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评论

评论

2020-10-12 来源:乌哈旅游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

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瓮安事件的疤痕”推进执政理念的改进

据人民网9月9日消息,4年前,贵州瓮安县城,一名女中学生意外溺水死亡引发了打、砸、抢、烧恶性群体事件,愤怒的人群、熊熊的烈火,彻底烧毁了曾经矗立在这里的县委大楼,震惊全国。该县县委决定将被毁的“县委大楼遗迹”保留,并在旁边建立“警示教育馆”,时刻警醒所有党员干部,“永远也不能忘记惨痛教训、一刻也不能丢弃根本宗旨!”(新闻链接)

“县委大楼遗迹”纪念的是一种耻辱,是因对民生忽视带来的群众怒火烧伤的一道疤痕,而这道疤痕却刻在了整个国家的身上。“县委大楼遗迹”的落成,是对耻辱的纪念,更是对政府未来执政方式的警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因团结群众、为群众利益奋斗而受到群众拥护,使得可以将中国大地上无数的“星星之火”汇聚成了“燎原”之势;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识之士踏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汇集群众的力量创造出了社会经济大发展的繁荣。 而在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来的价值观、金钱观等变化,在某些地方政府中形成了官僚主义、特权主义等,导致了一些地方工作忽视民生、脱离群众,执政理念由“为人民服务”转变为为政绩服务、为GDP服务,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而且极大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而瓮安县城的这道疤,不当的执政理念是造成疤痕生成的主要原因。而这道疤痕虽然是当地政府作为对自己的警示,却可以为全国各级政府敲响警钟:民众利益不可欺,民心必须牢牢掌握。

现今我国对各级政府的廉政建设、民生建设等在不断的加强和改进,这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巩固党执政能力的需要。如“县委大楼遗迹”这道代表耻辱的疤痕,不如就将它永远的留下去,成为色彩斑斓花园中的那棵烧焦的枯树,让人能一眼就发现它的存在,警示各级政府不断改进自己的执政方式,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莫让悲剧再演,莫让疤痕再现。

时评:抵制日货是爱国 打砸抢绝非爱国

国际在线消息:9月15日,北京上千名群众自发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举行抗议活动,反对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非法行径。在当天的抗议活动中,上千名群众从亮马桥中街路口开始,行进至亮马桥东街路口调头从另一侧返回,呈环形路线。抗议者打出“钓鱼岛是中国的”“捍卫国土、日本认罪”等标语,高喊“主权领土不容侵”。示威者排着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并未出现过激行为。15日晚,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对当天群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的理性抗议活动表示感谢。(《京华时报》9月16日)

这是一起有秩序的游行抗议活动,市民并没有被爱国冲昏头脑,而是表现出理性,遵守公共秩序,此举既表达了爱国之情,也对日本表示了抗议。

与北京市民的理性相比,一些地方群众在表达爱国主义热情时行为过激,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甚至愤怒。而一些打、砸、抢行为,显然已经涉嫌触犯法律,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比如,在深圳出现了打砸日系品牌汽车的现象,一些人打着“爱国”、“抵制日货”的旗号,将市民的日系轿车砸毁。这样的行为,不仅有失理性,而且也涉嫌触犯法律。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法通则》也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一些人打着爱国的旗号,打砸别人的财产,其实是慷别人之慨,泄自己之愤,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属于犯罪行为。

面对钓鱼岛带来的中日纷争,一些人提出抵制日货的要求,应该说,这种提议可以考虑,用经济的手段也可以对日本产生影响。但是,我们该怎样抵制日货,值得思考。抵制日货应该是抵制交易,而不是去打砸日货。特别是公民已经购买的日货,属于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都无权侵犯和破坏。

而打砸公民的私有财产,伤害的是自己的同胞,日本人可以说没有一点损失,人家还在一边看笑话。这种行为显然让“亲者痛仇者快”。因此,失去理性的打砸行为,看似爱国,实则害国。请那些以爱国名义打砸国人私人财产的“爱国者”,放下你们的暴力之手,别再让“亲者痛仇者快”了。

一些人因为爱国而失去理性,而失去理性的爱国,往往容易走入“打、砸、抢”的误区。国内发生的打砸日系车事件,也给了日本嘲笑我们的把柄,有日本媒体就称中国的抗日已经陷入了“暴徒化”,并称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就连我们的对手都在嘲笑我们这种行为的愚蠢,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确实,在事关国家命运和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赤子之心,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卫国家和捍卫国家的利益。但是,爱国需要理性,不能走入“打、砸、抢”的误区,我们必须明白,愤怒是爱国,抗议是爱国,抵制日货也是爱国,但打、砸、抢绝对不是爱国。侵犯公民合法利益的,给国家形象抹黑,更不是爱国

