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英语)(040102)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
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型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英语方向研究生)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English)
一、 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专业学习要求:全日制学术型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英语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中小学英语教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能力、优秀的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生。他们对有关学科状况及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应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有质量的、有独立见解的论文及发表著作。此外,他们应该掌握至少一门第二外语及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5.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理论和研究,应用语言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中小学英语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练习与试卷设计与分析,课堂与课外活动设计等。
二、学习年限
三年(修满规定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培养时间不得少于两年。)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
(一)研究方向:
中小学英语教学教学、理论与研究。
本方向导师主要有:蔡龙权、卜友红、王丹斌、李昆、宋秀平等。
1
(二)导师简介
卜友红,《英语语音学》任课教师。女,195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教授。
蔡龙权,《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师话语》任课教师。男,1955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昆,《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任课教师。女,1976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
宋秀平,《输入、输出与错误分析》任课教师。女,1972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
王丹斌,《外语研究与论文写作方法》任课教师。女,196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副教授。
2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一)学位课程(不少于25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
第二外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4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学分) 社会科学方法(1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学科教育学(3学分) 现代教学论(3学分) 教育心理学(3学分) 语言学Linguistics(3学分)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in Foreign
Teaching(3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3学分)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Theories & Approaches in Teaching English(3学分)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in Teaching English(3学分) 英语教学教材分析Materials Analysis in Teaching English(3学分) 英语教学测量与评价Testing & Assessment in Teaching English(3学分) 英语教学教师课堂话语Teachers’ Classroom Talks in Teaching English(3学分)
(二)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语言与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2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学分)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2学分) 语音学Phonetics Studies(2学分)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Research of Teaching English in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2学分)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学分)
语言输入、输出与错误分析 Input, Output and Error Analysis(2学分)
(三)专业实践(共120学时)
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或教育教学实习或参与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120学时。
3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课程教学、讨论、演示 2. 工作坊小型研究实践、交流 3. 学术论文写作实践 4. 学位论文写作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由课堂学习、课堂实践、研究实践、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和考试形式由任课教师确定。考试或最终评定成绩转换: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及以下。
一般采用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分5个等级,59分以下、60~69、70~79、80~89、90~100分别对应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这几个等级。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1. 学位论文撰写周期
第三学期初确定导师、酝酿选题,第四学期末论文开题,第五学期初检查进度,第五学期中(10月)递交初稿,第五学期末(12月)预答辩及修改初稿,第六学期始(2月)修订二稿,第六学期中(3月)递交终稿,第六学期末(5月底)答辩。
2.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正文一般不少于二万字,外文摘要不少于400字,中文摘要不少于800字。
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等,必须符合学术论文规范。 3. 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成员及1名秘书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校成员担当。指导教师不出席答辩。
答辩采用即问即答形式。回答由论文作者执行,不准替代答辩。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商量确定,学位授予与否通过投票表决确定,获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学位论文由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盲审未通过者不得参加答辩,被发现学术舞弊者不得参加答辩。
七、参考书目
桂诗春, 宁春岩. (1997).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侯伟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胡壮麟. (2001). 英语语言学.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麦卡锡(Micheal McCarthy). (2006). 应用语言学论题.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
麦克唐纳 (Stephen McDonough), 杨连瑞. (2009). 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语言学.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亚里士多德. (1996). 诗学, 陈中梅译注.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张凤桐. (2002). 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 四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Carroll, David. (1999). Psychology of Language. New York: Rooks/Cole.
Creswell, J. W. (2003).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Sage Publications.
Dodd, C. (2006).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th ed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Doff, A. 1998. Teach English (Teacher’s Workbook & Trainer’s handboo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Harmer, J. 2010. How to Teach English,《怎样教英语》.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Harris, Z. (1952). Discourse Analysis. Language, 28:1-30.
Hedge, T. 2009.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y, Timothy. (2004).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Knowles, G. (2004).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Littlewood, W. 2001.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北京:外研社、人教社、CUP.
Roach, P. (2008). English phonetics &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rd edition.
Schiffrin, D. (1998).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lackwell.
