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论文题目:系 别:年级专业:学 号:姓 名:任课教师:
成绩:
201 年
月
日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问题研究
高音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财管(专升本) 2013届)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承担着储蓄向投资转化及信用创造的重要职能。银行业的安全和稳健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本作为确保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缓冲,越来越受到各国监管部的重视。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及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监管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概念和构成
(一)、银行资本的概念
英格兰银行在1980年发表了“资本标准”(The Measurement of Capital)确认了资本的4个重要目的:1、作为损失的缓冲;2、对潜在的存款人表明股东用自己的资金来承担风险的意愿;3、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源;4、作为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金的合宜形式,美国银行家协会则在一份正式报告中列举了以下几点作为银行资本的重要职能;1、提供一个承受偶然损失的“资本缓冲器”,使存款人自始至终得到保护;2、为购置房屋、设备与其他营业所需的非盈利资产提供资金;3、满足银行管理当局有关针对可能招致的风险而备足资本的要求;4、向公众保证即使发生贷款损失和投资损失,银行具有能力及时偿付债务,并继续为公众服务。从这两个表述中都可见,“提供损失缓冲”都呗列为首位,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资本的首要作用是吸收和缓冲风险。当然,银行之所以要吸收和缓冲风险,最终的目的是维持自身偿付能力,而银行偿付能力的维持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间接保护了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正因为此意义,我们对银行资本的研究才更有必要,也具有更广泛的价值。因此就银行而言,资本一般定义为:银行已经持有或者必须持有的金额,目的在于防范头寸价值减少或者商业损失等风险,以维持自身的清偿能力,从而保护存款者和一般债权人不受损失。
(二)、银行资本的构成
按照较广泛的监管意义上的资本界定,银行资本主要包括:
1、权益资本
股份制银行的自有资本也称股东权益,由普通股、优先股、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组成。普通股和优先股采用账面价值标准,即以发行股数乘以每股面值计算。资本盈余主要是指资本溢价,即银行溢价发行股票所获得的筹资额大于股票面值的部分,也包括银行资产市场价值重估的增值和由于捐赠而增加的资本。未分配利润,是银行税后利润未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的保留部分,可以分为以前年费累计留存和本年留存。
2、损失准备与资本准备金
银行为应付意外事件,通常会在已实现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损失准备金,也称备拨。贷款与租赁损失准备金以及证券损失准备金分别用于你补贷款、租赁业务和证券投资损失。资本准备金则用于未来回购股票、支付可能的法律诉讼费用、延期税收支付或偿付其他意外债务等项目。多数国家允许银行从税前利润中提留准备金,银行由此可得免税优惠。但是,准备金的提留规模有一定限制,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的自我控制,以避免银行的股票价格受到不良影响。
3、债务资本
商业银行可以发行长期次级债务工具作为资本的补充来源,其持有者对银行收益和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优先股、普通股,但次于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又称附属债务。附属债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资本票据和资本债券,前者是期限7年到15年的固定利率小面额证券,后者是期限长且发现面额较大的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债券。此外,银行还可以发行具有债务和股本双重性质的混合资本工具,如可转换债券、长期优先股、累积永久性优先股等。
2004年2月23日,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做出定义和分类:
1、核心资本:(1)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2)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接受的非现金 资产捐赠和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4)未分配利润: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你补亏损;(5)少数股权: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权,是指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银行的部分。
2、附属资本:(1)重估储备:商业银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为重估储备。若银监会认为,重估作价是审慎的,这类重估储备可以列入附属资本,但计入附属资本的部分不超过重估储备的70%;(2)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你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3)优先股:商业银行发行的、给予投资者在收益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优先股的股票;(4)可转换债券:商业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商业银行普通股的债券;(5)长期次级债务:原始期限最少在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并且是普通的、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长期债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方法上。第一,目前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很多是经济资本和分贷种贷款规模的双线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银行分支机构调整风险资产结构的灵活性。第二,由于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太多,信息沟通会由于这种多层和多点传递而导致精度和效率的丧失,各银行总行在内部分配和测算经济资本时对风险与收益的及时和全面把握就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第三,受信息数据基础薄弱的制约,现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还不够精细。如目前有的银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仅按产品分类,未再按单个客户、单笔资产的个体风险差异细分,没有加入客户的信用等级、贷款的担保方式等风险影响因素。第四,在经营管理风险资产的过程中,银行尤其是分支机构对各类风险资产的优化组合主动性不足,通常重点关注的是常规性、传统性的贷款业务,而对一些低风险或可以缓释风险以及一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程序相对复杂、缺乏相应的系统支撑,因而开展的积极性不高。
