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案例
--总有一只手中至少有两只粉笔
说起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似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做着,每一堂课,都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带着问题来,再到带着问题去„„,可是从没有静下心来积极思考“问题”的重要性。直到我们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研究课题,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在研究着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更加注意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曾经讲过一节公开课——《抽屉原理》,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内容。得到了听课专家的一致好评。回顾一下,这节课之所以上的比较成功,完全是因为我把握好了“问题意识”,给学生创造了许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甚至整堂课我完全改变了我的设计思路,一路跟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走,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却收到了良好成效。
课堂伊始,我首先从身边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我顺手拿起三只粉笔,在两只手中倒来倒去,最后让学生猜一定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就有聪明的学生才出:老师的两只手中总有一只手中一定至少有两只粉笔。这时候就有好些同学不自觉地提问:为什么?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都不是很完整,这时我告诉学生,学习了这节课的数学知识,你一定能解释的清楚,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学生们开始了抽屉原理的探究。先学例1我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自己身边的
熟悉的钢笔和文具盒,把4支钢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动手操作好后,让不同方法的小组起来汇报。老师作好板书:(4,0,0)(3,1,0)(2,2,0)(2,1,1)。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这时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很快就有同学提出问题:(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就有同学自告奋勇为他们解决问题了)(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一是枚举法;而是数的分解法;三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并引导学生把平均分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如:4÷3=1„„1,这时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果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把8个苹果放进3个盘子会出现什么情况,你会得出什么结论;我们班80个同学,总会至少有几个同学在同一个月份过生日„„总之这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令所有在场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他们不但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还把这些问题用了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出来。如8÷3=2„„2,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有3个苹果;80÷12=6„„8,总会至少有7个同学在同一个
月份过生日,在问题意识的影响下,不用老师问,就有学生抢着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商加1”,为什么不是商加余数,而是商加1呢?
带着这个问题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学生汇报并自己总结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5÷2=2„„1 “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这时有的学生立刻提出问题:“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用“商+2”可以吗?”学生讨论后很快得出结论: “商+1”是正确的。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说到这里就有学生提出了老师到底什么是抽屉原理呢?师生一起总结,其实我们刚才探究的这许多问题都是抽屉原理问题。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
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也称之为“抽屉原理”。
到这里我以为我讲得已经很多了,可是有的同学还不放过:老师,如果要把4本书放进5个抽屉,会有什么情况,甚至有的同学提出:我要把5个红球,10个黄球放进两个抽屉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把超出范围的问题提出来了,把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也提出来了„„就这样,我始终跟着学生的问题走,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学生们把这个原本非常抽象的问题理解得十分到位。(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个物体。 “尽量平均分”,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
这节课的最后,学生们相互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在问题意识的引导和激励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最终总结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抽屉原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地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我觉得,有时拿出一点尝试的勇气来,大胆放手,把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无从下手,大胆地迈出第一步,你才有成功的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