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

2022-08-27 来源:乌哈旅游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段文学的学习,要突出诗文名家,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等,要结合代表作品,掌握其生平、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注意重要的文学现象,如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

一、名词解释:

1、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在此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

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5、正始文学:

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6、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7、《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

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8、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9、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10、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11、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是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12、游仙诗:

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13、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14、陶谢: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15、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

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16、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它的出现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和创作的基础。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17、宫体诗:

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在形式上讲求声律、对偶、辞采,在内容上,以写闺阁情怀和描写女性为主,风格轻艳靡丽,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18、北地三才:

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19、哀江南赋:

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

20、吴歌: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21、西曲: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22、《敇勒歌》:

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23、《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24、《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著。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25、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26、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

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7、志人小说: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28、《搜神记》:

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二十卷。东晋干宝作。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29、《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二、知识问答: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参考答案: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并非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3、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等四句运用了怎

样的艺术手法,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比喻,具体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以乌鹊在月夜寻不到归宿,比于当时的人才都在寻找依托。

4、分析曹操《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此诗表现了作者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和迫切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后者是主流。艺术特点:跌宕悠扬,吞吐隐约。融叙事、写景、论理、抒情于一炉。善用比兴和化用语典。

5、简述“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简答)

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6、试论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论述)

参考答案:(1)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是慷慨悲凉,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曹操的一部分

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薤璐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与此相关的还有《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也是反映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活。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短歌行》中其中的代表作。诗既抒发了他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也表现了他思念贤才的心情以及他招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怀抱。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心。此外,他的《龟虽寿》,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观沧海》,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曹操的诗极为本色,形式质朴,其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2)曹丕诗歌的风格是情思细腻,清丽委婉。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另一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两首是其代表作,尤其是“秋风萧瑟天气凉”一首写得尤其出色。诗人将思妇放在秋夜的背景下来描写,委婉细腻地写出了思妇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语言清丽浅显,很能代表曹丕诗歌的一般风格。

(3)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

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7、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参考答案:曹操:(1)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1)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2)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3)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神美。(4)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

8、简析曹丕《燕歌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首先,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一首文创作的七言诗。七言诗的形式,在曹丕之前,只有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但《四愁诗》每句中间加有一“兮”字,而曹丕此诗则完整的七言句式,因而他对七言诗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尽管它还是句句押韵,音节不免单调,但却直接为后来七言诗的成熟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第二,这首诗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切和谐流畅,很能体现曹丕诗的艺术风格。作者将思妇安放在秋夜的背景上来描写,即景抒情,即委婉细腻,又凄恻感人。开头三句写秋景,以燕雁尚知时令以兴起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怀念。“慊慊”二句揣度对方远游也必定思念故乡。“贱妾”以下五句写女子百无聊赖的思念情状。最后四句补写夜景,末二句感慨牵牛、织

女隔河遥望,为他们无辜被隔离而叹息。这样景情结合,非常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相思别离的幽怨之情。全诗语言上平易清新,颇有个性特色。

9、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10、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参考答案: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他一生追求的是 “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

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沈著浓厚,而不是一味地渲泻。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11、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的诗歌的?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钟嵘称曹植诗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前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期满怀悲愤,总体表现出慷慨多气、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特点,在建安一代中堪称代表;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式上的美。曹植的诗艺术手段多样,词采丰富赡丽又典雅流畅,注意字句精工,使用对仗,多用双声叠韵,讲究起调等等。可以说,曹植诗所有的抒情性与艺术美,完成了从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化。

12、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成就。

参考答案:《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它长达五百四十字,象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这首诗虽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悲愤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现实主义,它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使人有如身临其境,目睹其人。汉乐府中开始大量出现叙事诗,象《十五从军征》、《孤儿行》等都是以诗中人物自叙身世遭遇。《悲愤诗》正是从精神到艺术手法都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

13、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中,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继汉乐府之后同,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在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了新的面貌。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丕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且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都有诗作表现了他们身处乱世的忧愤和对现实的关注。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钟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的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14、时代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正始时代的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司马氏政权对曹魏势力的斗争形成的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如何晏《言志诗》:“常恐夫网罗,忧祸一旦并。”

(2)正始士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只能用韬晦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形成了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风格。又由于玄风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同时也造成了诗歌创作中的哲理化倾向。

