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士家族土司韵“中牮情结”

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士家族土司韵“中牮情结”

2024-03-23 来源:乌哈旅游
g24 g 第v 期N OI .z叭 3@1 。芬 民兹研 土 司 亏 荔 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碣刻所见 士家族土司韵“中牮情结’’ 成臻铭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究 摘要:本文在明代湖广、四川、贵州行省毗邻区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对目前发现的由明代皇帝、“客家”知识精英、“客家” 官员与土司及其代办和土舍分别书写的60块金石碑刻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认为这是生者的自由书写和对死者的盖棺论 定,客观地反映了土家族土司观念、情感和意象世界在明早中晚期及南明时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展示了土家族各土司与我 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机关连的“中华情结”的聚积及变化过程。在明清易代之际,它对旧朝是“情结”,对新朝却是“症结”。基于 土司学所做的此项研究,对于客观地评价我国土司及其文化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土司学;中华情结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1—0126~13 “China Complex"0f Tujia Tusi from the Ming Dynasty Inscription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CHENG Zhen— ming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systematically the contents of the sixty stone inscriptions written by the Ming emperors,Hakka. intellectual elite,Hakka officials and Tusi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ethnic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Guizhou,Sichuan and Huguan ̄ areas in the Ming dynasty.Entering into Tnsi inner world,stone tablets not only reflect their ideas,emotion and imagery objectivel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but also show the acoumulation and changes about“China Complex”from many Tusi which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s and culture.Based on this study the writer hopes that objective evaluation about Tusi and their culture can be mad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Wuling mountain area;the Ming Dynasty;inscriptions;Tusi study;Chinese complex 个多世纪的土司研究,基本上形成一条否 定性评价道路。这些评价最初起于叛乱时期和“改 土归流”时期对土司的种种认识,评价取向无外乎 一朝前期地方大员针对土司的舆论,将土司及其政 治文化上升到全盘否定层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以前的研究纯粹依赖于官方文献,无法进入土司 的心灵世界,从而对土司的观念、情感乃意象缺乏 应有的研究。基于此,笔者以土家族土司区为个 案,也无意参加针对土司及其政治文化的价值评 是土司因循守旧、守土有余、思想反动、文化落后, 道德水准低下,等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家族 土司专题研究较大程度受到这种评价的影响,尤 z 兰 其受到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理论倾向的影响。清 呈 判,仅对目前所能见到的金石碑刻及其各层次的 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 整理与研究》(课题编号12&ZD135)、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西南边疆项目”《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课题编号 呈 三 B10007)和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化解中心与边缘冲突治国方略的递变及成效考评——以五溪地区地方势力兴衰为例j (批准文号06YB8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 _。 收稿日期:2012—12~23 罢 作者简介:成臻铭(1963一),男,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学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土司学与历史民族学硼 究。 126 NATloNALITIES R|stARcH 成臻铭: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IN口f^恰—AJ 土 武陵山片区明代土司碑刻,拟以明朝早中晚期和 南明时期历史为背景,对土司的观念世界、情感世 处破解影响明清地方政局的明代土家族土司的 差”【12】,只是逢年过节收纳食米、鸡鸭肉肘、食盐等 “节礼”u3】的鼓励工商政策,因而有的客家人仅十余 明代苗瑶族系的民族称为“苗”、“苗蛮”、“苗 司 明代土家族土司区 尊建 吾 鲁 荤 明代土家族土司活动于一卫、一州、三宣慰 司、六府地区.具体是湖广行省的施州卫、岳州、永 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贵州行省的铜仁府、思 南府、石阡府、思州府、镇远府。四川行省的重庆府 (重庆卫)、播州宣慰司等地区。这些地区是土人与 客家、苗民、峒人、仡佬、倮倮、白人等多民族交错 杂居之地,分布着巴族、汉族、苗瑶、百越和氐羌等 五个族系的民族。 明时期巴族族系的民族称为“土”、“土人”、 “土蛮”、“土夷”。具体是湖广行省辰州以北地区的 称为“土”,有“土蛮”、“土夷”之别,分别为“板椐 蛮”和“廪君种”的后嗣。其中。“土蛮”主要分布于 今永顺、保靖以及鹤峰、沿河、德江①以及恩施、利 川、咸丰、来凤、宣恩、鹤峰、长乐一带,“土夷”则分 布于今石柱一带 ②这些地方民族交错杂居明显: 永顺宣慰司是“诸峒又连汉地,苗土杂居”;[1J铜仁 一带是僚人、仡佬、洞人、苗人与土人交错杂居,嘲 那些僚人称为“蛮僚”、“夷僚”和“南客”,有“九溪 诸蛮僚”;[3】施州“民杂夷僚”; 黔江“皆夷僚所居, 故黔之民半夷”:阁酉阳和秀山“土僚号南客”③之 说。土家族土司在各民族交错杂居格局下,如同 “竿子坪长官司羁縻四十八寨苗僚”、【q‘‘五寨长官 司辖上下五寨土民”I7]一样。有效地控制着其他民 族。为了贯彻中央王朝“蛮汉分治”政策,他们设立 关隘,禁止蛮汉人口互动。如鄂西南地区,就形成 了一条由关隘连接而成的东起珍珠寨,经山寨、百 年关、渔阳关、小城寨、风火寨、红崖寨、菩提隘、梭 草关、旧关堡、野三关,西抵建始县石乳关的蛮汉 明代汉族自称“客家”。明后期,受“江西填湖 广”和“湖广填四川”移民之风影响,大量汉民从江 西、辰州、沅州迁入湖广土司区。自称“客家”。[9]明 末清初,那些“客家人”即使“居住三五十年至二、 三代者,皆自称客家”。【蛔他们最初迁人时,有的人 山搭棚居住,靠借种子为生,被称为“棚民”;④有的 则是从桃源、蒲圻、辰州等地迁来的木匠、石匠、铜 匠、铁匠、篾匠、裁缝、机匠,⑤其“技艺较土人为 , 干 , 上下十里苗地,乾州为下四里,明洪武中编当差,上 六里则从来不通声教。