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影响注意力的因素来自个体自身素质和周围其他人或事造成的干扰,主要包括:不良的学习习惯、疲劳、心理压力、兴趣、环境、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习内容安排不当、与学生交流太少、仪容仪表不当以及家庭因素等。作为教师,培养学前儿童注意力的方法包括排除干扰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以及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等。
关键词:学前儿童 注意力 培养 影响因素
注意力的培养对人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学前儿童来讲,注意力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息,而且是学前儿童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大量调查表明,在学习及其他一些活动中,经常取得成功的学前儿童往往不是智商很高的孩子,而是注意力发展水平较好的孩子[1]。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尤其是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教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呢?下面就从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入手,对这一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影响注意力的因素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被动的[2],而且极不稳定,婴幼儿的注意往往都是无意注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无意注意逐渐开始转变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1]。幼童期,无意注意已经相当发达,凡是鲜明、直观、生动、形象、活动、多
变的事物以及与他们的经验有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1]。然而,幼儿的有意注意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因此,在学前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
一般来说,由于学前儿童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仍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调节他们的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幼童注意分散的情况,因此,必须从引起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下手,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本人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个体自身素质,另一种来自周围其他人或事造成的干扰。
(一)个体自身素质
1.不良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过分保护,一手包办,不给他们独立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他们不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无目的性的学习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养成了做作业拖拉、学习散漫的不良习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往往在家做陪读,这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造成了他们独立学习能力差的不良习惯。在我直映看图作文启蒙课中,孩子都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作业的,有个别孩子交不上作业,给我的理由是:家长没时间。于是,我在讲评作业时,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涣散。很显然,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形成了对家长的依赖性,导致进入小学以后也无法独立学习,养成了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2.疲劳
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比较差,集中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小班幼儿仅能持续3—5分钟,中班幼儿可达10分钟,大班幼儿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1]。因此,学前儿童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就会引起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如果这时仍然要他们坚持,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如果家长不注意孩子的作息时间,晚上不督促孩子按时休息,造成睡眠不足,会使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无法集中精神听课,甚至打瞌睡。我认字班里有一位大班的孩子,每次到后半节课时,都会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后来,他妈妈解释说,孩子每天中午要睡午觉,到周末来上认字课时,总会因为时间关系而来不及休息。其实,这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得到好的休息,精神疲劳,导致学习效果变差。
3.心理压力
由于学前儿童个性的差异,对于每个幼儿来讲,他们接受教师所教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学得好,家长、老师表扬,那么他自然就喜欢听课;学得不好,得到的是家长和教师的不认可,便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便对该内容产生厌倦,导致听课时注意力分散。记得曾经有个学拼音的孩子,在家复习时没有很好地把拼音读出来,她的爸爸很生气,不仅批评了她,还撕烂了她的拼音书,等她来上拼音课时,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好几次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我的几次提问她都无法回答,下课后,我找她聊了几句,没想到她居然哭了起来,她告诉我,她不喜欢学拼音,我问她原因,她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她很怕爸爸再凶她。她的爸爸教子心切,却在无意中造成了孩子心灵上的压力,起到了反效果。
4.缺乏兴趣
兴趣是人们做事的动力,只要有兴趣,事情不怕做不好,但是一旦失去兴趣,事情就
不可能做好。然而,来少年宫参加兴趣班的学生中,有不少家长都是问都没问孩子喜不喜欢,就给他们报了两三门科目,本来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和本领,开阔眼界,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导致孩子在上课时不愿听、不愿学,最后,他什么都学不好,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外界干扰
1.环境因素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行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的许多方面的刺激因素都会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而分散学生对教学的注意力,如突发的响雷、闪电,突然的大声喊叫,飞进窗户的小鸟等。我曾经在教室里的白墙上贴了很多小花,本想让孩子置身于花的世界,找到童真童趣,后来才发现原来此举很不妥当,有很多学生常常在上课时去“赏花”。可见,过于花哨、色彩繁多、嘈杂等环境都会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
2.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前儿童的眼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他们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行为、语言、仪容仪表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
(1)教学方法不当
以前,我在认字课的教学中,主张学生在玩中学,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比如:“小小邮递员”、“开火车”、“买字”等游戏,并借助识字卡、雪花片、小玩偶等辅助工具,
试图让孩子有更深的印象,然而效果不明显,反而使得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完不成教学任务,让孩子有种学不到什么的感觉。这让我值得反思。
然而,还有些教师对教育过程控制得过多、过死,呆板缺少变化,学生参与的机会较 少,无法发挥他们积极的创造性,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听课注意力涣散。
(2)学习内容安排不当
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可能会让学生因为缺乏理解和消化而减少他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使学生丧失兴趣和积极性;学习内容过少、过易,又有可能让学生缺乏新异性、挑战性而减少该课程对他们的吸引力。
(3)与学生交流太少
