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校卫生工作指导意见

学校卫生工作指导意见

2021-12-31 来源:乌哈旅游


学校卫生工作指导意见

学校卫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能不能健康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知识将是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就不能很好利用所学知识贡献社会。因此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学生成长的两根支柱,它关系到学生生存、做人、求知和发展。所以学校教育中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是其他教育工作的基础。为提高我县学校卫生工作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 学生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一)健康监测

1、健康监测的意义: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等各方面长期的动态观察。

评价学生健康的指标:生长发育状况;患病率;死亡率;检出率。

2、健康监测的实施:

⑴监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覆盖所在地区城乡各级学校的学生。

⑵监测时间:每年同一时间(如每年的5月至8月底)。

⑶监测内容:

1

①生长发育状况:形态指标(身高、体重等)、功能指标(肺活量、脉搏等)、身体素质指标(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

②疾病或异常:口腔疾病、贫血、蛔虫、沙眼、神经衰弱等。

③因病缺课情况:月病假率、学生平均因病缺课日数及病因分析。

(二)常见病预防

七种学生常见病:视力低下、沙眼、龋齿、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蛔虫病。

1、视力低下:

眼睛辨认目标的能力下降,裸眼视力<5.0。 原因: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各种眼病如结膜炎;营养不良或急慢性疾病。学生中视力低下主要为近视,所占比例:小学生50%-60%,中学生70%-90%,大学生90%。

(1)学生近视眼的性质:

①屈折性近视(功能性或假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而晶状体屈折过长。

②轴性近视(器质性或真性近视):晶状体屈折力正常但眼轴过长。

(2)病因及影响因素:

⒈遗传因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⒉环境因素:①视近工作年限及持续时间;②视近作业时的不良因素:坐姿、照明;③视力紧张程度;④营养与体质。

(3)近视眼的预防:

预防须强调综合措施,重点是:

①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②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坐姿、读书写字习惯。

写字时用眼卫生三个“一”:眼距书本一尺,胸距桌近缘一拳,手指距笔尖一寸。

看电视用眼卫生:眼与电视屏幕距离为电视屏面对角线长度5-7倍。

③改善学习环境;

④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做好眼保健操;

⑤定时进行视力检查 ⑥注意营养。

(4)眼镜佩戴原则:

假性近视不宜配戴眼镜;真性近视做散瞳验光,以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2.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传播面广,幼儿期和学龄期患病率高。

3

⑴预防措施:积极治疗现患者、人员培训、加强健康教育。

⑵治疗方法:主要使用利福平、四环素族、金霉素等抗生素。近年来主要外用酞丁安眼液,滴眼药水应一人一支,不能混用,防止交叉感染,点眼前须洗净双手。

3、龋齿:

⑴龋齿的统计指标:

① 龋齿调查研究的统计学指标

龋患率(%)=(龋、失、补例数/受检人数)×100%

意义:说明龋齿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② 龋均=龋、失、补只数/受检人数

意义:说明人均患龋严重程度。

③龋失补得构成比 反映口腔保健水平,提示口腔保健服务工作量。

⑵我国学生龋齿的流行特点:

①幼儿园>小学>中学;

②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

4

③在世界范围内低发,但大部份龋齿未得到治疗或处理;

④龋患率呈上升趋势;

⑤浅龋率高于深龋率;

⑥磨牙是好发牙,磨牙的咬合面是好发部位。

⑶致病因素:四联学说

①细菌(根本原因):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

②食物(物质基础)。

③宿主(重要条件)。

④时间(发展过程)。

⑷预防措施:

①加强卫生宣教,注意口腔卫生;

②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③药物防龋;

5

④定期口腔检查;

⑤其他防龋方法。

4、单纯性肥胖

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因摄食量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1)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预防:应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不良习惯。

(3)治疗:限制热能摄入,同时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加强体育锻炼与户外运动,如慢跑、快走、爬山、游泳等。

5、营养不良

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贫困国家尤其多见。

(1)原因:膳食摄入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疾病

(2)预防:保证合理营养、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以学校为单位定期体检。

6、贫血

6

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指周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

(1)发生原因:机体需铁量增多、铁摄入量不足、长期慢性失血。

(2)防治方法:营养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合理应用强化含铁食品、积极治疗贫血患者。

7、蛔虫病

(1)预防:健康宣教,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厕所消毒。

(2)治疗:我国多数地区使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复方甲苯咪唑等驱虫。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消毒通风

1、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楼道等,每天安排卫生值日,每周大扫除。每天按时(或按实际需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排固定的消毒通风人员,按时消毒通风,并做好消毒通风记录。

