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弘扬“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发展的内在契合

弘扬“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发展的内在契合

2024-05-12 来源:乌哈旅游
2019年8月上半月刊(总第96期)

历史

弘扬“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发展的内在契合

王端藓 杨非非

在“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发展关系视域下,探寻弘扬“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发展的内在契合具摘要:

有重要意义。“五四精神”蕴含的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依旧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中国梦想不仅在“五四精神”中孕生,而且当代青年在弘扬“五四精神”中勇担复兴使命也得到历史性确证。“五四精神”蕴含当代青年助力实现中国梦的方法论启示,当代青年要将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内核、扎根中国大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五四精神”所蕴含的思想转变依旧为当代青年发展之所需,当代青年要在弘扬“五四精神”中争做时代变革的先锋队。

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内在契合关键词:

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045-03中图分类号:**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在五四运动激荡百年后的今天,在探寻“五四精神”当代价值中重启和激活“五四话语”,对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凝聚当代青年力量实现中国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探寻弘扬“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发展的内在契合,不仅对揭示新时代广大青年弘扬“五四更是在弘扬“五四精神”中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内在要求。

一、“五四精神”蕴含的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依旧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一)中国梦想在“五四精神”中的孕生

作为发生在我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自始至终都彰显了救始终伴随在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中,1919年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只是再次点燃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导火索。五四运动是进步的中国青年无比兴奋激动、镌印脑海的历史事件,沉淀在百年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爱国主义传统的传承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时代特征与本质上的进步意义,将爱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在这一崭新的历史阶段,它要求实现数千年来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3]”,这无疑是对五四运动伟大意义的揭示。也正是在此意义上,五四运动所具有的爱国

想,而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孕生的“五四精神”正是这一

一方面,在“五四精神”孕育过程中必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理想引领,而“五四精神”也在其孕育过程中再次激发,并重新孕生了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这种重新孕生在于,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开始真正成为中国青年的矢志追求与思想信念。另一方面,爱国、进步、民的中国梦想的内在诉求。其中,爱国主义作为“五四精神”的源泉,同时也是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的情感内涵和精神力量;民主与科学作为“五四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的根本保障;进步作为“五四精神”的基本要义,同时也是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中国梦想在“五四精神”中的孕生是一种在历史必然中的重新孕生,中国梦想也正是通过(二)当代青年在弘扬“五四精神”中勇担复兴使命的历史性确证

“五四精神”不仅是中国青年勇担使命、爱国奋斗、助力民族复兴的生动写照,更是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五四运动的根本诉求所在,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是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主旋律,纵览五四运动百年后的中国青年运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主线,便是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中书写当代青年运动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国梦而接续奋斗,这也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所在。于是,当代青年在弘扬

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1]”。中国梦想的精神载体。

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主、科学不仅是“五四精神”的内涵,更是实现振兴中华

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这个精神载体传递给当代青年。

迫切渴求的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总书记指出:青春热忱是百年青年运动的主线[4]。当代青年继承这一

主义运动的内涵被定义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五四精神”中勇担复兴使命当是历史的必然。

045

2019年8月上半月刊(总第96期)

历史

播,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整个五四运动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的一部分。五四运动百年思想解放的主“五四精神”所激发的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正是中华民族的矢志追求,这个伟大使命的承担者、完成者在于青年。青年是“五四精神”的创造者、承担者和传播者,线,便是获得、传播、学习、研究、信仰、掌握、运用、丰富和

更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同时也必将是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的奋斗者、实现者。在“五四精神”中孕生的振兴中华的中国梦想不但没有在历史进程中而褪色,而是不断汇聚、不断明晰,那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当代青年传承与践行“五四精神”的本质要求,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正是勇担复兴使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内在决定了在弘扬“五四精神”中勇担复兴使命是一代代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的时代责任。

二、“五四精神”蕴含着当代青年助力实现中国梦的方法论启示

作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产物,“五四精神”内含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这种科学性与实践性体现在启示。传承“五四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探寻“五四精神”所蕴含的当代青年助力实现中国梦的方法论启示,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当代青年要将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结合起来“五四”之中国,国家出现了新气象,社会迸发出新活力,来自于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有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思想和社会政治相结合的运动,通过社会的现代化率先实现民族独立、个人解放和社会公正,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所负的责任[5]342。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又是实现民族独立、个人解放和社会公正的内在要求,更是个人对社会和国家所负责任的内在体现。由此,五四青年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奋斗融入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洪流中,在伟大的爱国救亡实践中展示和实现个人青春价值,也正是在这种与广大人民群众连接为一体的实践中熔铸孕生了“五四精神