27亿打造爱情之都 吹的是政绩泡沫

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故事的发生地怀宁县至今仍保留着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合葬墓,而孔雀东南飞传说已被列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昨日,总投资27亿元的安徽怀宁县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概念性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怀宁称拟建成国内爱情类主题旅游第一品牌、中国爱情之都。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值得后人铭记。将二人合葬墓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可厚非。但是,以此为题,投入27亿打造爱情之都,真是造福百姓、发展民生吗?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厢情愿的政绩狂想。

首先,27亿的资金来源和组成难以让人信服。纵观众多打造某故里的起始,所谓的投资、

斥资、耗资、花巨资……不过是摸脑壳数字,无非把土地、资源等都折成银元累加起来,掐指一算,然后随口一说:N千万、N亿元。结果呢,舆论一批评,立马就有回应:财政不可能拿出这么钱来,是投资方面的估算。可见,这样的投资太夸大其词了。但是,这类吹牛的现象此起彼落,令人目不暇接。为什么?政绩需要。

其次,投资能不能收回,没有人管。且不说投资27亿的来源值得怀疑,敢问把27亿元全投进去了,什么时候能收回投资?有可行性论证和研究报告吗?企业会这样傻吗?这显然是不靠谱的。然而,这种顾头不顾尾的投资建设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似乎从来没有人考虑投资回报问题。比如,打造孙大圣故里、梁祝故里、西门庆故里、先秦故里、墨子故里……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为什么?炒作,吹政绩泡沫,忽悠老百姓和上级。

事实上,作为一个地方的主政者,谁不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呢?站在地方主政者的角度看,大手笔打造旅游品牌、发展经济“航母”,可以理解。但是,大肆炒作、吹政绩泡沫,不可取。尤其是吹政绩泡沫成风,而且越刮越大,值得深思。显然,这是因为吹牛不上税,还吸引了眼球,能忽悠老百姓、讨得上级的欢心,有什么不好呢?遗憾的是泡沫不长久,不久就成了烂尾工程。

现在的干部流动快、升迁快,吹大了政绩泡沫之后,赚得喝彩升迁了,泡沫破灭了,成了烂尾工程,那是因为“我走了”,没有继续干,继任者没有接着干,才成这个样子的;烂尾工程烂了就烂了,没有问责机制,不用担责,为吹政绩泡沫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因此,吹政绩泡沫成风,根本问题在于监管缺失。

27亿打造“爱情之都”不伦不类

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故事的发生地怀宁县至今仍保留着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合葬墓,而孔雀东南飞传说已被列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19日,总投资27亿元的怀宁县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概念性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安徽商报》9月20日)

“孔雀东南飞”的文学价值毋庸置疑,纵然放眼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也仍不失为文化瑰宝之一。但从文学作品天然具有夸张和虚构的属性,这篇叙事诗里所描绘的“故事”固然取材于现实,更寄予着永恒的爱情主题,但要将之与真实的地理环境挂起钩来,并“考证”出现实的发源地,就难免有些可笑。这跟“九阴真经的出土”、“孙猴子的好几个故里”之类,实际上是一种思路的不同版本。

当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盛行不衰——不管是沾边不沾边的,也不管是香是臭是美是丑,只要是能“傍”上的历史人文元素,都可以施行“拿来主义”和“变废为宝”,此类炒作“文化名片”推动经济发展的事情,多了去了。所以,“孔雀东南飞”被看中和挖掘出来,一点都不奇怪。

问题的关键在于,27亿的“爱情之都”在文化上不伦不类,在经济上代价非常昂贵。

总投资高达27个亿的文化概念工程,是不是经过了长期的科学规划和可行性论证?万一如此巨量的公共财富打了水漂,谁来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这么大的投资又有没有经过人大审批和公共听证?对因此产生的民生负担和高额负担是不是存在相应的风险预警?

笔者一向认为,“文化+炒作”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一无是处。现在是消费主义年代,眼球经济风行一时——所谓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假如消费的眼球没有“猎奇”的潜在动力,如此炒作自然不会有市场。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只要投入产出能成正比,适度打一打“文化牌”其实也无妨。但现实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很多地方的文化炒作不仅毫无节制,还毫无秩序和规划,纯属一哄而上的拍脑袋决策,有的甚至举债为之,将“文化经济战略”异化成了彻头彻尾的形象工程。

资料显示,2011年怀宁县1-11月份财政总收入为14.539亿元,也就是说,该县打造“中国爱情之都”将要投入的27亿元巨资,是其数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总和,想想都令人感觉匪夷所思。我不知道怀宁县哪里来的如此魄力,资金又将如何筹措,但很显然,27亿元的“浪漫爱情”太昂贵,如是远远超过“尺度”的巨额投资,一个搞不好,将会成为压在该县69万群众头上的不堪承受之重。(陈一舟)

劳驾您多说几句好吗(人民论坛)

