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编制依据 .............................................. 2 2、编制范围 .............................................. 2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2 3.1、工程概况 ......................................... 2 4、连续梁支架法施工工艺 .................................. 4 4.1地基处理 .......................................... 5 4.2 支架施工 .......................................... 5 4.3模板安装 .......................................... 8 4.4 钢筋绑扎 .......................................... 9 4.5 支座安装 ......................................... 10 4.6凝土浇筑 ......................................... 10 4.7凝土养护 ......................................... 12 4.8拆模 ............................................. 12 4.9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 13 5、安全、文明施工及水保、环保保证措施 ................... 17 5.1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17 5.2 环保水保、文保的措施 ............................. 19
.................
.................
1、编制依据
(1)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2)铁道部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招标文件及承发包合同。
(4)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5)《钢筋混凝土斜交刚构-连续梁参考图(图号:兰乌二线施桥参13-IV)
(6)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7)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⑻其它相关依据。
2、编制范围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六标一工区DK1689+978为现浇刚构桥,跨度为2(18+24+18)m。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3.1、工程概况 3.1.1.线路概况
XXXXXX连续刚构,孔跨样式为2(18+24+18)m 连续刚构,于DK1689+978处与X054县道相交,交角为40度,采用连续刚构现浇梁。 3.1.2自然特征
3.1.2.1地形、地貌
连续刚构桥位于吐鲁番境内,为吐鲁番盆地北缘天山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略有起伏,地面高程250~450m,多为典型的戈壁荒漠地貌,区内人烟稀少。
3.1.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
.................
.................
1)地质构造:桥位所在地在构造上处于天山褶皱系构造单元及其边缘部位,天山褶皱系东西向展布,沿线次级构造单元如下:吐鲁番坳陷,段内无影响工程建设地质构造。
2)地层岩性:沿线地层的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性复杂多样。吐鲁番盆地北缘山前冲、洪积平原、东天山博格多山山间盆地及山前冲、洪积平原,主要为中、新生界断陷盆地陆源碎沉积物,出露第三系、白垩系泥岩、砂岩及砾岩,表层广布第四系,以黄土、卵砾石土松散沉积物为主。天山东脉北山南麓丘陵区、东天山博格多山南坡低中山区,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地层均有出露,岩性以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灰岩等沉积岩及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千枚岩、板岩、变安山岩等中浅变质岩为主,伴有元古代、加里东期、华里西期岩浆岩侵入体,岩性以花岗岩、闪长岩为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于各沟谷及大型不良地质体分布区,以黄土、碎石类土为主。
(2)水文地质条件
本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盆地及冲、洪积扇、河沟滩地和地势低洼处。水质各处不同,水位、水量变化大,对圬工有不同程度侵蚀性。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基岩的原生及风化节理、裂隙中。水量不大,水质较差,对圬工有不同程度侵蚀性。
构造裂隙水分布于断裂带及影响带中、褶皱储水构造裂带。水量不大,水质一般较差,对圬工有侵蚀性。
(3)不良地质
段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风沙及风蚀、风害。
桥位处在著名的三十里风区,风害是施工重点研究和防护的问题之一。根据铁路部门现场实测和统计分析,铁路沿线风区的大风
.................
.................
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风速高(三十里风区最大风速曾达60m/s)、风期长(局部地段大于8级风的天数已经超过200天)、季节性强(全年最大风速主要发生在冬春接替的4-5月)、风向稳定(主导风向大约在N-N50度W范围内)。戈壁漫流区域汛期防洪是桥梁工程施工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
3.1.2.3气象
桥位所在地段位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其特点是气候干燥,旱季长、雨季短,降雨量较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9.0C°,极端最高气温47.7C°,极端最低气温-28.0C°,年平均降雨量16.2 mm。
4、连续梁支架法施工工艺
施工时端模采用竹胶板拼装而成。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接缝严密不漏浆。采用方木作为模板的横、竖加劲肋。支架法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艺见流程图4.1。
底模清理 钢材检验 拆 模 绑扎钢筋 砼浇筑 养 护 支架预压 侧模安装 侧模整修 地基处理 支架搭设、底模安装 支座安装 图4.1 满堂支架法现浇连续梁施工工艺框图
.................
.................
