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

2024-08-03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浅析

作者:安桉

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9期

【摘要】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界定,说明其存在的动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在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会计信息已经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社会财富转移或经济利益分配的基础,代表着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给企业管理层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加之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增强,会计盈余信息已成为影响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便应运而生。 一、盈余管理概述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契约和财务报告两个方面来研究盈余管理。从契约的角度来看,在合同是刚性或不完全时,盈余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用以保护公司免受未预期到的损失,管理人员可能投机性的运用盈余管理以牺牲其他方利益为代价增加他们自己的利益;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给投资者传递内部信息从而影响股价。 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Scott(2003)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层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尽管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管理当局热衷于盈余管理是有很多原因的,以下将对此做简要的介绍。 (一)取得上市及配股增发的资格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公司法》对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做了严格的规定,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且上市前一年末的净资产比率不低于30%。为达到其目的,获得更多资金,企业便运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财务包装”,合法地获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股票上市后,按有关规定,配股的条件是净资产收益率(ROE)不低于6%;增发的条件是上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不低于10%。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除了尽力经营好企业外,往往还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如转让股权、进行关联方交易等力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要求。

(二)政治成本动机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管制和监控,如价格管制、政府监管、更高的税负和更激烈的商业竞争,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很多公司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会受到明显的政治关注,比如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战略性生产行业和一些垄断企业,为避免企业盈利能力较强而受到政府的过多关注,企业管理层往往会采取将报告盈利由本期递延至未来期间等异常保守的会计政策,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潜在政治成本。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同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三)税收动机

所得税是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采取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因素。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一般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然后再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为了节约税负,往往尽量降低报告净收益。尽管税务部门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小了企业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操纵空间,但仍有一些会计政策可供企业自行选择。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这些优惠政策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的资格。 (四)特别处理以及退市的威胁

在中国,特别处理的标准是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1元;退市的标准是连续三年亏损。在中国,上市资格曾经是紧缺的“壳资源”。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都围绕着财务数据,有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或是退市,保住“壳资源”而进行盈余管理。 (五)管理层报酬分红与实现盈利预测目标动机

由于公司盈余将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影响管理者薪金水平的高低,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另外,隐性报酬如声望、政治前途等,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也具有驱动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必须对下一个年度的盈利能力做出预测,其中包括会计年度利润总额、每股收益、市盈率等与公司会计盈余有关的财务指标。上述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预测年度结束后,对出现重大预测偏差的做出解释。如果实际的盈利水平与预测水平发生很大的差异(一般偏离10%以上视为重大差异)上市公司将受到惩罚。在这一系列的契约以及政策的基础上,利益相关的管理者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粉饰利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涉及大量的应计项目。这些事项往往需要人为估计,而估计必然有误差,这就为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提供可能。如改变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销比例,是目前中国亏损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由于准备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因而上市公司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常常无视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而是根据需要尽可能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掩盖风险、虚增利润或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加大亏损。

(二)利用交易事项的发生时点

收入应在其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予以确认和记录,根据盈余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者会在过程完成和交易发生之前确认和记录收入,以达到增加本期收入的目的或推迟收入的确认,以达到减少本期收入或平滑收益等目的。同样,提前或推迟费用的确认,也可以达到减少或增加基本收人的目的。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的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四、结语

盈余管理的存在是由于公认会计原则并未对企业会计政策和程序的选择做出全面的限制。尽管盈余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若在一定程度上去控制它,禁止过度的盈余管理,在一些情况下盈余管理是十分有用的。盈余管理是“好”还是“坏”取决于如何使用它。我们应加强关于盈余管理动机、方法及对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加强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力度,完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和报酬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芳.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探析[J].财务与会计,2007:38-4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Ⅲ[J].会计研究,2007:2. [3]何健生.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中国商界,2010,4(总第196期):254-255. [4]吴文鹏.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新会计,2010,12:47-49.

[5]任倩颖,张吉翔.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71-72.

[6]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13-238.

作者简介:安桉(1987-),女,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MPAC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