15、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早年“好诗书”,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法实现,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发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他终日饮酒酣,遗落世事,做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远,口不藏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但内心却十分痛苦。他把这种深藏内心的、无法渲泄的痛苦与愤懑,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是表达出来,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

其内容一是抒写了诗人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诗人的内心苦闷和孤苦寂寞,以及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患和惧祸的思想,但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出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

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平却不能直接说出,因此,其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诗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6、简述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简答)

参考答案:(1)表现出意蕴含蓄、深沉之美。阮籍诗歌大量表现忧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艰难、生命苦短,而这些又无法宣泄、排遣,所以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情绪。这些内容使得阮诗变得十分深沉、凝重。

(2)多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

(3)清逸玄远,熔哲理、情感、意象于一炉。

1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论述)

参考答案:(1)阮籍的《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因为阮籍是用深刻的哲理思索观照人生,他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更深人,因而也就更沉痛。他不是个人命运的“忧生之嗟”,而是理性思索后对普遍人生悲剧的阐发,所以显得忧愤深广。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阮籍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显得意蕴深沉。

(2)另外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这是因为,阮籍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他除了在生活上饮酒狂放之外,在精神上寻求解脱的方式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由于玄学老庄的影响,他就在理想中向往一个自由翱翔的无何有之乡,一个心境澄明与道合一的人生境界。这种玄远朗澈的境界,这种富于神话色彩的瑰丽想象。再加上清丽流畅的语言,便读者获得一种清逸玄远的感受。

阮籍的《咏怀》诗,熔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

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刨造了抒情诗的新形式。

18、简述嵇康诗的特色。

参考答案:(1)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人生。

(2)嵇康的部分诗歌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3)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创造出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他的四言诗情调高远,语言流畅。

19、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

参考答案: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代表作家即“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20、太康诗风的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形成原因:其一,时局稳定,生活舒适,导致诗歌内容平庸;其二,政失其本,士无特操,爱财贪欲成为士人的主要人生追求,缺乏建安以来的理想主义色彩,使诗歌流于形式,追求技巧。内容特点: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艺术特点:追求文字辞藻华美,注意排偶,描写细腻。代表诗人有陆机、潘岳,其中,陆机诗歌语言华丽排偶,内容多拟古酬酢之作。潘岳诗追求辞藻绮丽与陆机相同,但“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潘岳《悼亡诗》三首发自本性,情感真挚,委婉转折,淋漓倾注,

后世评价极高。以至\"悼亡\"一词,专为“悼妻”之用。

21、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在诗歌中引用历史典故来抒写现实的忧愤,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被誉为“文典以怨”或者“左思风力”;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22、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

参考答案: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能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传统,写出了有充实内容的作品的作家,是杰出的诗人左思。左思现存诗十四首,《咏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并非一时写的,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而消极的过程。左思出身寒门,在门阀社会里得不到重视,一生不得志。正是这种感受,诗人对门阀制度朝廷了揭露和抨击,如《咏史》第二首,全诗前半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后半更指出了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样就扩大了诗歌的肉,加强了诗歌的思想感染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所以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这显然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钟嵘《诗品》说他“文典以怨”,是指其史诗而言。这诗里多引史事,所以“典”;他用史事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所以“怨”。从他的诗里还可以看到建安以来文学技巧的发展。诗中使用对偶,也用词藻,但由于剪裁得当,严格地为表现内容服务,使得罗力内充,一点没有冗沓平弱的毛病。所以左思的诗

歌,不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

2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

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

24、简述游仙诗渊源及郭璞《游仙诗》

参考答案:(1)游仙诗渊源可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屈原就幻想神游天界。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2)游仙诗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并非以游仙为主旨,而是有所寄托。(3)郭璞游仙诗另一内容,即采取游仙方式,创造一个浪漫神仙境界,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情绪和态度。诗中抒发感情真实,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

25、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6、简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例如《饮酒[其五]》。

27、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划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28、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平淡自然的境界。其成因来自诗人在诗中表现的平和心境和淡泊的人生旨趣,其表征则在于诗歌语言的质朴平易,以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意象的生活化、日常化,并在其境界中充分表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优美,其极致则臻于物我浑融的“无我之境”。

29、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1)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是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

(2)形成陶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没有激烈的,情绪变化,没有巨大的情感起伏,远离了在政治上建立事功的强烈追求或怀才不遇的无限悲慨,而于田园生活日月之中自得其乐。

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是诗歌大师语言功力炉火纯青的极致化境。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四)。

30、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31、鲁迅说陶渊明的《咏荆轲》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何道理?