4.1地基处理
此连续刚构桥所处地段为碎石类土,地基承载力较高,在支架施工前应先用挖掘机将表层树木挖除,清除表层杂物,对地基面层进行碾压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对于承台基坑回填的部位,采用分层填筑并洒水后用小型冲击夯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40cm。地基处理做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必须大于200kpa。最后在面层浇筑一层15cm厚的C20混凝土,地基处理范围宽度按照梁宽12m,两侧各加宽1.0m即14m。长度按照箱梁施工所需的范围进行处理。 4.2 支架施工 4.2.1 支架组装顺序
组装顺序:立杆底座 立杆 横杆 斜杆 接头紧锁 脚手板 上层立杆 立杆连接销 横杆
支架组装以4人为一小组,其中二人递料,另外二人共同配合组装。组装时,要求至少二层向同一方向,或由中间向两边推进,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拢组装。
4.2.2 支架安装及预压
(1)采用满布搭设的碗扣式支架,竖向间距除对应翼板处为90cm,其余均为60cm,为提高支架的整体性,碗扣件横杆高度按每120 cm布置连接,并设钢管剪刀支撑连接(竖向间距见图4.2-1、2)。结合梁体距地面的实际高度,选取支架立杆的规格和搭配形式,托架和底座的调节长度必须满足施工需要。支架顶托上沿纵向铺设方木,横向铺设方木,间距30cm(尽可能与支架顶托纵向布置匹配)。支架底托下铺方木,支架的搭设宽度应超出桥梁翼板1-2m(碗口脚手架搭设宽度为14m)。搭设支架时将托架粗调到设计高程,底模支撑肋与支
撑方木之间用楔木调整。碗扣式支架搭设见(图4.2-3)。 (2)支架预压 ①支架预压目的
.................
.................
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梁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堆载预压。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图4.2.1横桥向间距
图4.2.1顺桥向间距
.................
.................
20cm方木梁体木板模板支架加强钢管剪刀撑碗扣式脚手架图4.2-3 碗扣式支架搭设
②支架预压方法
在安装好底模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梁混凝土自重)的120%。加载时按照30%、60%、100%、120%设计荷载分四级加载,加载时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固结度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地基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10mm/d;水平位移不能大于4mm/d。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4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速度已降到0.5~1.0mm/d为止,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进行精确的测量,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同时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测出各测点加载前后的高程。
加载用整捆钢筋预压,局部用编织袋装土补充,用吊车吊至支架顶分别堆码,由人工配合摆放。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加载位置,避免出现过大误差而影响观测结果,在加载过程中注意将留设的沉降控制点保护好并留出测量空间。
③测量方法
.................
.................
在基础顶面及底模顶面设置测点,具体布设为:边跨在跨中及每跨1/4处左、中、右基础顶面及底模相对应的位置各部设一个沉降观测点,同时在边墩引出水准点进行观测;中跨在跨中及每跨1/3、2/3处左、中、右基础顶面及底模相对应的位置各部设一个沉降观测点。测出加载前各测点的高程值,然后在每次加载、卸载时测量各测点的高程,根据测得数据进行列表,分出各对应情况下的数值并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照、分析,找出规律,为支架标高即立模标高的调整提供基础资料,根据资料进行适当调整。
④底模标高控制
梁体在自重和预加应力荷载作用下产生竖向位移:在施工中需考虑支架的弹性变形。施工时在安装支座时设置支座预偏量。利用支架(底模)调整标高。
⑤支架调整
支架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预留拱度。支架及底模调整计算见(表1)。 4.3模板安装
模板制作: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而成。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采用方木作为模板的横、竖加劲肋。模板内侧用预制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垫于承台钢筋与模板间,以保证保护层厚度;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表2)。
.................
.................
表1 支架及底模调整计算
序号 项目 支架卸载后由上部构1 造自重及活载一半产生的竖向挠度 2 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 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 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 支架及底模调整 4.4.1普通钢筋
钢筋基本要求:运到现场的钢筋具有出厂合格证,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钢筋的下料及加工在钢筋加工场进行,然后运至施工场地内,现场绑扎成型。钢筋的根数、直径、长度、编号排列、位置等符合设计的要求,钢筋接头的位置和数量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在钢筋上认真绑好高强水泥砂浆垫块,以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在绑扎钢构连续梁钢筋前,在底模面上标出每根底层钢筋的平面位置,准确安放钢筋。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表3、4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调整或返工。
4.4.2接地钢筋
钢筋绑扎时注意各号钢筋的绑扎顺序和桥墩综合接地钢筋的连
.................
计算及取值 备注 f1 设计图纸 f2 通过计算纵梁挠度和立柱压缩值得出 主要据底模抄垫情况得出 以桥位地质及地基受力情况计算 3 f3=12mm 4 5 f4=5mm f=f1+f2+f3+f4 4.4 钢筋绑扎
.................