Stern, H. H. 2008,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Wells, J C. (2006). English Intonation: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lls, J. C. (1982). Accents of Englis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八、附录
附录1:课程与教学论(英语)(040102)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附录2:课程与教学论(英语)(040102)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大纲
5
附录1:课程与教学论(英语)(040102)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研 究 方 向 课程类别 外国语学院 学科(或专业)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040102)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中小学英语教学 学 周课程名称 学总 学 各学期教学周时数 任 课 分 时 时 第二外国语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语言学 4 2 64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教 师 √ √ 李志强 考核方式 学 位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学术讲座 选 修 课 程 学位专业课 学位基础课 课 考试 1 2 3 3 3 3 3 3 3 3 48 48 48 48 √ √ √ √ √ √ 考试 考试 考试 学科教育学 现代教学论 教育心理学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教学教材分析 英语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师话语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综合学术讨论课 语言与文化 第二语言习得 心理语言学 语音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3 3 48 √ √ 王丹斌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3 3 3 3 3 3 1 2 2 2 2 2 3 3 3 3 3 3 2 2 2 2 2 48 48 48 48 48 48 32 32 32 32 32 √ √ √ √ √ 蔡龙权 武成 张璐 胡伟敏 张炜 蔡龙权 戴晓东 赵飞 蔡龙权 卜友红 李昆 √ √ √ √ √ 6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语言输入、输出与错误分析 其他 培养 环节 名称 论文写作与答辩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实 习 专 业 调 查 2 2 2 2 32 32 √ √ 陆建非 宋秀平 考试 考试 评审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填表说明:1、博士研究生公共课程按照表中列出课程开设。专业课程中,基础理论课1门,3学分;专业必修课1门,3学分;专业选修课,3门6学分(其中专业外语为限定选修课);学术前沿讲座1学分。各专业制定培养方案以此标准为基础,开设课程门数不设上限。
2由于篇幅的原因,各类课程数目由各专业自定,不必按照表中给定行数填写。
7
附录2:课程与教学论(英语)(040102)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大纲
一、《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语言学
General Linguistics
【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语言学/文学/课程与教学论 【任课教师】李志强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章节】
第一讲 语言的类型:分析型、粘着型及屈折型分析及了解语言的大致类型区别。 第二讲 语言学的构成:重点放在微观语言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也涉及到诸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宏观语言学学科简介
第三讲 20世纪以前的西方语言学史(一):学习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西方主要语言学理
论和流派, 了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渊源和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
第四讲 20世纪以前的的西方语言学史(二):学习从中世纪到16世纪西方主要语言
学理论和流派, 了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渊源和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
第五讲 20世纪以前的的西方语言学史(三):学习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西方主要语
言学理论和流派, 了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渊源和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
第六讲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一): 学习中国古代秦汉之前的语言学主要思想,了解中
国的语言学传统。
第七讲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二):学习中国秦汉之后的语言学主要思想,了解中国的
语言学传统,以及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后的转变。
第八讲 索绪尔:主要了解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及其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
第九讲 美国结构主义:了解美国早期语言学主要代表人物自鲍厄斯、萨丕尔、沃尔夫
和布龙菲尔德主要思想。
第十讲 功能主义的前身(一):主要了解布拉格学派。 第十一讲 功能主义的前身(二):主要了解歌本哈根学派。 第十二讲 功能主义的前身(三):主要了解伦敦学派
第十三讲 功能主义:主要了解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第十四讲 语用学:了解语用学的产生背景,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第十五讲 生成语言学:了解转换生成语法的相关理论及影响。 第十六讲 认知语言学:了解当代主要概念隐喻理论。
第十七讲 认知语言学:了解当代主要认知与建构语法理论。 第十八讲 认知语言学:了解当代主要认知语义学理论。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参考资料】
Crystal, D. (2002).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ins, R. H. (2001). A Brief History of Linguistics.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
Robins, R. H. (2000). General Linguistics.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Simpson, M. (1999). First Course in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黄次栋. (1982). 英语语言学.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胡壮麟. (2001). 英语语言学.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胡壮麟, 叶起昌. (2010).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二、《外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语研究与论文写作方法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语言学/文学/课程与教学论 【任课教师】王丹斌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章节】
第一讲 什么是研究
介绍研究的定义、过程及分类
第二讲 基本概念
区分假设、理论和模型;整体和样本;各种变量;各种量化水平;概念型和操作型定义
第三讲 研究问题的提出
介绍选题的过程;所提研究问题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第四讲 文献阅读