相信不少人都遭遇过类似的事:去医院看病,排队排了老半天,好不容易轮到了,医生只问了两句就低下头来忙着开处方;去银行办理业务,来回跑了多次,每次银行工作人员都提出不同的新要求;去某政府部门办理手续,工作人员第一次说“少签了字”,第二次又说“少盖了章”……

不愿多说,似乎成了某些工作人员的“通病”,就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冒一点。你问多了,问急了,对方还会“剋”你一顿:“你这人咋这么烦?”你要是跟他理论起来,对方依旧振振有词:这就是我们的程序,请你不要搞特殊。这时候,你恐怕只能无语了。

的确,长话短说、言简意赅在很多时候值得提倡,比如我们反对“裹脚布”式的文章,反对空洞冗长的会议。然而,简洁不等于简陋,尤其是作为服务者,倘若该讲的话只说一半、该交待的信息懒于启齿,不仅会让别人劳形伤神、空耗力气,也可能引发种种冲突,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更会直接损害自己和单位的形象。

小窗口展示大形象。办证理税、信访接待、医疗服务、水电煤气等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提点,一举一动、点点滴滴,铸就的是形象,赢得的是民心。反之,如果“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久而久之,信任就会在“不愿多说”的态度中丧失,形象也会在冷若冰霜的表情中折损。

表面看,“不愿多说”似乎是说话方式和工作态度的问题,但就其本质而言,则是相关工作人员的自我认识和定位问题。如果工作人员总以“当家人”、“管事人”自居,总以为别人是在“求”自己办事,把职责当权力,把服务当恩惠,话自然就不会好听,事也可能难办。进而言之,如果有些人把权力当资源,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那么,“懒得理你”的作风就更有恃无恐了。

怎样改变这种现象?怎样才能让“不扯皮、不推诿、不刁难”成为服务要求?理念的教育

不可或缺。这就要求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把服务意识内化为价值理念,从内心深处放下“权力意识”,具体工作中,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少一点敷衍傲慢,多一点耐心诚恳,少一些“我也很累”,多一些换位思考,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制度的设计恐怕更为急迫。在这方面,一些企业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比如很多通信运营商,建立了与客户满意度相挂钩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让客户为员工服务打分;比如一些汽车、电器销售行业,通过对消费者的售后回访,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通过类似举措,保证了企业员工的服务态度、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也增值了企业的无形资产。肩负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完全可以借鉴这些制度措施,做得更好。

“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是打开沟通之门的钥匙,也是建立信任的重要途径。肩负服务职能的工作人员,该说的时候多说几句,既给人行个方便,也可能换来一个笑容,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关系到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整体形象。为了这种素养和形象,亲爱的工作人员,劳驾您多说几句好吗?

人民网评:“微笑局长”落马是网络反腐的胜利吗?

尽管遭受质疑之初表现得相当“淡定”,杨达才最终还是沦为了第二个“周久耕”——当年,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落马,起初就是因抽高价烟、戴名牌表而被网友盯上,最终被纪检部门顺藤摸瓜查出受贿事实的。一切与当年周久耕落马时如出一辙,“微笑局长”落马的消息在网上也激起了一片喝彩声,仿佛这是网络反腐的又一次胜利。

“微笑局长”落马,真的是网络反腐的胜利吗?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杨达才之从成为舆论焦点到最终被撤职,每一个环节都有网友参与推动。

然而,如果仔细推敲杨达才落马的前因后果,所谓的网络反腐的“胜利”,更多带有一种“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倒霉”的侥幸色彩。换句话说,它不是反腐制度化常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网友们歪打正着的一次意外收获。如果杨达才没有微笑,如果那张照片没在微博流传,如果戴名表的照片没被搜罗出来,这个问题官员很可能至今都还安全地“潜伏”在官场。

不难看出,这场网络反腐的“核按钮”之所以被触动,并不是因为网友们掌握了什么确凿翔实的证据,而是因为公众对官员群体的习惯性不信任。以至于杨达才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也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让他的仕途戛然而止。

网友们的亢奋“扒粪”和接力声讨,让一个潜伏在官场的问题官员现出原形,这种“胜利”模式是非常难以复制的。反倒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场狂欢式的网络反腐,很可能给杨达才的其他官场同仁们提供了教训,以后至少会在穿戴打扮等方面更加谨慎,进而在官场伪装得更好——这正是网络反腐的一个致命缺陷。

如果没有网友发现的“反腐线索”,一些问题官员就能毫无忌惮地逍遥官场。网友在杨达才事件中的“胜利”,恰恰反衬了当前制度反腐的缺陷。如何让制度反腐、常规反腐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更多的“杨达才”现出原形,答案不在于如何拔高网络反腐个案的意义,而在

于扎扎实实地加强对于官员的监管。说到监管,认真对待要求公开杨达才工资的大学生刘艳峰这样的“热心公民”,将官员财产公开落到实处,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