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马斯洛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1-09-16
来源:乌哈旅游
仑肥学统学粮(社会科学版) 20l3年l1月 第30器第6 马克思一马斯洛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钱常胜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合肥摘230022)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对人性的充分认识和理解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马克思提出人 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马斯洛的人性论是以“似本能”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克 思一马斯洛的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受教育者的 物质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社会属性,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人性差异,激发其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受教育者的 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关键词:马克思;马斯洛;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1;B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2013)06—0094—04 Enlightenment of Marx and Maslow's Theory on Human Natur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IAN Chang—sheng (Institul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Anhu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human,SO fully re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is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arx proposed that human nature was a uniform of natural,social and spiritual attributes. MaslOW’S theory on human nature is theory of needs hierarchy based on“instinctoid”.Marx and Maslow S theory on human nature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adhere to the“people—first”principle.pay attention to material needs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the educatees,fully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of humanity,inspire individual’S potential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and promote their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self realization. Key words:Marx;Maslow;theory on human na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人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 认人的欲望和情感的观点,重视人的价值,按照受教 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育者的自然发展规律来进行道德教育。20世纪的 其目的是转化教育对象的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提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人的“主观性”为思 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T作 想教育的“第一原理”,教育应以个人的“自由”为基 叶1,必须从人性出发,充分认识和把握受教育者的人 础,重视人的情感等因素,主张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 性特征,以人为本,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 要人性化。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只有对人的本 价值。 性有了彻底充分的认识,才能教育人所必需的一切 国外对人性问题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文艺复兴 知识,使教育开花结果。 后现代教育家威廉姆・多 时期。人本主义思想家们提出教育要解放人性,承 尔认为,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 收稿日期:2013-09—08 修回日期:2013—09—26 作者简介:钱常胜(1957一),男,汀苏高邮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 实践、人力资源管理。 第6期 钱常胜:马克思一马斯洛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95 构建理解、协商的伙伴关系,主张“对话式”的教育, 物,还是特殊的社会存在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 从而培养受教育者创造性和批判性的人格,让人学 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 会自我创造、自我批判,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成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L5156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自诞生之日起就 就真实的自我。 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 具有社会属性。人的存在总是以社会经济的存在和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以及对人文关怀的呼唤,学 发展为背景,人存在于社会中,为了解决自身的衣食 者们日益关注人性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郭毅然指 住行等问题,必须结成群体,这就形成了各式各样 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物质需要的满 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 足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l1 梁德友认为思想政 律关系、人际关系、等等。这就是人的社会性,是人 治教育的本质是人性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 性的真正需要出发。_2 雷骥提出,“现实的个人”是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追求 “现实的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 教育的终极目标。 李健从需要层次理论来讨论思 想政治教育,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考虑人的需 要。[ ] 总体来看,国内外的研究大多讨论人性与一般 教育的关系,从人性论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 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从人性论视域探讨思想 政治教育之要义与范式,主要以马克思人性理论和 马斯洛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人性与思想 政治教育的关系,探析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 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路径,以改 善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效性。 1 马克思与马斯洛人性论的特征 1.1马克思的人性论 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是与社会历史的发展相联 系的,认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 与精神存在物的统一,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 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自然性或生物性。马克 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深刻指出:“人直接 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 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 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 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 的、感情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 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l4I1。 也就是说,人 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界中的其他动 物具有共同的属性,即人同动物一样,都具有满足本 能需要的自然需求,如食欲、情欲、自我保护等,这就 是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 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即人的本质,这一属性使得人与 动物区别开来。 人的精神属性表现为人追求精神归宿和精神性 的需要,其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 特性,种的类特性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 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l4_】 正是人在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自由自觉的特征,是人作为人存在的标 志与根据。这说明人是具有情感、价值追求的,是富 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命体,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 意识、有创造性的。人存在的意义,并不单单体现在 满足于对自然性和社会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 在人追求精神归宿和精神性的需要,人的这种属性 高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性中的一种崇高的 属性。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永远是未完成的人,永 远处于不断提升状态,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 克思概括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 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l4l1 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 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 将由贫乏变得丰富,由封闭变得开放,每个人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完善。 概言之,也就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发挥,在自我发展、 完善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自我。马克 思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 本”的人性理念。 1.2马斯洛的人性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创始人和发展者,他提出的“似本能论”、“需要层 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论”等人性理论,比较深刻地 揭示了人性的特点。 马斯洛在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基之作《动机 与人格》再版前言中指出:“除了当时的各种心理学 派对人性所做的描述之外,人也还有一种更高的本 性,这种本性就是似本能的,这是人的本质的一部 96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0卷 堡层 需 兰 按照 低 到高罂 妻 冬壁璺 ,:一旦育的核心是道德、精神与价值观的转化提升,但同时 拿 篓 曼 的要 O 思考受教育者晶物 需要,培养对物质利益的正 二 :同 茎 } 需荨苛 墨等导 : 态度 , 嘉 原 ,引导主教蔷者把内 导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 辜 矗。杀 , {= 一’种。 。、 生理的需要 二 。,…~…一………~ ……~…~ , ,善安 妻茎 要 芝 妻 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重精神轻物皇 11 ̄1譬 夏 ,薯 、皇冀 夏茎 .要 雾 皇 现的需要是高/ J' ̄, .142 藩 求 二 3 。 