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_赞助人_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

_赞助人_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

2020-08-07 来源:乌哈旅游
第21卷第4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1,No.4

JULY,2007

2007年7月 JOURNALOFXINXIANGTEACHERSCOLLEGE

/赞助人0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

李奇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X

摘 要:/翻译研究0派是以译入语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安德烈#勒菲弗尔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勒菲弗尔的/赞助人0理论作为切入点,从翻译机构、赞助个人和读者群三方面阐述了赞助人因素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赞助人;晚清翻译;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O7613(2007)04O0085O03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20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的比利时学者,是/翻译研究0派(TranslationStudiesSchool)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该学派主要探讨译文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译文对译入语文学和文化规范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是一种以译入语文化为主体的翻译研究。勒菲弗尔在他的代表作5翻译、重写与文学声誉的操纵6中首次提出,翻译像注释、评论、选编和拟作一样,是对原文的重写,重写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具有巨大的力量。他还认为翻译之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原作的面貌,主要是因为它始终都受到三种因素的操纵:诗学观,译者或主流的意识形态,赞助人。翻译文学作品要树立何种形象,译者的观点取向都与当时译入语社会占主流地位的诗学观和意识形态紧密相关,换用勒菲弗尔本人的话说,

[1](P23)

就是/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0。勒菲弗尔的三因素理论为我们研究晚清翻译现象提供了绝好的理论框架。

根据勒菲弗尔的定义,/赞助人0是/任何有助于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同时又可妨碍、禁制、毁灭文学作品的力量0。赞助人主要控制作品的意识形态、出版、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它可以是诸如宗教集团、政府部门、出版社、大众传媒等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势力。对于翻译活动的走向,翻译文学的兴衰,译者的地位乃至生命,赞助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

X

[2]

作用。一般说来,赞助人比较关注的是作品的意识形态,对诗学的控制,则是由他们赋予权威性给专业人士来加以管制。赞助人通过调整和协调文学系统

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社会的文化。为了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和重写施加影响,赞助人往往要建立包括学院、译审组织和权威性刊物等一系列机构,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机构。通常情况下,赞助人、权威人士和重写者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一方面,赞助人为重写者提供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某些特权;另一方面,重写者和权威人士通过文本以及重写策略建立一个与/赞助人0意识形态一致的文学经典,然后再通过高等教育将这样的经典宣扬及传播,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稳定、处于赞助人控制下的文学系统。

勒菲弗尔还指出,赞助人的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意识形态上控制和影响作品形式及内容的选择和发展;二是从经济方面保证作者和重写者的生活问题,包括提供金钱或职位,还有为权威人士如教师及评论家提供薪酬、稿费或版税;三是地位方面的,权威人士和重写者接受了赞助,除了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以外,还意味着他们能够融入某些团体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本文正是以勒菲弗尔的/赞助人0观点为切入点,探讨赞助人因素在晚清翻译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

收稿日期:2007O05O10

作者简介:李奇志(1971O),女,河南开封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研究。

85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1卷

一、官方翻译机构

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我国的大门之后,不断进行侵犯,眼看就有亡国的危险。于是一批维新人物抱着西学救国的愿望,开始翻译和传播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2年至1910年,全国陆续组建了一大批官方和非官方的翻译机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官方成立的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同文馆又称京师同文馆,1862年在北京成立。这是具有官方性质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从译书数量上来说,该馆建树不多,主要原父亲去世后,因家贫而被迫辍学,后到福州船政学堂读书,最后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当时,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李鸿章准备建立北洋海军,就把严复从福州调到天津担任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相当于现在

的教务长。最初李鸿章对严复的评价很高,并委以重任,但后来严复的自负清高和不懂报恩让李鸿章心存不悦,因此长期得不到升迁,于是严复决定走科举这条道路,一共参加了四次科举,竟无一中第,这对于学贯中西的严复来说,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憾事。

因是该馆以外语培训和培养外交译才为主。译作多为有关语言、西洋制度、历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首先,大部分译作涉及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时论,少数涉及历史,这些可以为培养外交官所用。其次,由于很多维新人士认为发达的科学技术能够富国强民,因此翻译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最后,该馆还翻译了一部分工具书和参考书,包括英语语法书和英语法语词典等,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便利。

官方译书机构中,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该馆由曾国藩奏请,于1868年6月正式开馆,译员由中外学者共同组成。与同文馆相比,由于宗旨的不同,江南制造局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据该馆自编的5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6统计,1868年至1908年的40年中,该馆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附录10种中,除每年4册的5西国近事汇编6外,其余仍为科技书籍。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门这个最大的赞助人,的确影响了翻译文本的选择。官方译书主要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只有外国历史、地理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书受到重视。这和当时维新人士的需求及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因为那时强调的是/中体西用0。同时,翻译文本的选择取向也充分体现了翻译活动与权力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互惠互利的关系。一方面,翻译书籍为外交事务和革新所用,从而进一步稳固赞助人的权力统治;而另一方面,译者从翻译馆取得生活费用及一定的社会地位。

