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任期就结束了,这一年我成长收获颇多。我热爱我们的项目,热爱汉语教育事业,把传播中华语言和文化作为神圣的事业来做。我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适时适当地给当地人宣传、展现、讲解中华文化及习俗。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爱学生。我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中文零起点的孩子,两个班,每班30人,共60个孩子,沉浸式教学。他们聪明、可爱、活泼、自由、好动,骨子里没有对老师的畏惧感。所以这一年里,我没少跟这帮孩子斗智斗勇。上课无所顾虑随时大声说话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大哭不止的孩子、身患多动症随意在教室绕场巡视的孩子,最终都被我“收服”;真心付出,最终收获了孩子们的信任与喜爱。这些成功给我带来的成就感不止一星半点。
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灵活使用教材。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就是要备好课。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没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他们的眼里只有好玩和不好玩,好玩他们就学,不好玩就不喜欢学,简单直接。所以,我尽量把每一节课都设计成好玩又有意义的理想模式。比如学习汉语数字一到十,我做了数字头饰,用卡纸把课文中的数字方块和跷跷板画出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表演课本剧,尽管学的汉语知识很有限,但是他们依然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表演。再如数学课的“里面”和“外面”两个概念词,我用教师里的一个大纸盒子,把可爱的玩具娃娃往里面放,教学“里面”,再把娃娃拿出来,教学“外面”,甚至是把我自己套进去,学生马上知道说“里面”,再出来,他们也会说“外面”,然后让个别学生发指令,另外几个学生就在盒子里爬进爬出,嘴里不停地说着里面、外面,场面火爆,这两个词汇学生记得特别牢。我们现在所用的汉语教材,每一课都有亮点,学生们很喜欢,然而可用于现实生活的问答句很有少,所以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感兴趣的话题,对教材进行补充。学生很喜欢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我给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喜欢”话题教学,颜色、水果、食物、运动。在教学运动词时,我给学生分运动俱乐部,选出一位队长,让他们举着小旗子去问其他的小朋友:你喜欢什么运动?喜欢同一种运动的就上同一辆火车,最后让他们一起大声地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学生兴奋到了极点。
组织中国文化活动,激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的PTA每个月组织一次中国角活动,每个中文老师轮流做讲解及演示。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这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之一。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用PPT和地图展现了中国、长城以及我的故乡桂林,学生的热情一下被点爆,纷纷说:I like China! I want to go to China! 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利用中国的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传统的文化习俗活动,如中秋节,我给学生看关于中秋节的视频,给他们讲嫦娥的故事,做嫦娥和玉兔以及月饼的手工;春节,我让学生做灯笼,做猴年的新年寄语贺卡;做传统的吹墨梅花,很多孩子还把作品贴到冰箱上;用绳子编手链,这些活动学生都超级喜欢,他们还纷纷要给自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做。这些活动都为学生打开了了解中国的一扇小窗,相信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解中国。说不定他们当中的某一人会是将来的美国总统呢。其次,我还利用歌曲教学,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而且所教的歌曲最好是既符合儿童的天性又能与他们所学内容有联系的。如:生日快乐、找朋友、两只老虎等等,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学得很快。
心太软。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学生才刚刚学汉语,根本就没有办法说中文,如果不让他们说英文的话,那他们说什么呢,在我的教室半天时间都不能说话,岂不是很残忍?所以在教室就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说中文,当然了,我都是跟他们说中文的。直到一个月以后,才意识到要求学生不能说英文了。不少孩子的说中文意识很好,不过有一部分学生的意识却不大好。我经常想着,如果一开始就要求说中文的话,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都是心软惹的祸。
做好教材及教学档案的交接工作。去年起,犹他州小学沉浸式启用新的汉语教材,这套教材从幼儿园起开发,而我们学校是一年级开始中文零起点,所以一年级得从幼儿园的教材开始教,幼儿园部分10个单元,一年级15个单元,由于教材包含日常生活用句有限,我们还要给教材做补充,从别的汉语教材上找些高频句,教学内容很多,导致一年级部分的教材不能学完,那么二年级的新老师就得接着教材我未教完的教材教。前几日终于联系上了新老师,把学生和家长的基本情况给她说了,并且把教材情况也说明了,还给她找了新教材网站的账号和密码让她可以提前了解教材,我把学校的基本注意事项和一些大事都告诉她,以免到时候迷茫,我就是这么迷茫过来的,不想后来人步我的后尘。学生的中文名单我也发给她了。我把我用过的资料都整理好了,留给下一任的一年级老师,希望能给她减少一些工作量。
想这一年,成长、收获都很大,当然也有遗憾。希望项目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工作顺心、天回天开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