原罪 三 : '、 磊 、 最 教 * -景 喜 皇 娑 篓 Ⅱ 罗 日 Ⅱ 英 未葚 荔 于 , 、 盖 釜 曩 … 判视角与分析方法有较大的差异,但对人性要义的 日八 H于 日 水 2马克思一马斯洛人性论对思想政治 篆羹 金 誓言 主 第6期 钱常胜:马克思一马斯洛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肩示 7 这也是人性的最重要的本质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握人的社会性需要,发 识、有目的性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挥和丰富人性的社会性。其一,尊重人和人格。人 性。由此, 除了有物质利益的需要,还有人格的需要,有受人尊 性,激发教育对象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的需要,这是社会性需要的核心,也是人性的内在 马克思人性论告诉我们,现实的个人永远处于未完 具有很 要求在人格和权利方面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思想 成的状态,这说明了人自身具有无限的潜能,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一定要尊重人、尊重教育对 大的上升空间,始终处于被提升的状态。同时这也 象的人格。其二,树立平等互动意识。教育者与受 说明了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人,既具有优点,也有弱 教育者应是平等的,教育者不能居高临下,应与受教 点,正是人的未完成性促使人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育者之间保持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换位”——站 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进行 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其三,要重视情感交 流,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有效的情感交流和良好 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思想政治教 育要注重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形成心理契约。同时,教育者对教育 对象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2.3 人性的差异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人是复杂的,人性具有不确定性。动态的环境、 变化的社会影响着人的人性,导致人们在思想理念、 社会关系、需要层次等方面的差异。不仅人与人之 间的人性存在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其个性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 能盲目地、千篇一律地、“一刀切”地向受教育者施 加影响;而应分析人性的差异,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 人性特征及其思想倾向,“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 教育方式与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 的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教育者预期的方 向顺利发展,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不同人的需要受到:不同 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异的特点,人的需要会随着年 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思 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特 点,分析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倾向及其变化规 律,从需要与动机的关联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入口。 马斯洛曾指出,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不同时期表现出 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相同的,而人最迫切 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在人的 需要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考虑 教育对象最迫切的需要,这就要求教育者拥有较强 的观察分析能力,才能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正 确的教育方式。 2.4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把人的生命活动定义为“自由自觉的活 动”,这就意味着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意 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实现人的自然性,发展 和完善人的社会性,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属 性。其一,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思想政治教育 要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开发其智力,培养其创造 精神,促使受教育者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 发挥。其二,要鼓励受教育者发扬优点。每个人的 人性中都可能隐藏着良好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 程中,教育者应对教育对象的优点给予肯定,并利用 正激励原则,通过奖励鼓励,使让受教育者的人性不 断发展提升。其三,要引导受教育者克服自身的缺 陷。人性中也有弱点,人性的弱点是人性的不成熟, 是人精神状态的消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关 注受教育者的人性弱点,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克服 自身的缺陷;对受教育者因自身缺陷造成的不良行 为,要利用负激励原则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受教育者 的人性不断修正完善。 2.5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实现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马斯洛的 “自我实现需要”的论述,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 持以人为本,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 生自我价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灵魂与最终 目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性理论的精髓与 崇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社 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同步发展,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 需要共同实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理论,强 调自我实现不是人的机体所固有的自然性,作为一 种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主体性实现的一种方 式,是人的自身潜能和价值、理想目标的实现,是人 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对现实自我的超越。马克思关 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 要”的论述,其实质是人性的全面发展,走向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 和自我实现,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坚持 “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本”(下转第lo1页) 第6期 江涛,等:理性看待中国模式的相关问题 101 定性的情况下,=7 世界更加寄希望于中国模式,希 性角度将这一模式的研究推向纵深发展,从而为中 望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和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我们更要对中国模式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4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模式作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 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它 [1]胡键.争论中的中国模式:内涵、特点和意义[J].社会科 学,2010(6):3-5. [2]王心富.论中国模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3): 6. 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 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多样性的新探索。与此同时,我 [3]汪玉凯.冷静看待中国模式[N].中国改革报,2010—01— 11(7). 21, 们也要理性看待中国模式相关问题,因为这一模式 [4]佚名.警惕中国染上“拉美病”[N].参考消息,2004—10 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挑战,需 —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如,自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 [5]漆思.全球比较视野下中国模式之反思[J].江海学刊, 2009(5):3941. 的巨额外汇储备却面临美元大幅贬值的风险,不仅 对中国经济自身有着很大的危险性,而且存在着潜 [6]薛金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模 在的损失风险。当前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保持 目光,越发凸显其不同凡响的魅力。同时我们也要 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相 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8(8):13—14. 校学报,2010(2):15—17. 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模式必将吸引世界更多的 [7]徐崇温.关于如何理解中国模式的问题[J].中共中央党 [8]胡长生.论中国模式及其软实力[J].求实,2009(8):50一 信中国模式发展道路必将推动中国经济跃上更高的 台阶。 在这一发展现实面前,中国学者和中国学 术界要勇于和敢于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提法,并从理 [责任编校:杨立平] (上接第97页)的基本理念,关键是将这种理念落实 ②见威廉姆・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jE京科学出版社 到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的实处。其一,突出受教 2006年出版。 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 ③见雷骥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北京人 者,而不是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围 绕受教育者而展开。其二,增强服务意识。教育是 一种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为教育对象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毅然.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 探索,2004(2):100—102. 度[J].教育与职业,2007(15):34—35. 法制与社会,2008(8):385. 京:人民出版社,1979. 为受教育者提供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方面的服务。 有自觉性与主动性,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即 其三,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人具 [2]梁德友.职业性与伦理性:高职校园文化开展的两个向 自我教育)。受教育者通过自我教育,将社会的要 [3]李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 求和规范接受并内化,转化成自身稳定的心理状态, 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创设条件,包括帮助受教育者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其四,为受教育者自由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 塑造正确的、符合现实的发展理念,规划其职业计划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56. 和发展目标等,促使受教育者逐步走向自我实现。 注释: [6]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137. ①见孙祖复著《福禄贝尔的生平与教育思想》,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责任编校:杨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