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21-12-02 来源:乌哈旅游
2009年3月第25卷第1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EducationInstituteMar.2009Vol.25No.1

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池子庆

(涡阳县第四中学,安徽涡阳23360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主要表现

形式。语言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社会文化,语言是不存在的。正如20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所言:“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其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并提出了“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就离不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现代交通与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人民已生活在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每个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培养子孙后代必要的跨文化意识,积极培养未来合格的“国际公民”。

其次,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文化培养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发展交际能力的主要目标。

第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受文化影响比较深刻,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因此,文化培养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与方法

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英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谭志明、王平安在“英语强化培训中的文化融入”一文中把文化导入分初、中、高级三个阶段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认为,初级阶段的文化导入应主要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使学员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中级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使学员熟悉英汉语义的差别并深入理解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他们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语言交际;高级阶段主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入手,介绍中西思维方式、交际关系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使学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能进一步了解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无往不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这一“文化融入”的过程,分阶段、区分对象,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其文化意识。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涵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营造氛围,塑造环境

我们可以从中学生日常生活的校园环境,尤其是班级环境着手,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首先,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英语的成分。比如,校内各种设施的标志牌,可同时使用中英文进行标示;宣传橱窗里设置“英语专栏”,放置适合不同班级层次学生阅读的报刊;定期组织英语角,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等等。其次,在教室内布置一些能够传达英语文化信息的东西。可以是一张英文版《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可以是一块“英语园地”,也可以是几幅英语格言的条幅。再者,英语教师给学生起英文名,让学生用“英语”精心包装自己的“小天地”等。让学生时刻融入英语文化的氛围之中。

2.文化指引,知识传授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学习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以前传统的外语教学重点是语言知识的传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教

—————————————————————收稿日期:2009-01-11

作者简介:池子庆(1968—),男,安徽涡阳人,安徽涡阳县第四中学英语教师。

14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学重点。进入90年代后,英语教学中又增加了文化知识的内容,这是传统教学的飞跃。改版后的《英语(新目标)Goforit!》(2004年11月第2版)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识,如CultureUnits,而且从八年级下册开始在每个单元的后面设置了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的练习,为文化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语篇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素材,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英语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目前,中学英语教材中涉及跨文化内容的范围,大致有西方国家的节日、历史简介、宗教概况、饮食习惯、体育艺术、风土人情等等。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化指引,尤其要注意与母语文化的异同。如,西方人多礼貌,中国人好谦虚;西方人喜欢白色,中国人喜欢红色;西方人忌讳数字“13”,中国人忌讳“4”,等等。通过文化指引,让学生逐步明了,在同英语国家人士交谈、交往时,要注意到这种不同的文化差异,注意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例如,年龄,对英语国家的女性来说永远是一个禁忌,否则,常常会遭遇尴尬。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文化指引主要表现在:注释,即在教材中对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解释;对比,可以将母语文化中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进行直接对比,凸显其不同之处;融入,亦可直接把相关文化内容融入教材之中;体验,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体验和深化了解异国文化。不管使用上述何种方法,其目的都是要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尽量弥合今后学生在对外交往方面的文化差异,尽快与外国人顺利交流。

3.实践练习,潜移默化

语言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要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需要在考虑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多实践,多练习,要能够熟练地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语言切换。如“CanIhelpyou?”不能

150

说成“Whatdoyouwant(tobuy)?”,“ThisisTomspeaking.”不能说成“I’mTom.”,“Ladiesandgentlemen…”也不能说成“Menandwomen…”。对话人变了,说的话也要变,尽管交际的目的一样。在英语国家,成年人第一次见面习惯说“Howdoyoudo?”而小孩子多用“Nicetomeetyou.”再比如,一些成语、习语等等,如果没有长期的练习与涵养,这种文化差异是很难把握的。如Paulisaluckydog里的dog并无半点贬义,汉语表达应该是“保罗是个幸运儿。”又如“说曹操,曹操到”,英文对应的表达应该是“Tal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若不考虑文化因素,表述为TalkofCaocao,andhewillappear,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总之,东西方文明,由于其地理环境各异,发展历史不同,因而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语言和文化。尽管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缩短了相互间的距离,但文化之间的差异却依然存在。只有了解这些差异,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特别是那些行为与表达的差异时,学生才能自在地、自由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于此同时,也只有学生培养了这种跨文化的意识,才能有利于学生熟悉和了解英语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便利于学生今后的对外交往。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朱晓东,李亦桃.跨文化教育视野中的外语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6(5).

[责任编辑:何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