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文关怀 提升人文素养
2022-10-16
来源:乌哈旅游
2012年4月 语文教学通讯 Apr.,2012 第678卷第4期 Bulef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1.678 No.4 ◆教学探索 实施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 栾小玲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实验学校,江苏泰州 225323) 摘要:人文关怀是回归语文本位、探寻个体生命意义的根本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从改变教学 理念、构建开放课堂、营造人性化教学氛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这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实施人文关怀,让人文雨 露浸润到教师的灵魂深处,让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升、巩固和强化。 关键词:人文关怀语文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C,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38—02 作者简介:栾小玲(1974一),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高港实验学校语文教y币。研究 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 一,它区别于其他工具的地方,就在于它具有强烈的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人文性。因此,人文关怀应是回归语文本位、探寻个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中学语文教学改 体生命意义的根本要求。正因为此,《语文课程标准》 革者必须转变几个理念:首先,建构新的知识观,确认 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理所 知识的不确定陛,确立“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教学 当然,要想让人文雨露浸润到学生的灵魂深处,首先 方式。其次,确立新的学生观,先前课程体系强调整齐 要让人文雨露浸润到教师的灵魂深处,落实到教学 划一,忽视学生个陛发展、个体差异,而语文课程改革 的理念、课堂、氛围和资源开发的方方面面。 是要求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体}生、自主性和创造 一、语文教学新理念必须张扬人文关怀 性的。第三,人文关怀要求语文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为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 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反 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 思、体验、享受生活的同时提升、完善生活的质量。 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 人文关怀是课程改革新理念得以生成的催化 人是死人_—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和学死所 剂,因此,语文教学改革生成的新理念必然要张扬人 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重读陶先 文关怀。从学生个性出发,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协 生的这段话,我们可 肯定地说:没有人文关怀的教育 调可持续发展出发,.具有了这样的新理念也就加快 是僵死的教育,没有文化积淀、性灵激发和人文熏陶的 了人文关怀与课程改革融合的步伐。 语文教学是缺失“美的追求”、丧失活力的教育。 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要真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 落实人文关怀 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 真正的阅读,绝不会把价值指向“语言”本身,除 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 非是出于研究语言的目的。让我们觉得阅读有意义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隋感所起的 的,应该是语言承载的“义”“理”“情”等与我们的内 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 心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阅读中的“感受”和“领悟”, 38I教学 也是一个自己的心性智慧与文本发生联系,与“义” 效的利用开发,要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巩固、提升人 “理”“情”产生“同构”的过程。因此,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要真正落实人文关怀。 首先,人文关怀要求语文教学实现由文本向人本 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 动接受指令,这种教学严重抹煞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 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语文教学被认为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的定位,要求以学生为本,实 文精神。我们的教材,撷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语文教师要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积极发掘 教材的人文因素,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 学生的熟读、体晤、养成,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要始终将教师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因 为只有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才能向 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此外,还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 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参与者,应多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自我解读,尊重学生 的独创见解,使语文学习变成一个发展个性的过程。其 次,人文关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程改革 下的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也为人 文关 的拓展延伸提供了实践平台。 三、人文关怀强化了语文教学氛围的人性化 人文关怀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 的关系由原来的“单向输出”“被动接受”转变为师生 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 实现“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一人本位”的转变, 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发号施令转变为积极的旁观, 不断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和质疑。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次是尊重 学生的个陛。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 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9币要关爱每一个学 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每一个学生的 个性化表达,呵护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要 尽可能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鼓励, 恰当的肯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想象思维极其活跃, 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想、去做,就会释放出他 们潜藏的巨大能量,使语文教与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也就能得到全方位的 渗透,并随着语文学习活动的进行不断提升人文关 怀的意义,使人文精神不断得到完善。 四、合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使人文精神得到提 升、巩固与强化 ’ 人文关怀要求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 术和校内外的网络资源,让中学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和学校,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语文课程资源中,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与地 位尤为突出。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强调以考试作为 衡量学生成败得失的唯一依据,偏重于对教师教学 技巧、教学结果的鉴定,这种近乎畸形的教学评价完 全脱离了语文教学人文关怀的轨道。因此,语文课程 改革必须对传统的评价观进行革命。但课程改革强 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是要求教师不管学生表 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常言道,过犹不及,过多的夸 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养成学习时浅尝辄止、随意应 付的态度。因此,积极的评价必须是在客观公正基础 上的鼓励。由此可见,合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能使学 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体意识、获取生命体 验,从而使人文精神得到提升、巩固和强化。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贯穿于语文课程改革、教学 改革的始终,就如—股清泉源源不断注^,使语文教学 充满灵陛、充满人睦,并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 因此,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发掘 和运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创造语文教学良好的人文 环境,让人文雨露浸润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形成内在的 精神力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落 实《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明为.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语文教学与研究 (综合天地),2010,(12).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4]余文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M].福州:福建教 育出版社,2004. (编辑:李小叶) 教学l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