参考答案:理由有:此诗借对荆柯抗秦精神的歌颂,充分表现了他普济众生、干预现实,不畏残暴的战斗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力量。风格慷慨悲壮,富于情感和力量,一洗平淡自然的态。

32、论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类举出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陶诗的内容大都是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他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按它的内容又可分成四个方面。

第一,是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一首。这首诗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写的,主要写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饮酒》诗的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写他的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所歌咏的是陶渊明自己个人悠闲的生活,这似是他的不足。但是陶渊明从官回到田园,他是带着对官场的憎恶,以及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来观察才体验田园生活的,在诗中他往往把田园和官场对立起来,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田园诗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第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极大的热情歌咏发农业劳动中和农民建立的友谊,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庚戌岁秋收时的愉快心情和表示愿意长期躬耕的志趣。

第三,陶渊明还有一小部分田园诗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归园田居》第四首(久去山泽游),此诗反映了经过战乱,或是饥荒、瘟疫,农村

残破荒凉的情形,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形。要《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在汉乐府的楚调曲里有《怨诗行》,这首《怨诗楚调》就是模仿汉乐府的体裁。庞主薄,名遵,是陶渊明的老朋友。“主薄”和“治中”都是官名。邓治中名字不详。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写诗人生平的艰难处境。

第四,《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的发展。这是他晚年的作品。从仕途到田园,瑞从田园到桃源,是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的追求。早年“大济生”的理想,在仕途上破灭了,他就肥理想寄托在田园,隐居躬耕,独善其身。在田园经历了长期的劳动,生活日益贫困,生活越来越难以维持,他也更多地了解了农民的思想和愿望。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就逐渐形成。桃花源的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也是一个自由、富裕、安宁的社会。在《桃花源记》里,诗人以极大的热情,从生产到生活,从自然环境到人们的面貌,对桃花源做了十分全面的描绘。

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继承阮籍和左思的传统,围绕着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象《杂诗》、《读山海经》等组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这一类。《杂诗》第二首(白日沦西河),写他有志难酬的悲愤,说明诗人在隐居中内心仍然苦闷。又如《读山海经》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歌颂精卫和刑天的复仇精神,正是诗人自己疾恶抗暴的感情的表现。

33、陶渊明田园诗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然而他的咏怀诗、咏史诗却表现出另一种风格,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陶诗的内容大都是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他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

表现出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这是和他的诗歌的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完全是用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

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继承阮籍和左思的传统,围绕着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象《杂诗》、《读山海经》等组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这一类。《杂诗》第二首(白日沦西河),写他有志难酬的悲愤,说明诗人在隐居中内心仍然苦闷。又如《读山海经》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歌颂精卫和刑天的复仇精神,正是诗人自己疾恶抗暴的感情的表现。这类诗风格显得豪放有力,但虽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和他的田园诗的风格仍有相通之处。鲁迅先生把他的这类诗称作“金刚怒目式”,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这篇文章里说:“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他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可见,陶诗中这两种风格看似矛盾其实却是统一而并无矛盾的的。

34、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参考答案: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认真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从此,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

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一、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注意到诗中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汤惠休评“谢诗如出水芙蓉”。二、多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三、创造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多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来写,先叙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是议论或感慨,结构比较单调,影响了诗歌意境的浑成和完整。但在局部景物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朝着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谢灵运山水诗有佳句而无完篇,存在运用典故成句过多、节奏冗缓等不足之处。

35、宋初时期山水诗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参考答案:(1)魏晋以来流行归隐之风,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一方面门阀世族享有种种特权而不务实事,社会上有股归隐之风,在归隐中欣赏山水,成为山水诗产生的生活基础。(2)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往往从对自然风景的欣赏中领悟道义,随着玄言部分渐渐淡化,山水描写成为诗的主要内容,这直接引发了山水诗的发展。(3)晋室南渡以后,南方山水秀丽多姿,逐渐启发了文士对自然的欣赏,到此期,对山水的审美意识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品评山水成为士族的新风尚。

