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乌鸦自从上次用小石子填玻璃瓶的方式喝到水以后,名声大震。这天,它看到一只猴子挑着水桶正朝一口井走去,就说,“猴老弟,这井里水还用一桶一桶挑出来喝吗?”太费事了,看我的。”乌鸦大摇大摆地走到井边,衔起一枚石子扔进了井里,它以为扔几颗石子就能喝到水。可它扔了一天,井里的水仍旧离井口那么远,没有什么变化。猴子生气地说,“乌鸦先生,照您的方法,我什么时候才能喝到水呢?”
分析:立意角度可以从乌鸦说起,显然是批评乌鸦的做法。乌鸦从老经验出发,却没有根据新的情况改变策略,结果一无所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规,要因地制宜,免得贻笑大方。也可以联系现实中那些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以为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下的狂傲之徒。也可以讽刺那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穿新鞋、走老路的老夫子,老古董。
训练要求,拟一个提纲,设置两到三个分论点,可以参照周报给出的写法
目的;1 能够在议论中明确自己的观点,不把话题当论点,不把现象的陈述当论述,减少以例代议论
2能够把观点具体化,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中心 3能够有基本的思路层次意识 问题作业
1 紧扣材料,提出论点:不能死板硬套,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点评:观点是一个比喻句。写作中需明确自己的论证重点,避免偏离材料核心) 分析论证 (1)盲目仿效有危害
(2)不知进取,一味模仿的坏处 (3)不思变通,墨守成规 从个人小事到决定国家的大事,从东施的盲目模仿到清朝闭关的不知进取,从而扣紧主题:不能死板硬套,墨守成规,要有思想,会思考,做一株会思想的芦苇。 问题所在:
材料中有乌鸦与猴子两个角色,乌鸦显然是主角。作业中所说的“盲目仿效”“一味模仿”,并不明确。因为乌鸦不是仿效,模仿,而是把自己已有的成功的经验,不加分析的照搬照用。乌鸦在瓶口紧喝不到水时,突破常规,用衔石子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是能思考会变通有创新的表现。“而当乌鸦取得这一成绩后,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自以为往井里扔石子也会喝到水,殊不知,井的体积变大,事物不同了,乌鸦不加以变通不进行思考,仍用原来的方法处理问题,则必然达不到所需效果,这就是墨守成规,结果只能失败。”
不少学生引用梅派演员的固步自封与许麟庐的学艺经历,把重点词放在了“盲目追随”,分析与重心内容若即若离。这涉及到了一材多用。写作中中心已经明确,如何分析论据就能贴合题旨而不导致局部偏题,需要好好训练。
“乌鸦把自己的经验照抄照搬,不思变通,演员把前辈的经验依样而行,不敢变通,这是不可取的。„ „许麟庐的成功之道 恰恰在于他很快从沾沾自喜中清醒过来, 在继承老师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艺术上有了突破,有了个性。莫言的成功原因之一,也在于他的创新,正如他所说,只有和别人不一样才能成功。 字典中解释“创新”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乌鸦把过去的成功当成模式,把自己的思想放到了一个框子中,那么我们呢?我们也自大浮躁,盲目守旧,不知变通吗,不思创新吗?” 2 紧扣材料,提出论点:
对待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变通
分析论证: (1)坚持革新则进,反对变法则退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者,古今之公理 (3) 及时改革,可以富国,可以强兵 结论:从墨守成规到灵活变通的转变的影响 问题所在:
分析1从革新与保守的结果强调要变通,分析2引用名言,从正面揭示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创新的作用,分析3仍旧是强调改革的意义,依照惯常思维,2其实是一个事理论据,可以拿来证明1, 三个分析的角度缺少变化,层次不明。
对比:墨守成规的规行步矩使艺术止步不前;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出新需要锐利的观察与思维的培养。 刘伟的分析:
乌鸦以填石喝水,一举成名,同样以填石喝水,一举败名。细想想失误在哪里?无外乎以为一招鲜便可以吃遍天下。
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一招鲜需变为多招鲜。
反面举例:中国电子企业的固步自封(张:柯达破产) 正面举例:微软、苹果的积极进取(强调“创新”“与时俱进,推动潮流”) 以正确的角度看问题,便可不犯一招鲜的错误 反面举例:培根、瓦特成名后的自大 正面举例:列宾:“当你看在一个渺小的人站在高山之上,会发笑的。” 总结: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思维就不局限;以正确的眼光看自己,一招虽鲜也不固步自封。 中心观点:一招鲜不可吃遍天下。 一 并列式分论点,考虑逻辑顺序的同时,应该考虑说理的具体与深入,抓住最主要的东西,是你行文中始终应该秉持的原则。 示例一:
今天,你创新了吗?