重点放在文献的类别、特点和文献查阅、搜集的原则与渠道;文献阅读、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和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
第五讲 研究设计
区分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单一型和混合型设计;介绍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明确目的和选择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它的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选择工具和材料、选择研究环境和步骤等)
第六讲 问卷调查法(一)
介绍问卷调查的特征、适用范围、种类和设计方法
第七讲 问卷调查法(二)
介绍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实施的技术和相关因素
第八讲 实验法
介绍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实验效度;变量控制;实验研究的实施评价(优点、局限性)
第九讲 个案(一)
介绍访谈法、观察法及其设计、实施、使用策略
第十讲 个案(二)
介绍有声思维法、日记法及其设计、实施、使用策略;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十一讲 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方法(一)
量化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图表;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计算
第十二讲 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方法(二)
统计推断的意义、内容和概念;参数的估计;假设检验;非参数统计;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十三讲 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方法(一) 数据的准备、呈现、分析过程
第十四讲 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方法(二)
10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及其应用 第十五讲 论文写作概述 介绍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不同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 第十六讲 论文写作
介绍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语各部分写法及注意事项; 学术论文的格式;APA格式下的文内标注和参考文献等格式特点
【教学方式】讲课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参考资料】
Creswell, J. W. (2003).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Sage Publications.
Nunan, D. (1992).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CUP.
Slade, C. (2000). 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and Theses, 10th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Wen, Qiufang. (2001).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程爱民, 祈寿华. (2008).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纲要.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桂诗春, 宁春岩. (1997).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润清. (1999). 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方法.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1
三、《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心理语言学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能力 【任课教师】蔡龙权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讲 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
第二讲 研究实践:我十几年所经历的外语教学 第三讲 中国的语言政策
第四讲 研究实践:我的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第五讲 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
第六讲 研究实践:我为什么说不了多少英语 第七讲 专题研究: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
第八讲 研究实践: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研究 第九讲 专题研究:英语教材的编写 第十讲 研究实践:《人教版英语》或《牛津英语》或《新概念英语》教材研究 第十一讲 专题研究:基于任务的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第十二讲 研究实践:听力教学中的语速研究 第十三讲 专题研究:英语试卷的编制与评阅研究 第十四讲 研究实践:写作机器阅卷的可能性设想 第十五讲 专题研究: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第十六讲 研究实践:英语教师语言水平测量研究 第十七讲 专题研究: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第十八讲 研究实践:怎样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研究实践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参考资料】
麦克唐纳 (Stephen McDonough), 杨连瑞. (2009). 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语言学.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库克(Guy Cook). (2012). 应用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施米特(Norbert Schmitt). (2008). 应用语言学入门.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麦卡锡(Micheal McCarthy). (2006). 应用语言学论题.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库克(Guy Cook),塞得豪佛(Barbara Seidlhofer). (1999).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2
四、《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
Theory & Practice for English Teaching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本课程首先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与学的本质进行重点讲解,在此基础上,
对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职责进行案例说明;对交际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研讨;分别就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课堂教学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任课教师】武成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章节】
第一讲 Becoming a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第二讲 What do we know about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第三讲 How do differences among learners affect learning processes and teaching
procedures?