36、简述玄言诗的特点和代表诗人。

参考答案:(1)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它的特点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抽象玄虚,淡乎寡味,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2)玄言诗人孙绰等。

37、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一、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二、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四、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38、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39、略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1)鲍照的乐府诗具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的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其抒情特色是外露、强烈、流畅而节奏急速。常常是一种感情突然爆发,发则滔滔不绝。

(2)鲍照的诗语言亦自有特色。他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憾人心的效果,所以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3)鲍照对于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鲍照《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前此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曹丕的《燕歌行》每句用韵,且一韵到底,不利创作。鲍照加以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便诗歌音节节奏铿锵顿挫,更便于表达奔放恣肆的感情应。鲍照的大胆革新积极创作,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诗的创作。

40、谢脁山水诗有哪些新特点?

参考答案:一是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扩大了山水诗的题材范围;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谢灵运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形成了较为圆融的意境;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境交融,尤其一些写景小诗,空灵纯净,颇有唐风。

41、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谢脁的诗追求一种清新明丽之美,“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李白评价他的诗是“清发”。

谢脁感情单纯明朗而外露,所以可以感受其诗中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溢。即使写离忧哀伤,也不会百结回环,感慨深沉。

谢脁诗意象天然韵致,落尽华饰。他的诗的意象色彩趋向于浅色调和暖色调,意象多

琴、竹、荷、月、归舟、鸿等雅文化因素,有助于清新明丽意象之构成。

谢脁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了任何晦涩的文字与赘典,有的完全接近口语,明白如话,这是谢脁的着意追求。

42、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

参考答案:齐代诗人沈约总结了前人对声韵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作诗应避免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因为出现于齐代永明年间,所以又叫永明体。它是古诗发展到近体的过渡形式。谢脁的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新体诗的代表作家除谢脁外,还有沈约、王融、何逊、阴铿等。

43、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1)新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是诗歌发展的必然,也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魏晋以后,诗歌向美文发展,要求的辞采、用典等都业已具备,但需要音律的配合,永明体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2)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因为规定诗歌语言的声韵声调,使诗歌具有谐美的音乐性,使诗人能有意识地掌握运用声律,增强艺术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同时,它的出现也为唐代近代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

44、试论齐梁诗的功过。

参考答案:齐梁诗包括永明体和宫体诗。永明体注重声调韵律,避忌“八病”,讲究

对偶、用典,这是文学自觉的表现,对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理论和主张禁忌太多,助长了形式主义诗风的恶性发展,有伤诗歌的真美。继之而起的宫体诗,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注意声韵对偶,描写 的多是女性、宫廷生活,这对古体向近体的过渡、对培养文学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题材狭窄,方向不正,形式主义严重。

45、结合庾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

参考答案:庾信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仕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与徐陵的宫体诗号称“徐庾体”,诗风伤于轻艳,同时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一些诗作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协调,显示出清新俊逸的个人特色。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被羁留,历仕西魏、北周,虽位望通显,但常有乡关之思和羁旅之情,加上边塞景色和亡国之恨,一发而为歌诗,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后期诗作内容广泛,善用典故,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出了他后期诗文风格的变化。

46、为什么说鲍照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参考答案:庾信对近体诗的形式发展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加上广泛的题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他的诗歌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辞赋和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成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47、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简答)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

48、分别说明南北朝乐府民歌思想内容的不同。(论述)

参考答案: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强烈地反映了恋爱与婚姻的不自由。如《华山畿》、《懊侬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等。

其二,反映了恋爱过程中的男女不平等,这种现象在是上层社会、在大都市里更加显著,因此在这些中虽有少女们青春的欢笑,但更多的却是对男子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如《子夜冬歌》、《子夜歌》、《懊侬歌》等,从这些诗作中,不仅可以看出女子的坚贞爱情,而且可以看出她们的悲惨命运。

其三,反映了不少被屈辱的妓女们的悲诉。南朝民歌多来自商业发达的大都市,因而一些诗歌反映了妓女的悲怨,如《寻阳乐》。《夜度娘》、《长乐佳》也都直接或间接地诉说了她们的酸辛。

