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文言文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高中文言文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2021-03-23 来源:乌哈旅游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

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数:密

B.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C. 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D.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2.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B.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然而不王者

C.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则修文德以来之

D. 既来之,则安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 极娱游于暇日

D. 何以伐为

4. 下列说法中正不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驳斥了冉有的观点,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C. “数罟不入洿池,……材木不可胜用也。”其观点是: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

D. 乙文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这些属于“王道之

始”;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另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治国良方。

5.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

【答案】

1. C

2. B

3. D

4. C

5.(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老百姓供养活人为死者办丧事没有什么遗憾了,这是实行王道的开始。

6.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解析】

1. C项,“过”:责备。“无乃尔是过与”的意思是:恐怕该责备你吧?故选C项。

2. A项,前一个“者”,助词,用在时间后,不译;前一个“者”,代词,他。B项,两个“而”转折连词,但是。C项,前一个“以”,介词,用;前一个“以”,目的连词,来。D项,前一个“则”,连词,那么;前一个“则”,转折连词,但是。故选B项。

3. A项,“树之以桑”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应是“以桑树之”;B项,“是亦走也”是判断句。C项,“极娱游于暇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何以伐为”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应是“以何”。故选D项。

4. C项,错在“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观点是阐述国君治民应该不违农时,百姓生活才会安定。故选C项。

5.第一句关键点:“疾”:“憎恨、厌恶”;“夫”:“那些”;“辞”:“借口,托辞”。第二句关键点:“有国有家者”:“诸侯和大夫”;“患”:“担心”;“均”:“均匀”;“而”:“但是,却”。第三句关键点:“生”:“活人”;“憾”:“遗憾”;“王道之始也”:“这是实行王道的开始”;“王道”:“实行王道”。

6.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句式对称,故应在“经”“序”之间停顿,“雄”“述”之间也停顿,且在“论”之前停顿。“此其弊也”是固定的句式“此……也”,表判断。所以应在“此”之前停顿,也要在“也”之后停顿。“此正是迁之微意”,主语是“此”,谓语是“正是”,宾语是“迁之微意”。故应在“此”之前停顿。

参考译文:

(甲)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

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乙)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