明初设崇山卫,施复中废,故 常以野人相摈”[1刀,“与永、保邻者,地稍辽阔,而土、 仡、熟苗杂处,不尽民村也”[1吲,“小凤凰营鸡公寨各 处,熟苗土民错杂居住,风俗与黔苗相类”㈣,“乾州 ……自厅城外西北,皆生苗寨落,边墙内民村稀少, 视苗寨仅十分之三四,杂以土人、仡佬” ,等等交织 而成的历史图景,就是明证。另外,按有无君长区 分,苗蛮之间存在差异。“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 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蛮”。口q这就是说苗蛮与生熟 苗之间是共通的,其根本区别在于苗与生苗区无土 司,而蛮与熟苗区则有土司。由于今凤凰县竿子坪、 五寨和今花垣县在明代受湖广行省保靖宣慰司直 接管控,存在多民族交错杂居局面,因而说这里绝 大部分地区为熟苗区毫不为过。 明代“峒人”和“仡佬”属于百越族系的民族。 峒人即今天的侗族,属于“僚”的一支。明朝初年, 今贵州铜仁一带的蛮僚长官司就管辖着洞民,⑥他 们在明中后期散居于贵州播州以及湖广澳溪 (口水)、辰州、沅州一带。[22】再就是仡佬,他们在明 代有“僚”、“仡僚”、“蛮僚”、“夷僚”、“南客”和“章 人”之称,正从“僚”中剥离出来,在清代甚至有了 服色上的区分。据清人描述,“永、保、三厅之间日 苗、日土蛮、日仡佬,无侄也。芷江西溪土民称之日 徭,而实为峒苗,详见明史中。思州、镇远,苗民外, 有黑仡、白仡各种,大约与泸溪下五都同俗。” 分 布于永绥、凤凰、乾州、泸溪、古丈坪等原土司区的 仡佬具有“章人”专称,④他们在“三厅五溪旧地,蛮 他们属于氐羌族系民族,分别是今天的彝族和白 族。只是我们目前无法确认明代“倮倮”在土家族 土司区的分布情况,仅知其往往与“苗”连称为“倮 倮苗”,进人了苗民“十六堂苗鬼(夔)”的祖先认同 系统,被称为“黑彝倮倮土相公”(黔首);“土人”的 土语也与“倮倮”语十分接近。至于明时期的“白 人”,他们聚居于桑植宣慰司东南部的边缘地带, 受到当时向氏土舍、舍把的控制,是南宋末年蒙古 完 ; 呈 苎 ∽t岛 'n 全 主 舌 2 至 127 NATIoHAuTlES N a-GN风臻锚:虱陵山斤匹明代 后矸刻川见工l承袄工刮朗 华情结” 平 阿笫 土 司 明代土家族土司碑刻 妻 . 兰 蚕 兰 雩 宓 z 兰 呈 苎 亮 仝 三 2 蚕 至 128 在土人与客家、苗民、峒人、仡佬、倮倮、白人 交错杂居的明代土家族地区,土司及其家庭成为 时人关注的焦点。笔者对这批涉及土司及其家庭 的60块碑刻,进行初步分析。从书写者的身份来 看.皇帝御赐或御书的有5块、“客家”知识精英书 写的有22块、“客家”官员书写的有13块、土司及其 代办和土舍题写的有2O块。那些“客家”知识精英, 均为科举中试者,有些肯定是中央和地方官员,但 我们不具备细分其“官员”身份的资料条件,因而 只能列为“客家”知识精英。从年代顺序来看,明早 期有10块、明中期有40块、明晚期有9块、南明时期 有1块。根据明史学界较为公认的分期,这里的明 早期,是指洪武、永乐、洪熙、宣德时期,具体时间 段是1368~1435年;明中期是指正统、成化、弘治、 正德、嘉靖、隆庆时期,1436~1572年;明晚期是指 万历、天启、崇祯时期,1573~1644年;南明时期相 当于清朝顺治时期和康熙元年,即1645 1662年。 之所以区分书写者的身份及书写时间,是因为这 样才能在多元文化视野之下反映土家族土司在王 朝国家的表现,以及土司受重视程度和不同历史 时期书碑之风盛行程度。 始,只是到明时期书碑之风更盛。目前发现的宋元 时期的碑刻,有湖北恩施市城郊七里坪旧州城的 南宋咸淳五年由“朐山秦伯玉”撰写的《西瓜碑》, 以及贵州遵义市元至治二年由“客家”知识精英撰 写的《杨公神道碑铭》。进入明朝以后不同身份的 人员书写了大量的土家族土司碑刻,具体是: 一是明朝历代皇帝御赐或御书的碑刻。它们 是:洪武六年御赐给卯峒军民宣抚司(今湖北省恩 施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宣抚使向贵什的《碑坊》 2座,隆庆四年御赐给卯峒军民宣抚司宣抚使向明 辅的《碑坊》1座,天启二年明熹宗御书石硅宣慰司 (今重庆市石柱县城)宣慰使秦良玉的《忠义可嘉匾 额》1块,崇祯二年御赐给容美宣抚司(今湖北省恩 施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宣抚使田楚产的《奉天诰 命碑》1块。值得注意的是,从明早期到晚期,皇帝由 御赐转为御书,足见对土家族土司的重视。 二是“客家”知识精英书写的碑刻。明早期有: 洪武年间冯咏所撰的黔东北《蛮夷司上渡记》l块, 永乐年间为施南宣抚司(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宣 恩县椒园乡水田坝村)所撰的《施南土司石刻》l 块,正统六年赵琬为贵州宣慰司书写的《司学题名 《故正斋次室淑人向氏墓志铭》,正德五年“湖广乡 进士九溪木斋乔迁”为永顺宣慰司代办彭世麟撰 写的《麦坡墓志铭》,正德十一年“戊午总晋莫诣戈 记”为永顺宣慰司自署职官撰写的《彭金墓志铭》, 嘉靖三年“在中人蒋大才、代笔引进人吕明亨”书 写的黔东北《思南白云寺舍白碑》,嘉靖三十一年 夏邦谟撰写的川东南《彭水县修城记》,万历六年 李渭撰写的黔东北《修思南府学碑记》,万历九年 帅机撰写的黔东北《重修印江县堂记》,万历十年 “郡人李替初篆盖、李培初书丹”的黔东北《修观音 阁碑记》,万历十三年鄂西《佛像题刻》(今湖北省 恩施自治州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万历四十一 年⑧吴舆俦撰写的石硅宣慰司《明马千乘墓铭》,万 历四十三年田用三撰写的黔东北《沿河洪渡(军民 禁约碑)》,万历五十二年胡执恭撰写的黔东北《平 播州颂》,万历年间陶望龄撰写的《西南平播碑 记》,万历年间的《海龙屯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 禁碑》。明晚期有:天启元年任思永撰写的黔东北 《印江文庙碑记》,李靳撰写的永顺宣慰司《翠窟晴 岚》,崇祯三年田仰撰写的黔东北《重修庙碑记》。 可见,“客家”知识精英为土司及其自署职官书写 午总晋”、“郡人”,他们有的是土司的亲戚与故旧。 三是“客家”官员书写的碑刻。明早期有:成化 十九年“赐进士及第、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修 玉牒、前翰林院学士豫章谢一夔”为播州宣慰司 (今贵州遵义市)宣慰使杨辉题跋的《跋杨辉鞔诗 碑》。明中期有:嘉靖十一年“赐进士及出身、文口 郎、翰林院皮会、武锅口匠沅福”为永顺宣慰司题 刻的《彭世麒仁房夫人墓志铭》,嘉靖未年“赐进士 出身、北京刑部主事、辰阳王世隆”为永顺宣慰司 撰写的《明故彭淑人刘氏墓志铭》,嘉靖十五年“翰 林院侍讲学士蒲圻廖道南”、“湖广巡按御史太原 张续”为永顺宣慰使彭宗舜撰书的《昭勋碑》,永顺 宣慰使彭宗舜的《中翁彭公德政碑》⑨,嘉靖二十三 年“赐进士出身、中德大夫、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副 使、前兵部车驾司员外郎、辰郡大酉王世隆”为永 顺宣慰使彭宗舜撰写的《明故怀远将军彭宗舜墓 志铭》,嘉靖四十一年“赐三品服四品带、奉正大 夫、修正LI、尹口直、文口LI、尚宝司卿、口口提督 中书事、纂修官闱惠畴”、“赐吉士第、奉正大夫、广 西按察司佥事、前刑部山西司员外熊祥”、“赐进土 第、中顺大夫、知重庆府事、前刑部郎中文封”为永 NATIONALITlES 成臻铭: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顺宣慰使彭世麒撰文、书丹、篆盖的《口阶昭毅将 进士及第、特进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建极殿大学 士、少师无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存齐徐阶”为永顺 期的有:洪武年间高罗宣抚司(今湖南恩施自治州 飞龙墓碑》,弘治年间永顺宣慰使彭世麒题写《摩 崖石刻(一)》和《摩崖石刻(二)》。明中期有:正德 土 司 学 “文林郎、知四川重庆江津县、武陵洞街陈一能天 书写《白竹山石刻》,正德三年永顺宣慰使彭世麒 全甫”为永顺宣慰司彭氏撰写的《彭氏祠堂碑》,万 题写《夕铺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三)》,正德年间 吉士、口口孙羽口”为容美宣抚使撰写的《田九龙 川等处四方、兵部侍郎、兼都察院乃佥都御使朱燮 元为湖广唐崖司征西蜀升都司佥书兼宣抚司宣抚 使覃鼎立”的《牌坊》1座,崇祯四年“文林郎、知黔 江县事戴可彦”为酉阳宣抚司(今重庆市酉阳县 城)宣抚使冉维屏撰写的《冉土司白夫人墓志》1 块。