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2021-06-05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毛智勇

来源:《鄱阳湖学刊》2014年第06期

[摘 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将是关系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立足资源环境现状,从基本国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资源环境约束;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1;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6-0005-06 任何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从本国的人口、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出发。中国明确提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将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立足资源环境现状,从基本国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支持政策及成果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农业的迅速稳定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走可持续化的现代发展之路。

(一)国家加大农业投入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起始于农村,将农田分配到农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004年中国政府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沿续两千多年农民向政府交税的历史。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四种,其补贴金额逐步提高,由2004年的116.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670.5亿元(见图1)。同时,国家也非常注重对农林水事务的投资,从2007年的3040.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3227.91亿元,增长了4倍(见图2)。 (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由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60193.84万吨(见图3),解决了中国13亿人的温饱问题。自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10年增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中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由1978年的2527.3公斤/公顷增长到2012年的5301.76公斤/公顷,增长了1倍多(见图4),形成了完备的粮食生产、加工、流通体系,推动了中国粮食总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贡献率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科技稳步发展。现代作物育种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尤其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对增加我国粮食产量、解决中国乃至世界温饱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第4期超级稻亩产到1000公斤左右。另外,国家对农林水事务的投资,促进了先进农业机械装备以及GPS、遥感、农业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03年的46.55%上升到2013年的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2003的85%上升到2013年的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2003年的32.46%上升到2013年的57%(见图5)。 (四)农民收入快速提高

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自2004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936.4元增长到2013年的8859.9元,增长了3倍,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个别年份以外,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都是两位数增长率(见图6)。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村与城镇在耕地、劳动力、水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正逐步强化。 (一)耕地资源压力大

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据《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截止2012年底,中国耕地面积达13513.33万公顷,位居美国、印度、俄罗斯之后,处于世界的第4位,耕地资源总量较大;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用地的增加,中国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见图7)。另外,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仅为0.08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远低于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江西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8)。

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这将进一步挤占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硬约束”正在强化。 (二)农业水资源日益短缺

中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却非常低。按照2011年公布的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93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被联合国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条件下,中国农业仍然采取漫灌式用水方式,较为粗放,农业用水在社会总取水量中所占比重较高。1992—2012年中国农业用水占社会总取水量平均比重为71.1%,江西略低于中国平均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基本上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水平相当,并远高于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水平(见图9)。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用水缺口较大。当前,中国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5,与发达国家0.7—0.9相比,差距较大;农业灌溉用水缺口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在当前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将不断增加,加之人口增长,未来农业水资源的形势将相当严峻。

(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趋势明显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在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中国有2.254亿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到了2013年底,这一数量已经增加到2.689亿,平均每年以800—900万的规模增长,并且大多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见表1)。同时,外出就业劳动力大多都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将会造成农村空心化、凋敝化,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低学历化,谁来种田将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四)农业生态环境约束趋紧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据中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源已经占到了总污染源的一半左右,且点多面广。中国农用化肥利用率仅为40%,农药的利用率为30%左右,大约有1.4亿亩耕地受到农药污染。同时,农膜残留和畜禽粪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耕地和淡水等自然资源贫乏的基本国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土地和水资源是农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要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集约节约利用耕地和水资源,确保水土资源两条“生命线”。一是加强管控落实《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积极鼓励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严格管控工业化、城镇化挤占耕地,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二是严格落实《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创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推行节水节能灌溉新技术,实现由粗放用水向集约用水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一是以精准农业技术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全程信息化技术推广利用;二是以自动化和智能装备技术为重点,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利用;三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加快食品安全技术推广利用;四是以农田污染修复技术为重点,加快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利用。与此同时,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充实科技队伍,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一要加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机手和植保员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二要将农业补贴增量主要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三要典型示范,制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标准和条件,并制定示范名录。 (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农业生产、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新型农用工业,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 责任编辑:胡颖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