接布置,接地钢筋必须按图施工,并保证各部分的尺寸准确,间距均匀。接地端子焊接、预埋必须按设计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通号(2009)9301》施工,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φ16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
4.4.3.预埋件控制
由于预埋件较多,浇筑砼前必须对所有预埋件进行逐一检查,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平面位置,用水准仪确定高程,经技术主管、质检检工程师、现场施工员层层把关,确保位置准确,无漏埋现象。 4.5 支座安装
4.5.1 支座安装前,先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不得任意松动上、下支座板锚栓。
4.5.2 支座安装前,支座与支承垫石接触的表面必须凿毛,并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
4.5.3用钢楔块楔入支座四角,找平支座,并将支座底面调整到设计标高,在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之间留20~30mm空隙。
4.5.4安装好灌浆用模板,并用水将支承垫石表面浸湿。 4.5.5采用重力灌浆方式,灌注支座下部及锚栓孔处空隙,灌浆从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钢模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察到灌满为止。
4.5.6灌浆材料终凝后,拆除模板及四角钢楔块,并用砂浆填堵钢楔块抽出后的空隙。 4.6凝土浇筑
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在1#拌和站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位,用2台输送泵泵送入模,混凝土连续浇筑,一次浇筑完成。浇筑顺序为从梁端向跨中连续进行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门设备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塌落度、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浇浇筑时在整个平截面内采用水平分层连续推进的方
.................
.................
式进行,浇筑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灌注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灌注混凝土直接受到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摸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应进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免开炎热的白天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捣固,使用振捣棒采用垂直振捣。插入深度为棒长的3/4,作用轴线应相互平行避免漏振。振捣棒难以插入钢筋密集部位时可倾斜振捣,但棒与水平夹角不宜小于45°,不得将软轴插入到混凝土内部使软轴弯成硬弯,并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吊环预埋件等。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使用振动器时,前手应紧握在振捣棒前端50cm处以控制插点然后扶正软轴,前后手相距40~10cm使振捣棒自然沉入混凝土内,切忌用力硬插。插入式振动器操作时应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充实。而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抽出是留下的空洞,振捣棒插入混凝土后应上下抽动,幅度为5~10cm以排出混凝土中的空气,震动密实。每插点应掌握震动时间过短过长都不利,每点震动时间一般为20~30s使用高频率振动器也不应少于10s,带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在沉落,不在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时方可拔出振捣棒。拔出宜慢,待振捣棒端头即将露出混凝土表面时,再迅速拔出振捣棒以免造成空腔。
振捣棒插入点应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按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避免发生混乱造成漏振,每次移动距离范围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作用范围(通常为振捣棒半径的8~10)一般为300~400mm。钢筋过密时刻局部拆除钢筋进行振捣,用钢钎捣固配合振动器振捣、倾斜振捣器振捣,使保证混凝土密实。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值班,观察模板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
.................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处理程序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盖;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清除表面浮浆,再进行二次抹面收浆; 四级以上的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挡风措施;当施工面积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4.7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保护:混凝土侧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盛夏施工时采取温拌制混凝土,并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层;在日平均温度高于+5℃的自然条件下,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当混凝土表面初凝后应尽快用浸水湿透的养护毯或土工布覆盖;养护用水的水温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不宜超过10℃。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角等缺陷。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职责制。 4.8拆模
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且混凝土表层温度与环境之差不大于15℃,能保证棱角完整时,根据试验室出具的拆模通知单,方可拆除模板。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得脱模。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可拆除不承重的外侧模即端头模;对于承受梁体大部分重量的底模,须待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予以拆除。为了操作安全,只将与每次要拆底模相关联的支架承托松开(不关
.................
.................
联的承托暂不松开)。拆除底模时同样要统一指挥,拆除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观测梁体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梁体混凝土,防止损毁或碰伤混凝土。对有缺陷的部位经监理批准后按要求予以修补。 4.9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1)地基处理质量要求
地基处理后地质承载力不得低于200Kpa。如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进行处理。防排水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地表水不进入地基,影响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完后,平整度要满足要求。
(2)支架施工质量要求 ①技术要求:
〈1〉立杆升高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邻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 〈2〉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杆等用的碗扣扣件、旋转扣件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宜大于15厘米;
〈3〉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4〉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5〉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碗扣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 〈6〉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
〈7〉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连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
〈8〉大横杆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 架总长度1/250且不大于50mm。
〈9〉安全网应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大横杆下方,用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
〈10〉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碗扣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②脚手架使用规定:
.................
.................