不难看出,这些官员书写者的身份从“功名”来 看,有“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及出身”、“赐进士出 夫”、“奉正大夫”、“中顺大夫”、“特进上柱国金紫 光禄大夫”、“文林郎”,从官衔来看有“礼部右侍郎 兼修玉牒”、“北京刑部主事”、“湖广巡按御史”、 “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副使、前兵部车驾司员外郎”、 “修正口、尹口直、文口口、尚宝司卿、口口提督中 书事、纂修官”、“广西按察司佥事、前刑部山西司 员外”、“知重庆府事、前刑部郎中”、“少师无太子 太师、吏部尚书”、“知四川重庆江津县”、“口科给 口中”、“北京户部郎中”、“钦差总督四川盖湖广荆 岳郧襄陕西汉中等府军务、策缓总粮饷、巡抚四川 等处地方、兵部侍郎、兼都察院乃佥都御使”、“知 黔江县事”,从学衔来看有“前翰林院学士”、“翰林 院皮会”、“翰林院侍讲学士”、“建极殿大学士”、 “翰林院庶吉士”。从籍贯来看有“豫章”、“武锅 口”、“辰阳”、“蒲圻”、“太原”、“辰郡大酉”、“存 齐”、“武陵洞街”等地的,从姓氏来看有谢氏、匠 氏、王氏、廖氏、张氏、闱氏、熊氏、文氏、徐氏、陈 至是道听途说的、氏、的是.孙氏、明中期永顺宣慰司墓碑题写规格极高,李氏、朱氏、戴氏等姓氏。特别值得一提 归流后土司后嗣的非现场的间接性追述有着本质 至如彭 世麒墓的撰文、书丹和篆盖,彭宗舜墓碑的撰与 书。撰 均为高官:彭翼南墓碑则由吏部尚书徐阶亲自 其家庭,。, :苎 墨 拿 族土司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 ,明朝中晚期的土家 望 妻 四是土司及其代办和土舍题写的碑刻。 。明早 靖二年永顺宣慰司致仕宣慰使彭世麒及其弟彭世 历十二年由“湖广永顺等处军事宣慰使司、署理印 务前任宣慰使、钦升云南右布政使彭翼南正嫡彭 氏”手书的、督工舍把7人、管工班头1人、石匠1人 立的《翼南牌坊》,万历十五年永顺宣慰使彭元锦 书写、铸造的《铜炉铭》和《铜钟铭》,万历三十六年 大田所正千户“孝男蒋三善、策、畏”题刻的《覃氏 墓志》,万历三十六年“湖广施州卫大田军民所世 分别由“印官田夫人”、“峒主覃文杰同男覃文仲” 题刻的《唐崖土司城石马》。明晚期有:崇祯三年庚 午岁唐崖宣抚司“孝男印官覃宗尧”书写的《唐崖 土司城田氏夫人墓碑》,崇祯十五年壬午岁“孝男 世袭宣慰马万年万春”所立的《秦良玉子马祥麟墓 碑》。南明时期的有:清顺治五年书写《明上柱国光 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官兵挂镇东将军 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联。 这类碑刻和摩崖石刻的书写反映了明代土家族土 司本身受到的儒化教育水平,就水平而言,明朝早 中期永顺宣慰司最高,明万历以后、南明时期乃至 清康雍时期,容美宣慰司后来居上。 总之,这批金石碑刻的原始内容是四类人群 多元文化视野之下的对明代土家族土司最为直接 的、现场的、近距离的观察与描述的结果,它与清 代前期封疆大吏众口一词的、非现场的、间接的甚 远距离的观察与叙说,以及改土 主区别。这是明代不同政治阶层聚焦于土家族土司 多视角的观察,还原了一个个客观真实的土司及 包括他们的观念、情感与意象等。 三、“ 明早期土家族土司 明早期,土家族土司的观念主要由道德观念、。’ 一 : 。  完 ;  云  嚣 善 三重茎  _-  129 土 司 宠 兰 z 呈 苎 -.-——4 全三宝  妻  极其愁 妻 蕃 至 l30 NATloNALlTIES cH口-^恰HA立“忠勇绝伦坊”和“忠勤独著坊”两座碑坊,闭以强 之备”的道理,因而蛮夷司禁止“舟子利往来之繁 人,索钱无算,行者苦之”行为发生, 试图推行“仁 政”。成化十九年“缙绅士夫”《跋杨辉鞔诗碑》描 述,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杨辉“自弱冠袭父职,累 受命征剿叛寇,兵所至如破竹,无或敢婴其锋,甚 至有闻风归附,兵不血刃而境土以宁者,此其于武 咏,得唐人音响。大书行草书,皆道劲可爱,此其于 文学也甚工。蚤失怙,事母夫人,恪尽礼意,此其共 子职也甚孝。处宗族,和而有礼;抚卑幼,慈而有 恕;治兵民,威而不猛,此其待人也甚恕。独居燕 处,亦必以礼自防,而不肯少涉嬉慢,此其持已也 甚严。修学校,延明师,以教育人才,而致文风日盛 于前,此其崇儒术也甚至。输粟数千石以饱边戌, 而荷朝廷旌异之典,比入觐,诏陪庆成宴于奉天 殿,赐一品章服及金币诸物,此其获上之优待也甚 厚。年财四十有一,即抗章求退,而替其职于其子, 此其视功名也甚薄。虽在休致中,边陲有警,必诏 君督兵讨平,此其见倚任于朝廷也甚重。若君,而 人不可谓文武才行之兼资者欤?” 正因为此,形成 了缙绅士夫“模仿古《薤露》、《蒿里》之作”的哀鞔 旧诗体反映深远的文化传承以及 (二)在勇争第一与寄情山水之间突显人生价 . 蜜.陲 密甚 止 戚臻铭:氏陵山片 明代岔石砰刻所见土豕碾土司的甲毕 情结”隋结  明早期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意象,有多种来源, 记》描述,“贵州,古为南荒,椎髻卉裳之俗。虽唐虞 三代之治,不能覃被。汉唐宋以来,不过羁縻而已。 逮我国家,列圣相承,声教所暨。无间远迩,其人始 循礼制,称臣奉贡”。 礼有家礼国礼之分。这就道 出了“中华”之本义是“列圣相承”,继承圣人遗教, 中华之邦是“声教所暨”、“循礼制”的国家,同时强 总之,明早期的土司观念包括孝忠礼恕的道 德内容、勇勤仁工严至重的政治内容和厚薄的经 济内容,情感包括争第一和将政事处理寄情于山 水之中的价值感,意象为“列圣相承”、“声教所 暨”、“循礼制”。这显然是中华传统的观念、情感与 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明早期的“中华情结”。土家 族土司“中华情结”的初步形成.与明早期对土司 大力推行儒化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据《大明一统 志》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诏令“诸土 司皆立县学……培养土官及其子弟习文化”。弘治 十四年,明孝宗发出诏令,要求“土司应袭子弟,悉 令人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 不准承 袭。”这些有关儒化教育的硬性规定将应袭土舍引 入了学校,使之在观念、情感与意象方面发生改 四、■ 明中期土家族土司 1。十。闩钥刚仪瓜 NATIoNALlT强s 成臻铭: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象世界较之于明早期更为丰富,形成强劲有力的 “中华情结”。 (一)形成了传统政治道德观念系统 在明中期土家族土司的观念世界里,从类型 上看,道德观念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土司的,还 ||葛 事,故以家政使总之。不惟治其门内.又助侯亲贤 友善,及诸发号施令多所裨益。侯性傲刚严。每俟 颜色进谏日:‘世事无穷。火阴有限。此细微。尔何 足过劳如是耶?’故临政时常使人观之,惟恐伤于 侯而患及下也。侯性好书画,集之者充栋。向皆能 土 习 有土司夫人、土舍、土司代办、土司管家以及土司 宗族的。除道德观念外,经济观念、法制观念的内 容也十分丰富。土家族土司的观念世界,对于解读 土司之所以持续八百年、在明清易代之际追随南 保藏之。侯治颗砂别墅,向指画,多合意。尝得九连 环,多未及解,向辄解之,能复连。其陪若此,真不 多闻也。侯尝节奉王命,若弘治五年有施州银山岭 之征,六年有贵州都请之征,加年有靖州及普安之 亏 石并 明政权、不与他们在清初认为的“乱臣贼子”清朝 和农民军为伍,无疑是极有帮助的。 第一,土司夫人的道德观念。从正德元年到嘉 靖末年,以永顺宣慰司为代表的土家族土司之所 以能够“勿以私家为重”、“力报家国恩,以保先 业”、“精忠报国”,是因为土司夫人的德行。这些土 司家庭的夫人群体,具有“仁(贤)礼惠雅孝节勤 和”道德观念。具体而言,永顺宣慰司“家政”向凤 英以包括惠勤雅贤在内的“仁惠”著称,淑人向授 契注重信守孝礼节,仁房夫人彭德英重视礼贤仁 节,淑人刘氏注重礼孝节。 正德元年.“客家”官员围惠畴在为宣慰使彭 世麒的长房“清房”、淑人向凤英书写的墓志铭中, 道出催人泪下的土司夫人的道德形象。他说“永顺 宣慰使彭候天祥,尝以文墨通予。今年仲春,忽遣 冠带头目乔永福以手状告予日:‘世麒长子明辅之 母向氏字凤英者,于弘治十八年乙丑仲冬月十四 日寅时.不幸以疾卒于室,卜正德丙寅十二月二十 二日附葬失莹之侧。敢借重一言以志墓’。按来状, 向氏号清房者。腊惹洞长官向源之伯女也,年十五 归于侯。其归也,以清房父祖乃侯姑祖之脉,侯之 祖源突清房姑祖之子,以姻缔亲,续世之好也。向 性聪慧。知妇人法度,事侯甚得其礼,事侯母心色 备至,有男子之所难者,故侯亦甚重之爱之。大凡 妇人得夫君者。必乘其私之陈进谗行妒,鲜不傲上 凌下以专宠。向氏独不然,所以与仁房彭氏德英者 惟重.自静房彭氏銮英、宝房彭氏彦英、壮房覃氏 贵英而下姬氏若干人,成怀其恩惠,举无怨言。