第四讲 The learner’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第五讲 W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第六讲 Teaching vocabulary 第七讲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第八讲 Process of ESL reading 第九讲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第十讲 The teaching of speaking 第十一讲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后小组讨论等。 【考核方式】平时参与与作业50%+期末论文50%。 【教 材】(见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Hedge, T., 2000.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Littlewood, W. 1999.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 H. H. 1999,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
五、《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English Course Design & Case Analysis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制定基本步骤和原
则;掌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了解教材中各板块的功能与特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自主、灵活、科学地使用各种英语教材,并具备自主设计校本教材的能力,进而顺利、高效地实施各种课型的教学任务。
【任课教师】张璐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内容】
第一讲 课程设计的系统方法
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制定前的社会实情调查;影响语言教学的社会因素和政因
素;课程设计的步骤
第二讲 课程目标和目的
设置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的安
排;教学成果
第三讲 教学大纲的制定
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的关系;教学大纲必须考虑全局性问题;教学大纲的主要内
容;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第四讲 教师与大纲、教材间的关系 第五讲 教材评估的理论基础
教材评估的目的、方法、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整套教材的各个部分
第六讲 教材语言内容评估
教材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体裁等个层面的语言内容评估;从教学大纲出
发,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的安排
第七讲 教材语言技能评估
教材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评估; 第八讲 教材中非语言性问题
教材中涉及社会文化内容和价值观等非语言性问题评估、分析 第九讲 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课程标准;现有中小学
教材提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第十讲 中小学教材分析
14
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与任务,“一纲多本”方针下各种教材高、初中英语教
材的编写理念、各板块的功能与特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现有中小学教材的比较 第十一讲 现有教材改编
教材改编目的;何时需要改编;如何补充、替换现有教材; 第十二讲 材料开发及教学活动设计
教材编写教师的作用和任务;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及应该注意的有关原则;活动设计如何与教学大纲提倡的教学目的、原则保持一致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案例分析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参考资料】
Brown, H. D.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 Brown, J. D. (1995).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Boston: Heinle & Heinle.
Cunningsworth. A. (2002).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Feez, S. (1998). Text-based Syllabus Design. Sydney: National Center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Grant, N. (1987).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 London: Longman
Graves. K. (2000).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Graves. K. (ed). (1996). Teachers as Course Develop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unby, J. (1978).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unan , D. (1988): Syllabus Design.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eldon. L. E..ed. (1987): ELT Textbooks & Materials: Problems i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Taba, H. (196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 Prac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White, R. (1988). The ELT Curriculum. Oxford, UK: Basil Blackwell.
Wilkins, D. A. (1976). Notional Syllabuses.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alden, J. (1987):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15
六、《英语教学与教案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English Course Design & Case Analysis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对英语语言教学的课堂实践进行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的真
实背景下对近年来科研前沿的“行动研究”这一研究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本课程旨在对硕士研究生聚焦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原则下力求提供对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战问题作行动研究。课程主要通过授课,小组谈论,面谈,参观学校,见习等一系列形式,使学生能对各自聚焦的领域进行有计划的行动研究,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供预案最终写出行动研究报告。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课堂实际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磨练机会,为今后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任课教师】胡伟敏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章节】
第一讲Introduction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Preparation 第二讲 Course Orientation
Action Research
第三讲 Reading: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in ELT 第四讲 Reading: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in ELT 第五讲 Reading: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in ELT 第六讲Interview 第七讲 Interview 第八讲 Interview 第九讲 Seminar 第十讲 Seminar 第十一讲 Seminar 第十二讲 Seminar 第十三讲 Seminar 第十四讲 Seminar 第十五讲 Seminar
【教学方式】学员以各自聚焦的领域为研究领域,通过阅读文献进行有效的行动分析小项目,
并对各自选定的领域进行行动研究,然后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并最终写出聚焦领域的行动研究论文,为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带领进行理论和实际实例分析和分享。
