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③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a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②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学情调查
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交流读后印象。 精读课文
①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②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③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交流讨论
①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②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①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②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安排作业
①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②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b案 第一课时
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①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②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③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②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③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继续练讲故事
①过渡:上节课,我们试着讲了讲这篇故事。不过这样讲故事恐怕还不能吸引听众。怎样把故事讲精彩呢?我们还要进一步地理解课文。特别是要把课文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研读重点句子
①要求:找出写“夜莺”说、做的句子,再读这些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②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或分小组交流。 组织讲故事比赛
①要求:不仅要讲清楚故事的基本内容,还要发挥想象,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讲出来,也可以加进恰当的动作,讲演结合。
②形式:先自己准备,然后分小组讲故事,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全班讲。注意讲评结合,评选“故事大王”。
总结升华
讲了“夜莺”的故事,谈谈对小夜莺的认识。 布置作业
①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②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更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夜莺的歌声》
教案(二)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言语习得过程。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语言生动,对话较多。教学时,应让学生与文体进行充分的交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中小男孩的机智与勇敢,在读中习得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在读中体悟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在读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熏陶。本课教学,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体会夜莺的勇敢和机智。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大家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夜莺的叫声。
2、你们听到了什么?(是鸟在叫,声音很动听,像唱歌一样) 3、这就是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你们想知道课文写了一些什么吗?
播放夜莺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自学字词 1、自学本课生字词:
⑴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对课文进行整体感受知,运用所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三、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生字: 音:翘舌音甩后鼻音挺
形:“挺”不要写成“扌延”“喂”不要多加一撇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⑴自然段很多。 ⑵对话很多。 ⑶课文中出现了空行。
3、作者已经给课文分好了段,我们来看看每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 ⑴诱敌上钩。 ⑵巧妙传信。 ⑶歼灭敌人。 ⑷接受任务。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把段意连起来试试看。(小男孩子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巧妙传信,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鬼子)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期语文学习的一个训练重点,此处先让学生概括段意,然后串起来,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⑴自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⑵交流,打出字幕: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唱起来。 ②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拾球果。 ③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么鸟叫声……传来。 ④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⑤夜莺还是兴致勃勃……意思了。 ⑥从孩子的嘴里飞出……歌声。 ⑶读一读上述句子。
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教学时紧扣课题,抓住主线展开教学,使教学条理清晰。
2、联系上下文看看夜莺的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的歌声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⑴默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⑵小组交流、讨论。 ⑶全班交流: 第一次:
①战斗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弯着腰。
板书:诱敌上钩(战斗刚打完,会有少量德国兵跟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小男孩在此等候,用歌声引诱敌人上前,以达到给他们带路,消灭他们的目的) ②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灾难:房屋被烧,花园被毁……)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从“新的劲头”可以看出唱的人十分有劲,他这么带劲地唱,就是要诱敌上钩)理解:沉寂。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第二次:
①在带路的路上,麻痹敌人。
②你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③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小男孩很天真烂漫)(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
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自读自悟,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小男的机智和勇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第一段中,有很多地方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你们也可以采用分角色的形式朗读这一段,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
3、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4、评议:
分角色朗读应注意文中的提示语,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当时的感情,相机理解:盘问、轻蔑等词语。
5、交流:
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倒是只有我一个!”(故意把人和动物混淆) ⑵“刚刚一开火……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骂德国兵是野兽)
⑶“你说的是一种洋蘑菇吗?”
故意把游机队说成蘑菇,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以打消敌人的戒备心理。
6、分角色练读,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练习哪个角色。 7、指名分角色朗读。
利用分角色朗读这一形式,引导学再次深入仔细地品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小结:小男孩机智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他是怎样巧妙利用夜莺的歌声来报告敌情,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交流
第三次、四、五、六次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歌声中你知道了什么?
第三次: 1、从远处传来。 2、引起游击队员的注意。 3、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次: 1、越来越响。 2、报告敌情之后。
3、有感情地朗读。 4、质疑:
为什么游击队员能听明白歌声的意思?(小男孩经常用这种方法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
第五次:
报告完敌情之后,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因为已经完成了任务很高兴。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六次:
1、第二天,接受新任务。 2、诱敌上钩。
3、这一段和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 三、总结全文
小男孩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巧妙地利用夜莺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保卫了自己的祖国。
四、写生字(略) 【板书设计】 诱敌上钩
13、夜莺的歌声保卫祖国小男孩(机智、勇敢) 报告敌情
更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夜莺的歌声》
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教学时,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最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讲、演故事。
2、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如课文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比较多,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画出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小夜莺这样说、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敌人听了小夜莺的话,看见小夜莺这样做,心里也会怎么想。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重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对话较多,可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句段的体会,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语气语调,读好文中的对话。小夜莺的话语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4、课文结尾的提示语要求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对于首尾照应关系,教师作适当提示即可,不必讲得太深太细。文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提出了读的要求,第二题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题提出了本课重点训练的要求。这些练习应在本课阅读中分步落实。
5、指导学习前可简介苏联卫国战争的情况,阅读后可介绍一些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
6、本课生字较多:
“呻(shēn)吟( yín)”的韵母是前鼻音,“拧( nínɡ)”、“钉(dìnɡ)”的韵母是后鼻音,“钉”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ɡ”,要帮助学生读准。“毁”字,要注意“臼”的笔顺及与“白”的区别,要注意区别“喂”与“滚”右下部分的不同,不要多笔少画,把字写正确。本课中出现的新词,可分二类处理,一类是意义比较固定的词,如木屑、蘑菇,可安排学生预习时,通过查字典理解。另一类词语,如沉寂、宛转,则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