尝 有忌之者。向知之,略不介意,而待之如常。侯知其 素有量。姑试之,日:‘某忌女有言如是,女可忍 乎?’向但敛手关立,声气平咏,卒无一言警之者。 于是群小敬服日加。侯诸生男女共二十有四,…… 向能受之教之如已出:有读书者.向躬为指画,百 方以佐其勤。向幼未及女学,又非出庭训,其子所 读诗词歌赋,闻说即了大意。如《灵溪名例注》一 书。闻讲颇久。辄人能成诵赏晚。至于辨珍玩、识奇 货。虽老于游历者或无以过,岂得于天分然乎?向 性清雅,其闺奁器具井井入人意,故名之曰‘清 房’,所以纪其实也。勤能工巧,精于女织,又善处 征,十七年有广西思恩之征。每频行。向拳拳以公 义,劝侯勿以私家为重。侯征恩恩时,行逝柳州,欲 一诗稿,且念方恨忘于家也。忽报家书至,发视之, 启积而妙合。有如此者。侯征回,病于劳,向竭力视 疾,日夜左右,汤药不亲尝不进,不理容色者旬日。 侯病已,向卒以勤劳臻疾又不忍使侯知之,尤力疾 侍侯,燕会后,不自矜持,日见赢瘠,遂伏枕二月。 侯多方救治,竞不起痊,与侯诀日:‘愿夫君为氏事 慎节圣心,事吾老姑,力报家国恩,以保先业。妾自 恨命薄,不能百年侍巾栉’。语毕,涕泗横下,有顷 而逝。视其始,生于成化丁酉三月初十申时,实得 年二十九。于戏痛哉!先是,弘治丙辰以侯受诰封, 向因让于彭,且日‘我虽总家政,而彭宽,失于我。 此人伦也。’故彭受冠佩,而向益有贤声。今年,侯 以宿疾作不能供职,请于朝。适彭无子,以向之子 明辅当司职。则身虽让封于前,其子则受荫也,又 尝进其来使。而审之,佥拜且泣日:‘数司民黎被吾 夫人之仁惠也众也,口莫能声其多,而状之所陈特 其既焉者。故讣闻日,远近部落奔走号哭,声震于 林木,茕然如丧考妣,哀声至今不绝。况吾主在董 时,绰有贤异,宗族拜部下大姓皆叹其配,及夫人 入门,仅见其言动有法,豁达无与,泣者内外成喷 喷,警喜日:此善配也,此善配也’。”@不难看出,土 司夫人的知书达礼、深明大义、孝敬老姑、相夫教 子、“内助之有贤也”、与各房及远近部落关系和谐 的“仁惠”形象,被突显出来。 正德二年题刻的《故正斋次室淑人向氏墓志 铭》,讲述了桑植安抚使向宽与彭吕之女、宣慰使 彭显英次室、淑人向授契的故事。向授契“自幼颖 秀,志趣不凡,父母重之。年甫十三,归先宣使正 斋、彭公次室。氏雄幼而谋望老成,奉盎馈之余尤 能孝礼大人,群居诸姬间,一处阜和,少不拂逆其 意。百凡使国中揽活,正斋马口尤深。弘治庚戌,正 斋即世,氏才三十。诸后亲讽以更节,氏噬指,流血 起天誓,只身为彭氏思此生足矣,讽者渐退。自是 静居一室,寡谈接,无故不越问。今宣使思斋虽奉 养备至,阜安其心而霜居一十八年,凛然一节,则 又出于天性,而非人力可作者,宜其为闽门之表表 也。”⑩向氏只是小妾,却注重和好各房妻妾关系, 究 z 兰 呈 三 爱 帚 蠹 三 Z Z 宝 呈 _- 131 土 ii) 亏 石并 究 ; 言 = 暑 rrl ∞乃 冤 m 全 ; 呈 舌 至 132 NATtONALrrlES -NQING而且为死去的土司守节终生,从而赢得“佼美向 氏,懿德塞仪,佐理内政”的好评。 嘉靖十一年题刻的《仁房夫人墓志铭》,讲述 仁房夫人彭德英重视礼贤仁节的故事,说“彭侯甫 冠,以礼聘娶两江口长官彭胜祖次女。年十三,归 事彭门。事上以道,御下以恩,柔而不失之施。慎而 不失之矫。及侍奉诰封太老夫人,亲膳问安,虔恭 寅畏,虽寒暑不易其节。太老夫人孀居时,悲慕俞 节。夫人彭氏劝思垒东创莞庄,西创摆以庄,性杀, 核旅游,亲执筐稆,以供游客。有以慰亲之欢,妯娌 间未尝有口毫厚薄,日斯,日端,日信,日兰,日保, 房辈咸乐,兴德而称慕之。凡综理干务,井井有条。 彭侯累承檄命,精忠报国,亦夫人有以相之,可谓 贤矣乎。噫,思垒以仁房命之者,所以表其德也。” @这表明仁房夫人在治家及充当土司贤内助方面, 极尽仁礼贤。 嘉靖末年的《淑人刘氏墓志铭》记载,“永顺彭 慰使天祥,家法甚严,内口不出于外。……日:‘是 女他日得婿,必近乘龙真夫人之相也’。父母甚钟 爱之。弘治甲寅岁,天祥始问名而纳采焉。既而归 彭门,事姑有孝行。每修馈食,必极甘昔精洁,否则 不敢进奉也。其事天祥也,无时元处而不敬戒,常 自言日:‘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性,之汝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妾敢不敬戒百违我夫子乎’。尤谦早 以礼,元嫡人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嫡未之 云则弗人、弗坐、弗食口。至于蛭娣,尤能容蓄,而 无嫉妒。其于口使口贱口,能周恤,非怙终所犯而 轻詈责笞辱也。天祥服官政二十余年,其朝夕侍巾 栉,示尝少懈。其退食,自公每撰,具未尝违误。天 祥七年征讨口口,衣裳备粳粮款甲胄韦亏矣,而罔 不书口口力。今天祥致政又二十余年,其侍休暇亦 可谓能尽妇职矣。”@刘淑人是彭世麒的三夫人,既 讲妇德又尽妇职,在礼孝节方面尤其突出。 第二,土司代办具有孝恭义礼和等道德观念。 正德五年,土司代办彭世麟去世,之后有人对他 “盖棺论定”,认为他“自幼实纯,天资过人。比长, 粗小涉猎经史。正德庚午辛未岁,代司事,同目把 彭朝、张虎、彭尚勇、彭胜等领兵征讨Jil陕、河南、 湖贵诸丑,与树大功。孝于亲,恭于兄,安于义分, 接往来士大夫以礼,处土著舍目以和,凡公门庶务 罔不协力赞襄,事事就绪。上下咸知其为人,所以 不负为今致仕使君、钦授龙虎将军、上护军、大兄 恩斋公钟爱,荐至之难弟也。矧其为人慕道德、尚 修养,居常以山水钓弋为娱,诗酒琴棋自遣,虽生 膏梁,而能脱去纨绮之气,遇饥寒者辄周济之,见 罹罪者辄申救之,无问贤愚皆知其德。”【3J]这就是 说,土司代办不仅具备“孝恭义礼和”等道德修养, 而且在理政方面具有土司彭世麒的风范。 风臻铭:式陵山片 武陵山片一坪刻所见土豕族土刮的的“中华情结” 甲华惰轱第三,土司管家被称为“仁者”。正德十一年, “总晋”莫诣戈在彭金墓志铭中,称彭金为“仁者”, 说彭金“生于砚台。及长,上相有托,举以管家。”艇 “仁者”之说,可能与土司家庭的“学仁教育”有关。 第四,土司的综合观念。与明早期比较,明中 期土司不仅具有政治、道德与经济的综合观念,而 且更有法制观念。其道德观念是“忠、孝义、礼”,政 治观念是“勇、勤、和、威德”,经济观念是“轻财乐 施”,法制观念是奉行“祖宗之法”。 彭宗舜以“忠孝”和继承“祖宗之法”见长。嘉 靖二十三年彭宗舜死后,其父彭明辅派人请与宗 舜有“有师生之谊”的王世隆撰写铭文。王世隆写 道:“氏中朝大夫,若东白白沙、东山其泉、阳明士 生、闻山高吾、云巢诸名,公皆是礼厚币以求教,故 一方典章文物,丕变庶口中,旧思察之力也 …… 余未岁.田州叛,上命阳明公率师征之.得轩与君 适以师隶帐下,口口太守,人廿更出迭,入讲明良 之学,盖闻所未闻。口此班师,阳明公火诗送之. 日:‘口口彭宗舜,生多战功,徒亲心已孝,报国音 补志。’故君问字于余,余得字之日:‘子孝而署其 所居之室,日忠轩盖志之也。’君拜,受命唯谨。嘉 靖口,母得轩以疾,上允讫休,部为题诗口口,上可 之。遂早君嗣职,寻以田州功,受口口赏,邦文荣 之。嘉靖辛丑,九庙灾征才于楚蜀,君献大木二十 章。……嘉靖癸卯,镇竿夷龙求儿寺寇抄为患.上 遣大臣乎之,檄君帅师,兴般相拒,凡百日,卒擒首 恶献之,然亦劳备甚矣。捷闻,天子赏之,君遂以疾 终于家。……呜乎!君果弗寿已乎?然生死常理. 苟为人臣为人子,有以孝于家而忠于国,爱民 与 士信则生,生之理得矣,而何寿夭之足计耶?惟其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则日富、臼贵、日老且不 死。政如浮云、泡影、槁木、顽石等耳,向足为把玩 耶?……生子男三人女一人,长翼云当嗣职,余议 谓:翼云年少而有美质,当使之,从师力学而又日 供侍其祖得轩君膝下,以沿习政体。”⑩可见。彭宗 舜善于向名士学习,继承“祖宗之法”,养成了“忠、 孝”道德 彭翼南具备勤义礼和孝忠“六德”。隆庆二年, 吏部尚书徐阶为永顺宣慰使彭翼南撰写《墓志 铭》,说“余初阳明先生游,闲论天下世族贵盛而悠 远者,先生因及永顺彭氏可以当之。余日:‘何征?’ 先生日:‘迩者两役思、田,宣慰世麒、明辅、宗舜_一 世咸征,及和门,日待讲宅,吾见其敏而勤、富而 义、贵而礼、严而和、入而孝、出而忠。夫学莫贵乎 勤,利莫先于义,接人莫急于礼,驭众莫要于和.立 身切于孝,报国莫大于忠。彭氏世有六德,恶得不 贵盛而悠远乎?”’按“六德”标准,徐阶评价了彭翼 南的一生。他认为彭翼南“儿时性颖敏,举动不凡: NATloNALlT幢S 成臻铭: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INaI异量SE^只CH NGHAJ 及少长,务学不倦,喜诵诗评史,延巨儒为师友,资 如东廓、念奄、则远、宗之、道林、华峰,皆及门受 学,刊阳明《遵诲诸集》以思贤,修司志、家谱诸书 以传后,他如"3路群贤曾侍侧者,罔不师法之,故 -多闻见,而不富学识,非敏而勤者乎?席祖父丰盈 场,强盛而不侮邻,封不钤民庶。凡送迎,出予必 裕,故士夫工贾胥得其欢心。军中饷犒,靡不分给, 故士卒用命而所过不扰。广积布粟以赈饥寒,大施 财木以修学梵.自备资粮采进大木,助建朝殿,直 府,但某些土家族土司却具有“轻财乐施”的经济 观念。