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3-10-24
来源:乌哈旅游
文学与艺术 第二卷第一期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邓巍巍 (黑龙江肇东师范学校黑龙江肇东 151100) 【摘要】语文教师应该把教与学的基点定位在学生 《琵琶行》的时候和今晚有何不同? 的自由、自主的发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生命与生命的对 问题第一到第四,是对诗歌基本内容的解读,也就是 话和交流,用教师自己的人文精神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 梳理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从而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同是天 神。师生共同禀承诚信、仁义、和谐、自省、谦让等传统人 涯沦落人。这样,诗人的命运与歌女的命运就连在了一 文精神的精华,同时注入人格独立、个人价值、思想解放、 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从 而构筑完美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教学过程 一、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教育能使人的人性和潜能获得充分发展,并由 此实践人的自由意志的主体性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类 的自然本性。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本身就是语言美、 思想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作为语言教育的语文教育 理应承担起人文教育的责任。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 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教学理论中存在着重知 轻情的现象。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 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段话 正说明人文精神的教育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 学学做真人”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正 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的那样,“从学校走出来的 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应该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给予学生 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动力。 二、语文教学英自觉地承担人文传承的重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授课,还是用 声情并茂的方式授课,所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教师只有 从情知两方面对教材内容处理,将思想性和情感性有机 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情感认同,形成学 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使学生乐学,好学,才能提高教学活 动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简而言之,就是 借助于阅读、表达、写作、活动等方面的教学,把握语文固 有的人文本色,以学生为本,授受知识,培植精神,提高修 养,净化心灵,感悟人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性格、爱好、 特长,在自己的轨迹上健康成长,使语文训练和人文素养 和谐地统一起来。 1、借助于阅读鉴赏,培养人文精神: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就是 教师引导学生和大师和文本对话,从而丰富、充实、深化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培养他们的精神, 丰富他们的心灵。如教授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时,我设 计出一连串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 (1 诗中所写的人有哪些? ( 哪几个是主要人物? )他们因为什么而走到一起? ④有什么共同点,} ⑤自居易说自己贬谪到浔阳两年以来都“恬然自 安”,这是真话吗? ⑥为什么? ⑦为什么琵琶女后来的演奏完全和前面不一样,> ⑧为什么诗人流泪最多? ⑨将来琵琶女再演奏这首《琵琶行》或者诗人在吟诵 】66 起,一个是从京城高官而贬谪江州的落拓文人,一个是从 风月场的颠峰陡降到嫁给商人而迁徙辗转于江湖o.作品 所反映的社会空间一下子就扩大了,所抒发的情感也因 此而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怀才不遇的感伤了。 问题五和六,是对诗人两年谪居生活心情的探问。在 序言里诗人说自己这两年过得“恬然自安”,可是诗中又 写道“卧病”“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难为听”等等,看似矛盾的话语里,却隐藏着巨大的悲 愤。因忠诚耿直而被贬,因才华横溢而遭妒,告别蒸蒸日 上的事业,来到穷乡僻壤的江州,诗人的内心岂能“恬然 自安”?这是欲盖弥彰的话语,还是故意显露心情,可以说 是耐人寻味。 问题七、八、九尤其是第九问,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启迪与培养。它既是对作品内容的延伸,更是对作品精 神的挖掘。诗人的吟咏,琵琶女的演奏,东船西舫的聆听, 已经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空阔雄浑悲壮的宏大场景。 2、借助表达交流,熏染人生精神 表达交流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综合过 程。它不仅要求具有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 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表 达交际强调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如讲授《车队与红灯>的时候,布置了一个即兴表达 的题目:如果我是人大代表 ,我将提出什么样的议案。学 生畅所欲言,所提议案几乎涵盖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 领域,当然,最多的还是对教育的关注。无论是现行的考 试制度,还是教材的选择,或者是语文学习的形式、方法 等,都提出了自己虽略显幼稚却又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在 教材的拓展中,在表达交流的活动中,学生关注自身、关 注民生、关注国家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得到了提高。 这样的活动紧扣住了课本,既关照了学生品格丰富 了人文素养,开阔了生活视野,升华了情操,为学生写作 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文化的碰撞 中思考,重塑优化了人格,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3、借助于写作实践,熔铸人文精神 翻阅学生作文,你会感到,他们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 与内心深处的真实积淀不尽一致,学生从生活积累的贫 乏滑向了精神的贫乏,从写作的空泛滑向做人的虚伪,这 与写作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 第一,鲜活语言 多使用成语或文言典故,使文章呈现典雅凝炼之美; 多采撷谚语甚至顺口溜,琅琅上口有泼辣鲜活之感。