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几点思考

2020-10-06 来源:乌哈旅游


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校扩招政策的产生有一定历史合理性,对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教学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扩招以来产生的影响以及提出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控制规模、保障就业、加大教育投入几方面做出应对。

关键词:高校;扩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6-0001-0001

一、高校扩招的缘起

高校扩招是在特殊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教育政策。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拉动受到了严重影响。扩大内需,通过经济的较快增长来应对缓解日趋严峻的经济社会矛盾,就成为政府当年最重要工作。为了保住当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关人士建议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把原来计划外和计划内两种不同的招生方式进行并轨、“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花”。这个建议很快就被我国政府采纳。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从1998年的108.36万人增至2005年的504.46万人,增幅达366%;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340.87万人增至2005年的1561.78万人,增幅达358%。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至2005年的36.48万人,增幅达403%;[1]我国连续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大幅增长,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飞速的扩招速度、膨胀的招生规模会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呢?如何趋利避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做一点阐述。

二、高校扩招以来的影响

高校扩招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扩招中产生的问题也应正视,考究扩招的利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一)积极影响

1、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与发达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规模指标相差甚远。经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这对于大面积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我国高素质人才数量大量增加,可以缩短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对我国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起到积极作用。

2、延缓就业,避免社会问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同时又面临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部门的行政裁员以及企业经营难的困境,使得社会就业难度更大。而1999年高校扩招的推行,使一批劳动力延迟进入市场,缓解了这一非常时期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2009年将扩大研究生招生5﹪比例,这一政策的出台与1998年的情况是何等的相似。

3、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上世纪末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教育投资日益受到家长的重视,高等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不断加大,因此大幅度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能有效拉动内需。[2]

4、大大激发了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促使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资源配置、管理模式更甚至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也使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生源开发等方

面引进了竞争机制,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使高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消极影响

1、师资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增加师资,如果师资跟不上,教师负担过重,会影响授课质量。假设师资也以同样速度增长,又会因师资规模增加过快而导致整体师资水平下降,影响教学质量。其实,现阶段,学生规模得到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对矛盾,那就是师资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国家也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以弥补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有关资料,1999——2006年期间,我国新补充的青年专任教师达66.1万人之多。[3]面对如此庞大的青年教师队伍,如何做到引导、鼓励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校教师的平稳过渡,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加大。扩招意味着将有大量的以前没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涌进这一领域,录取分数的降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水平差距比较大,给日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学生规模的急剧扩张,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各项计划、设施等等都将进行全新的考验。

3、就业压力前所未有。随着高校扩招政策产生的效果逐渐体现,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国家、政府密切关注的课题,成千上万的毕业生挤满招聘会现场的报道比比皆是,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从八个方面全面落实毕业生就业问题,由此可见,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成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4、高校负债问题。扩招给各个学校带来了办学的自主权,提高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几乎

所有的学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大兴土木,完善学校硬件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问题,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校负债累累,根本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吉林大学更是欠款21亿之多,像这样的学校数不胜数。对于欠债问题,肯定是由国家买单,先不说这些钱是不是用在合理的地方,是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其实已经加大了高等教育的风险。

三、高校扩招的反思

综上所述,高校扩招利弊同在,喜忧参半,但高校扩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无可抵挡的,而最佳的做法就是发扬其优势,弥补其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扩招的一些负面效应加以克服,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

(一)培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现行的校内人事管理体制,用好现有师资力量。我们不仅仅要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教师的职称评聘中,不但要重视科研成果,同时也要突出强调教学业绩的作用。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主体。因此,要下大力气,花真功夫,科学地、扎扎实实地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业绩在职称评聘中的比重,并同时提高一线教学人员的待遇,吸引广大优秀教师投身教学。[4]只有调动教师积极性,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要进一步严格教育管理工作,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建立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组织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所以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解决教育质量下滑问题,并确实使教育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抓好教学管理,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既有现代管理理念,又能应用现代管理

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同时要加强高校老师的培训力度,使老师接收最前沿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教师的水平能够教并且能够较好。

(三)学校要不断地改革学科专业结构,完善教材体系,社会产业结构要进行优化调整。我始终坚信,教育之所以作为社会公共事业,那就是学生毕业后要为国家服务,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水平,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改进,其一学校要不断改革现有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造旧的专业,补充新兴的、前沿的学科,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才能更好的就业。这是学校层面应该不断完善的;其二就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要进行不断地优化升级,在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还是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很小,纵观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将近75﹪的比例,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造就进入大众化阶段,为什么他们几乎都能找到工作。这与他么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服务也需要大量的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他么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工作。反观我们国家,加工制造业占主流,在这样的企业中,几乎不需要掌握高深知识的人才,农民就可以应对自如,如果让大学生和农民再争劳动岗位,那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也就是说,以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根本不能吸纳现有的毕业生规模,因此就业问题已经如此的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优化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向第三产业过渡。

(四)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完善资助体系,保障贫困学生上学问题。虽然上大学就要交钱的理念已经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此可以逐步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或者不投资,相反政府应该加大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另外,政府应该逐步降低学费或停止学费的上涨,另外还要通过鼓励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发放学生困难补助、奖学金,鼓励勤工助学、社会捐款、个人或公司设立教育基金,甚至允许学生缓交学费等多种形式对高校特困生给予帮助,保证经高考录取和在校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五)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长期以来,我们的政策、毕业生思想观念都认为只有找到固定工作、正式工作后才算就业,这种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观念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事实上,非全日制的、临时性的、阶段性的弹性工作已经成为现代人就业的一种形式,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已经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出路和主要渠道之一。高校就业指导应为毕业生提供“菜单式”服务或是“超市化”服务,为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自主择业以及其他任何方式求职时创造条件,甚至配备专业辅导员提供个性化服务。[5]要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量体就业”,挖掘职业潜能,寻找自身发展的空间,不局限于专业、行业体制、薪酬和福利等限制,拓展就业视野和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纪宝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2]翟云.高校扩招的利弊及社会成本收益分析[J].科教论坛,2007.7.

[3]黄成林,高江勇.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几点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

[4]连兰萍.当前我国高校扩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论坛,2008.3.

[5]周长茂.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