嘉靖二年仲秋,永顺宣慰司致仕宣慰彭世麒 率领三十余名土司官员来到其400余处庄田之一 处的钟灵山一带(今永顺县龙寨乡把竹河村),“收 粟l万秤”。⑩土家族土司固然权倾一世富甲一方, 但有的却具有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彭世麒本人, 就是“倜傥好义,轻财乐施”的土司。@ 明代土家族具有法制观念。这种观念是通过 “祖宗之法”的继承方式,达到地方安全稳定的目 土 拟万金。至于自奉饮馔,未尝兼味,衣服不着锦绮, 仪从惟尚简朴。尝获贼中关姬,督臣以充赏,侯即 沉之江,其不心骄贵而迩声色。每如此,非富而义 者乎?自继职加封,略无毫发骄肆态,和易以混俗, 钤退以容物,敬慎以事上,温恭以下贤。士无显晦, 问聘咸勤。宾无少长,款待必厚。间有不得于人,纵 面毁,无温色。非贵而礼者若是乎?遇群下必庄必 厉,居常则统纪有规,行师则部伍不紊,然其色威 不猛,令肃而宽。虽圉卒仆夫,待若家人父子。故民 聚不散。睦而不乖,鸡犬相闻,远近悦服。卒之日, 众若丧厥考妣。非严而和者能然乎?侯早失怙,鞠 于大父。大父得轩,余同门有道叟也,侯亦步亦趋, 一语一默惟大父是效,政治禀命不敢行,人非旧役 不敢任.晨昏之省,膳疾之侍,必亲必敬。及事孀 母.成亦如之。族尊长必加礼敬,卑幼多周恤之。若 曰:此一吾父子.一体亲也,何如其孝耶?侯十九莅 事,次年东征,其平望驿、王江泾、秋母亭、陆泾坝、 胥口之大战,每身先士卒,多擒斩功,及寇复入,侯 整旅栽征.遂收平湖全捷,徐海授首,贼众靡有孑 遗。至今岛夷绝迹,不敢为东南患者,皆侯之力。抚 管镇竿。叛苗不复出没;征剿支罗土寇,黄中率服 归降。除施散之暴侵,拯J11湖之水火,察管内疾苦 而向之.流移悉复均户口粮税而昔之,甫欠尽完。 至朝觐贡献.岁无后期。故历任十三年,而膺钦奖 宠锡者.五部院旌奖者三十,或进昭毅将军武阶, 或升参政、布政文秩者,胥侯敷工之所致也,又何 其忠耶?夫集众善,备是六德,能率乃祖攸行,为昭 代勋阀.宜其福享贵盛而寿获悠远也。”口2】可见,心 学家王阳明和吏部尚书徐阶的“六德”标准,核心 就是中华儒家传统中的于家尽孝和于国尽忠。由 于永顺彭氏看重“六德”,因而成为“天下世族贵盛 而悠远者”。 隆庆四年,卯峒安抚使向明辅荣获“忠勇勤劳坊” 向明辅和马千乘以“忠勇勤”和“威德”见称。 碑坊。_33】这表明,明中期的朝廷仍然强调土司的“忠 勇勤”道德和治家理政观念。万历四十一年,石硅 宣抚使马千乘短短64字的墓志铭中,有“将军威 德”句,[34]概括了马氏“于国有威、于民有德”的一 生。土司作为朝廷命官,其政府是自筹经费的政 的。前述彭宗舜是如此,这里的彭明辅以及沿河洪 渡军民也是如此。永顺宣慰使彭明辅理政,颇得其 父彭世麒的风范。他“深沉简重,雅好文学,所接器 端太正,士不接容口,尚扉鹿面,惟日以宽惠,抚绥 其臣民以无事,地方安之。盖思口既作于前,而得 轩惟有惟静以守之,迄张操纵之体,当如是也。 ……盖得轩仁厚者,成好贤礼士,百姓安之。苟多 历年所以待其孙以成,不为彭氏之福,而边徼得 人,惟藩惟垣,国家亦胥赖焉。”④为了严禁因汉人 拐卖人口导致夷人抢掳汉族人畜的地方安全事件 发生,万历四十三年,沿河洪渡刻石强调“蛮汉分 治”政策。刻石规定:“一、汉人人夷勾引夷人人汉, 酿起边衅,危害地方者,一律处斩;二、将汉人诱拐 人夷转卖者,一律发边充军。汉人人夷,律有明禁。 或逆命奸携家投夷,或本城汉人假借人夷生意。担 挑货物为名,逆谋诱骗消息,探听往来缙绅商贾, 携掠人畜,以致道路断绝,地方凋残,皆由此辈诱 夷出去所为。今后,各该有司、府管,凡遇通夷关隘 及夷贼出游,严加盘诘。”[351这就道出了中华传统 “蛮汉分治”政策推行缘由与目的。 第五,土司宗族的“忠孝”道德观念。万历十九 年,永顺宣慰司《彭氏祠堂碑》历数彭氏勋业,表达 了其“孝思于不匮”,“朝廷待开国元勋,生则侯封, 死亦庙食,所以劝忠也”,“不失忠臣孝子之至情”, “睦邻仁族以结人心,由是可以兴孝”,“以忠孝殉 国,今候以忠孝承先”道德观念。 (二)价值感与道德感多重交织 明中期土家族土司的情感世界也较明早期的 丰富。它不仅具有价值感,而且具有道德感。 土司及其自署职官的价值感,在钟情中华山 水、超脱理政、世秉忠顺、争“正统”、讲究“门当户 对”以及力求矢志不渝地“保国”之中得以突显。正 妹妹泛舟夕铺(今永顺县麻岔乡上河村),留下还 德三年,宣慰使彭世麒与其外嫁到酉阳宣抚司的 能反映司河水上涨幅度的摩崖石刻。刻石记载, “正德三年,余与嫁酉司妹同游。时水泛,故记。”③ 彭世麒之所在以军政之余能享受闲逸的田园诗一 般的生活,是因其将内政事务委之于其弟、土司代 办彭世麟,这也给彭世麟增添了烦恼。正德年间, 勿 2 兰 呈 兰 —-g;-.4  帚 "∽i豸 rl ow- 三 2 至 l33 土 司 究 至 石 至 三 安 § 三 曼 善 至 134 NATIoMALITlES N a 晚年的彭世麟与土司慕宾“二川彭飞”、“小崖胡 静”等人在爽岩洞窟里,一度享受醉仙式的逍遥生 活,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古洞爽开处,藏春别有天, 百壶酬胜尝,一笑了清缘,偶与仙人游,邀我洞中 宿.夜久月明孤,风吹岩下竹”的刻石。∞土司日常 生活的洒脱与其走上战场,判若两人。嘉靖十五 年 彭世麒之孙、宣慰使彭宗舜与族舍亲彭九龄等 一起.“世秉忠顺”,“以夷攻夷”,激战宁乡大伪山, 成功平定叛乱,【轫对永顺土兵的勇争“第一”进行实 际行动的诠释。万历十二年,宣慰使彭翼南之子彭 永年建造“翼南牌坊”,上刻据说是彭翼南生前所 书“子孙永享”四字,以强化彭翼南“正嫡彭氏”地 位的不可动摇,@体现了土司强烈的“正统”意识。 万历三十六年,唐崖司覃氏和施南宣抚司属司忠 路安抚司覃氏,分别将女子嫁给施州卫大田所正 千户田f-][381和正千户蒋宏为妻㈣。这是“门当户对” 观念支配下的跨民族的“等级内婚”行为,打破了 “蛮汉分治”的局限。万历三十九年,容美宣抚司 《田九龙墓墓志》叙述田九龙“壮年缵宣抚职,夙常 为国征讨,大树奇勋,实为天朝倚重,屡膺当途,旌 奖为西南之保障也。接……公生平一无他好,惟喜 ……六经……而好贤下士,卓有孟尝君风。”[4ol这反 映了土司正统意识向土司自我中心意识的转化。 万历后期,播州宣慰司坚决贯彻朝廷的“蛮汉分 治”政策。其“侯国”被治理得如铁桶一般。在《严禁 碑》碑文中,海龙屯骠骑将军借用《易经》中的话, 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吾先侯得之矣。今重缉之, 以为子孙万代之基,保国之根本耳。然其地险要, 非得其人则不可使守也……各给年貌号牌,稽考 内无出关字样。倘如解取物件,或或告假下囤,赴 总管厅乞牒照验,方许放行。其运送口粮帮户,给 有年貌号票,各带在身,执照进出”。 这说明土司 称其领地为“侯国”,称设关严查为“保国”。然而, 其矢志不渝“保国”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了“侯国” 的消失。万历年间,朝廷调四川播州宣慰使杨应龙 征辽,但随即改变主意,结果使生性多疑的杨应龙 以为自已犯下罪行.转而起兵反明。平播之役后, 一些“客家”知识精英却历数平播诸将的神勇以及 杨应龙的罪有应得。在万历五十二年的刻石中,作 者胡执恭从“君/臣/国”角度讨论了中央、地方和家 族村社关系的处理,认为“有德有威,惟用之宜,匪 曰利之”.“君归臣功,臣赖国灵”。㈣陶望龄甚至认 为,杨应龙叛乱蓄谋已久,“天栎姻党,遂延田亡黎七 姓五司”.万历帝“令吏召应龙置对,逋佚抵嫂,未 竟厥理.用反戈于白石。”【43]笔者认为,这些评价固 然有其道理,但同时也忽略了土司对“蛮汉分治” 政策的认真贯彻以及朝廷的调兵无方。 明中期土家族土司的道德感,通过报“四重深 风精铂:氏阪 ^盥明代虿 袭¨明见I誉秩I口J驯 司的“中华情结” 平。 珀 恩”以及景仰诸夏英雄得以体现。嘉靖十年岁次辛 卯,湖广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的道教信士、宣慰 司衙门各位官员一起铸造了祖师殿的“雄狮抱 钟”,铸文表达了他们心怀道日、皇图、法轮、帝道 等“四重深恩”。“上愿:皇风清穆,圣寿长更;祁:官 长安荣,封疆永固;不父:众信均使,康宁俗美,岁 丰民安,物阜谨意”,他们期望“道日增辉”、“皇图 永固”、“法轮常转”、“帝道遐昌”,认为“四重深恩 未报,没齿难忘”。@这显然是一种期望国家安全、 稳定和繁荣的集体情感。万历i十九年辛亥岁春 夏,唐崖土司印官田夫人和“峒主覃杰同男覃文 仲”,分别为张飞庙建造石马, 以表达对诸夏英雄 的景仰之情。这些均表达了爱我中华的深厚情感。 (三)形成了身家国命运与宗教关连的意象世 界 明中期的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意象,更多的是 现实世界与宗教世界的关连,他们往往将个人命 运、集体命运与国家命运有机联系起来,从中获得 合理的解释。这里有间接的意象,但更多的是直接 的意象。正德元年,土司代办彭世麟作《观音阁铜 钟铭》,以一个崇佛者的心态描写扣钟的玄妙感 觉,表达自已“晨昏之节,永惟茂功”心愿,期望永 顺宣慰司在晨昏交替之际建立“功勋”。