句式 上长短整散的结合,更能显示雅俗共赏、出神入化之美。 平时师生交流辨析新的语言现象,如“默默无蚊”等成语 别解、“闪亮新开幕”等奇异搭配、“一类人公仆”等讽刺民 谣、“帅、酷、另类”等高频新词,有助于学生去粗取精,提 纯语言,用活力四射、生气郁勃的真正的当代汉语表现生 活 第二,现实视野 (下转第167页) 文学与艺术 第二卷第一期 浅谈如何为自信播种 薛晓芬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 江苏苏州 215155) 【摘要】‘‘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为此,本文结合 孩子的潜能,以更好地树立起自信心。在与吴同学的接触 案例浅谈了一番如何为孩子的自信播种。具体从以下几 中,我发现她的美术比较好。于是,我满腔热情地引导她, 方面谈起:一、沟通——开启心灵的钥匙;二、多学——获 采用赠送她画笔等多种手段发展她的特长。当吴同学发 得知识的基础;三、舞台——展示自我的平台 现自己在美术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什么都不如别人 【关键词】沟通;多学;展示 时,她的自信心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从此,她学习其他 科目的信心也有了,回家作业也不拖欠了。 一、案例 ・ (三)舞台——展示自我的平台 吴同学是一个性格内向,我行我素,自卑的女生。 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 二、原因分析 示。自卑的孩子往往特别需要他人的肯定。正因为如此, 1、家庭原因:奶奶较溺爱孩子,当父母亲要批评孩子 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她表现自己。 时奶奶总在一旁护着,且表示:“孩子天生就不懂事,用不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了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吴 着多批评,批评了也不会变聪明的。” 同学也举手了。我首先叫了她来回答。这个同学们从心底 2、学校原因:学习成绩较差,但该生又不愿正视自己 认为笨的孩子居然答对了。全班同学顿时响起了热烈的 成绩较差这一事实。因有同学在课间说她“笨“而将自己 掌声。 封闭起来,不愿与同学、老师作任何交流,对自己所处的 “六一”文艺汇演时,我也选吴同学参加了舞蹈表演。 学习环境产生敌意。 我们班的黑板报也是由吴同学负责美工的。 三、具体措施 通过一次一次地当众表现自己,吴同学的自信心正 (一)沟通——开启心灵的钥匙 在一点一滴地增加。 发现这个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后,我经常找这个孩子 (四)赞美——获得自信的源泉 谈心。一开始,她对我的态度是回避。于是,我先从关心她 詹姆士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 的生活起居开始谈起。比如,我先关心她“中午吃了几碗 定。”赞美,就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肯定。他人的赞美就如同 饭?”并教育其以后应该多吃点,只有这样才有精力去好 是沙漠中的雨露,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得到的赞美越多, 好读书,否则,哪来力气读书呢? 孩子就越显得充满自信,学习的劲头十足。 渐渐地,吴同学觉得我很关心她,很爱她,不再对我 挫折,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的。有一次,吴 有敌意。 同学考试得了五十八分。我鼓励她说:“别伤心,离六十分 日子久了,她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与我交流, 仅差两分了。好好努力,你马上就能考及格了。”为此,我 并乐意接受我的意见。 还替她虚拟了一个成功的机会——让她将做错的题目重 “信任”是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只有多沟通,让孩子 新做一做。结果,很多题目都做对了。在虚拟的成功中,学 信任老师,老师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为孩子做心理 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一定的 辅导。 自信心。如果孩子在老师给的那一次机会中未能将事情 (二)多学——获得知识的基础 做好,老师严加指责学生,那么,学生不但会失去信心,而 老师的命令可让其他同学不再说吴同学笨,但只有 且还可能与老师对立,不愿与老师接近。 真才实学才能真正令人折服。 四、结果 因此,我经常为吴同学补课,争取让她赶上其他同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工作,吴同学改变了自己与同学、 学。每次当她取得进步时,我都赞美她,以鼓励其百尺竿 老师的相处方式,也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吴同学脸上出 头更进一步。“成就感”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使她赢得 现了灿烂的笑容。她能与他人愉快相处,积极参加各项活 了更多的自信。由于学习成绩的日渐提高,她欣喜地发现 动。她的学习成绩也由不及格提高到了优秀。 了自己的聪明,也就令她越发爱上了学习。 通过实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老师的一个期待的 谬・詹姆斯指出:“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激励的手势……都能使学生 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 得到收获,都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让孩子朝 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 着自信、开朗的方向发展。 一个成功者。”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可能具有自己的特长。 作者简介:薛晓芬(1981.5一一),女,江苏苏州人,江苏 帮孩子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 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小学一级 (上接第166页)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和《东方时空》,写作观看节目 也就是在选材运材上,要聚焦现实生活。要多渠道汇 的心得体会。学生们就会开阔了知识和思想的视野,受 聚社会热点,要求学生搜罗观点、补充材料、整理思路,形 到了来自专家学者们的学识熏陶和精神营养,培养了从 成材料板块。只有真切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才能使笔底 生活中、从社会中学习语文、将语文学习终身化的大语文 流淌蓬勃的生命气息。 学习的观念,将观察和思维的视野扩展到生活的各个角 (三)、借助于课外活动,形成人文精神。 落,从而形成全方位的人文精神培养理念。 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与社会、家 作者简介:邓巍巍(1975--)讲师,女,研究方向:语 庭、生活等相沟通,形成一个大语文观。生活中随处可取 文教学 的很多语文资料是大语文学习的极佳选材。如通过观看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