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形的影响 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位于 地区。在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
布在 。 从气候看,大城市都分布在 地带和气候条件较优越的 地区。水的影响:河流为城市提供 和 条件 。
① 影响城市区位—— 河流的 处(如上海、广州)、 处(武汉、重庆)、 转换处(杭州)、 起点(赣州)都易形成城市。
② 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 。 2、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交替。
近代,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 农业 有利影响 北半球温度带 ,热量条件更有利于 生长。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期 ,产量 。
不利影响 热带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 。中纬度“谷物带”,粮食生产潜
力 。植物受病虫害的范围 。 ② 工业 有利影响 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
不利影响 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明显 ;使产生大量 的工业活动承受的压力和负担加重。 ③ 人类健康:夏季持续高温,使人的死亡数量 ,增加疾病的 。 ④ 海平面和海岸带: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部分 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 ;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 。
⑤ 生态系统 破坏生态平衡, 如 日益严重 3、概念:冬半年强 入侵造成的 现象,并伴有 、冻害、 等天气。 原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 地区向 地区移动形成 发生时间: 季节 危害:①大雪、冰冻等使 堵塞,电信中断。
② 大风造成海上 。
③ 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 。 防治措施: 和预报
4、自然资源 概念:人类可以从 中 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分类: 可再生资源:如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如 资源。
水资源 组成 广义: 和海洋水 狭义:指地球上的 资源。目前广泛利用的主要是 、 水和 地下水等。
指标: 总量 差异: 最多, 次之,大洋洲最少。
水资源特征:①补给的 ②时空分布的 ③ 利用的 和 性。
1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主要知识点: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以后 人口增长特征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变化的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死亡率有所下降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空前提高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 和 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增长比较 典型国家 人口增长 原因 人口问题 对策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俄罗斯、德国、日本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转变等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控制人口 印度、巴基斯很快 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 5、人口增长模式由 、 、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自然增长率= 率- 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高高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过度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三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 率的转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
。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 和 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 型向 型过渡阶段,世界是 型向 型过渡阶段,我国是 型。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试说明要求:
2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主要知识点: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 和人口 。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 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 和 。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次界战后 二世大以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拉丁美西欧、北各国经济发洲、亚洲、美、西亚、展不平衡 非洲等 北非 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迁移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的政策 迁移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迁移方向 东部到西北、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自发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2) (3) 。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往往起主导作用。
9、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 ;加强 ; 促进 。
1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1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 “民工潮” 考试说明要求:
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3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主要知识点:
1、环境承载力是指 ,所以 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 、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合理人口容量是指 。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原因是现在人类社会出现了 、 和 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引发了 问题和 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 之内;建立 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 权利。
6、各国或地区都要尊重 的客观规律,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保持好 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城市用地可以分为 、 、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农业用地等。
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 区,其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占用城市土地面积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占用土地相对较少 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区位特点 地价较低,污染较少 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功能区特点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和低级住宅的分化;两者呈背向发展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稠密 (CBD) 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城市内部工业区相互集聚形成工业区 4、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 ,也叫 。
5、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 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 OA段 活动付租能力最强 AB段 活动付租能力最强 BC段 活动付租能力最强
4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有 、 、 、 。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 、 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 、交通 、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 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2、知道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
1、城市等级是按照 划分的,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 、 、 。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 。 3、城市等级与城市所处的 密切相关。 4、分析上海为什么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
5、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是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
第三节 城市化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城市化是指人口向 集聚和 范围不断扩大、 变为 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 、 。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它体现了 发展水平。
4、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及特点
5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城市化阶段 初期阶段 水平 25%~30%以下,低 30%~70%,较高 70%以上,高 发展速度 缓慢 地域扩展趋势 缓慢 常见的问题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迅速 缓慢,甚至停滞 快 继续增大 5、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 ,发展 ;水平 ;发展 ;处于 期和 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 ;水平 ;出现 现象;处于 期阶段。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生物的 减少;工业废渣对城市
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 、 和 运动发生变化;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使城市出现“ ”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 、 和 。
7、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 大气污染 来源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社会活动 8、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 建筑和 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知识点: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的 ,二是指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 、 、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 、 、 、 、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学会结合实例分析。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 的合理利用。 4、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因素);