@正德年间 的《白山石刻竹》表达了宣慰使彭世麒第十二子彭 明道归隐山林后的心态,反映出其悟透宇宙万物 的超脱心境。彭明道在刻石中写道,“泰山之固,盘 石之坚,月楼为记,万古千年。山川共老,日月同 悠,子修隐迹,不计春秋。崔巍翠壁,脉承昆仑,青 葱郁郁,不磨天成,志士住此,十二彭君,以言其 父,龙虎将军,月楼其号,明道其名,万代之后,瞻 仰斯铭。楚山之祖,福石之宗,岿式峙立,翕然相 从,上摩霄汉,下瞰溪流,前张后拥,中为月楼,子 修高隐,明道成仙,何斯名贤,十二洞天。”[451这也是 失意土舍对怀才不遇的现实抗争。然而回归现实 世界,却是强调“学仁”与讲求“忠爱”。万历六年戊 寅岁的刻石显示,思南府学原为“宣慰氏旧居”,隆 庆辛未辟为思南府学,设置“明伦堂”,强化“孔学, 学仁也”之教育宗旨。[461万历九年辛已岁所刻碑文, 说“印江县邛土司,《郡志》莫详其始。孝皇御极之 七载,始更置邑,迄今凡百把祀矣。……万历辛已 夏,莫令奉今上命莅印。甫旬日值大雨,河水泛滥 田稼。令斋居,遍祷邑中神,水消落。令巡行四野. 验冲伤漂没者,状白当辖。当辖动心,慨然欲题诺 蠲民祖,终成厥功矣。堂正厦三间,额其中日‘忠 爱’。前为揖厅,间加之。后旁为耳房,左右各一间 中为扰道接川堂。堂前后各一间,堂中置库房一 间,迤东置粮仓。南北相面各三间,中为厅一间, 门为牙墙。邑院后并左右关为周遭通道。四城增重 成臻铭: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NArJoM^1.门-J量S RESEARcH INQINGHAI 门,设刺板上下。街内外并置栅扃,锁严而启闭时, 百祀来邑治,犁然整、焕然新诸班就绪者,不可胜 纪。” 这就是说印江土司衙署虽标榜“忠爱”,但却 要在非常时期依赖佛道之中的“邑中神”的力量弥 抚按,频顾于道府,诸侯莫不期以魂交黄帝而梦接 安期。……既自播乱以后,传闻四方,往来朝觐人 稀,非复旧盛,倘亦佛老运数之厄使然。……蒙钦 命抚按道府各衙门作兴允议,然而山连四府,当与 土 司 能是土司城宗教建筑的大量兴建。万历十年的《修 各方僧道、各府官长、各司土官、各洞里老、平民人 学 南。逶迤而北。鹭州浮江,与鱼峡上下相望,相为首 处群众之间,甲舍城堞皆在下目,一云奇览也。” 显然,宣慰司祝寿之所观音阁周边的风水形胜,直 接激化了时人的山水意象。万历十三年,唐崖司留 下“此处系观音庙”的佛像题刻。 万历十五年,永 顺宣慰使彭元锦分别在铜炉、铜钟之上铸刻铭文。 他在《铜炉铭》中,祁求祝融氏“惠我”、“少惠以 成”,保佑老司城,“永荫佳城”。@在“铜钟铭”中,他 提及一个奇梦。“梦帝赐予以大刀红马”、“又蒙神 节降护持”、“又蒙赐予子嗣”。由于现实中他多次 征战胜利且老年得子,因而他对“神武”、“帝”、 “神”、“圣帝”深信不疑,祈求天神“镇我边庭,时和 岁利,亿万斯年,彭氏永祀”。 可见,在现实与宗教 彼岸世界、土家族彭氏与黄帝之系祝融氏、“帝”、 “神”、“圣帝”的关连中,宣慰使彭元锦形成了玄妙 区之间有所表现妻竺 苎 内_ , 享 童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岁,户部郎中 李之彦题写印江梵净山金顶刻石,首次记录了梵 净山佛教盛典。这次参加梵净山佛教盛典人物,既 有太后娘娘李、太府太师常乐、太监、国子监、礼 部、户部、钦差巡抚贵州军门、巡按监察御使、钦差 总镇都督、贵州布政使司、钦差分巡抚苗道、铜仁 府、思州府、石阡府、思南府各官员,又有钦差平头 守备、印江守备、印江知县、铜仁知县、赐进士乡 官、朗溪司、提溪司、乌罗司、平头司、省溪司、平头 把总、界牌把总、凯胜把总、凯文把总、滑石营把 总、举人、各寺庙的“法徒”和“化主”、应天府居士、 信善、头目。在刻石中,李之彦描述道:“有古佛道 场名日‘梵净山’者。则又天下众名岳之宗也。旧说 者以弥勒、释迦二祖分管世界,用金刀劈破红云 顶.于是一山分为二山。是山也者。上之穹隆接天, 而三十三天不为玄渺:下之厚重住地,而九十九凉 不为幽蠼。……至若九十九溪一溪不知之说,尤见 此山之广大。……盖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奔趋, 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 新。久已臣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均于 界。”【5l】这表明梵净山的中国本土化佛教在儒释道 一起,并形成更为恢宏的中华意象。 总之,与明早期比较,明中期土家族土司的观 念世界更为丰富多彩,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尤为 突出。尤其是道德观念涉及的人物之众和体现的 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绝后的。土家族土司的情感世 界也更丰富,他们在钟情中华山水、超脱理政、世 秉忠顺、争“正统”、讲究“门当户对”、矢志不渝地 “保国”、报“四重深恩”以及景仰诸夏英雄的过程 中流露了复杂的真情实感。他们在现实世界与宗 教世界的关连中,形成了从个人命运、集体命运与 国家命运有机关连的系统而宏大的中华意象。这 些观念、情感与意象的交织,已经完全扭成了难以 解开、无法割断的“中华情结”。这个结,对明朝是 “情结”,但对后来的清朝就是一个“症结”。 五、‘一 :明晚期及南明时期土家族土司  , 。一 一~一~ 蔓 …一 明晚期及南明时期,土家族土司金石碑刻的 数量急剧减少,内容简单。从碑刻内容看,更多的 涉及到以川东南为首的土司夫人的勋绩,土司男 人差不多已缩居后台。 (一_)‘‘中华观念”的变化 明晚期及南明时期土司夫人与土司的观念世 界,基本为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也不乏经济观 念。其道德观念主要体现忠仁义恭(礼)孝,政治观 念体现勤廉威,经济观念体现勤俭。 就土司夫人而言,其观念世界包括忠义恭 (礼)的道德成份和勤俭的经济成分。天启二年,天 启帝亲自书赠“忠义可嘉”匾额送给石硅女宣慰使 秦良玉,【5z1以表彰其忠义。崇祯二年,也对家内充当 “贤内助”的土司夫人也进行了表彰。《奉天诰命 碑》称,“尔向氏,乃湖广容美宣抚使司宣抚使田玄 之母,孕钟华胄作嫔名藩,率勤俭以持夫家,不私 玩好,亲瀚濯而操井臼,恭尽频繁。相彼干城,不数 搴旗之将卫,矛茅二力追,抱鼓之人,内助勤王,外 御强侮,实叶凤鸣之卜,诞膺麟趾之祥,徽范如存, 石弄 宠 蚤 呈 苎 帚 舅 o"n- 主 着 2 至 l35 NATIONALITIES N 口 土 丝纶用贲是用,赠尔为恭人。”【53】崇祯四年,酉阳宣 慰司白氏夫人去世。这是一位由相人从民间“选 司 婚”而来的聪慧、儒雅、恭敬、文武双全的“灰姑 娘”,一生在家“相夫教子”、为王朝国家屡建奇勋 的女侠。她系“酉阳大江里人。父母早卒,幼依于异 母兄嫂以居。兄嫂厌之,使职井白浆洗。及长,学铖 芾。侦知兄会谢,默然潜习,不露声色,工夫娴熟。 年及笄,逢十九世土司冉眉坡为子跃龙选婚。相人 到宅.兄嫂令夫人勿出,则盛装已女姊妹供相,未 宓 中,叹息怏怏,留相人宴,饮宴之间,夫人偶出厢 门。相人见之,惊呼其貌,誉盖世之才。兄嫂惊恐, 复着装引出,相人看中而去。未几,夫人被聘入署, 进出以恭,谈吐温雅,公婆宠爱,夫君欢喜,原配夫 人舒氏高兴。明历四十七年援辽之役,夫弟见龙领 兵以行,夫人率女兵殿其后。见龙战死浑河,夫人 获胜归乡。天启二年,奢崇明、安邦彦叛乱,明廷危 急,白氏奉令率卒,与秦良玉部同赴征讨。奢、安兵 叛,白氏因军功授封夫人,初谦辞不受。天启元年, 冉跃龙因东西赴调,效令有功,袭授酉阳二十世宣 慰使司职 白夫人仍助夫练兵习武。跃龙薨,长子 天麟袭职。时年九岁,夫人辅佐柄政,助子定位,选 婚承祧,司政清明。”[54】可见,明晚期川东南奇女子, 开始显现巾帼不让须眉的雄风。 就土司而言,仍具有忠仁孝与勤廉威的政治 道德观念。崇祯二年,《奉天诰命碑》表彰田楚产: “尔田楚产,乃容美宣抚使司宣抚使玄之父,秉性 忠勤,沉雄机略,操行廉洁以褪躬,延揽贤才而训 子,驭众严肃兼威,惠以施仁,怀我恩荣,帅苗夷而 向化,曩以奢安,二酋悖逆,尔能效顺尽忠,洒血誓 师,以身报国,深可哀怜,既捐勇烈之躯,宜重崇褒 之典是用,赠尔为宣武将军。”l55】崇祯十五年壬午 岁,石硅宣慰司孝男、世袭宣慰马万年、万春建造 了“骠骑将军讳祥麟号瑞征府君之墓”,[ 体现了土 司后嗣之孝。 (二)“中华情感”的变化 明晚期及南明时期的土司及其夫人,情感世界 变得极为现实,颇具重视权位与封号的价值感。在 此过程中.土司及其夫人的地位被朝廷迅速肯定。 ; 唐崖宣抚司尤其看重这点。天启四年,“钦差 三 总督四川盖湖广荆岳郧襄陕西汉中等府军务策缓 ; " r-总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四方兵部侍郎兼都察院乃佥 —.都御使朱燮元”,亲自“为湖广唐崖司征西蜀升都 司佥书兼宣抚司宣抚使覃鼎立”了一座牌坊,称唐 雯 崖宣抚司为“荆南雄镇,楚蜀屏翰”。l57】崇祯三年庚 c--i- 午岁,唐崖宣抚司“孝男、印官覃宗尧”在“季春”时 三 节为其父覃鼎建造“武略将军覃公讳鼎之墓”,直 璺 夏 呼封号。 