其四,也有少数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有的作品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有的是女子的独唱,如《拔蒲》、《那呵滩》等。其五,南朝民歌除吴歌、西曲外,尚有“神弦曲”十八首,也属于“清商曲辞”,这是江南(建业附近)民间弦歌以娱神的祭歌。和《楚

辞·九歌》相似,神弦曲也具胡人神恋爱的特点。

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反映战争的。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如《企喻歌》,便是当时各族人民大量死于战争的真实写照。北歌中的《木兰诗》,也正是这种战争频繁的时代环境中的产物。

其二,反映人民疾苦的。北朝社会的另一个特殊现象,是和上野蛮战争相辅而行的人口掳掠。人民被迫离开本土,因而北朝民歌中出现了不少反映流亡刺激物 怀土思乡之作,而且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悲哀和愤激,不同于一般的游子诗。《陇头歌》三首写得了为悲壮动人。有些诗歌还反映了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如《雀劳利歌》还接触到社会贫富对立的根本问题。

其三,反映北方各民族的尚武精神。诸民族向以能骑善射、好勇尚武著称,这种民放我在北朝民歌中也有很突出的表现。如《企喻歌》、《琅琊王歌》、《折杨柳歌》等。

其四,反映爱情生活的。由于北方诸民族的性格和习俗的差异,同时又不曾或很少受到礼教的约束,因而北朝的情歌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心直口直,有啥说啥,毫不遮掩。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的,还有《杂歌谣辞》中的《敕勒歌》,此诗描绘了辽阔苍茫的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具有无比的魅力,的确是“千古绝唱”。

49、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简答)

参考答案:(1)南朝民歌题材较狭窄,内容多是情歌;北朝民歌题材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有牧歌、战歌、情歌,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2)南朝民歌体制小巧,以五言四句为主;北朝民歌诗体多样,除五言外,尚有四言、七言、杂言等。

(3)南朝民歌语言清新自然,含蓄委婉,清丽柔弱,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通俗流畅,粗犷慷慨。

50、试论北朝乐府民歌与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论述)

参考答案:其一,从上题材上看,南朝乐府民歌与男女爱情;北朝乐府民歌则充满发批判精神,视野开阔,凡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恐龙人物等有所涉及,老女、孤儿、穷汉、战虏、骑射称雄的健儿、背井离乡的游子,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其二,从风格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犷。

其三,从语言上看,南歌清丽,多用双关、谐音隐语;北歌质朴中带有粗野的气息。

其四,从声调上看,“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吴声西曲是侑酒佐饮的女乐,声调软;而鼓角横吹曲则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以雄浑悲忼为特色。

其五,从艺术形式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形式体制相对说比较接近,北歌也大都是短

小的抒情诗,五言四句的最多。北歌有一部分本用外族语言写成,曾经过汉译;一部分则直接用汉语写,南北朝同是五言诗的昌盛时期,民间歌辞也多五言本是不难理解的。加上北方民歌在由北入南时经过南方作家的翻译润色,在体制上更容易同南方民歌接受。不过南歌有五言三句、五句、六句者,为北歌所无;而北歌的七言二句、四句体也不见于吴声西曲。至于叙事诗,更是北歌独擅。(举作品为例说明)

51、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还有数量极少的神弦歌。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词》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初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52、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里的一篇。南朝无名氏作,为五言体。因首句“忆梅下西洲”,故名。原为长江流域的民歌,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内容描写一个少女怀念久别情人的心理。作品通过带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的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情思缠绵悱恻,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是其手法上的显著特点。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最优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53、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

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艺术上的成就: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运且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54、试述《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异曲同工,后先辉映。木兰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具有不平凡的意义她是一个勤劳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海洋污染,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功成不受赏,在爷秭弟一片热烈欢迎的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同行的伙伴才惊讶地认出这个转战十年,功勋卓越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列使这个勇敢、坚定、纯洁的姑娘显出了天真、活泼、机智的本来面目。

《木兰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木兰既是现实人物,又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北朝,女中出现象木兰这样勇敢善战的人物是不足为奇的。木兰自始自终不失劳动人民女儿的本色。她不惜自我牺牲,也不顾“男女有别”,“弯弓征战作男儿”,既保全老父,又捍卫发边疆。由于故事本身的正义性、传奇性,使民歌作者有可能在木兰身上集中地体现劳动人民高贵的品质,突破“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把她塑造成一个压倒须眉的女英雄,为千百年千千万万的女扬眉吐气。这点在封建社会具有崭新的教育意义。

