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颖红
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1年第05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快车道”,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复杂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从节目创新创优上下功夫,积极分析自身节目在创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改革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分析国内创新创优节目的特点和形式,找到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节目办得有声有色。 广播电视节目取材内容存在局限
广播电视台主要通过电视新闻节目或文化节目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但是在实际的节目制作中,电视新闻节目将报道的笔墨着重用在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内容、对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进行总结和提炼、宣传政府人员参加各项政务活动等内容的方面,导致广播电视节目存在忽视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对人民群众实际的问题反映偏少、跟人民群众联系不紧密、缺乏群众基础等问题,造成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取材比重失调的现象。另外,广播电视节目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内容冗长繁杂,报道的内容缺乏新意、缺乏亮点,新闻价值的选择和排序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让受众感到枯燥乏味,无法产生持续的观看兴趣,影响收视体验。 电视节目报道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内容创新、出奇、出亮点才能抓住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兴趣,提升受众粘度。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广播电视节目在创新创优工作中很难打破固定的传播报道模式。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一味地模仿和复制省台、国家台优秀的电视节目,不注重挖掘本地资源,进行融合创新。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因此,很多受众会选择收看制作更为精良的节目,节目质量不过关会造成群众流失。在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记者无法及时地更新报道理念,受众观看起来不免觉得空洞乏味。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各种新鲜的元素融合到电视节目中,全面调动起受众的视听体验,各种新闻题材也为电视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创新思路。因此,广播电视节目要打破单一的报道题材,将消息类、通讯类、系列报道类、深度报道等多样的新闻节目融合到节目创作中,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收视体验。 电视创新创优缺乏健全的人才机制
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电视人,打造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全能型复合型人才。但是很多广播电视台都存在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由于广告创收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财政补贴也是有限的,接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在面临更高的平台和更优越的待遇纷纷涌入新媒体平台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的从业人员并非都是
专业的科班出身,缺乏一定的营销意识、采访意识,大众传播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拍摄的电视节目出现画质不清晰、编辑内容缺乏创新、采访内容不够深入全面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其他电视人进行精心地栽培和指导,还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和培训。 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中搜索感兴趣的话题,将自己觉得有趣的视频传播到社交平台上,媒体的社交属性被不断放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频繁起来,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被逐渐推广开来。广播电视节目在创新创优前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在网络上抛出话题广泛地听取大众的意见,不断地完善节目内容,优化节目细节,为精准传播提供有效的反馈。 适应受众收视习惯,增加受众粘度
媒体融合视域下,受众更青睐于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接收碎片化、快餐式、互动性的传播内容。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需要适应普通大众的收视习惯,重新整合现有的媒体资源,加快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推出适合各类新媒体平台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传播,以增加跟受众之间的互动,增加话题性特征,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力。例如,湖南卫视创新节目《声临其境》合理挖掘宣传资源,为了适应大众碎片化的收视习惯,满足受众交流分享的需求,节目在开播过程中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优势,在芒果TV、爱奇艺视频、抖音短视频等这类新媒体平台以直播的形式跟受众进行紧密互动,受众可以通过弹幕进行留言互动,短视频平台中将嘉宾的精彩片段精心剪辑重点推送给观众,碎片化的短视频内容更富有话题性,受众可以自由选择想看的节目花絮,因此节目也获得了大批的流量和粉丝。 線上线下全民互动,增加体验感
单纯地观看电视节目、与节目进行交流已经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要求更多的体验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在创新创优中需要借鉴优秀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进行改革创新,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电视节目。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朗诵者》除了在微博、微信、央视网、爱奇艺等新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之外,还积极推动线下的宣传工作,节目组在微信平台线上推出“朗诵亭”,还在各个城市设置的“朗诵亭”进行线下同步运营,受众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朗诵体验。《声临其境》节目组与“配音秀”的手机APP进行合作,广泛吸引受众注意力,让受众参与其中增加配音体验。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喝彩中华》节目中,受众可以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了解戏曲方面的知识点。线上线下活动的推出为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提供了更多宣传思路,让每一个受众能够体验到传播的乐趣,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
挖掘当地特色,宣传本土文化
广播电视节目是一个地方发展情况的展示窗口,广播电视节目是否能够立足于本地文化特色,贴近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直接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生存环境日益白热化,纷纷通过打造真人秀节目、电视剧大比拼、明星效应等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广播电视节目在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走亲情路线,从本地的文化特色出发,从当地选材来对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拓展和延伸,走出一条适合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新路子。例如,一些广播电视台根据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录制了当地老字号品牌纪录片就在当地取得良好的反响,既宣传了当地的特色文化,提升了当地的品牌效应,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 提升节目质量,树立品牌意识
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直接决定着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电视节目在创办中要时刻保持新鲜度和时效性,突出地方传播特色,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桎梏中,这样才能对受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提升点击率和收视率,增加广告创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文化意识越来越强,开始要求参与到电视节目互动中发表意见,展现自己的个性化内容。受众作为广播电视台受众的主体,受众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提升了其审美水平,在传播互动中从“受传者”转变为“参与者”。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台节目进行大范围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需要广播电视台在节目创新创优中解放思想,改变自上而下的传播结构,跟受众进行广泛互动。一些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就创办了贴近百姓生活的三农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响应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垄上行》《三农行》《三农最前线》等节目的创办就是为了贴近百姓生活,关注农民、农村、农业上面的发展变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一些广播电视台还创办了民生类的新闻节目,主要反映当地交通状况,与商家展开合作对群众的购房、购车、购家电等内容进行指导,以帮群众砍价的方式开展电视活动,从受众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进行指导,以此走到群众中间去,激发受众的共鸣,将群众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搬上电视荧幕,聚焦群众之间的邻里纠纷,供暖问题、街道绿化问题等,提升选材的宽度和广度,以多样化、灵活易操作的方式挖掘多种资源,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节目品牌,增强传播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