[6]

”。当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要深刻体悟“五四精神”的内涵要求,真正担负起对社会和国家所负的责任,将个人梦想置于国家梦想之内,在实现国家梦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梦想,实现个人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统一。

(二)当代青年的理想和志向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内核

毋庸置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046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7]。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五四运动是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在革命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视角而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生力军无疑是广大青年学生,也正是在五四爱国的伟大实践中,青年学生树立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8],于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指导下,马克思主义成为五四时期青

年学生理想与志向的信仰内核,五四运动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才使得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五四运动所孕育的“五四精神”,同时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爱国救国实践中锻造的精神。传承“五四精神”,首先是传承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国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石。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最终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代青年立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助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奋斗中勇做青年马克思主义

者。简而论之,便是要求当代青年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核,勇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弄潮儿。

(三)当代青年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兼顾国际国内形势,立足于中国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运动诉求直指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沉疴,在高涨的爱国热忱和反抗列强的激烈情绪下,孕生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

神”。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五四精神”的形成不是脱离实际、脱离实践的,而是立足于五四时期中国的政治社会实际。也正是由于如此,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才能有效的团结各方力量,自觉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正如**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意味深长的青春寄语:“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9]”。这不仅是

**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盼,更是五四运动、

只有真正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真正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才能真正在与时代同步、与历史同行的青春奋斗中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澎湃力量。

(四)当代青年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和精神领袖陈独秀在《敬告

“五四精神”蕴含着当代青年助力实现中国梦的方法论“五四精神”带给当代青年爱国奋斗的启示。当代青年2019年8月上半月刊(总第96期)

历史

五四之先进青年立志“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这是五四之进步青年所具备的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新鲜活泼的自觉理念和自立自强的奋斗意识的生动宣言[13]。百年后的今天,在我国发展新青年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担,在弘扬“五四精神”青年》中主张,青年应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他告诫青年:“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笃旧者固速其危亡,善变者反因以竞进[10]。”五四之青年,以开放的眼光观察世界历史兴衰,以开放的胸怀接待世界潮流,同时又扎根中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内涵无一不是在这种开放眼国社会现实,献身于救亡图存的革命实践。爱国、进步、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需要当代光、开放胸怀中才得以孕生。当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中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

就要做进步青年,要树立世界眼光,立足民族振兴,以大胸怀、大格局审视国际大势,真正担负起时代变革的先锋队、社会进步的生力军,以创新奋发的姿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如**总书记所要求的:“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

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11]。”也正因为如此,当代青年才能真正在弘扬“五四精神”中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三、“五四精神”所蕴含的思想转变依旧为当代青年发展之所需

(一)“五四精神”所蕴含的思想转变

五四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思想革命,百年五四带给中国社会的是扑面而来的“新文化”气息。**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12]。”在五四运动中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正蕴含着这场思想革命所带来的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思想转变。“五四精神”所蕴含的这种思想转变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革故鼎新、渴望新知、激扬理性、批判精神、实践革命。五四之青年,敢于冲破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现实,要求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担当要求革故鼎新。伴随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五四之青年开始摒弃传统礼教,诉诸真理与事实,渴望新知,并以“尚知”的新作风,成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重要转折点。五四思潮强调人的个性与独立意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从思想认识改革着手,用理性逻辑来代替盲目的伦理教条,发展独立思考,以期开创合理的未来社会,这是五四之青年激扬理性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五四之青年兴起批判精神,要求对封建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进行解构和重估,并在这种解构和重估中创造未来社会所需的新文化。此外,五四运动并非思想领域的空谈,而是用实际行动向封建专制政治、宗法家族制度、纲常礼教思想进行宣战,这无疑是一场伟大的实践革命。(二)当代青年在弘扬“五四精神”中要争做时代变革的先锋队

扬“五四精神”,勇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在弘扬“五四精神”中发挥先锋队的作用。当代青年身处伟大新时代,面对改革创新和互联网双重时代机遇,需要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所蕴含的革故鼎新、渴望新知、激扬理性、批判精神、实践革命的思想转变,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趋势,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勇做时代弄潮儿。当今青年之

革故鼎新,就是要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勇做创新的主力军,在创新创业中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当今青年之渴望新知,就是要做到求知求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引领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当代青年之激扬理性,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信仰,坚持实践的唯一检验标准,反对迷信和盲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当代青年之批判精神,就是要坚持科学信仰与独立思考,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对错误言论敢于发声亮剑;当今青年之实践革命,就是要投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社会革命中,用实干与奋斗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五四精神”所蕴含的思想转变依旧为当代青年发展之所需,当代青年也必定在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所蕴含的思想转变中,勇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励广大青年

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19-04-21.[2]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求是杂志,2009(9).