在我的拼音课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拼音班学生特别多,我对他们个体的关注明显要比认字班少很多,交流少了,就出现问题了:有些学生就采取上课多说话、做小动作等方式引起我的注意;还有些学生却因为得不到我的关注和情感支持就丧失了对拼音的兴趣,学拼音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4)仪容仪表不当
当教师面容不整洁,穿着太过新奇、艳丽,也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记得从教后第一年暑假的拼音课上,我请学生齐读韵母表,有位女孩子直愣愣地看着我,课后我询问她原因,她说在看我穿的裙子,原来是我的裙子太花哨,颜色太艳丽而分散了她的注意。
3.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的经验告诫人们:“上梁不正下梁歪”。学前儿童常常有意无意模仿和他亲近的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视、听、学。有些家长特别是祖父母一代,对孩子特别娇惯,在孩子看书画画时,总是去干扰他,一会儿要给他吃水果了,一会儿要给他添衣服了,无法让孩子独立完成这件事,久而久之,便导致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独立学习的能力变差。
校外教育机构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素质教育的活动平台,它不仅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开展技能培训的场所,而且是青少年学生素质拓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这就对校外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素质不高,涵养不够,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必然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违背校外教育的初衷。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本人结合直映课程提出以下几点:
一、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让孩子能在安静、整洁、充满童趣的环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我在教室里用多彩的卡纸做成卡通人物张贴在教室里,用一些塑料花叶布置教室,并把上课时要用到的教具,如“大锤子”,放在学生不能见到的地方,避免他们因此而“走神”。在我上课时,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会尽量暗示;有学生迟到,我会示意让他们坐在靠门口的地方,待下课后再做调整,避免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由于学前儿童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他们仍以无意注意为主,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教师既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无意注意,又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无意注意,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维持注意的持久性。在教育教学中,可以
运用多变、新颖的游戏来吸引他们,同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他们能主动集中注意。
以认字课为例。平均每次课要学50字左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做一些夸张的语言、动作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字图讲解完后,适当安排1~2个游戏,如“买字”、“找朋友”等,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接着,我会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比赛了。”让他们有目的地记住所学生字,再通过多媒体展示,让他们对不熟悉的字反复操练,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比赛,并对胜出者采取一定的奖励;最后,在读配套故事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不仅让他们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而且让他们在认字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师生之间、儿童伙伴们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创造力,让他们有一种“主人翁”的自主感,增加对认字的兴趣,减少注意的分散。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玩一些培养注意力的游戏,比如:在认字课上,我让学生找回不见的字图卡。具体做法是:我取出几张字图卡放在桌上,请学生点清字图卡的数量,让他们说出字图卡上的字,记住上面的图,然后,趁学生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一张或几张字图卡,问:“哪个字图卡不见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回忆、查看、寻找。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灵活、实用,在强化认字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因此,教师首先要“身教”,当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做一个专心的倾听者,当他们没有讲完时,不急于发表意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有种归属感,对教师建立起信心。如果孩子有值得赞美的的行为,教师要把握时机,通过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等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真心诚意的表扬和赞美。课
间休息也是与学生交流的好时机,教师应该弯下腰,蹲下身子,走近学生,这样,学生自然会视上课为乐事,那么教室里必然春意盎然。我认字班里有一个大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但是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提醒他:“上次已经有一点进步了,今天肯定会比上次更认真的,是吧?”他点点头。放学前,我会根据他的表现给他小印章奖励,然后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恩,今天表现不错,下次继续努力哦!”渐渐地,他上课时的表现越来越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变长了。可见,教师适度的期许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四、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树立健康的教师形象。
教师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给人以朝气蓬勃、振奋昂扬的形象。衣着方面,适宜选择“流行中略带保守”的服装,衣着活泼大方,大小得体,颜色不宜过于鲜艳;上课时应将长发束起,不披头散发;额前头发不可过长,挡住视线;佩饰不要太夸张,杜绝浓妆艳抹,避免分散学生注意。教师上课时应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充满活力;语速适中,态度温和,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课后对学生要亲切关爱,体贴入微,力求体现母爱,尽量弯下腰,蹲下身子,与学生保持相应的高度,跟他们说说悄悄话,争取在他们心目中树立健康形象。
五、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孩子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是需要与家长、社会共同努力的。因此,教师要为教育好孩子搭建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及时、频繁地做好与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孩子制定并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疲劳“作战”,这是注意力集中的从事各项活动的基础。
(二)控制好学前儿童的玩具和课外书的数量,因为玩具和课外书过多、过杂,会分散孩子对一件东西的注意,对注意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三)多鼓励,多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读认字配套故事时,家长尽量不陪读,可以让孩子自己读完课文,遇到遗忘的字自己翻查图片,这个学习效果比直接告诉他答案来得更加立竿见影。虽然,他读得并不流利,但是当他独立完成了阅读任务后会发现,原来自己很棒,自信心增加了。这时,家长再多加鼓励,孩子更加没什么压力了,兴趣自然就会提高了。
(四)给孩子制定短期学习任务。对于认字班的家长,我要求他们每天给孩子认5—10个字,而不是把本次上课时所有学过的字认完。任务完成后,再给孩子一定的奖励。对于提前完成任务的孩子,鼓励他们预习新课,不懂的地方画个记号,让他们带着问题上课,这样有目的的学习才能让孩子有所得。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所以,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上对学生注意力培养的方法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更多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40~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