16
【考核方式】面谈30% +展示30% +小论文40%. 【教材】 自选文章
【参考资料】
1. Beyond Training (Jack C. Richard,2001)
2.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ichael J. Wallace, 2000)
3.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Jack C. Richards and Charles Lockhart,2000)
4.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Jack C. Richards & David Numan,2000) 5.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3rd H. D. Brown,2002) 6.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Jane Arnold, 2000) 7.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王蔷, 2002)
17
七、《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
Language Testing & Evaluation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是学生利用语言测试学习或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本课程
向英语学科教学专业的学生系统讲解如何出考题(包括测验和考试),重点在英语测试中如何出好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试题,使学生了解在出题过程中各种代表语言技能的题型的主要特点和测试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主要侧重面,从而能够从整体上做好试卷的设计。同时,该课程也向学生讲授了测试的类型、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测试质量的其他标准以及测试所得分数的解释,其中测试的类型的比重较大,让学生能熟悉标准参照考试和常模参照考试,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以拓宽学生对测试学的理解和视野。并且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T检验、方差检验、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
【任课教师】张炜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内容】
第一讲 Types and uses of language tests
§1.1 Norm-referenced tests vs criterion-referenced tests §1.2 Matching tests to decision purposes
(proficiency, placement, achievement, and diagnostic decision) 第二讲 Adopting, adapt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 §2.1 Th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2.2 Two skills-based issues and practical issues (fairness, cost issue, logistical issues) 第三讲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est items
§3.1 Item format analysis
§3.2 Item facility analysis and Item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第四讲 Describing test results
§4.1 Scales on measurement
(nominal scales, ordinal scales, interval scales and ratio scales) §4.2 Displaying data, central tendency and dispersion 第五讲 Interpreting test scores
§5.1 Scales on measurement
nominal scales, ordinal scales, interval scales and ratio scales §5.2 Normal distribution, standardized score and skewed distributions
18
第六讲 Correlation
Calculate and interpre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use SPSS to calculat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第七讲 Test Reliability
§7.1 Measurement error and various reliability of NRTs
§7.2 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 and use SPSS to calculate the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第八讲 Test Validity
Various validity of NRTs and use SPSS to calculate validity coefficient 第九讲 SPSS的检验分析
§9.1 利用SPSS进行T检验和F检验 §9.2 利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和统计图形制作
【教学方式】讲课,分组讨论,案例分析,SPSS软件实际操作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参考资料】
1. Alderson, Clapham, Wall.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Bachman, L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Brown, JD. Testing in Language Program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 Brown, JD.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5. Ebel, R. L.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79.
6. Wu Wenhua. Language Teaching and Language Testing [J]. Journal of Suihua Teachers College 22.4 (2002): 79-83.
7.李清华,孔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构念研究:专家和评分员视角[J]. 外语教学,2010(5):48-52.
8. 萧春麟,刘清华. 英语测试教程 [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19
八、《教师话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师话语
Teacher Talk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教学目标】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应用与研究能力 【任课教师】蔡龙权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讲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价值
第二讲 研究实践:我的课堂英语话语面貌 第三讲 话语类别
第四讲 研究实践:课堂话语与饭堂话语比较 第五讲 课堂话语类别
第六讲 研究实践:课堂话语时长分析 第七讲 专题研究:课堂互动话语 第八讲 研究实践:课堂话语话轮分析 第九讲 专题研究:课堂讲解话语
第十讲 研究实践:动词MEAN和名词MEANING在课堂话语中的应用分析 第十一讲 专题研究:课堂过渡话语
第十二讲 研究实践:引入与结束话语研究 第十三讲 专题研究:课堂提问与评价性回应 第十四讲 研究实践:评价回应话语研究
第十五讲 专题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能力 第十六讲 研究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用词研究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研究实践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参考资料】
麦克唐纳 (Stephen McDonough), 杨连瑞. (2009). 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语言学.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库克(Guy Cook). (2012). 应用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施米特(Norbert Schmitt). (2008). 应用语言学入门.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麦卡锡(Micheal McCarthy). (2006). 应用语言学论题.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库克(Guy Cook),塞得豪佛(Barbara Seidlhofer). (1999).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Schiffrin, D. (1998).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lackwell.
