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学一直重视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究,积极探索信息化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走出一条较为独特的“课堂AI+”多维融合的探索之路,分享如下:
一、我们直面问题
现小学课堂教学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教师对应用教育教学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程度不高。
(三)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准确“诊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法,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学习评价“重”显性化、总结性评价,“轻”嵌入式、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以纸笔测验为主,信息模态较单一,且缺乏过程性数据,反馈也相对滞后。
二、我们找准方向
经过长期深层地探究,我校提出“课堂AI+”教学模式。 三、我们寻找定位
课堂AI+多维融合探索的四大目标: (一)基石一一落实立德树人
我校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辟“浸润式德育”新路径。利用 优芽动漫平台新技术,将我校未来使者定制为平台专属动漫人物。寒暑假期间,学生制作德育小人书和德育动漫。学生创造德育动漫,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具有导人向善、引人求真、予人以美的德育价值。
学科融合课堂中,学生可成为一名心理导师,为“悟空”(智能机器人)编写智能程序,赋予悟空更有温度的情感沟通能力。还引导学生为老人、聋哑人智改生活用品等。
(二)拓展一一营造新型学习场景
动画、VR等虚拟技术,营造鲜活生动的情境空间,利用拼搭材料、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编程等等资源与技术,营造新型学习场景,如数学课借助UCODE编程,提升学生数据分析意识;英语课利用动画平台,在创作表演的同时训练口语。
(三)融合一一培养关联、AI思维
跨学科的思维融合,是互补和提升,在学科知识学习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师生培养关联思维,促进跨学科知识的重建,培养综合素养。
在学科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课堂中,还要培养A1思维。学生借助智能主体,面向现实问题学会思考,在运算判断和推理表达的思维过程中,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诊断一一数据精准采样分析
传统体育课“口哨+秒表”是“标配”,对学生的运动情况和身体情况只能靠观察。而当智能设备进入课堂后,每个学生佩戴智能手环,教师通过平板终端能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率、运动步数、消耗卡路里、运动密度等多个数据,科学有效安排训练项目。
英语学科应用的口语IOOAPP,能够在音节层细致纠错,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及时反馈,英语老师用设备软件对学生做数据收集,
在课前或课上研究学情,确保课堂能够面向全体,个性化教学获得实现。
双减背景下,我校通过央广智能研修平台,应用三环六步教研模式,借助精准的数据分析让教师在课堂中去发现、生长、发展。
四、我们多措并举
(一)开足开好科创课程。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标准,开足开好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综合实践等科创类课程。
(二)科学设计校本课程。开展STEAM教育、创客教育实践、科普研学实践等活动,尝试开发成体系的人工智能校本课程。
(三)创设教师学习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使教师对技术不盲目抵触、不期望过高,有务实客观的了解,在我校研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内,对教学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专门的分值。
(四)组织师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创客类竞赛活动。开展创客、人工智能各类社团活动,引导师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人工智能展评竞赛活动,以赛培趣,以赛促学。
(五)申报课题推进。省级课题《人工智能视域下小学英语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动漫创编应用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信息化教学环境下AI+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已立项。
(六)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所有的教室与专用室都安装希沃或鸿合的
86寸互动一体机;建有两间15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两间网络微机
室,一间创客实验室,两间英语人工智能语音室,多间智慧教室。
(七)融入校园文化。在师生举办的各种活动中,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或信息化元素,开拓师生的科技视野。
(八)建立学企联盟,互相促进。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我校精选组织二十余位骨干教师组成“思行共同体”,特别邀请深圳优必选公司的团队,加入定期开展教学观摩、讲座、研讨等活动。
五、我们敢于突破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市级以上开放活动。
2023年11月,我校开展以“和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之一\"AI
智能•创未来”为主题的市级展示活动,五个学科推出五节融合课和五个讲座。
2023年4月,我校再次举办“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
与学模式”市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四个学科推出八节融合课和四个讲座。
2023年4月,在省级教学研讨活动一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
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思明实验区“技术赋能教育、创新推进双减”展示活动中,我校做为主办校之一,以本校教师为主要力量,推出数学、英语、体育、道德与法治、科学、综合实践、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多节研讨课及讲座。
六、我们深入研究
(一)设计AI+课堂融合的实现桥梁
(-)梳理信息技术与7个学科的融合点、技术点、培育点 (三)推出“三基\"AI+课堂多维融合的教学模式 七、我们放眼未来
新时代课堂变革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构建穿越边界、突破封闭藩篱的开放性课堂。我们要携预期而变革,带未来至当下,建构新型课堂教学
模式,培养学生通往未来世界的关键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