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
【摘 要】黄瓜灰霉病拮抗菌株7-16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理化性质的稳定性对后期的开发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试验测定其无菌发酵液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和稳定性,它不仅对温度、光照及酸碱度耐受性优良,且发酵液有良好的耐贮存性.传代试验也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产生抗菌物质的能力保持了很高的水平.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8(037)026 【总页数】2页(P191-192)
【关键词】拮抗放线菌;理化性质;稳定性;抑菌效果 【作 者】杨迪
【作者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丹东118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476
1 文献综述
黄瓜灰霉病是流行性强,再侵染频繁的病害,历年发生为害严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农用抗生素(Agricultural 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生的、与农药有相同功能,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抑制作物病害、防止病虫害威胁等的次生代谢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传
统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已严格规范,制定严格的生产及使用要求,大量传统化学农药已被禁止。生物农药的研究已经是各国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全球每年新研制和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正以4%的速度递增[1]。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生物农药势必要被农用抗生素代替。已研制开发的放线菌酮、井冈霉素、多抗霉素等[2]农用抗生素,其效果已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很好的验证。 2 材料方法 2.1 材料
经多重筛选得到的黄瓜灰霉病拮抗链霉菌菌7-16。 2.2 实验方法
将黄瓜灰霉病拮抗链霉菌菌7-16发酵液分别进行以下处理,测定其抑菌活性。 ①热稳定性测定[3-4]。
1)处理温度为100℃,处理时间分别为10、30、60、120min。2)处理时间为 30min,处理温度分别为 30、50、70、90、121℃。 ②光照稳定性测定[5]。
1)自然光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 3、6、12h。2)紫外光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 1、2、4h。
③酸碱稳定性测定[6]。
分别用1.0mol/L HCl、1.0mol/L NaOH,分别将发酵液样品调pH至2~11,进行下列处理后。1)室温处理,静置24h。2)100℃水浴加热,处理时间分别为 10、30、60、120min。
④耐贮性测定 发酵液分别于54℃和-20℃保存15。
⑤遗传稳定性测定 将原始纯化菌F1进行传代培养,直至F5代,测定1~5代菌株抑菌活性。 3 实验结果
3.1 热稳定性测定
在热处理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拮抗菌的抑菌活性逐渐下降。菌株7-16的发酵液在30℃下处理30min仍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45.8mm,121℃下处理30min没有抑菌活性(如图1)。 图1 不同温度下处理30min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
菌株7-16在100℃下处理10min时,其抑菌圈直径为42.0mm,100℃处理120min抑菌活性丧失(如图2)。其抑菌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图2 100℃下处理不同时间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 3.2 对紫外光及自然光稳定性测定
在紫外光照射1h、2h和4h后,菌株7-16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0.2mm、57.0mm和53.9mm,抑菌活性下降很小(如图3)。菌株7-16在自然光照射12h后的抑菌圈直径仍为60.0mm,活性没有下降(如图4)。发酵液无论是在自然光照射下,还是紫外光照射下,抑菌活性均未发生明显下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照稳定性。 3.3 酸碱稳定性测定
图3 紫外光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
图4 菌株7-16在自然光下处理不同时间的抑菌效果
拮抗菌7-16的发酵液对酸碱的耐受性较差。发酵液在偏酸性和中性的条件下活性较高。室温下,菌株7-16的抑菌活性最大值出现在pH为6时,然后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100℃热处理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同一pH的发酵液抑菌活性逐渐下降,处理10min时,pH值为6的拮抗菌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42.1mm。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抑菌活性逐渐消失,热处理1h和2h的发酵液完全没有抑菌活性(如图5)。
图5 菌株7-16发酵液对酸碱的稳定性
3.4 耐贮性测定
拮抗菌株的发酵液经-20℃、15d处理后,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抑菌活性;而经54℃处理的发酵液几乎全部丧失抑菌活性。 3.5 遗传稳定性测定
与出发菌株相比,菌株7-16传代培养的发酵液抑菌效果稍有下降,但排除试验误差,仍然表现出稳定的遗传性。 4 结论
菌株7-16的无菌发酵液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和稳定性,它不仅对温度、光照及酸碱度耐受性优良,且发酵液有良好的耐贮存性。传代试验也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产生抗菌物质的能力保持了很高的水平,预示着该菌株在开发为生物农药方面有着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朱昌雄,等.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M].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1):654-658. [2]于婷,尚玉珂,李艳芳,慕卫,刘峰.植物保护学报[J].2009,36(1):65-69.
[3]赵刚,吴元华.一株链霉菌发酵液的抗菌谱及稳定性[J].农药,2006,45(8):525-526,528. [4]张婷婷.海洋虾壳的放线菌分离鉴定筛选及抑菌活性物质提取[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房耀维,王淑军,刘姝,等.一株海洋专性放线菌的分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J].农药,2014,53(2):136-139.
[6]龙建友,姬志勤,师宝君,等.一株抗生素产生菌No.24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测定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S1):6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