20
九、《语言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与文化
Language and Culture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教学目标】为语言文学方向和外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在语言研究、文学批评、语言教育等
领域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与文化基本与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概念、意义以及它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通过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讲解及个案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要点,积累良好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并为以后相关学科的深入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
【任课教师】戴晓东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章节】
第一讲 导论
语言与文化课程的整体介绍、介绍语言与文化的概念、基础理论、涉及的领域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课程的结构、要求和考试的形式。
第二讲 语言的概念、形态、研究的视角和基础理论
本讲介绍目前语言学界对语言有代表性的界定,分析切入的视角,评价定义的长处与不足。重点放在对语言定义的梳理、具体的表现形态以及解读语言现象的基础理论与视角。
第三讲 文化的概念、形态、基础理论以及解读文化的主要视角。重点介绍人类学对文
化的界定,运用例证阐述文化的具体形态和在生活中的各种表现方式。
第四讲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讨论语言与文化 之间的关系,介绍语言相对论、共性论和建构主义,运用例证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多种形式。
第五讲 美国英语形成的文化背景
讨论语言与文化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系。重点运用美国英语的形成文个案解读语言与文化的有机联系。
第六讲 文化认同
重点介绍认同的概念、基础理论;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运用例证说明文化认同的含义与实际形态。
第七讲 语言认同
介绍语言认同的含义、表现形式,以及解读语言认同的基础理论;运用例证说明语言认同的含义与表现形态。
第八讲 加拿大的双语框架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运用加拿大双语框架中的多元文化主义来分析语言、文化认同的概念、主要含义,阐述语言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九讲 跨文化交际
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重点介绍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与研究之间的联系。
第十讲 跨文化适应
介绍跨文化适应概念、分析主要的理论视角。重点介绍文化适应周期理论和金
21
荣渊的跨文化适应系统理论。
第十一讲 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
介绍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文化的概念及理论视角。重点介绍霍夫斯塔和特里兰德斯的理论。
第十二讲 高、低语境文化
介绍高、低语境文化概念及理论视角。重点介绍霍尔的理论,以及它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文化之间的联系。
第十三讲 语言帝国主义
介绍语言帝国主义概念、分析主要的理论视角。重点介绍菲力普森的的理论, 分析英语在当今世界流行的运作机制、它所产生的利弊。 第十四讲 文化帝国主义
介绍文化帝国主义概念、分析主要的理论视角。重点介绍汤林森的理论,分析当今美国流行文化主导世界文化的运作机制和所产生的利弊。
第十五讲 总结
总结本学期所讲授的内容、要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说明考试的形式和评判的标准。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参考资料】
Dodd, C. (2006).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th ed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Duranti, A. (2002).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Hudson, R. A. (1980). Sociolinguis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nowles, G. (2004).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Lyons, J. (198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aul, D. L. & Furbee, N. L. (1998). Language and Culture. Prospect Heights: Waveland
Press, Inc.
22
十、《心理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教学目标】心理语言学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能力 【任课教师】蔡龙权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讲 心理语言学发展简史
第二讲 研究实践:我所认识的Chomsky
第三讲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生理学和神经学基础 第四讲 研究实践:我的记忆能力反省 第五讲 语言学习临界期
第六讲 研究实践:外语学习临界期假设研究 第七讲 语言加工:听
第八讲 研究实践:语速或语音对听解的影响研究 第九讲 语言加工:说
第十讲 研究实践:口误或话到嘴边现象研究 第十一讲 语言加工:读
第十二讲 研究实践:阅读持续力研究 第十三讲 语言加工:写
第十四讲 研究实践:英语写作中汉语思维研究 第十五讲 语言与思维
第十六讲 研究实践:翻译与写作对比研究
第十七讲 专题研究:模糊话语的心理动因和理解困惑 第十八讲 研究实践:数词研究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研究实践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参考资料】
Carroll, David. (1999). Psychology of Language. New York: Rooks/Cole. Jay, Timothy. (2004).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Scovel, Thomas. (1998). Psycho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3
十一、《二语习得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二语习得研究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学时】 32学时 【学分】 2学分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帮助硕士研究生了解掌握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
生阅读理解二语习得研究文献、设计撰写二语习得研究报告的基本技能。【任课教师】赵飞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内容】
第一讲 导论:二语习得概念和中介语定义 §1.1 二语习得 §1.2 中介语 §1.3 僵化
第二讲 一语习得:一语习得过程及其与二语习得的不同 §2.1 一语习得进程
§2.2 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不同 §2.3 二语习得顺序
第三讲 二语习得语料: 二语习得语料的收集、整理和解释 §3.1 二语习得语料收集 §3.2 二语习得语料整理 §3.3二语习得语料解释
第四讲 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假说 §4.1 理论背景 §4.2 理论内容 §4.3 理论影响
第五讲 认知主义研究方法:偏误分析 §5.1 理论背景 §5.2 理论内容 §5.3 理论影响
第六讲 形式主义研究方法:UG假说 §6.1 理论背景 §6.2 理论内容 §6.3 理论影响
第七讲 语言类型学研究方法:可及性层级假说 §7.1 理论背景 §7.2 理论内容
24
§7.3 理论影响
第八讲 功能主义研究方法:情状体假说 §8.1 理论背景 §8.2 理论内容 §8.3 理论影响
第九讲 互动主义研究方法:互动假说 §9.1 理论背景 §9.2 理论内容 §9.3 理论影响
第十讲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社会文化理论 §10.1 理论背景 §10.2 理论内容 §10.3 理论影响
第十一讲 认知主义研究方法:信息加工 §11.1 理论背景 §11.2 理论内容 §11.3 理论影响
第十二讲 个体差异因素:年龄、学能、情感 §12.1 年龄 §12.2 学能 §12.3 情感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案例分析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参考资料】
Gass, S. & Selinker, L. (200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3rd). New
York: Routledge.
