知与思路进行纠正与补充,借助多媒体演示学生们归纳出的列式规律,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接下来则是通过让学生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并且在分组讨论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在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种形式认识问题,多个角度解答问题,多种形式表达问题,也通过多种策略不断的思考问题。亲身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进行了锻炼。
因此,要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必然需要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发挥教师启发与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