开头:郑人买履,不知变通,只相信“度”而不相信自己的“足”‘楚人刻舟求剑,“从其所契处如水求之”;乌鸦墨守成规,衔石子打井水,他们都是因为一味地因循守旧,走向碰壁。(我们需要..........)
正文:1 创新助人成功
例:梅派演员奉守规章,不敢突破
许麟庐\"寻门而入,破门而出\",形成独特画风 2 创新帮助企业更进一层楼 例: 苹果创新成功
柯达墨守成规,失败破产 3 创新使国家昌盛
例: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结尾:我们要坚持创新 评点;1 思路清晰,用例准确 示例二: 第一段:
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改变方法与策略,才能谋求突破与超越 分析论证:
1 作为一个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才能谋求突破 2 作为一个企业,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保持活力
3 作为一个国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的内政外交方略,才能跟上潮流,加快发展
示例二:
1 紧扣材料,提出论点:不要墨守成规,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适应时代的潮流 2分析论证
①反面论证:墨守成规,是对前人之路的重复,是对自身潜能的埋没,是对固有成就的满足
②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智慧,是张扬个性最生动的体现 ③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赵本山,55万元进CEO学习班不断完善自己,适应时代的潮流,不与社会隔膜 金庸,耄耋之年,进哈佛进修,是一中精神)
评点:1 正反对比,对比在道理上,对材料中乌鸦行为的实质有所剖析
2 怎么做,这一点没有写。很多同学作业中泛泛而谈,缺少思考。卢英丽:①创新需要有冲出固有牢笼的勇气;(梅派)
、 ②创新需要有走出名利迷雾的智慧(赵本山) ③创新需要不断攀登高峰的努力(许麟庐) 赵雯丽:超越先辈,才能闪耀属于自己的光彩 突破自己,才能把成就化作前进的助力 (莫言)
张:层进式可以弥补种种不足
1 提出论点:不要墨守成规,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适应时代的潮流 2分析论证
①是什么:墨守成规,是对前人之路的重复,是对自身潜能的埋没,是对固有成就的满足 为什么:因为人性的软弱与不足。
②正面: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智慧 ,它使个人不断超越自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兴旺发达 ③怎么办: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智慧、勇气、心胸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年幼的我们对那只聪明的乌鸦大家赞赏,匆匆间我们已然长大。生活也在发生变化,那只可爱的乌鸦,无视玻璃瓶到深井的巨大变化,仍企图用投石之法来取水,结果被猴子斥责,“乌鸦先生,照您的方法,我什么时候才能喝到水呢?” 乌鸦的愚顽让我们嗤之以鼻,然而,这又何尝不揭示了一个这样浅显的道理:墨守成规,自取灭亡;适时而变,变则通达。
战国时期,卫鞅只身入秦,得秦孝公重用,不久便大举实行变法,使秦国国力强盛,自己也因此闻名诸侯。后来,秦始皇兼并诸侯,一统天下,这与卫鞅的功劳密不可分。卫鞅生在魏国,长在魏国,但他却离开魏国,去寻找能使自己一展宏图的环境,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塑造了一个强大的秦帝国,实属明智之举。
可见,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改变策略,才有可能得到“通达女神”青睐。
然而,因不善变而固步自封,落后挨打的事例也不少。看,那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吗?华盛顿和乾隆几乎同处一个时代,但二者及其国家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当工业文明一起不可阻挡的气势奔向世界时,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乘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缔造了一个强大勇猛的美利坚!而乾隆呢?他无视激烈变化着的世界,仍坐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安于现状,幻想自欺。于是,那段血淋淋的屈辱史,就此来到了!
这样的惨痛事例,在今天也不胜枚举。因为他们不明白:即使土壤养分再丰富,它也长不出珍珠,要找珍珠,那就得到海里;即使一棵树再高大,它也接不出花生,要找花生,那就得从土里寻找。
还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独占全球胶卷市场鳌头的柯达公司吗?那个时代,是柯达呼风唤雨的时代。然而,在数码产业如雨后春笋
蓬勃兴起时,柯达人固守于已有的成绩而拒绝变革,结果被新一轮的技术大潮所淘汰!可悲啊可悲!相反,那精明的乔布斯就深谙“变通”之理,他一改传统的经营方略,从市场出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苹果”因而引领着潮流,缔造着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尖叫的传奇!
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裹足不前,说到底,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惰性在作怪,而思维的惰性之根源,又在于人性的欲望,灵魂的卑下。因为“变”就意味着风险与挑战,意味着无数的不可知。有喜,更有忧。如果突破不了这道心理防线,那么一系列的悲剧必然不可避免。 古代如此,今天也是,未来更是! 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则是不变的道理,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啊,经济发展的成果依然举世瞩目,但我们更要明白,全面崛起才是真崛起,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适时地进行整治、文化、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变革,才能使复兴之路走得更稳、更久、更远!(郝慧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