[3]**.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

OL].2019-04-30.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4/30/c_1124436427.htm.[4]李玉琦.承继五四精神的百年中国青运[J].山东青年政治

学院学报,2019(2).

[5]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

司,2016.

[6]倪邦文.五四精神与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3).

[7]石仲泉.五四百年:一部思想解放的史诗[J].中国青年社会

047

2019年8月上半月刊(总第96期)

历史

卫礼贤对《道德经》重要概念的翻译评析

邓 舒

《道德经》德译本是德国传教士翻译家卫礼贤在二十多年中国文化典籍译介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摘要:

通过分析卫礼贤在翻译“道”“德”“玄”等重要概念时的用词选择及与西方语境下类似概念的对比,对他的翻译理念和他对《道德经》思想的诠释进行了解读,认为卫礼贤借鉴基督教宗教概念和西方文学经典中的语句,用以诠释《道德经》的文义和他所理解的东方哲学,从而帮助西方读者理解《道德经》深邃的思想内涵。

卫礼贤;《道德经》;翻译;道;德;玄关键词:

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048-05中图分类号:德国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性),或者只是直接地将其音译为“Tao”。①在其他语言1873—1930年)1899年来到中国后,效仿17—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的做法,积极结交中国官员和文人学者,认真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典籍的原文,并且越来越被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所吸引,把中学西渐、弘扬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事业,译介了多部中国文化典籍,逐渐从基督教传教德译本在该书的西传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译本中对《道德经》重要概念的翻译和诠释,也可以帮助我们以小见大,一窥他的翻译理念和他对《道德经》思想的理解。

一、关于“道”的翻译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道德经》的前三十八章也被称为 《道经》。老子在开篇第一章便写道:“道可道,非常道”,认为可以用语言描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的翻译分歧很大,殷铎泽等人在1687年首次将“道”译为拉丁文的“ratio”。“道”曾被译为德语的“Weg”(道路)、“Gott”(上帝)、“Wort”(言语)、“Vernunft”(理

中,还将其译为“逻各斯”,如法语的“logos”。在法国最早的由职业汉学家翻译的《道德经》译本中,雷慕沙对“道”做出了释义,认为“道”有三层含义,即绝对存

在(souverain Etre)、理性(raison)和言词(parole),他

认为欧洲思想中与“道”这一概念最为接近的是希腊哲有语言和理性的意义,在宗教语境下则指圣子,即耶稣。黑格尔在其著名的哲学历史讲座中引用并转译了部分雷慕沙的译文。在涉及“道”的地方,黑格尔交替采用了“Tao”和“Vernunft”(理性)两种译法。④雷慕沙的学生波蒂埃把“道”译为“Raison Suprême”(至高理性)。儒莲则是将之译为“Voie”(道路)。施特劳斯认为,被老子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宗”的“道”则就是《圣经》中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但他却并没把“道”译成而且采用了阳性冠词der而并非中性冠词das,使人联想到“道”与人格化神的相通之处。⑤与此相似的是理雅各的翻译,他认为:“道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积极的存

士转变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其中,他的《道德经》学中的“逻各斯”(logos)。③法语的“logos”在哲学上

在之前的《道德经》西方语译本中,译者对“道”德语的“Gott”(上帝),而是选用了音译的“der Tao”,

科学,2009(2).

[8]张江芬.五四青年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世

纪桥,2015(1).

[9]**.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

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7-08-16.

[10]陈独秀.敬告青年[J].当代青年研究,1988(2).[1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

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2]**.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

日报,2019-05-01.

[13]倪邦文.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发展的启示[J].北京教育,

2009(5).

作者简介:王端藓(19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

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杨非非(1993—),男,汉族,陕西咸阳人,单位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

0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