2、校园公共环境(功能室、垃圾池、厕所等),责任人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

3、各班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整洁、清净,不要随地吐痰,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4、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内设施规定如下:

7

(1)食堂对炊具等,坚持每次用餐后,用消毒水清洗。每天对餐具用开水蒸煮10—20分钟。对消毒后的炊具要有保洁措施。

(2)每餐后对食堂的地板、水沟用漂白粉消毒。

(3)每餐前食堂工人用消毒水洗手,再上岗。

(4)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的场所。

(5)饮事员的鞋袜衣帽常用消毒水清洗。

(6)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

(二)晨检

晨检工作应由任课老师、班主任密切配合。坚持每日晨检,防止患病学生或健康带菌(毒)者进入学校,保证全体学生身体健康。

1、晨检时间为早晨和中午上课前,地点在教室。

2、晨检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摸:儿童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8

②看: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③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

④查: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童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校。

3、晨检教师发现可疑者,应立即向卫生员报告,卫生员经过复检决定是否入校。

4、晨检中发现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拒绝其入校,由家长带到医院去确诊,或留隔离室观察。对一般小伤病,可不予限制儿童活动,对确诊为传染病患儿的所在班级,应进行医学性检疫和消毒处理。

5、晨检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将晨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并关注当日情况,如有异常情况,通知家长带患儿去医院诊治。

6. 值周领导和教师负责晨检记录的检查工作,每周检查一次,传染病流行期间,每天检查一次。

三、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

(一)教室

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

9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二)课桌椅

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三)黑板

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四)教室采光

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五)教室照明

10

1.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照度分布均匀。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2.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

3. 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六)教室微小气候

1.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

2.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四、中小学校生活设施基本标准

(一)学生宿舍

1.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

3.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

11

4.宿舍应保证通风良好,寒冷地区宿舍应设有换气窗。

5.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

(二)学校集体食堂

1.学校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食堂应距污染源25米以上。

3.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

4.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装修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装修;配备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以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5.食堂应当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时,需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容器),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备混用。

6.食堂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制度

(1)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索证及台账记录等工作。

(2)进行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的食品包括:①食品及食品原料(如食用油、调味品、米面

12

及其制品等);②食用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猪肉、禽肉等);③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酵母、色素等);④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必须索证的其他产品。

(3)到证照齐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并现场查验产品一般卫生状况和包装、标识,购买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

(4)从固定供应商采购食品时,索取并留存供货商的资质证明,与供货商签订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合同。

(5)采购食用农产品时,索取销售者或市场管理者出具的购物凭证。

(6)采购生猪肉时,查验确认为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的产品及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并索取购物凭证。采购其他肉类查验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并索取购物凭证。

(7)采购的食品在食品入库或使用前要核验所购食品与购物凭证,符合后经验收人员签字认可后入库或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食品注明处理方式。

(8)妥善保管索证的相关资料和验收记录,不涂改,不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少于食品使用完毕后6个月。

(三)学校生活饮用水

1.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

2. 供学校生活用水的自备井、二次供水的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自备水源必须远离污染源。

13

3.采用二次供水的学校应取得有效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学生供水。

(四)学校厕所

1.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独立设置的厕所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

2.女生应按每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

3.厕所内宜设置单排蹲位,蹲位不得建于蓄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蓄粪池应加盖。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两脚踏位之间距离)不超过18厘米。

4.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应有顶、墙、门、窗和人工照明。

五、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

(一)卫生(保健)室设置

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14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

2.保健室。

(1)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

15

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

六、中小学生健康检查基本标准

(一)基本要求

每年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选择符合相关要求的保健和医疗机构承担学生体检工作。

(二)健康体检项目

1.问诊:既往病史,近期发热、咳嗽史或其他明显不适症状。

2.内科检查项目:心、肺、肝、脾、血压。

3.眼科检查项目:裸眼远视力、沙眼、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4.口腔检查:牙齿、牙周。

5.外科检查项目:头、颈、脊柱、四肢、皮肤、淋巴结。

6.形态指标:身高、体重。

7.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胆红素。

16

8.结核菌素试验。

(三)学生健康体检结果评价与反馈

学生健康体检单位在体检结束后,应进行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并向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健康评价结果,分析学生主要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和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四)学生健康体检机构资质

1.具有法人资格,并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保健和医疗机构,经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承担中小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工作。

2.设有专门的预防性健康体检科室及辅助功能设施,具有独立于诊疗区之外的健康人群体检场所。

(五)体检经费

健康检查费用标准由省级相关部门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其他学生健康检查费用由省级政府制定统一的费用标准和解决办法。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