至 土司夫人或女土司强调官勋封号,同样不比 136 风鞲锚:氏陵山厅匹明代笛后仟爰1 】见工琴硖工口J日可 “中华情结” 早何结 男土司逊色。崇祯三年庚午岁“季夏”时节,唐崖宣 抚司建造“明显妣诰封武略将军覃太夫人田氏之 墓”,f5 81称覃氏为“诰封武略将军覃太夫人”。清顺治 五年(南明时期)建造的“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 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官兵挂镇东将军都督府左都 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更是气势非凡: 左刻“袭土服清懿,锦袍帛带仰官仪”,右刻“勤王 有明祯,巾帼一人骁将略”,横刻“勋名奕世”,墓前 石碑刻“明上柱国太子太保诰命一品夫人钦赐蟒 玉援辽将军提督四川I全省汉土官兵总兵官都督同 知忠贞侯”,@无不昭示明代川东南女土司秦良玉 的勋仪。 (三)“中华意象”的变化 明晚期及南明时期土家族土司的意象世界, 多为间接的意象,缺乏应有的直接意象,与明中期 形成鲜明的对比。其间接意象来自儒化教育,其直 接意象则表现为对土家族土司区美景的向往。天 启元年的《印江文庙碑记》追述道,“印在国初为长 官司,孝庙时始更设县,而士附郡痒校艺,险隔三 江。又诸司合为一学,贤路稍壅,万历间侍御肖公 疏请建学,既得旨,邑侯长公乃购地建先师庙,后 为明伦堂,街竖二坊;刘、郑两侯相膦为戟门、为先 贤祠;郡司李、杨公视篆时,为启圣祠。既内垣稍稍 有度,未称完制也。”i59]这表明印江长官司早在万历 年间即已设置先师庙与明伦堂,重视儒化教育。崇 祯十三年,思南宣慰司甚至将文庙的修建追溯到 永乐年间,说“溯其初建自永乐时,迄今 百年所 矣”。[601这固然表明儒化教育对土家族土司浸润之 久远,但其在明晚期已失去了严格的间接意象。明 晚期的直接意象,也只是来自“客家”知识精英列 土司区美景的神往。天启、崇祯年间,李靳在《翠窟 晴岚》诗中,描写永顺宣慰司区风景是“万仞崔巍 壁立山”,“个中风景别人间”,“月薜葱茏凝翠霭”, 表达了“何年得入灵溪郡,呤对樽前着意看”的美 好心愿。[611 总之,明晚期及南明时期土家族土司的心灵 世界走向暗淡。其观念枯萎,情感淡漠,意象萎缩, 人人变得极其现实与功利。好在朝廷屡屡直接 赠土司,极尽笼络之能事。因而尚能维系“中华惰 结”的延续。尽管如此,在明清易代之际,这一“ 朝情结”仍为明末农民政权和清廷的“明朝症结” 富有现实功利思想的明末土司,他们以“明朝透 臣”自居,既不与他们认为的“乱臣贼子”明末农民 起义军联合又不与新王朝清朝配合,追随南明_王 朝,变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地方割据势力。 上钴 {五 八、当日 口 明代土家族地区是土人与客家、苗民、峒人 NATIoNALlT幢S REsEARcH 成臻铭: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INQINGHAI 仡佬、倮保、白人等多民族交错杂居之地。在这样 ⑩弘治十二年《摩崖石刻(二)》,中心拓片。 土 家,,官员的多重关注,他们与土司及其代办和土舍 . ⑩正德二年《故正斋次室淑人向氏墓志铭》,中心拓 司 二 妻要 萼 6碑刻使我们看到0 金 : 明早期的土司观念包括孝忠礼 :。⑩嘉靖十一年《彭世麒仁房夫人墓志铭》,中心拓片。 嘉靖未年《 ’故彭淑人刘氏墓志铭》, 拓片。 ,恕的道德内容、勇勤仁T严至重的政治内容和厚 ⑩正德丙子年(十一年)《彭金墓志铭基本资料》中心 教所暨99、66循礼制”的意象;明中期,土家族土司的 情感世界也更丰富。他们在钟情中华山水、超脱理 渝地“: 保国”‘ 、 牵 意 、报“四重深恩”以及景仰诸夏英雄的 过程中流露出复杂的真情实感;明晚期及南明时 期,土司变得现实与功利,好在朝廷屡屡直接封赠 的心灵世界.观察土家族土司观念、情感和意象世 量 季型专考 土 及变化过程二 亭 ‘及  中.华 氅竺 曼 ,进而也为土司学和土家学深层次解 读明清易代之际土家族土司行为提供坚实的政治 文化理论支撑。 注释: ①(同治)《巴东县志》卷15《艺文》;(嘉靖)《思南府志》 卷1《地理志沿革》;(道光)《苗防备览》卷9《风俗下》、卷17 《要略》 ②顾炎武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第l9册《陕西下四川》、 第20册《四川》、第24册《湖广上》、第25册《湖广下》,转引自 “四部丛刊三编史部”.上海涵芬楼景印蓖山图书馆藏稿本。 ③《寰宇通志》卷77。僚人从贵州北迁到酉阳和秀山, 故称为“南客”。 ④《宋志》;(同治)《恩施县志》卷7《风俗》。 ⑤(同治)《桑植县志》卷3《学校武备》;(同治)《永顺县 志》卷6《艺文》;(同治)《保靖县志》卷4《学校志》。 ⑥(乾隆)《辰州府志》卷l2《备边》栽:“(洪武)三年, ……辰州卫指挥刘宣招降诸峒,帝命潭溪、古州、新化、湖 耳、亮寨、欧阳诸峒长仍为蛮僚长官司,以辖洞民。” ⑦参见(道光)《苗防备览》卷17{要略》;(光绪)《古丈 坪厅志》卷9《民族上》。 ⑧吴舆俦撰写的《明马千乘墓铭》未记作于何年。但据 《秦良玉史料集成》第86、88页史料显示,马千乘生于“隆庆 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未时”,“以开矿事忤内监邱乘云,乘云构 之,逮下云阳县狱瘐死,年四十有一”。马千乘死时41岁,应 为万历四十一年。其墓志铭当作于这一年。 ( 此碑文已严重风化、破损,仅剩下四分之一的字迹 勉强可辨认。 ⑩《摩崖石刻(一)》,吉首大学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 中心拓片,2005年(以下简称“中心拓片”)。 拓片。 ⑩嘉靖二年《钟灵山石刻》,见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 ::… ~ … …曩皇 箍 …、一 …… ……~…差 耋辜’  ⑩见嘉靖二十三年《明故怀远将军彭宗舜墓志铭》,中 心拓片。 古研究所等《湘西永顺老司城发掘报告》,《湖南考-g"2002 录》第 ’j 8 间彭飞《薪。 毒 爽岩洞石刻》,彭勃主编《溪州古诗 ‘ 城》 175 ,香 天’马 版有限 司。2o0 牟1至 2月版; 萧卓夫编著《溪州名胜拾萃》第1041g。 @万历十二年《翼南廨坊》,刘纯玺等《土家族古都老 ③万历十五年彭元锦《铜炉铭》,彭勃主编《溪州古诗 N}g59g;萧卓夫编著《溪州名胜拾萃》第104 ̄";向盛福: 《土司王朝》第153页。 ⑤清顺治五年《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Jl1等处地方 提督汉官兵挂镇东将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I- 秦太君墓》,邓辉:《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第347页,中央 民族大学出 ̄1999#10版;彭福荣等《乌江流域民族地区 历代碑刻选辑》第224。 参考文献: 【1Ⅱ乾隆】永顺府志,卷1,沿革[Z]. 【2】李贤.大明一统志,卷88,铜仁府【Z】.西安:三秦出版 社,1990:1354-1356. [31[嘉庆】澧志举要,卷1[Z]. 【4]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6,施州卫军民军民指挥使司 [Z]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1028. 【5]【明】刘球.黔江县学记[Z】. [61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6,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Z1.西 安:三秦出版社,1990:1032. 【71]乾隆】辰州府志,卷12,备边【Z]. [8】朱圣钟.明清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J1.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3). [9】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Z].长沙和键印刷公司民 国二十年铅印本,176. 【lOⅡ乾隆]永顺府志,卷l6,物产下[z】. 【ll】【同治】永顺县志,卷6,艺文【Z】. 宓 至 -,-I ..呈 苎 —-.-,I r∽'rl 帚 1∽"13 舅 全 三 宝 云 差 137 NArJ0NALITIES 丹N a器I土 【12]袁承宠.详革土司积弊略[AM乾隆]永顺府志,卷 11,檄示【C】. 【131[ ̄隆】永顺府志,卷l1,檄示[Z]. 司 【141[乾隆】永顺府志,卷16物产下fZ1. [15】【乾隆1辰州府志,卷13,平苗【z】. f16】明史,@310,湖广土司『Z1. 