二、赞助个人

本文以严复和他的赞助人为例来探讨赞助个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严复,1854年出生在福建省,86

鸦片战争后,很多爱国志士都热心学习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希望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留学期间就热衷于研究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并深受其影响的严复抱着西学救国的愿望,决心大力介绍西方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到中国来。但由于严复仕途受挫,在官场以及旧学人士中的影响不大,因而他不得不借助一些外力为自己在上层社会中谋取一席之地,这便是赞助人的力量。这时,严复有目的地选择时任曾国藩幕僚的桐城派古文大家吴汝纶作为自己的赞助人。吴汝纶虽精通旧学,但对西学也颇感兴趣。作为严复5天演论6的第一位读者,吴汝纶对严复及其翻译大加赞赏,认为/高文雄笔0,堪称/自中土翻译西书以来0所未曾有过,并欣然为5天演论6写下序言,说出了对严复而言意义深远的一句话:/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0又说:/严子一文之,而其书与晚周诸子相上

下0。[3](P100)

这无疑是很高的评价,而正是这种极高的评价使严复声名鹊起。

对于这位赞助人,严复时常请教,言听计从。以选择的翻译语言形式为例,在1890)1900年间,也就是严复从事大量翻译工作之时,在文字上主要有四种选择:一是骈文,二是八股文,三是桐城派古文;四是白话文。因师从桐城派大家吴汝纶,严复在文字运用上倾向古文,而反对骈文、八股文和白话文。另外,严复不仅请吴汝纶为5天演论6作序,而且还根据吴汝纶的建议对译作进行大幅修改,并致函感谢所提的意见

[4](P258-266)

。后来,严复每完成一本译作,

必然先送交吴汝纶审阅,更请他作序以扩大严氏译著在国内的影响。除了为严复作序之外,吴汝纶在被推举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之后,还聘任严复为译书局总办。由此可以说,赞助人吴汝纶为严复提供了特殊的地位,这意味着严复能够融入某些团体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第4期 李奇志:/赞助人0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

三、间接赞助人)))读者群

在晚清翻译活动中,读者群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通过译者和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对翻译活动施加影响。20世纪初,在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现代城市,其中上海最为引人注目。统计数字显示,当时人口数量超过2万的城市有312个,介于2万至5万之间的有216个,介于5万至10万之间的有46个,介于10万至50万之间的有41个,9个城市的人口数量超过了50万。20世纪初的城市是西方列强推行其殖民政策的阵地,当地市民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染。在这些城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城市居住者,他们也成为翻译作品的潜在读者。由于他们在业余时间需要消遣娱乐,而载有大量翻译作品的杂志和报纸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与此同时,1905年,清政府取消了科举制度,很多将自己的一生定位于仕途的传统知识分子突然间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在不知所措之际,仿佛见到另一出路:加入到译者或作者的行列中。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报纸杂志的诞生以及一个比较完善的、受到法律保护的稿费和版权制度的建立,出版商可以从图书出版中获利,而知识分子也可以依靠稿费维持生计,因此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或半职业的译者和作者。对于这些译者和作者来说,原有文化系统中的官方/赞助人0已不复存在,其作品必须接受市场的挑战,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照顾

[5]

读者的口味,满足读者的审美情趣。从这个角度我们不妨说读者这一群体可间接推动或阻碍翻译活动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晚清时期西学汉译之所以能够出现一个高潮,是以晚清朝廷中出现的革新派大力倡导洋务运动与思想界先锐人物的启蒙呐喊为背景的,译家译作蓝本的遴选、译文的剪裁取舍乃至推动西学汉译一时的繁荣无处不留下了/赞助人0的影子,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换言之,对晚清译作的比较研究也开启了又一扇揭示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窗子。参考文献:

[1]Lefevere,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

ofLiteraryFame.[C]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2.

[2]杨柳.论原作之隐形[J].中国翻译.2001,(3):48-49.[3]王宏志.重释/信达雅0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上

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4]徐立亭.晚清巨人传:严复[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996.

[5]竺可桢.论江浙两省人口密度[J].东方杂志,23(1).

=责任编辑 张新民>

InfluenceofPatronageontheTranslatingActivitiesofLateQingDynasty

LIQiOzhi

(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Conservancy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Abstract:Thetheoreticalframeworkappliedtopresentthesisisatarget-cultureorientedapproachintranslationstudies.AndreLefevereisoneofmainrepresentativesofthisschool.WithLefevere'spatronageperspective,thepresent

authorconcentratesonhowpatronageinfluencesthetranslationsoflateQingdynastyfromgovernmentaltranslationorgan,individualpatronandreadership.

Keywords:Influencepatronage;translatingactivitiesofLateQingDynasty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