(二)分配方式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分配额度的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内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三)考核方式上。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由于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存在一定的冲突,尽管部分信贷项目从长远看效益是非常好的,但按现在对贷款效益贡献的计算方法,当年此项目盈利水平较低,甚至经济增加值可能为负数。经营部门和经办人员付出的努力不一定能在当期获得回报,同时还要承担贷款的风险责任,就可能放弃营销这种从长远看效益非常好的项目,转而选择营销即期效益明显的项目,从而不利于保持业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改进思路和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量化机制,逐步完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计算经济资本的前提是必须对银行的风险在有效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化、量化,才能计算出各个业务部门或各个业务产品所需要的经济资本,所以风险的识别和量化是计算经济资本的基础。风险识别要求度量风险前,要区分主营和非主营业务的风险。度量风险时,要计算选定变量的期望值与偏差值。
在经济资本计量上,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系数只考虑到不同业务品种的风险权重,对区域、行业和客户资质差异缺乏统筹考虑。实际上,应该充分考虑到业务品种、客户资质,以及客户所在行业、区域环境等各种因素,根据各种因素的风险权重,进一步细化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实现将信贷资产业务向低风险高收益行业和客户的引导,以及对不同行业和客户信贷业务的不同资本回报要求。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对不同行业和客户设置分配系数:一是行内指标,如以前年度全行各行业信贷产品不良率、资产损失率等指标历史数据;二是外部指标,如国家公布的近几年行业景气数据。根据这两方面综合排名,制定出不同行业的不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以优化资源在重点业务品种、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区域的配置。为完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要尽快开展内部风险评价模型的开发,构建一套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价模型,
并通过设计、开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的数据和要素。
(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和调控机制。根据目前我国银行的现状,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增长目标及经济资本计划应以全行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方面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为依据,以资本回报为约束指标,以风险和回报率水平为依据配置经济资本,将资源优先配置到经济资本系数低、并有适当回报水平的资产业务上,不断积累和增强银行长远的市场竞争力,并按照客户综合贡献度制定差别化的定价策略。通过对客户利润贡献度的分析,制定客户营销战略,确立大力发展、基本维护或是逐渐退出的分类策略。在区域发展上,一方面,通过按照区域风险评级状况设定经济资本分配的区域调节系数,对于战略重点区域给予下浮的区域调节系数;另一方面,对中心城市行直接配置经济资本,并安排较高的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增长率,优先满足战略重点区域和优质中心城市行的经济资本配置需求,推动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各银行可以通过对个人信贷、中长期信贷等战略重点产品直接设定区域差异化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细化产品分类,调整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各银行还应根据客户信用评级状况,在客户盈利性分析和客户经理考核等微观经营管理领域中灵活调整经济资本分配系数,适当调整贷款的品种结构和区域投向,主动调整大、中、小客户的贷款比例,加大对优质中、小客户的信贷投入,做出符合实际和效益目标的业务营销决策,有效实施客户发展战略,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在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银行的整体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还要采取多种筹资方式,促进存款的持续稳定增长,以经济资本的最低消耗创造银行价值最大化。
(三)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银行管理、业务拓展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一是保持考核政策的连续性,对于未来收益高的优质项目形成良好的预期;二是可考虑建立与股东价值增长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如股票增值权计划、绩效延期支付计划等方案,从而解决在现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模式下各级管理层经营行为短期化倾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商业银行内部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财务资源安排直接联系,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的基础上,计算不同经营主体和对象应当承担的经济资本成本,进而计量其为
银行带来的价值创造,即经济增加值,将其作为绩效评价和绩效工资分配等资源安排的主要依据。
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未达标情况下,经济资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增量上,优化增量资源配置,控制增量资产风险,使其与监管资本的增长相协调;已达标银行的资本管理则继续改善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占比,降低存量资产的经济资本,实现存量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为充分利用资源,适应各部门需要,必须建立各单位之间经济资本的调控机制,及时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需要的变化,对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本数量进行相应调整。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竞争环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应增强经济资本预算执行的适应性,在控制经济资本总量、符合各银行信贷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可考虑给予银行分支机构在区域结构、业务条线、产品结构以及预算进度安排等方面一定的调整权限,增强经济资本预算安排与外部营销环境变化的契合度,充分发挥经济资本在控制总量和调整结构中的作用,保障优质客户和项目的信贷需求,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中慧.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其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05):33-45
[2] 于蓉.商业银行基本管理的内涵分析[J]. 金融经济, 2011(08):69-78
[3]史东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 中国金融, 2003(13):43-56
[4] 赵世刚.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J]. 中国金融, 2011(19):79-101
[5] 李敏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123-156
[6] 李竹芸.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不良资产的解决之策[J]. 金融经济, 2011(05):51-53
[7] 李霁友.商业银行资本金制度[M]. 科学出版社, 2013(08):89-90
[8] 付正辉.商业银行基本管理与风险控制[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1(12):98-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