在表现手法上,《木兰诗》也有两结合的因素。繁则极繁,简则极简。如开头一段写木兰的问答和买马都很繁。但不如此夸张铺叙就无法渲染人物的紧张心情和战争的气氛。又如末段写木兰还家,也很繁。但这里却不是夸张,而是精雕细刻,通过人物行动来刻划人物性格。十年征戍,艰苦备尝,事情原很多,但作者却写得极简,只用“万里赴戎机”六句三十个字就包举无遗。作为繁简的标准是人物的特征。《木兰诗》的语言主,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但它们的生动活泼的甚高上取得统一和协调。此外,如句型的或整或散、长短错综、排句的反复咏叹,譬喻的新奇幽默等,也都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有助于形象的塑造。

55、南朝乐府民歌为何均是情歌?

参考答案: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二是由于统治阶级有意识地采集。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丝毫也没有“观风俗,知厚薄”的意味,而只是按照他们的阶级趣味、享乐的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

56、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其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北朝民歌,尤其突出。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刚健清新”的民歌的出现,就显得特别可贵。给文坛带来了一种新的力量和新的血液。

其二、在诗的体裁方面,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

绝句体。象《木兰诗》这样长达三百多字的长诗,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也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

其三、在表现手法,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如排句、口语、双关语,尤其是双关语,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恶,往往利用双关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家国深衷,这一发展也是基于南朝民歌的影响。

其四、南朝民歌对唐五代以后的许多男女艳情的小词,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57、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58、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

参考答案:宋时谢惠连《雪赋》、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谢庄《月赋》等,齐时孔稚圭《北山移文》、梁时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以及江淹的《别赋》、《恨赋》、《登楼赋》等。

59、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一是成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北山景物以生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三是辞藻华美,情韵兼备,句式整齐,自然流畅。

60、简析《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参考答案:阮籍与嵇康的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为正始散文的代表。阮的散文代表作为《大人先生传》,嵇的散文代表作为《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等。《大人先生传》酣畅淋漓,辞采瑰奇,骈散相间,譬喻警拔,震憾人心;《与山巨源绝交书》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显尽高洁之志,揭露官场恶俗淋漓尽致,比喻妙谑迭出,语言生动贴切,妙思入神。

61、简述《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文中虚构的“世外桃源”,既有儒家幻想的上古之世的淳朴,也有老子宣扬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式的影子,其中乡村景象的描绘,又用作者的田园诗意境相似。可以说,它既是作者依据他的社会理想所作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时代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62、试论魏晋南北朝散文个性化和美文化多元的发展走向。

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出现了新的格局,开拓出个性化和美文化多元发展的前景。试按照纵横两条线索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其一、魏晋散文清新通脱与气爽才丽的特质。

魏晋时期,士族文人冲破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禁锢,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士风与学风的转变,导致了文风的改变。散文逐渐向清新、通脱的方向发展。散文的抒情成分有了明显增加,并重视了散文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作用。如曹操之文,思想开放,富于创造,清峻简约,通脱壮大。孔融之文体气高妙,富有豪情。诸葛亮之文,周密畅达,精辟透彻,词婉情深,庄挚恳切。曹丕、曹植的书信,文笔流畅,率直自然,感情洋溢。

嵇康之文,言词激烈,讽刺尖刻,富有战斗精神。阮籍之文,姿肆壮丽,感情激愤。晋代山水游记清新自然,情味隽永。陶渊明的散文,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极浓。王羲之的散文较之汉魏的散文更显出清新、通脱的特点。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了文学的地位,鼓励文人从事写作。又说:“文以气为主。”这个“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文气说”反映了建安文学向个性化、抒情化发展的新趋势。陆机《文赋》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认为文章有了思想内容就如同树干一样能够扶立起来,而文辞就如同枝条和花果一样依附在树干上。又说作家要“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认为作家构思必须聚精会神,发挥想象力。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文学特征的认识和追求。这种文学取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勰评论魏之三祖时说是“气爽才丽”(《文心雕龙·乐府》),“气爽”与“才丽”的结合,是建安群才的共同特点。沈约将建安文风的特点归纳为“以气质为主”,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宋书·谢灵运传论》)