6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因素); (4)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因素);
(5)城郊的乳畜业、园艺业、蔬菜种植( 因素); (6)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因素)
5、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其中 因素比较稳定,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如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梯田、喷灌和滴灌技术等)。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等
6、农业地域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 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7、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主要从 条件和 条件两方面入手。
8、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 ,降水 ;土壤 ;地形 ;水源 。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 ;生产方式、技术 。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 业与 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 ; 发展措施: 。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 洲的 、 、 。作物以 为主(其习性是好暖喜湿)。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 2、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1)气候以 为主,夏季高温多雨 (2)地势 ,适宜水田管理 (3)水源 (4)人口 ,劳动力 (5)人 地 ,饮食习惯以 为主 (6)水稻生产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1) 经营(生产规模 ) (2)单产 ,商品率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 (4)水利工程量
4、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 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农场一般是 经营。我国主要分布在 、
7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等地,农场一般是 经营。农作物以 、 为主。
5、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 ,商品率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 6、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 、地形 、
土壤 、降水 ) (2)交通运输 (3)市场 (4)地 人 (5)机械化水平 (6)农业科学技术
7、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地区及其区位条件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 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有大面积的 、 气候区)。生产对象是 、 。 2、 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的生产规模 ,商品率 ,专业化程度 。 3、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1)气候 ,草类 (2)地 人 ,地价 (3)距离海港 ,交通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1)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 、开辟 (2)培育 ,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5、乳畜业分布在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产品是 及其制品。
6、乳畜业的主要特点商品率 ,机械化程度 ,集约化程度 ,多分布在 周围。 7、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1)气候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城市化水平 ,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 。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知识点:
8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 、 、 、 、 、 、 、 。
2、工业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是要考虑 效益、 效益、 效益。
3、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不相同的。
4、随着社会的发展, 需求的变化, 水平的不断提高, 条件的改善,这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 的地区
水果加工业
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 的地区
业、印刷工业
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 的地区
工业
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 的地区
带、制伞、制鞋工业
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 的地区
精密仪表
5、分别分析鞍钢和宝钢区位条件及其差异。
6、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效益有 (如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7、环境质量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思路: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工业联系可分为 联系、 联系。
9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2、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 现象。
3、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 ,加强彼此之间的 交流和 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例如,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设备,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 附近集聚;为了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耗电量大的冶金工业,会在 附近集聚。 4、工业地域指 地域。
5、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一是 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二是 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6、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一是 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二是 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7、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 的趋势。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使工业地域联系更密切。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人类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 、 。 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比较 优点 缺点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 ,速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铁路运输 度 ,运费较 ,受自然因素影响 ,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 。 连续性 。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运量 ,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公路运输 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 ,装卸方便,贵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 。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 ,投资少,速度 ,灵活性和连续性 ,受航水路运输 成本 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速度 ,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量 ,能耗大,运费 ,且设备航空运输 运输方式 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管道运输 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大,灵活性 。 连续性 ,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 。 3、交通运输方式正向 化、 化、 化方向发展。
4、影响交通线或点区位因素有 、 、 、 等。现在 因素是决定因素。
10
运输方式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2、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5、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主要知识点:
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时期 人地思想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 农业社会 工业革命 新技术革命 2、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 ,从环境中获取 和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环境自净能力指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 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
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 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包括 污染、 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 (包括 、 、 、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等)两大类。
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 、资源 、片面追求 。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 、 、 等。
7、环境问题在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 。
8、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 (其原因是:环境承受 和 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9、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问题,是在 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 的过程中解决。 1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 。 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 持续发展(基础)、 持续发展(条件)、 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原则、 原则、 原则。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