【171[ ̄光1苗防备览,卷2,村寨-NZ1. 【181[i1[ ̄1苗防备览,誊3,村寨下[z】. [191l道光1苗防备览,卷8,风俗上fZ1. [201]道光】苗防备览,卷9,风俗下『Z】. 宓 【21]清史稿,卷512,土司一・湖广【Z]. 【22】【嘉靖】行边纪闻,卷1,蛮夷【z】. [231[ ̄1苗防备览,卷9,风俗下【Z]. 『24Ⅱ乾隆]辰州府志,卷14,风俗苗俗瑶俗【Z]. 【25】田飞龙墓碑【A 王晓宁编著.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 [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6. [26】(洪武六年)碑坊【A 张兴文等.卯峒土司志校注 f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8. f27]蛮夷司上渡记[A】//彭福荣等主编.乌江流域民族地 区历代碑刻选辑【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412. 【28](成化十九年)跋杨辉鞔诗碑【A]//彭福荣等.乌江流 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f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78. 【29](永乐)施南土司石刻[A]// ̄晓宁编著.恩施自治州 碑刻大观【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5. 【31(正统六年)司学题名记fA],/彭福荣等.乌江流域民 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301. 『311(正德五年)麦坡墓志铭『A1//萧卓夫编著.溪州名胜 拾萃【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00. f32](隆庆二年)彭翼南墓志铭【A]//向盛福.土司王朝 【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38. f33】(隆庆四年)碑坊[A 张兴文等.卯峒土司志校注 [C J.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9. 【341明马千乘墓铭『A]//彭福荣等.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 代碑刻选辑[C1.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88. 【35】(万历四十三年)沿河洪渡(军民禁约碑)【A1//彭福 荣等.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fC】.重庆:重庆出版 社:2007:221. 【36】(万历十九年)彭氏祠堂碑[A 萧卓夫编著.溪州名 胜拾萃【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96. f37】(嘉靖十五年)昭勋碑[A]//萧卓夫编著.溪州名胜拾 萃【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95. f38](万历三十六年)田门覃氏墓 g[a]//王晓宁编著.恩 施自治州碑刻大观『C1.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8. ; 【39](万历三十六年)覃氏墓志【A 王晓宁编著.恩施自 呈 治州碑刻大观f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3. 兰 【40】(万历三十九)田九龙墓志『A1//王晓宁编著.恩施自 Frl 治州碑刻大观fC1.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2. ∽∞r'T1 【41】(万历)海龙屯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A 彭 福荣等.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重庆:重庆出 全 版社:2007:216. 三 [42](万历五十二年)平播州颂【A 彭福荣等主编.乌江 2 蚕 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1J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至 O [431(万历)西南平播碑记【A】//彭福荣等主编.乌江流域 l38 铭:式陵山 匹明代签 砰刻所见上豕欣土 的甲竿何结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65. 【45】(正德年间)白竹山石刻【A 彭勃主编.溪州古诗录 [C].1989:50. 『46】(万历戊寅)修思南府学碑记【A]//彭福荣等主编.乌 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1.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25. 【47】(万历辛已)重修印江县堂记『A1//彭福荣等主编.乌 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 1. [48】(万历十年)修观音阁碑-;5[A]//彭福荣等主编.乌江 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30. [49](万历十三年)佛像题刻【A]//王晓宁编著.恩施自港 州碑刻大观【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l17. [5Ol(万历十五年)铜钟 [A]// 盛福.土司王朝『C1.呼 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52. 『511(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岁)印江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礴 [A 彭福荣等主编.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1.重 庆:重庆出版社:2007:521. 【52】(天启二年)忠义可嘉匾额fA]//秦良玉史研究编纂 委员会编.秦良玉史料集成【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7:301. 【531155](崇祯二年)奉天诰命碑【A 王晓宁编著.恩稍 自治州碑刻大观『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61.16】. 【54】(崇祯四年)冉土司白夫人墓 [All/川黔江地区 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C1.成都:四川 民族出版社,1996:443. 【56】(崇祯壬午岁)秦良玉子马祥麟墓碑[A]//秦良玉史 研究编纂委员会编.秦良玉史料集成『C]_313. [57】(天启四年至崇祯庚午)唐崖土司城石刻『A]// ̄磺 宁编著.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20. [58]崇祯庚午岁(三年)唐崖土司城石刻fAl//_v-..晓宁编 著.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20. [59](天启元年)印江文庙碑记[A1//彭福荣等主编.乌江 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fC1.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63. 【60】(崇祯十X-.年)重修庙碑 ̄L[A]//J5福荣等主编.乌江 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碑刻选辑『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27. [61]李靳.翠窟睛岚[A 萧卓夫编著.溪州名胜拾萃fC1 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05. [责任编辑 张 科 『责任校对 张 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