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nderdog的教学说说词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意识
从underdog的教学说说词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意识
胡春洞先生在《英语教学法》讲到词汇教学时,深刻的概括过一句话,教词汇即教文化。可以说,这是胡先生关于词汇教学的深刻“洞”见。
了解对方的文化,知道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交际,减少信息损耗,增加彼此的信任与尊重,也更能够有效地传达相互的语言内涵。
学习一个单词,不仅仅是知道其发音、拼写和字面的意思,还得搞清楚它的深层含义,即denotation和connotation都应该能照顾的到。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到底是什么,一定得根据语境,让学生体悟,揣摩。
以前,写过一篇小文章,谈到pigtail 这个字,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认定英美人士将中国的辫子称为pigtail,洋人歧视中国人的意思就来了。搞得不好,要引起外交风波的。但实际上,用pigtail 来指各种辫子,远比中国辫子尤其是清朝辫子早很多。Pigtail根本不是用来专指清朝辫子。清朝辫子如果真有歧视意味的话,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统治民族满族征服被统治民族汉族的象征意义。
绕了这么多,是想说在北师大新教材第二单元lesson1里涉及到的一个词underdog的教学。在quote,unquote 部分,有well,fans always root for the underdog的名言。这部分我是稍微处理了一下的。就是并没有作为重点来讲解,但让学生最起码明白这
句话的意思,所谓的跟学生一起过一遍。这样就涉及到了对underdog的理解。因为要解释清楚这句话,就得首先解释清楚underdog的意思,这样一来,lesson1里课本设计的第一个活动activate and share部分的三个问题,几乎是失效的。昨天你解释过underdog了,今天再问what do you think an underdog is?就成了一个无效问题。最多就是作为一个检测 ,看看学生有没有学住昨天underdog的意思。而underdog作为本课的一个灵魂词,即贯穿整个故事与意义的一个概念词,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就无法体会作者在使用这个词来讲述Paul的故事时饱含深情,励志动人的那种情感意义。
因此,笔者宕开一笔。将underdog拆分,解释了under的意义之后,重点放在dog的文化意义上。这里,主要应该解释清楚dog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情感联想。尽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dog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得到普遍认可,dog作为宠物也大受欢迎。但dog在中国文化意义上的情感联想中,仍然摆脱不了一些负面、消极、歧视等到情感意义,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之类的成语与俗语还是在大量的使用中。但在英语文化中,dog更多地具有正面、积极、愉悦的情感联想。而这个情感联想,正是解开这篇文章中作者在叙述Paul的故事中所隐含的情感意义与情感价值所在。把这个给学生讲清楚,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说到underdog时到底在指什么,具有怎样的情感寄托与隐含。
自然,引进一些类似lucky dog,Every dog has its day. Barking dog doesn’t bite等俗语、成语、句子等,就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上述的情感联想与情感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