其二、南北朝散文追新逐丽与标新立异的趋向。

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发展又呈现出新变。南朝与北朝在分裂的状态下,文学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差异。总体说来,南方文坛是追新逐丽、标新立异,北方文坛受其笼罩。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追新逐丽、标新立异的趋向发展,而且呈现出阶段性。刘宋时代,文学本身的情采魅力再发生机,扭转了东晋后期文学一度附庸于玄学的偏向,抒情体物的华章美文繁盛起来。但就文章骈化的整体过程来看,宋时文风还上接东晋,密丽而不乏疏朗之致。到了齐梁及其以后,追新逐丽与标新立异,是变本加厉。散文趋向骈俪,在艺术上追求形式美,重于辞藻、善于对偶、长于用典、工于声律,甚至记叙、抒情、议论以及应用文都用骈文。不少散文虽然词藻华丽,雕琢精细,而内容空虚贫乏,成为一种不良的形式主义倾向。这种以美文为能事的倾向,也影响到了北方文坛。

这一时期,也不乏情文并茂的佳作。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等,文辞清丽,新颖别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还有一些史传、笔记小品和山水记游,并不全用骈体,写得活泼流畅、情理相宜。如陈寿《三国志》与范晔《后汉书》中的一些传记,以及郦道元《水经注》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有关山川景物的描写和风物传说的记载等。

其三、魏晋南北朝散文骈俪化倾向

骈文脱胎于汉赋,起始于东汉,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朝。散文中的骈偶句式,早在先秦和两汉时期,就已经大量出现。建安时期的作家,如曹操、诸葛亮等一些作家,虽追求辞藻,讲究字句,注意文章的形式技巧,因受战乱局势和时代精神的影响,他们慷慨陈词,胸怀壮志,多是注重真情实感的自由抒发,往往不受艺术形式的束缚,故骈偶并不是主流。而陈琳、阮瑀的檄文,曹丕、曹植的书表,则骈散兼用。到了西晋时,辞句趋于整齐,遣词用句尽从古籍选取,阐述事理,多借典故。陆机、潘岳的文章,开始了追求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偶。但从西晋总的趋势来看,还是散多于骈,章表政论,只求说理达意。骈文虽已形成,尚在幼稚时期。东晋时期,骈偶化发展不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仍以散为主,骈语较少。到了刘宋时代,散文用典增多,句式愈益整齐。这时的章、表、诏、诰、书信等通用骈文。号称“元嘉三大家”的谢灵运、颜延之、鲍照,文才不让诗才,技巧高妙,冠绝一世,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梁陈时代,由于声律学说兴起,当时贵族在声律、辞藻方面争奇斗胜,使散文骈俪化更为严重,四六句型已成常规。引经据典,晦涩难懂,雕琢丽饰,绮靡成风。徐陵、庾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此时骈体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历史、哲学等方面。

骈文在南朝得以盛行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1)汉字作为独体单音的一种语言符号,其音韵研究在南朝不仅有重大发展,而且在散文创作中加以运用,这对骈文的发展

和繁荣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南朝文人对文学艺术认识的提高,并在写作上追求华丽的辞藻、讲究艺术的技巧。(3)封建君主和贵族对骈文的爱好和提倡。

骈文虽然在南朝造成形式主义文风,严重影响思想内容的表达,但就其形式来说,如能运用恰当,对偶可使文句整齐对称,平仄可使间律和谐,用典可使旨意深刻,藻饰可使词句华丽,这对唐宋的律诗词赋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63、骈文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骈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裁对,即讲究对偶工整,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的一对句子,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句式上用四字句或六字句;隶事,即用典,表现典雅含蓄;敷藻,即讲究文采,显示作者的语言才华;调声,即注意语言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有韵律美。

64、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是庾信《哀江南赋》的序,是一篇独立的骈文,交待创作缘起,即作赋的背景和原因,概括全篇大意。首段叙自己被羁留北国的怅恨和梁朝覆亡的怆痛,次段叙写自己的危苦,末段悲伤国事。层次分明。