Larsen-Freeman, D., & Long, M.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ondon: Longman.
Long, M. (2007). Problems in SLA.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5
十二、《英语语音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语音学
English Phonetics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 学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教学目标】英语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英语) 【任课教师】卜友红 【编写日期】2014年4月 【主要章节】
第一章 绪论 § 1.1 语音学分类 § 1.2音位和音位变体分析 § 1.3区别性特征与互补分布
§ 1.4 严式标音与宽式标音 § 1.5语音的生理特征 第二章 元音 § 2.1 元音的性质 § 2.2 元音和辅音 § 2.3国际音标元音
§ 2.4 元音分类标准
§ 2.5 英语单元音和双元音舌位图 § 2.6 英汉元音对比 § 2.7 元音的声学特征 第三章 辅音
§ 3.1 辅音的发音部位 § 3.2 辅音的发音方法 § 3.3 国际音标辅音
§ 3.4 英语辅音分类 § 3.5 英汉辅音对比 § 3.6辅音的声学特征
第四章 音节 § 4.1 音节的结构 § 4.2 音节的划分 § 4.3 音节的响度特征 § 4.4 英语的音节结构
§ 4.5 开音节与闭音节 § 4.6 英语的读音规则
26
第五章 重音
§ 5.1 重音的概念 § 5.2 英语的重音层级 § 5.3 强读式与弱读式 § 5.4 词重音 § 5.5 句重音 § 5.6 语境重音
第六章 节奏 § 6.1 节奏群的基本构成部分 § 6.2 重音计时与音节计时 § 6.3 英汉节奏结构对比 § 6.4 英语诗歌的韵律结构 § 6.5 英语句式的韵律结构 第七章 语流与音变 § 7.1 连读的分类 § 7.1.1 辅音+元音的连读 § 7.1.2 元音+元音的连读 § 7.1.3 连音“r”与插音“r” § 7.2 音的同化现象
§ 7.2.1 顺向同化与逆向同化 § 7.2.2 清浊同化
§ 7.2.3 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同化 § 7.2.4 融合同化 § 7.3 省音现象 § 7.3.1 元音省音规律 § 7.3.2 辅音省音规律
第八章 语调 § 8.1 语调的性质 § 8.2 语调语言与声调语言 § 8.3 重音与音调 § 8.4 动调与静调 § 8.5 调域与调型 § 8.6 汉语五度调值 § 8.7 英语的调型结构 § 8.8 调核前音段与调核后音段 § 8.3调群结构及其意义 § 8.3 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 § 8.3调型意义及其应用 § 8.3 语境中的语调
27
第九章 英美语音对比 § 9.1 音位对比 § 9.2 音位变体对比 § 9.3 词重音与句重音对比
§ 9.4 语调对比 § 9.2 音质对比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 + 期末成绩占50%) 【教材】
Roach, P. (2008). English phonetics &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M]. 2nd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rd edition.
【参考资料】
1. Celce-Murcia M, Briton D, Goodwin J. (1996). Teaching Pronunciation: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Cruttenden, A. (2001). 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 6th ed. Edward Arnold.
3. Ladefoged, P. (2001). A course in phonetics. [M] 4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Ladefoged, P. (2003). Phonetic Data Analysis. Oxford: Blackwell.
5. Ramsaran, S. (1990). Studies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 London: Routledge.
6. Roach, P. (2008). English Phonetics &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rd edition.
7. Wells, J C. (2008). Pronunciation Dictionary [M] 3rd ed. London: Pearson Longman.
8. Wells, J C. (2006). English Intonation: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Wells, J C. (1982). Accents of Englis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卜友红.英语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应用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1. 桂灿昆. 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12. 张凤桐. 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 [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13. 王桂珍. 英语语音教程 [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