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山东民歌演唱中的咬字吐字——以《沂蒙山小调》为例

谈山东民歌演唱中的咬字吐字——以《沂蒙山小调》为例

2021-06-27 来源:乌哈旅游
音乐鉴赏

谈山东民歌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以《沂蒙山小调》为例

【摘 要】山东民歌种类多样,具有朴实、淳厚、粗犷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质朴、厚到、诚实的性情。生活小调是山东民歌最为突出的。

当然,在这些生活小调代表作中《沂蒙山小调》可以说是受山东民歌风格影响最深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表现山东民歌所具有的风格特点。歌唱时对语言的咬字、吐字一直是声乐规范演唱的重要技能之一。本文通过浅谈山东民歌在实际演唱当中的咬字、吐字,旨在为更好的弘扬山东民歌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山东民歌;咬字吐字;沂蒙山小调

【作者简介】李敏(1992~),女,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一、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吐字

美妙动人的歌唱,既要抒情达意传递感情,又要绘色传神,把作曲者的真实感情和作品所要表达、阐述的内容全部表现出来。语言的吐字、咬字与歌唱者的表述结合完美,感情和谐,则声乐艺术表现力强。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哪一类发声练习方法,都是和语言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不论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的声乐演唱艺术,都是根据本土的语言特点及规律形势来吐字行腔、流露情感的。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述来展现的。

在我国传统演唱中“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可谓是重要的原则之一,我国的语言、字音、语气、语调、归韵韵味是十分复杂关键的。首先,对于一首声乐作品的歌词和感情基调需要做到整体认知把握和精确无误的定位的理解。语言中“字’的韵味及归韵是组成中国戏曲、曲艺、民歌的基本条件,亦然也是构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风格的基本要素。艺术字韵,即是咬字吐词准确、清晰。这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最基本的技巧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作为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所必须的声乐演唱技巧之一。

二、山东民歌在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一)山东民歌声腔发展简介

共同的文化底蕴背景下和声乐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山东民歌与山东戏曲存在共通性,山东民歌声腔艺术的发展借鉴了山东戏曲艺术。例如演唱上咬字、吐字、对合辙押韵的重视,对气沉丹田气息的运用、对于演唱中真假声的混合运用、以及对演唱过程中润腔和曲目语言情感的艺术处理等等。山东民歌声腔的发展离不开山东本土剧种琴书的积淀。山东琴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作“曲艺皇后。

(二)山东民歌演唱中的咬字吐字特点

山东地方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接近普通话,但又独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根据山东人的发声发音习惯上山东民歌在歌唱中还有一个润腔的鼻音现象,是山东民歌所具有的风格特点。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声音要往前送,挂在高位子上进行歌唱的咬字及吐字。在咬字时,字头要做到夸大的去咬,咬字做到快速、精准、清晰。既能把字头咬住又不能把字头咬死。发音时讲究“喷力”、“有寸劲”。 在保持演唱状态下,当字头一经吐出,即应快速、准确无误的吐出字腹。在歌唱行腔过程中,即字腹延长时,口型要保持,一般不能随旋律轴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保障母音(元音)原型,使音韵达到共鸣到位、声腔圆滑、铿锵有力、松弛有序,产生高品质的母音化的声腔腔口,并使字腹(元音)的共鸣在保持歌唱状态的所有发音发声时值内保持不变,直到歌唱完成收尾的瞬间。

三、谈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在演唱中咬字、吐字的处理

首先在演唱《沂蒙山小调》之前,一定要通读整首歌词,一定要做到把每个字读出“字正腔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演唱作品。根据山东人的发音习惯和说话方式可辨别出山东民歌在歌唱中歌唱所特有润腔的鼻音现象。所以在演唱时,声音靠前、透过鼻腔从头腔穿出来。每一拍的强拍字头要夸张、强调重点,咬字时应快速,准确。当字头一经吐出,即应快速、准确无误的吐出字腹。

此曲是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旋律线条优美抒情、节奏韵律规整。在演唱第一段词时,应唱的开阔舒展、富有感情。此乐段中“人人”、“都说”、“沂蒙”、“好”这几个字要重点强调,字头要夸张,咬字要准确、饱满结实,重点要突出沂蒙山好,演唱“那个”、“哎”这两个衬词时,要唱的轻巧,舌尖抵住牙齿,轻轻一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的咬字吐字分为出声、归韵。“出声”上面已经讲到,就是咬准字头, “归韵”其实就是收清字尾,即把字归到正确的韵母上,如“人(ren)”、“蒙(meng)”、“好(hao)”等字,人字要归到en上,蒙字要归到eng上、那么好字就要归到o上,演唱第二、三段时,歌词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沂蒙山画卷,每一个吐字的字头、字腹、归韵都要建立在呼吸的基础上,使声音气韵生动,准确抒发对家乡沂蒙山的热爱之情,此段唱词中“草地儿”、“谷子儿”,歌词的地方性、本土性和儿话韵味的合理结合运用,更突出了民歌的地方色彩斑斓性。那个“地”、“子”要把儿化音唱出来,咬字时应夸张,突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最后一段是对全曲的一个升华,情绪为最高点。“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应着重强调沂蒙山好风光,须演唱的更为开阔、舒展优美、使人陶醉其中。

结语

山东民歌是山东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任劳任怨的性格特点产生的美好结晶,《沂蒙山小调》成为反应山东沂蒙地区民俗风光以及乡土气息的代表作。本文结合《沂蒙山小调》在实际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问题为重点、难点。希望读者要理论与实际演唱相结合、多听多想,唱出具有山东民歌风格特色的歌曲。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2]孟新洋,柯林.《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