〈1〉严禁上架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
〈2〉严禁在架上戏闹或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3〉严禁攀爬脚手架上下,发现异常情况时,架上人员应立即撤离;
〈4〉脚手架上垃圾应及时清除,以减轻自重。 ③拆除规定:
〈1〉拆除顺序:护栏→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件;
〈2〉拆除前应先拆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3〉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
〈5〉拆下的杆件应以安全方式吊走或运出,严禁向下抛掷。 ④、脚手架安全措施:
〈1〉禁止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2〉禁止架体倾斜或连接点松驰;
〈3〉禁止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 〈4〉搭拆作业中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防护和使用防护用品;
〈5〉禁止随意增加上架的人员和材料,引起超载;
〈6〉禁止在架面上任意采取加高措施,增加荷载或加高部分无可靠固定,防护设施也未相应加高;
〈7〉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8〉不得在架上搬运重物;
〈9〉不得在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10〉脚手架长期搁置以后未作检查的情况下不得重新使用; 〈11〉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
.................
〈12〉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3〉脚手架搭拆时应制止和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⑤支架预压质量要求
加载时注意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固结度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加载要均匀加载,禁止局部大重量加载。加载过程中要注意观测沉降变形,防止大沉降变形的发生。
⑥模板质量要求
底模和侧模安装要特别注意接缝处理,所有模板接缝均设特制密封耐油橡胶条,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在模板接缝的不平整度超过1mm时,用腻子找平后进行磨光处理,使其光滑平整,保证混凝土外观。模板安装要整齐,使得接缝痕迹横平竖直。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表2)。
⑦ 钢筋施工质量要求
〈1〉钢筋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需要接长时采用闪光对焊,并满足施工规范受拉区的钢筋要求。
〈4〉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也可用点焊焊牢。
〈5〉箍筋的接头(弯钩结合处),在梁中应沿纵向线方向交叉布置。
〈6〉绑扎用的钢筋要向里弯,不得伸向保护层内。
〈7〉钢筋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允许偏差见(表3)。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见(表4)。
.................
.................
表2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侧、底模板全长 底模板宽 底模板宽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模板垂直度 侧、底模板平整度 桥面板宽度 底板厚度(在侧模板下冀边缘拐角处) 隔板厚度 模板预留预应力孔道偏离设计位置
表3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
序号 1 2 3 项 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位置 箍筋内边距离尺寸差
表4 钢筋的绑扎允许偏差
.................
允许偏差(mm) ±10 +5 2 5 每米高度3 每米高度2 +10, 0 +10, 0 +10, 0 3 允许偏差 ±10mm ±20mm ±3mm .................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桥面主筋间距及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 底板钢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箍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偏差 其他钢筋偏移量 允许偏差 ≤15mm ≤8mm ≤15mm +10,0 ≤20mm 5、安全、文明施工及水保、环保保证措施
5.1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必须纳入生产经营范围,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在内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协议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加强安全施工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上岗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特别对于电工、焊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经正规部门培训合格,以确保施工操作安全。 每一工序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方案和实施措施,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开工前期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
.................
.................
度;水管路按设计维护制度;有关乘坐车辆的安全专项规定;防洪、防火安全专项规定等。
5.1.1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警示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有专人管理,不乱扔乱放,组成由8~1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6-02的规定执行。
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从事电力、高空作业及起重作业等特殊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经过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并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持证独立操作。
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5.1.2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电线,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闸。
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橡皮绝缘电缆,横过通道必须穿管埋地敷设。
配电箱、开关箱使用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 架空线设在水泥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装设横担和绝缘子,离地4m以上。
.................
.................
对高压线路、变压器要按规程安置,设立明显的标志牌。 所有电气设备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一组二根接地之间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必须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 5.1.3 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 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5.2 环保水保、文保的措施
(1)施工前了解在开挖范围内有无有用管线。若在施工中挖到不明管线、文物后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保护好现场。 (2)场地清理平整 ,做好排水处理,防止工地污水浸泡村民庄稼地。
(3) 弃土统一清运至弃场堆放。
.................
.................
(4)严格按照当地相关施工管理条例指导施工,必须具备严密的防扰、防噪、防尘等环保措施。每辆车在出场时,严禁装土过多,同时拍土。车顶覆盖,以防渣土散落到路面上,影响卫生。现场配备洒水车控制路面扬尘。
(5)模板搬运、存放应当使用起重机械装卸,轻拿轻放,严禁野蛮卸车,将噪音降到最低限度。
(6)模板脱模剂时,要防止脱模剂的泄露,其容器和涂刷工具应妥善保管,不得随处乱扔,统一存放减少化学气体的排放。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