本篇在艺术上有显著特征:一是善于运用大量典故表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在征引旧典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切合时事的新典;二是成熟地运用骈偶技巧,使文意纡曲转折毫不板滞,创造了四、六对句的格式,而又杂以散行,写得纵横自如。

65、简述建安赋作的特色。

参考答案:(1)建安赋作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具有情文并茂的特点。

(2)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并进行理论探索,今传十八家赋作一百八十多篇。同时他们还有批评理论,如曹丕说“诗赋欲丽”。

(3)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举凡自然界的寒暑阴晴、飞禽走兽,社会的悲欢离合,征战行役,无一不可为题。

(4)建安赋作抒情性更强,真实深切表达自己情怀。

(5)建安赋辞藻流丽妍美,对仗工巧整齐,韵律和谐。

66、简述南朝骈赋的形式与内容的特点。

参考答案:(1)骈赋的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

对偶精工指赋中几乎全为对句,且对偶方式更加多样。典事博赡指用典绵密,连篇累牍。声韵和协指南朝赋作不仅押韵,而且还注意到了平仄相对。藻饰华丽指注意字句雕炼,词语尖新。

(2)南朝骈赋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或应命奉召而作,或描写深闺物事,取材纤细柔弱,格调细巧尖新。

(3)南朝也有少数感情深厚、气势流畅而又精工奇隽之作,如鲍照《芜城赋》和江淹的

《恨赋》、《别赋》。

67、什么是骈文?简述南朝骈文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1)经过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已臻极致。

(2)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齐梁时是南朝骈文成熟期,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3)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正式形成时。此时骈文四特征均已具备(对偶、用事、辞藻、声律)。代表作家有鲍照、范晔等。代表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等。

(4)齐梁以后是骈文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进入排偶精工、声律严整阶段。沈约、谢罣、江淹,人人皆是个中高手。代表作有《北山移文》、《与陈伯之书》等。

(5)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整,几乎全篇骈偶,在艺术上为骈文的巅峰,代表作有《哀江南赋》。

68、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内容形式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北朝散文优秀名著首推郦道元《水经注》和杨苩之《洛阳伽蓝记》。

(2)《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书中记述了水道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

准确。郦道元将评议、考证夹于描写叙述之中,使《水经注》既具山水散文特点,又具征实考证严谨风格。

(3)《洛阳伽蓝记》五卷描述洛阳城内外四十个大的佛寺建筑的盛衰,从中看出当时都城的变迁,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的今昔变化,因而此书具有史料价值。

《洛阳伽蓝记》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其语言多整齐句法,时有四六骈句、骈散兼用,风格典丽清拔。

69、简述南北朝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并举出魏晋南北朝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

参考答案:一、佛道思想的流行;二、士大夫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的盛行;三、写史传文风气渐浓。写小说遂成一时风气。志怪小说主要作品有王嘉《拾遗记》、张华《博物志》、葛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等;志人小说有邯郸淳《笑林》、葛洪《西京杂记》、刘义庆《世说新语》等。

70、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一、为后世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对后世小说中鬼狐一派有直接影响;三、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了艺术借鉴。

71、《搜神记》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多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二、书中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有的反映了青年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为

争取幸福婚姻的斗争精神,有的反映了人们不怕鬼魂、敢于铲除鬼魅的大无畏精神。

72、《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知识分子的隽言轶行,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内容包括:一、豪门士族的奢侈和凶残;二、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生活习俗和文化情趣;三、记载善人善事,其中也有消极内容。

73、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1)志怪小说内容丰富,大概包括了:①反抗强暴势力,揭露官吏欺压百姓的罪行;②反映战乱动荡年代的灾难事件和人民的不幸遭遇;③反映了封建制度对爱情和自由婚姻的摧残以及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④赞扬了不怕妖魔鬼怪而勇敢斗争的精神。

(2)志怪小说的内容,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矛盾,表达了鲜明的爱憎,美丽的情怀,浪漫的幻想。志怪小说虽是短小故事,但一些篇章在技巧上已较为成熟。如《搜神记》,就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像,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

生动。

74、简述《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1)《世说》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着重士族人物的玄虚清淡。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魏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其内

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

(2)《世说》的艺术风格在于: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辞句,又有生动口语。往往一言一行即表现人物的肖像和精神面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